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主义美学的跨文化期待——论迪金森对席孟儒家文明论的继承和超越
1
作者 陶家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9,共8页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研究席孟和G.L.迪金森的儒家文明论及儒家思想与迪金森的现代主义人本美学之间的全球跨文化知识迁徙,主要分析席孟的儒家文明论以及迪金森对席孟儒家文明论的继承和超越。从儒家文明模式、席孟的儒家文明论再到迪金森...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研究席孟和G.L.迪金森的儒家文明论及儒家思想与迪金森的现代主义人本美学之间的全球跨文化知识迁徙,主要分析席孟的儒家文明论以及迪金森对席孟儒家文明论的继承和超越。从儒家文明模式、席孟的儒家文明论再到迪金森扬儒抑西的现代主义人本美学,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围绕儒家“仁”和西方现代人本思潮中的“人”的全球跨文化知识迁徙过程。从儒家以农和民为本的“仁”,再到以人为本的“仁”,最后到以人的德性为尊和灵性为魂的狄金森式唯美思想,儒学西化与西学儒化同步发生,儒学成功地实现了跨文化的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迪金森 席孟 儒家文明论 现代主义人本美学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叩问乾嘉考据学与科学的关系——第53期“儒家文明论坛”综述
2
作者 常春兰 彭繁 张凯博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3,共2页
2019年4月15日下午,由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了第53期'儒家文明论坛'。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有: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美国圣塔克鲁兹加州大... 2019年4月15日下午,由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了第53期'儒家文明论坛'。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学者有: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马来平教授,美国圣塔克鲁兹加州大学历史系胡明辉副教授,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佰莲教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李畅然副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沈顺福教授、江曦副教授、王小婷副教授、常春兰副教授,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张庆伟副教授,山东财经大学王静讲师;同时参会的还有20余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平生教授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高等研究院 官僚体系 统治集团 儒家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明的特征及其当代意义
3
作者 景海峰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0,共8页
“儒家文明”是近几十年来才开始流行的一个概念,它的出现标志着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一种深度,因为它是从文化的内在精神性着眼的,而不局限于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同时也凸显了一种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而不只是将其看作过去的历史存... “儒家文明”是近几十年来才开始流行的一个概念,它的出现标志着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的一种深度,因为它是从文化的内在精神性着眼的,而不局限于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同时也凸显了一种文化传统的现实意义,而不只是将其看作过去的历史存在。儒家文明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三代文明为基础的积蕴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铸造期、历经汉唐而不断调适的成型期、宋以后扩展至东亚社会的恢弘期以及晚清以降遭遇顿挫的衰微期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都有起伏变化,通过不断更新而延续到现代。儒家文明在历史上扮演了中华文化的核心角色,深刻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人本性、道德性、伦理性、悠久性、包容性、教化性等特点,构成了中华文明特性的主要内容。随着文明对话与文明互鉴的展开,儒家文明的特质以及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所应有的贡献,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也在逐渐地深入,期待能够阐发出更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明 五期发展 六大特点 区域性与国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儒家伦理文明的再造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富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4,共9页
中华文明是一个连续文明体,传统儒家伦理文明为中华文明秩序奠定了价值根基,使得中华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呼唤传统儒家伦理文明的再造,即通过对仁爱思想、中庸之道、五伦关系、天人合一、天下秩... 中华文明是一个连续文明体,传统儒家伦理文明为中华文明秩序奠定了价值根基,使得中华文明的性质和构成具有很强的伦理倾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呼唤传统儒家伦理文明的再造,即通过对仁爱思想、中庸之道、五伦关系、天人合一、天下秩序等传统儒家伦理的现代诠释与转化,挖掘其蕴涵的根源性伦理精神、总体性实践智慧、人际交往原则、生态伦理理念、全球伦理原则等具有当代意义的伦理资源,将其融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儒家伦理话语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亲仁民爱物”的儒家文明图式——以《孟子·尽心上·亲仁爱章》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海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孟子·尽心上·亲仁爱章》原创性建构了“亲亲、仁民、爱物”的儒家文明图式,并被孟学史守正性重构。从原创性建构看,亲亲是血缘伦理之基,仁民是王道政治之本,爱物是自然生态之根;爱物、仁民、亲亲是由外而内的充实,亲亲、仁... 《孟子·尽心上·亲仁爱章》原创性建构了“亲亲、仁民、爱物”的儒家文明图式,并被孟学史守正性重构。从原创性建构看,亲亲是血缘伦理之基,仁民是王道政治之本,爱物是自然生态之根;爱物、仁民、亲亲是由外而内的充实,亲亲、仁民、爱物是由内而外的推扩,充实、推扩均是仁的呈现与敞开。从守正性重构看,基于亲亲与兼爱的对决,此章盖为墨氏而发;基于仁民与爱物的对比,仁民易而爱物难;基于亲亲、仁民、爱物的对举,先后之序、实华之分彰明较著,呵护自然、万物一体呼之欲出。孟学史的守正性重构丰富并深化了孟子原创性建构的儒家文明图式,守正性重构最能夯实并彰显原创性建构的历史演进及其时代价值。借助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的分析,可以深入说明这一儒家文明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尽心上·亲仁爱章》 亲亲 仁民 爱物 儒家文明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郑玄全集》简介
