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部透视儒家文化精神的力作——读《儒家理想人格和中国文化》 |
施炎平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0 |
|
2
|
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诠释 |
杜红燕
赵康
|
《理论月刊》
|
2007 |
3
|
|
3
|
儒家理想人格模式论(续) |
葛荣晋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4
|
儒家理想人格模式论 |
葛荣晋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5
|
儒家理想人格对构建现代理想人格的意义 |
叶剑兰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1
|
|
6
|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简介 |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7
|
论包拯的儒家人格 |
朱万曙
|
《学术界》
CSSCI
|
1999 |
5
|
|
8
|
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中国理想人格探讨 |
朱义禄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2
|
|
9
|
儒、道、佛理想人格的融合及其对国人的影响 |
曾红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8
|
|
10
|
论魏晋名士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与实践 |
孔毅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1
|
|
11
|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设计 |
魏磊
|
《社会科学家》
|
1987 |
1
|
|
12
|
读《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 |
任剑涛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3
|
对孔子“三位一体”人格论的文化批判 |
胡若飞
丁峻
|
《宁夏社会科学》
|
1988 |
1
|
|
14
|
《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一书出版 |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15
|
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 |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6
|
试论孔子的君子模型及其历史影响——孔子关于人的问题的再思考 |
杨仁忠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