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文的景观:苏轼的快哉亭经营与书写
1
作者 刘泽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208,共12页
密州时期的快哉亭与超然台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思想内涵,都形成了相互阐说的互文结构,所谓“快哉”不过是时局所迫的无奈之举,其中又包含着和新党对抗的姿态。徐州快哉亭则有着更为明确的政治指向,暗示李清臣要做敢于进言的直臣。在经历... 密州时期的快哉亭与超然台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思想内涵,都形成了相互阐说的互文结构,所谓“快哉”不过是时局所迫的无奈之举,其中又包含着和新党对抗的姿态。徐州快哉亭则有着更为明确的政治指向,暗示李清臣要做敢于进言的直臣。在经历乌台诗案谪居黄州后,苏轼再一次将临江之亭命名为快哉亭,并创作《水调歌头》。词中寄寓着苏轼儒道互阐的思想:在他看来世界纷然呈现“二”的状态,要通过无心来祛除遮蔽,以“义”养浩然之气,从而持志不动心,凭借“以志一气”的方法通二为一,观照万物生生流转,体悟其中隐藏的道。快哉亭的经营与书写不仅昭示了苏轼思想历时性的发展,还作为共时性的勾连,体现了他内向自我超然和外向参与政治的一体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快哉亭 景观 儒道互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