6
作者 吴庆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郑玄,字康成,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秋七月初五生于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一个农民家庭,献帝建安五年(200)六月卒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享年七十四岁,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为中华民族优... 郑玄,字康成,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秋七月初五生于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一个农民家庭,献帝建安五年(200)六月卒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享年七十四岁,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1800多年来一直受到后世的景仰和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明 文献学家 经学家 协同创新中心 大名县 郑玄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能成己 焉能成人——论儒家文明的自新与全球文明的共建 被引量:19
7
作者 黄玉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55,共6页
儒家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首先"成己",然后才能"成人""成物"。换言之,"成己"是"成人""成物"的先决条件。这是儒家文明的一个基本原理:未能成己,焉能成人?值此全球化时代,... 儒家的一个重要传统,就是首先"成己",然后才能"成人""成物"。换言之,"成己"是"成人""成物"的先决条件。这是儒家文明的一个基本原理:未能成己,焉能成人?值此全球化时代,对于儒家文明来说,"成己"意味着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成人"意味着完善其他文明、与人为善;"成物"意味着与其他文明一起共建全球文明。这是时代的要求,即是走向现代性、乃至于超越民族国家时代的要求。为此,必须避免文明冲突,开展文明对话。这就需要"仁"的情感、"诚"的态度,需要"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明 全球文明 自新 共建 成己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学、《四书》学与儒家文明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1-25,共5页
两宋时期的理学与《四书》学之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在联系。在中唐儒学复兴、北宋理学奠基,南宋理集大成的过程中,《四书》的地位一步步提高,最终形成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有机联系的新经学体系。理学与《四书》学的结合不仅构建了一... 两宋时期的理学与《四书》学之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在联系。在中唐儒学复兴、北宋理学奠基,南宋理集大成的过程中,《四书》的地位一步步提高,最终形成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有机联系的新经学体系。理学与《四书》学的结合不仅构建了一种合价值信仰、知识体系、行为准则为一体的思想体系,同时理学家们通过影响朝廷的上层路线和民间传播的下层路线,使这种新兴的思想体系发展为一种影响中国历史七八百年之久的儒家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四书 经学 儒家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明何以能“长生” 被引量:2
9
作者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3-90,共8页
儒家文明是一个世界地缘政治的摹状词。作为政统的儒学 ,早在“五·四”前后就已崩塌 ;但作为一种文明体系、文化积淀的结晶 ,它本来就存活着 ,而且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儒家文明的生命活力蕴涵在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历久弥... 儒家文明是一个世界地缘政治的摹状词。作为政统的儒学 ,早在“五·四”前后就已崩塌 ;但作为一种文明体系、文化积淀的结晶 ,它本来就存活着 ,而且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儒家文明的生命活力蕴涵在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历久弥新的道统至德中 ,其仁爱的原精神已经包容和涵摄了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 ,其宏观哲学思想、和谐辩证法可以为唯物辩证法提供动态中发展的文化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明 人文精神 道统至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辜鸿铭论儒家道德文明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争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75-79,共5页
在近代西方文明话语霸权的背景下,辜鸿铭以道德与文明的关系为逻辑起点,提出文明的本质为"道德标准"的观点。在中西文明比较视域中,辜鸿铭认为西方现代文明缺乏一个高尚的道德根基,在19世纪商业主义的侵蚀下,西方自由主义文... 在近代西方文明话语霸权的背景下,辜鸿铭以道德与文明的关系为逻辑起点,提出文明的本质为"道德标准"的观点。在中西文明比较视域中,辜鸿铭认为西方现代文明缺乏一个高尚的道德根基,在19世纪商业主义的侵蚀下,西方自由主义文明已蜕化成一种"物质实利主义文明";而儒家文明以"道德责任感"为道德根基,将道义置于利益之上,是一个有着合理道德根基的成熟的文明。辜鸿铭对儒家文明道德本质及其现代价值的阐发,对我们今天反思儒家道德文明的价值深具启发意义,但其文明观体现出道德本位主义倾向,是一种重德轻力、重义轻利、重精神轻物质的有失偏颇的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文明 道德 儒家道德文明 西方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学术与文明之间——关于儒家的一个概念分疏、历史考察与未来展望
11
作者 林存光 丛曙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2,共8页
我们既可以从学术的角度,也可以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待儒家的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作出的推论自然也不同。根据学术的和文明的两种视角,可以将"儒家"区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即儒家之学与儒家文明。今天,我们虽可以预言儒学... 我们既可以从学术的角度,也可以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待儒家的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作出的推论自然也不同。根据学术的和文明的两种视角,可以将"儒家"区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即儒家之学与儒家文明。今天,我们虽可以预言儒学的转化再生与创新发展,而且,儒家亦有可能参与对中国新文明的塑造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却不宜轻言定儒教为国教或儒家文明的全面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儒学 儒家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文明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述群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5,共9页
