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儒家礼教思想的人文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邹昌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7-11,共5页
儒家礼教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基础,如何理解儒家教育思想的性质,关键是如何认识儒家礼教思想与三代政治及封建纲常名教的关系。故本文选择儒家礼教思想为视点,侧重其人文价值,略作一点探讨。
关键词 儒家礼教 人文价值 “三纲” 专制主义 儒家教育思想 儒家思想 “五常” 专制君主 五帝时代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礼教与妇女地位的边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瑞英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6-39,43,共5页
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边缘化是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男权统治的建立和加强是其主要原因,而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礼教所提倡的妇德是以维护男权、维护父系的宗法利益为出发点的的,妇女政治地位的失落大致是与儒家礼教的正统化... 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边缘化是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男权统治的建立和加强是其主要原因,而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礼教所提倡的妇德是以维护男权、维护父系的宗法利益为出发点的的,妇女政治地位的失落大致是与儒家礼教的正统化同步的。儒家妇女价值观通过其传承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对古代妇女地位的变化关系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礼教 妇女地位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儒家礼教的功用到当前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3
作者 陈朝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4期50-52,49,共4页
关键词 儒家礼教 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工作 日常生活 伦理道德 文化大革命 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示范指导 封建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役足衣形制的北宋流行实证:从艺术作品的历史误读谈起
4
作者 黄智高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1,共7页
职役足衣常以长靿靴形态见于北宋背景的影视、画作等当代艺术作品,与北宋相关史料所见有出入。针对此问题,文章着眼于当代相关艺术作品创作的基本史实供给之目标,应用图像学研究法、史料文献比较法、纵横向形制比较法等,从基本造型结构... 职役足衣常以长靿靴形态见于北宋背景的影视、画作等当代艺术作品,与北宋相关史料所见有出入。针对此问题,文章着眼于当代相关艺术作品创作的基本史实供给之目标,应用图像学研究法、史料文献比较法、纵横向形制比较法等,从基本造型结构的实证探索角度,梳理、分析了北宋职役足衣的流行实际及其成因,发现北宋职役足衣以低帮形制为常态,背后成因复杂。研究表明:1)北宋职役足衣的流行形制分为浅口低帮和深口低帮两大类,而低帮浅口最为典型。2)低帮形制足衣是中华经典服饰古制,北宋职役的低帮穿用为复古流行驱动所致,可称为历史的回潮。此回潮,并非单一的服饰规制使然,而是基于国朝治理思想的崇儒教化与自我修养驱动,于日常足衣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自觉风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役足衣 低帮形制 北宋 流行实证 当代艺术作品 文化自觉 儒家礼教 历史回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清照的反传统精神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学忠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0-114,共5页
论李清照的反传统精神张学忠(一)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最能代表儒家思想体系落后与消极面的是对待女性的观念。“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儒家礼教信条紧紧地束缚禁锢着占社会成员一半的整个女性以及每个女性的一生。中国... 论李清照的反传统精神张学忠(一)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最能代表儒家思想体系落后与消极面的是对待女性的观念。“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儒家礼教信条紧紧地束缚禁锢着占社会成员一半的整个女性以及每个女性的一生。中国女性不仅被排斥于政治、经济等重大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反传统精神 中国女性 封建礼教 赵明诚 儒家礼教 封建社会 女主人公 夫妇关系 李清照夫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情与气骨——魏晋文学特征论
6
作者 王锺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动情与气骨”是汉末魏晋之际文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汉代神学的崩溃,造成了一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历史空隙;建安之际的战乱,正始时代的压抑,使得士人们的感情郁勃而深沉;从而个体的价值获得了突出,人的感情终于从神学的... “动情与气骨”是汉末魏晋之际文学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汉代神学的崩溃,造成了一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历史空隙;建安之际的战乱,正始时代的压抑,使得士人们的感情郁勃而深沉;从而个体的价值获得了突出,人的感情终于从神学的吞噬和儒家礼教的压抑下冲涌而出。这股主情的潮流在文学领域中导致了“诗缘情”说的产生,而玄学家嵇、阮等人的人生态度则标示了一种崇高型人格在历史上的真正形成,魏晋文学因此而展现了一种气骨高扬、深情感人的卓异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态度 气骨 魏晋文学 个性发展 玄学 诗缘情 汉代 艺术风貌 曹植 儒家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存留养亲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芳霞 张蕾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75,共2页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明儒家礼教的主要内容,而“纳礼入律”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存留养亲制度就是一种独具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存留养亲制度首次入律是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制定的《北魏律·法例》,到清末消亡时,...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明儒家礼教的主要内容,而“纳礼入律”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存留养亲制度就是一种独具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存留养亲制度首次入律是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制定的《北魏律·法例》,到清末消亡时,一共存在了1400多年。存留养亲制度在不同时代各有特色,适用条件和范围也有迥异,清代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比较宽泛,针对新的社会现象制定新的考量标准,使存留养亲的施行真正发挥教化人伦孝悌的作用。据《大清会典·卷一百五十》记载:“犯罪存留养亲:凡犯死罪非常赦不原者,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家无以次成丁者,开具所犯罪名奏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留养亲 清代 法律制度 中华法系 儒家礼教 传统文明 考量标准 社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身取高位 爵禄反为耻
8
作者 周维功 《社会》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3-3,共1页
拜金主义”并非本邦“国产”,属“舶来品”。最初似乎只在洋人那里颇显时髦,本邦远未达到“主义”的程度。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作《人间喜剧》,以其锐利泼辣的如椽巨笔,入木三分地解剖了“拜金主义”的实质就是“金钱万能”、“金钱主... 拜金主义”并非本邦“国产”,属“舶来品”。最初似乎只在洋人那里颇显时髦,本邦远未达到“主义”的程度。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作《人间喜剧》,以其锐利泼辣的如椽巨笔,入木三分地解剖了“拜金主义”的实质就是“金钱万能”、“金钱主宰一切”;无情地展示了腐化堕落、人欲横流、处处充满铜臭的社会现实;鞭挞了人与人之间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社会众生相;尖锐地指出这是人类道德伦理的一次堕落。查:咱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儒家礼教积淀数千年,十分深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人 道德伦理 金钱关系 社会现实 喜剧 法国 万能 拜金主义 巴尔扎克 儒家礼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