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部透视儒家文化精神的力作——读《儒家理想人格和中国文化》
1
作者 施炎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0-141,共2页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研究出现了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景象。一大批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学者通过总结80年代“文化热”的经验、教训,应用辩证方法,力图揭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取得了一系列积极... 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研究出现了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景象。一大批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学者通过总结80年代“文化热”的经验、教训,应用辩证方法,力图揭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在这方面,朱义禄同志撰写的《儒家理想人格和中国文化》(以下简称《理想人格》)一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当前学术界在儒学研究中获得的新进展。《理想人格》一书善于透过儒家著作中常见的圣贤、君子、成人、大丈夫、豪杰等人格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范型 儒家文化精神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基本精神 纵深发展 执着追求 辩证方法 作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理想人格的现代诠释 被引量:3
2
作者 杜红燕 赵康 《理论月刊》 2007年第6期54-56,共3页
人的和谐与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文章通过对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重义轻利、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设定内涵的现代阐述与积极转换,认为这些特质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的和谐与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文章通过对儒家理想人格思想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重义轻利、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设定内涵的现代阐述与积极转换,认为这些特质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然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儒家理想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理想人格模式论(续) 被引量:1
3
作者 葛荣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8-19,共2页
三、对“内圣外王”的评估“内圣外王”这一理想人格模式,从理论上应当是和谐的统一。在儒家看来,“内圣”是体,“外王”是用。“内圣”是以“外王”为目的,“外王”是以“内圣”为根据。没有“内圣”,“外王”便没有出发点;没有“外王... 三、对“内圣外王”的评估“内圣外王”这一理想人格模式,从理论上应当是和谐的统一。在儒家看来,“内圣”是体,“外王”是用。“内圣”是以“外王”为目的,“外王”是以“内圣”为根据。没有“内圣”,“外王”便没有出发点;没有“外王”,“内圣”也就没有归宿。“内圣”与“外王”是体用统一的关系。如真德所说:“圣人之道,不过成己成物而已。明明德,成己之事也;新民,成物之事也。成己者体也。成物者用也。只此两点,体用备矣。”但是,在实践上,“内圣”与“外王”则往往是分离的。“内圣”纯属于个人的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而“外王”则属于治世安民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模式 道德修养 社会理想 理想境界 孔子 内圣外王 孟子 论语 圣人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理想人格模式论 被引量:1
4
作者 葛荣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11,共5页
理想人格的设计,是儒家探索的主要人生问题之一。儒家所提倡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论,不但长期地影响着中国士大夫的心理结构和价值取向,而且对于我们重构新时代的理想人格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内圣外王”理想人格模式的... 理想人格的设计,是儒家探索的主要人生问题之一。儒家所提倡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模式论,不但长期地影响着中国士大夫的心理结构和价值取向,而且对于我们重构新时代的理想人格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内圣外王”理想人格模式的不同表述人格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伦理学范畴。它标志着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的品格和行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德”(道德)、“智”(智慧)、“志”(意志)、“美”(审美)是构成人格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模式 儒家学派 借鉴意义 价值取向 孟子 伦理学范畴 孔子 中庸之道 献身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理想人格对构建现代理想人格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叶剑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现代理想人格 儒家理想人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道德素质 见利思义 道德规范 市场主体 集体主义原则 传统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简介
6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4-74,共1页
由我校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朱义禄撰写的《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已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36.5万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87年哲学类)的一项最终成果。该书从理想人格及其实现这一特定视野,来考察儒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 儒家理想人格 中国文化 朱义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理想人格范型 儒家文献 辽宁教育 社会文化效应 圣贤 生死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包拯的儒家人格 被引量:5
7
作者 朱万曙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2期52-56,共5页
包拯是家喻户晓的清官。中国的平民百姓,可以不知道历代帝王将相,可以对文豪骚客一无所闻,但对包拯却异常熟悉。人们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包公”。公者,敬称也。①一个历史人物,能够名传后世,已为难得;包拯非但名传后世,而且... 包拯是家喻户晓的清官。中国的平民百姓,可以不知道历代帝王将相,可以对文豪骚客一无所闻,但对包拯却异常熟悉。人们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包公”。公者,敬称也。①一个历史人物,能够名传后世,已为难得;包拯非但名传后世,而且备受敬仰推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理想人格 “清心” 儒家人格 儒家典籍 兼济天下 先秦儒家 欧阳修 墓志铭 人之心 三司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中国理想人格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义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21-22,共2页
首先,对传统的理想人格作了新的挖掘与剖析。对传统理想人格的分析,有着两种流行的观点:一是以儒家人格代表了传统人格;二是以儒道互补的人格为传统人格。作者以较为全面的分析,超越了这两种相对片面的人格论。认为在先秦时代,诸子各有... 首先,对传统的理想人格作了新的挖掘与剖析。对传统理想人格的分析,有着两种流行的观点:一是以儒家人格代表了传统人格;二是以儒道互补的人格为传统人格。作者以较为全面的分析,超越了这两种相对片面的人格论。认为在先秦时代,诸子各有其独具特色的理想人格的见解,如道家的“自然无为的的顺天人格”、墨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圣贤人格 全面发展 传统人格 传统理想人格 儒家理想人格 自然无为 平民化 儒道互补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道、佛理想人格的融合及其对国人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曾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68-73,共6页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是中华民族最典型的人格特征,以它为主的理想人格成为几千年来各阶层中国人生活的楷模.但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本是各据其理,自成体系的,儒崇尚“仁”、“礼”,实行的是内圣外王的大同理想;道家则崇尚自然,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是中华民族最典型的人格特征,以它为主的理想人格成为几千年来各阶层中国人生活的楷模.但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本是各据其理,自成体系的,儒崇尚“仁”、“礼”,实行的是内圣外王的大同理想;道家则崇尚自然,宣扬虚净无为,超脱俗世;而佛家则更进一步,要求人们温灭人性,随缘而安,与世无争.其中,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又一直是占着文化的主导地位,它所设计的煌煌盛美的理想人格——圣人,理应成为国人人格的主要楷模.事实并非如此,这三家理想人格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变更,相互吸收融合,最终走到一起,形成了融三者为一,吸取各家之长的一种人格.这一理想人格深深地影响着几千年来国民人格的发展,形成一种进则儒、退则道、隐则佛,得意时建功立业,失意时亦能自善其身的一种进退从容,宠辱不惊的人格范型.这一典型人格的形成显然是三者融合所致.我们无法从儒、道、佛任何单独一家的思想中找到这样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理想人格范型 人格体系 道家 现实人格 儒家理想人格 国民人格 社会理想 心理结构 仁义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名士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59-64,共6页
