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家美学思想的特征和演变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共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33-38,共6页
论儒家美学思想的特征和演变许共城儒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它与道家美学、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构成中国美学史上的四大思潮。儒家历来把“诗”、“乐”、“艺”看作“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要手段,看成实现... 论儒家美学思想的特征和演变许共城儒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它与道家美学、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构成中国美学史上的四大思潮。儒家历来把“诗”、“乐”、“艺”看作“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要手段,看成实现仁学、安邦定国的必由之道。因此,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美学思想 《易传》 “文” 《文心雕龙》 《乐记》 《毛诗序》 “乐” 情感表现 中国艺术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中国古典美学札记(1)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柯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9-15,共7页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中国古典美学札记(1)王柯平篇首语:追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历程,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简单地说:首先是以人物为主线、以分期为框架的历史方法。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可... “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中国古典美学札记(1)王柯平篇首语:追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历程,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简单地说:首先是以人物为主线、以分期为框架的历史方法。这方面的研究目前有两种代表性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可将中国美学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儒家美学思想 “中和” 美学思想体系 《乐记》 孔子 审美教育 人格美 中国美学 天人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乐必和:白居易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戈晓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5-178,共4页
白居易认为真正的大乐应该是和悦、安稳之乐。他的这一思想渗透于其音乐诗文的全部,涉及到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白居易在音乐与政治、音乐与人情、音乐与自然等方面有深刻的见解,将“和”的内涵开掘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将儒家的传统音乐... 白居易认为真正的大乐应该是和悦、安稳之乐。他的这一思想渗透于其音乐诗文的全部,涉及到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白居易在音乐与政治、音乐与人情、音乐与自然等方面有深刻的见解,将“和”的内涵开掘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将儒家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大乐 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音乐美学思想 思想渗透 音乐生活 “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李贽的“童心”说论其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S2期104-106,共3页
纵观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由两条基本的主线构成,即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儒家主要继承孔子前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的思想,强调以礼制乐,礼乐制国,重视音乐的政治作用、教化功能,追求社会群体的统... 纵观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由两条基本的主线构成,即儒家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儒家主要继承孔子前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乐与礼的关系的思想,强调以礼制乐,礼乐制国,重视音乐的政治作用、教化功能,追求社会群体的统一、上下等级的统一,发展为系统的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 “童心”说 李贽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资本主义经济 民主思想 中国音乐 文艺思想 时代背景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怀瓘书法美学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2
5
作者 任光彬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张怀,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为唐代开元、乾元年间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唐玄宗开元中官鄂州司马,升州司马,右率府兵曹参军,翰林院供奉等。张怀工书,善真、草、行、小篆、八分书,在他之后的一些书法理论家曾对张怀的书法... 张怀,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为唐代开元、乾元年间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唐玄宗开元中官鄂州司马,升州司马,右率府兵曹参军,翰林院供奉等。张怀工书,善真、草、行、小篆、八分书,在他之后的一些书法理论家曾对张怀的书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如吕总《书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基础 书法美学 书法艺术 张怀瓘 审美理想 儒家思想 书法理论 儒家美学思想 道家哲学 中和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比德”观的审美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薛富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17,共8页
"比德"是儒家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先秦时期比兴思维是儒家"比德"观产生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比德"首先标志着先秦中华道德意识自觉,继而代表了先秦主体审美成果。以自然事象指喻人类主体德性的儒家&q... "比德"是儒家美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先秦时期比兴思维是儒家"比德"观产生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比德"首先标志着先秦中华道德意识自觉,继而代表了先秦主体审美成果。以自然事象指喻人类主体德性的儒家"比德"观同时也呈现了先秦中华自然审美经验。以艾伦.卡尔松的自然审美适当性理论为参照,我们发现,儒家"比德"观所代表的中华古代自然审美其实是一种以主体德性、情感表达代替对自然自身审美特性欣赏的"不适当"自然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德观 自然审美 儒家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道家的“自然任情”观念 被引量:2
7
作者 寇养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57-66,共10页
先秦道家的“自然任情”观念寇养厚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儒家创始人孔子所提出并被后世儒者所继承发展了的用礼乐制度和仁义道德限制作者个人情感的观念,一直占统治地位,我把这种观念称之为“以理囿情”观念。与“以理囿情”观念同时... 先秦道家的“自然任情”观念寇养厚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儒家创始人孔子所提出并被后世儒者所继承发展了的用礼乐制度和仁义道德限制作者个人情感的观念,一直占统治地位,我把这种观念称之为“以理囿情”观念。与“以理囿情”观念同时并存且针锋相对的,是道家创始人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道家 庄子 人为因素 儒家美学思想 礼乐制度 清静无为 婴儿 仁义道德 “真” 《老子本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宗元音乐审美观试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晓勤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56-61,共6页
本文认为,柳宗元的音乐审美观并不如历史上诸多攻讦者所说已离开儒家乐教理论体系,而是其在唐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儒家乐论的一种合理的发展,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辉。
关键词 音乐审美观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 制礼作乐 中国音乐美学 儒家乐论 乐之 礼乐观 音乐思想 音乐理论 柳宗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乐官文化的范本
9
作者 陈元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77-82,共6页
《诗经》是西周乐官文化的产物。在艺术形态上,《诗经》已经逐渐脱离原始艺术的混合形态,而开始了以声歌为主,歌诗与舞曲、器乐初步分化的历史进程。“金奏”、“笙奏”、“管诗”等即是当时产生的区别于“工歌”、“升歌”等歌唱形... 《诗经》是西周乐官文化的产物。在艺术形态上,《诗经》已经逐渐脱离原始艺术的混合形态,而开始了以声歌为主,歌诗与舞曲、器乐初步分化的历史进程。“金奏”、“笙奏”、“管诗”等即是当时产生的区别于“工歌”、“升歌”等歌唱形式的新型艺术品种。但歌诗仍然居于主导地位,“笙诗”与“舞诗”则占较小比重。从艺术功用上看,《诗经》体现了以德为本、以礼为用的文化价值和鲜明的理性精神。“德”是乐官必备的素质,“乐德”是贵族音乐教育中的必修科目,“德音”是儒家美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理论范畴。《诗经》依据塑造伦理人格、完善群体道德的理想,描写了敬慎修德的彬彬君子之风,赞美了等级社会宗子宗孙、世卿世禄的宗法制度,个体则完全消融在由君臣、父母、兄弟、友朋、家族、婚姻所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而鲜有个性的表现。因此《诗经》堪称西周礼乐文明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艺术形态学 《乐记》 乐官 王国维 “德”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社会关系网络 儒家美学思想 “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