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敦颐对儒家经学的创新——以《易传》、《中庸》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蔡方鹿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共4页
周敦颐作为宋代理学的开创者,以新的视野诠释《易传》和《中庸》等儒家经典,构建将宇宙本体论与儒家人性论、道德修养论相结合的道德形上学。把儒家经学哲学化、义理化,对儒家经学加以时代的创新,为宋代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周敦颐 儒家经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贾顺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23-32,共10页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贾顺先李退溪名,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1501年),去世于李朝宣祖四年(1570年),相当于中国明代孝宗、武宗、世宗、穆宗这段时期。由于当时中朝两国是非常亲密的友好邻邦,中国的文... 李退溪对儒家经学的继承、发展及其影响贾顺先李退溪名,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1501年),去世于李朝宣祖四年(1570年),相当于中国明代孝宗、武宗、世宗、穆宗这段时期。由于当时中朝两国是非常亲密的友好邻邦,中国的文化对朝鲜有很大的影响。朝鲜的一批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周易》 儒家经学 《易学启蒙》 今注今译 四端七情 朝鲜李朝 释义 《周易正义》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经学的特点 被引量:3
3
作者 汤志钧 《中州学刊》 198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这里所说的近代,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儒家经学由变化改造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八十年。 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是封建政府用以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经典崇奉勿替,儒家创始人孔子也作... 这里所说的近代,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儒家经学由变化改造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八十年。 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是封建政府用以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漫长的封建社会,儒家经典崇奉勿替,儒家创始人孔子也作为偶象膜拜,在社会上有着深刻的影响,成为一种传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学 康有为 今文经学 孔子 儒经 张之洞 曾国藩 今文学派 封建统治 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经学教育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俞启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1期57-65,共9页
汉代经学教育制度的形成儒家经学成为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儒家经籍最初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统称六经,其中《乐》经早佚,也有人《乐》本无经。所经实际上只有五经。古... 汉代经学教育制度的形成儒家经学成为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儒家经籍最初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统称六经,其中《乐》经早佚,也有人《乐》本无经。所经实际上只有五经。古代的今文经学家认为五经全出于孔子之手,古文经学家则认为五经古已有之,孔子只不过是'述而不作'罢了,这两种观点都带有片面性。但孔子确实进行了大量的编纂、修订工作,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经学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儒家经学 古代教育 历史进程 《书》 经说 白虎观会议 《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与汉代的经济政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79-85,100,共8页
经学与汉代的经济政策张涛两汉时期,原本主要是一门学术的儒家经学同政治发生了密切关联,一跃成为统治思想。经学著作不仅在思想文化领域是至高无上的法典,而且成了封建政权制定政策、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汉代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 经学与汉代的经济政策张涛两汉时期,原本主要是一门学术的儒家经学同政治发生了密切关联,一跃成为统治思想。经学著作不仅在思想文化领域是至高无上的法典,而且成了封建政权制定政策、治理国家的理论依据。汉代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也与经学有着某种不解之缘。“两汉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经学 经济政策 土地兼并 重农政策 董仲舒 统治思想 最高统治者 土地问题 儒家学说 社会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评介
6
作者 成中英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9-190,共2页
在现在的学术界中,从儒家经典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和诠释宋明理学是一种新的拓展和深化。这也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重大课题。通过结合儒家经学来研究宋明理学,蔡方鹿教授用三十年不断的积累学术成就完成了这部135万字的书——《中国... 在现在的学术界中,从儒家经典的角度出发来讨论和诠释宋明理学是一种新的拓展和深化。这也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重大课题。通过结合儒家经学来研究宋明理学,蔡方鹿教授用三十年不断的积累学术成就完成了这部135万字的书——《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研究》(上下二册,蔡方鹿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研究 中国经学 评介 人民出版社 儒家经典 儒家经学 学术成就 蔡方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经学述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金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0-56,63,共8页