论魏晋名士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与实践孔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学说极为重视人格问题。人格具有多重涵义,它既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同时也包含了人的道德品质。从儒家树立的理想人... 论魏晋名士关于理想人格的理论与实践孔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学说极为重视人格问题。人格具有多重涵义,它既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同时也包含了人的道德品质。从儒家树立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尧、舜、禹、汤、文、武、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格 魏晋名士 理论与实践 竹林名士 东晋名士 儒家理想人格 中朝名士 大人先生 人格理论 道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磊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1期4-8,3,共6页
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人类在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践中,塑造和提升了自身的人格.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大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并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而众多的思想流派,从迥... 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人类在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践中,塑造和提升了自身的人格.时代精神的代言人——大思想家.肩负着理想人格设计的使命并身体力行之。在人类精神的发展进程中,树起了一块块界碑。而众多的思想流派,从迥异的思维框架和价值系统出发,建构出的不同理想人格,对我们体认诸种文化形态,特定的时代风貌,不失为重要的参数.所以,探究中同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设计及其对中国人心灵的影响.对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构建新的符合历史必然的价值系统,塑造现时代的理想人格——社会主义新人,均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围绕这个主题,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运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理想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 仁与礼 圣人 道德人格 价值系统 “自我” 天地 极高明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
12
作者 任剑涛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9-110,共2页
朱义禄所著的《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中国理想人格探讨》一书,以理想人格为探讨问题的中心,以分析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论为主线。力图依照历史演变与人格替代关系的大思路,为读者勾画出一幅清晰的人格画面。基于这种研究意图,他在三... 朱义禄所著的《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中国理想人格探讨》一书,以理想人格为探讨问题的中心,以分析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论为主线。力图依照历史演变与人格替代关系的大思路,为读者勾画出一幅清晰的人格画面。基于这种研究意图,他在三方面展开了自己的论述:为了回答何为健康人格而理清了人格论的理论线索;为了回答现代人格有无传统根基而详尽分析了中国传统人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人格 理想人格 传统人格 儒家理想人格 现代人格 儒家人格 健康人格 全面发展 依附人格 新型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孔子“三位一体”人格论的文化批判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若飞 丁峻 《宁夏社会科学》 1988年第6期94-97,共4页
孔子一生凄凄惶惶,历尽坎坷。这位为天地立心的圣人,本欲以已“内圣”而致“外王”,一匡天下,却因其思想学说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冲突不容于世,不得已而周游列国,推广圣义,完成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一个哲学文化体系。这位“知其不可而... 孔子一生凄凄惶惶,历尽坎坷。这位为天地立心的圣人,本欲以已“内圣”而致“外王”,一匡天下,却因其思想学说与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冲突不容于世,不得已而周游列国,推广圣义,完成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一个哲学文化体系。这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圣人,商瞿曾为其算卦,命语说:“子有圣智而无位。”夫子喟然叹曰:“天也!命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人格 社会现实 圣人 仁者 生命意义 儒家理想人格 精神机制 原动力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发展》一书出版
14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80-80,共1页
我校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朱义禄,继《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之后,推出又一部力作——《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友展》。该书不再局限于儒家,而是从宏观上探讨中国理想人格的专著。其中既有对传统人格中独占鳌头的儒家人格的审视,又有对墨、道... 我校社会科学系副教授朱义禄,继《儒家理想人格与中国文化》之后,推出又一部力作——《从圣贤人格到全面友展》。该书不再局限于儒家,而是从宏观上探讨中国理想人格的专著。其中既有对传统人格中独占鳌头的儒家人格的审视,又有对墨、道、法及佛、道两教理想人格的透察。于传统人格在西学东渐的文化氛围里所发生的具有近代化意义的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贤人格 儒家理想人格 全面发展 传统人格 朱义禄 面友 儒家人格 中国文化 鳌头 教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
15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50-150,共1页
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张曙光,1956年4月生,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管理科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教研究主任。出版学术专著4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张曙光,1956年4月生,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管理科学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教研究主任。出版学术专著4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合著);《哲学方法论纲》(陕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作者简介 明清之际启蒙学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 华中师范大学 当代中国 再思考 大学出版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儒家理想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孔子的君子模型及其历史影响——孔子关于人的问题的再思考
16
作者 杨仁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14,共8页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独特的地位。但其学说又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历史要求我们,对待孔子研究这项工程,应采取力求多方位、多层面进行探讨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孔子所塑造的...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在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独特的地位。但其学说又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历史要求我们,对待孔子研究这项工程,应采取力求多方位、多层面进行探讨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孔子所塑造的儒家理想人格——君子模型的探析,来初步展示孔子关于人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世界文明 儒家理想人格 中华民族 思想家 仁者 道德理想 独立人格 子曰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