魏晋南北朝经学述论李金河儒家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熟通六艺、重在教化和积极用世的优良传统,以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观念,始终蕴藏着潜在的生命力,成为维护和支撑封建统治政权的精神支柱。历代有头脑的封建统治... 魏晋南北朝经学述论李金河儒家经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熟通六艺、重在教化和积极用世的优良传统,以追求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观念,始终蕴藏着潜在的生命力,成为维护和支撑封建统治政权的精神支柱。历代有头脑的封建统治者在巩固政权的实践中,都把儒家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经学 魏晋南北朝 《三礼》 《礼》学 《左传》 南北经学 儒家经学 玄学 《春秋》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与汉代士人心态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1-16,共6页
经学与汉代士人心态张涛儒家经学在汉代成为正统学术和统治思想,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统治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士人,由于经学的濡染、熏习,心态也已大大不同于... 经学与汉代士人心态张涛儒家经学在汉代成为正统学术和统治思想,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统治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士人,由于经学的濡染、熏习,心态也已大大不同于先秦士人。汉代士人心态可以归纳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权威 汉代士人 儒家经学 董仲舒 儒家经典 《春秋》 最高统治者 君臣关系 司马迁 汉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朝的清谈与经学的玄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承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124-129,139,共7页
1 两汉时期,经学大盛,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但自东汉后期以来,随着豪强兼并势力的发展,封建割据倾向也日益加强。东汉王朝对于全国的控制力量日益削弱,经学内部的今古文之争日益激烈。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发展为桓灵之间的“党锢”之... 1 两汉时期,经学大盛,在意识形态上居于支配地位。但自东汉后期以来,随着豪强兼并势力的发展,封建割据倾向也日益加强。东汉王朝对于全国的控制力量日益削弱,经学内部的今古文之争日益激烈。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发展为桓灵之间的“党锢”之祸,大学生大批被杀。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危机,加速了统一的意识形态的瓦解,经学盛而转衰,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汉末士大夫阶级臧否人物,品题高下中产生出来的意识上的虚诞清谈,终于代替了汉代的烦琐经学,而在思想界成为主要潮流。黄巾起义后,天下分崩,东汉王朝瓦解,儒家经学受到打击,这对清谈的发展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 玄学清谈 今古文之争 汉王朝 儒家经学 封建统治 两汉时期 黄巾起义 王弼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与汉代法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31,共3页
经学与汉代法制张涛两汉时期,我国的法律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家经学渗入法律并对它产生深刻、广泛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精神和记载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史称... 经学与汉代法制张涛两汉时期,我国的法律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家经学渗入法律并对它产生深刻、广泛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春秋》等儒家经典的精神和记载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史称《春秋》决狱或经义决狱。对经学与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之义 儒家经学 董仲舒 原心定罪 法律制度 春秋公羊传 汉王朝 后汉书 汉代法制 儒家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经学与山东儒生
11
作者 张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39-44,共6页
两汉经学与山东儒生张涛两汉时期,儒家经学大盛,山东地区也步入了一个文化上的黄金时代,一时儒生云集,经师众多,活跃于广阔的学术领域中和政治舞台上。本文拟对这种现象作一初步探究。不妥之处,尚析方家教正。一山东为齐鲁故地,... 两汉经学与山东儒生张涛两汉时期,儒家经学大盛,山东地区也步入了一个文化上的黄金时代,一时儒生云集,经师众多,活跃于广阔的学术领域中和政治舞台上。本文拟对这种现象作一初步探究。不妥之处,尚析方家教正。一山东为齐鲁故地,是儒学的发祥地,素以礼仪之邦著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经学 儒家经学 山东地区 《公羊春秋》 古文经学 《尚书》 儒家经典 《谷梁春秋》 后汉书 经今古文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对欧洲文明的拒斥与接受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根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3,共12页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的“坐集千古之智”折衷说,也有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虽然最终不利于中国人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即在学习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内容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耶稣会传教士“ 西学中源”说 儒家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经治国与汉代经济 被引量:3
13
作者 晋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41-46,共6页
汉代是儒家经学的兴盛时期。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统治者以经治国,经学曾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汉代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反映到经济思想上,又表现在经济政策中,对汉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了制约作用。要... 汉代是儒家经学的兴盛时期。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统治者以经治国,经学曾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汉代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它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反映到经济思想上,又表现在经济政策中,对汉代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了制约作用。要深入研究以经治国和汉代经济,就不能不对它的有关问题进行一番探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尊儒术 统治者 汉武帝 盐铁会议 儒家经学 后汉书 汉王朝 禁民二业 西汉前期 西汉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正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行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36-41,共6页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儒学化 儒学发展 佛教教义 《五经正义》 儒家经学 《经典释文》 儒道互补 隋唐 中国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陆贾的政治法律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元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政治法律思想 陆贾 思想家 代表人物 思想演变 儒家经学 思想问题 思想体系 董仲舒 思想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略》中史籍未能独成部类的根本原因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03-105,共3页
西汉末年由刘向创始,经其子刘歆完成的《七略》,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它将政府所藏图书分为六大类(“略”)三十八小类(种),而史籍没有能独设部类,只是附于六艺略春秋类之下。从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以来,人们大都认为,... 西汉末年由刘向创始,经其子刘歆完成的《七略》,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它将政府所藏图书分为六大类(“略”)三十八小类(种),而史籍没有能独设部类,只是附于六艺略春秋类之下。从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以来,人们大都认为,《七略》如此安排,是因为当时史书量少,且与《春秋》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尚未触及其中的根本原因。近人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中,曾对此提出疑义,说:“(《七略》)往往同一种中,又复杂附绝不同类之书,如附《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汉大年纪》十二家之书于《春秋》……。若谓史书甚少,不必独立,则其他各种,每有六七家百余卷即成一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书 战国策 渊源关系 西汉末年 刘向 史籍 史学 孔子 儒家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儒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祥皓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认为,儒学发展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以孔子为宗师的思想学说的发展;二是以“六经”为法典的传注训释学的发展。研治中国儒学循此两条线索,思想贡献与典籍贡献并重,传注训诂与义理学说并重,汉学与宋学并重,方能较为准确、均衡、系统... 本文认为,儒学发展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以孔子为宗师的思想学说的发展;二是以“六经”为法典的传注训释学的发展。研治中国儒学循此两条线索,思想贡献与典籍贡献并重,传注训诂与义理学说并重,汉学与宋学并重,方能较为准确、均衡、系统、完整地反映中国儒学发展的历史面貌。从中国儒学发展的基本事实出发,作者认为儒学发展有五大阶段:1.先秦——中国儒学的奠基时代;2.两汉——儒家经学的独尊时代;3.魏晋隋唐——儒、道、佛斗争与交融时代;4.宋明理学——儒学发展的新阶段;5.清代——中国传统儒学的清理与总结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儒学 儒学发展 思想学说 孔子 “六经” 儒家经学 古文经学 《易》 司马谈 两条线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北魏的私学教育 被引量:3
18
作者 穆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92-94,共3页
私学,自春秋时兴起,一直绵延不绝,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私学作为封建教育的一部分生存下来。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政权更迭、动乱连年,官学时兴时废、私学因此而得到发展。北魏虽然政权比较稳固,统治的时间也比较长,官学相对同时期的南朝也兴... 私学,自春秋时兴起,一直绵延不绝,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私学作为封建教育的一部分生存下来。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政权更迭、动乱连年,官学时兴时废、私学因此而得到发展。北魏虽然政权比较稳固,统治的时间也比较长,官学相对同时期的南朝也兴盛发达得多,但是私学并未衰败,而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呈现出那一历史时期私学所共有的一些特点。本文仅从北魏私学发展的概况、原因、内容、特点和作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魏晋南北朝 历史时期 儒家经学 私学 官学教育 门阀士族 儒学 魏书 政权更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二程的《易》学思想及其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岂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9-15,共7页
《宋史·道学传》从周敦颐开始写起,然而从一个历史时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征来看,理学是始于程颢和程颐为代表的“洛学”。程颢(1032—1085)称明道先生,字伯淳。程颐(1033—1107)称伊川先生,字正叔,河南(今洛阳)人。他们的思想体系和... 《宋史·道学传》从周敦颐开始写起,然而从一个历史时代的主要思潮的特征来看,理学是始于程颢和程颐为代表的“洛学”。程颢(1032—1085)称明道先生,字伯淳。程颐(1033—1107)称伊川先生,字正叔,河南(今洛阳)人。他们的思想体系和观点基本一致,故以“二程思想”相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体系 程颐 周敦颐 历史时代 思想家 思想影响 周易 儒家经学 程颢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凌云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4期43-49,共7页
浅论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许凌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隋唐两代颇似秦汉。秦汉是春秋战国列国纷争之后的一次大统一,隋唐则是魏晋南北朝乱离之后的又一次统一。汉唐的昌盛同儒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说汉武帝的文化政策推进了... 浅论隋唐儒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许凌云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隋唐两代颇似秦汉。秦汉是春秋战国列国纷争之后的一次大统一,隋唐则是魏晋南北朝乱离之后的又一次统一。汉唐的昌盛同儒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说汉武帝的文化政策推进了西汉盛世的到来,那末,唐太宗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儒学 天人感应 儒学发展 《五经正义》 柳宗元 意识形态 儒家经学 贞观统治集团 隋唐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