对儒家文明现代意义的研究,需要廓清对儒家文明的种种误读,理性、科学地甄定儒家文明的历史性地位和在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儒家文明是中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主流文明,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儒家文明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明禀赋和文明优势... 对儒家文明现代意义的研究,需要廓清对儒家文明的种种误读,理性、科学地甄定儒家文明的历史性地位和在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儒家文明是中国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主流文明,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儒家文明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明禀赋和文明优势。20世纪的一百年是儒家文明内生力得到空前爆发的一百年,在这百年激变中,儒家文明丢弃了许多旧的东西,接纳了许多新的东西,但儒家文明长期凝练的文明内核与文明精髓没有丢失,反而在历次救亡图存中得到了历史性的继承与弘扬。儒家文明是表明中国人文化身份的主干文明符号,儒家文明在21世纪将进入新的辉煌发展期。儒家文明是我们文明的骄傲;儒家文明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儒家文明还将走向未来。对儒家文明的礼敬态度,是中华民族对本民族文化应有的尊重,也是儒家文明应享有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儒家文明 断代文明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和平、富足与和谐 被引量:1
13
作者 霍普金斯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共3页
这是以儒学与基督教间文明对话为内容的第二次笔谈。霍普金斯先生指出,从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中可以提炼出三种值得学习的类型,即和平、富足、和谐。何光沪先生指出,"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理念,最基本或最低层次的普世价... 这是以儒学与基督教间文明对话为内容的第二次笔谈。霍普金斯先生指出,从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中可以提炼出三种值得学习的类型,即和平、富足、和谐。何光沪先生指出,"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理念,最基本或最低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和平、公平、诚信、友善",中间层次即精神层次的普世价值是"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最高层次即宇宙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天下一家、众生平等、万物一体、敬天爱人"。崔英辰先生认为,"从近代向脱近代"这一时代转换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都渗透着对宗教的认识,这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西方基督教神学排他性的真理观,并探索新的宗教观。黄玉顺先生倡导"生活儒学"和"中国正义论"。中国正义论的理论结构是:仁爱→利益→良知→正义→理性→制度→和谐,核心内容是通过对"义"的诠释,提出两条正义原则:(1)正当性原则(公正性准则、公平性准则);(2)适宜性原则(时宜性准则、地宜性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文明 儒家文明 和平 和谐 文明对话 人类危机 世界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明与中国传统对外关系暨中韩传统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14
作者 赵荣耀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传统 儒家文明 对外关系 中韩 综述 中央研究院 历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庆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中心组建的背景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系以教育部制定的“2011计划”为依据,以山东大学为牵头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为核心协同单位组建而成,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心组建的背景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系以教育部制定的“2011计划”为依据,以山东大学为牵头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为核心协同单位组建而成,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自身传统积淀和学术优势,积极致力于儒家文明的研究、阐释、挖掘与推广,整合国内外儒学研究资源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术优势 儒家文明 曲阜师范大学 儒学研究 协同创新中心 省部共建 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金融危机看儒家文明与东南亚的发展
16
作者 林亚西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4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儒家文明 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经济发展 现代资本主义 东南亚国家 现代化 儒家伦理 华人社会 儒家文化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2015年度会议暨中心主任联席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17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2015年3月21日,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2015年度会议暨中心主任联席会在山东大学召开。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国际儒联秘书长牛喜平,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以及来自各协同... 2015年3月21日,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2015年度会议暨中心主任联席会在山东大学召开。山东大学校长张荣,国际儒联秘书长牛喜平,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王大千,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以及来自各协同单位的理事代表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汪荣明等出席会议。山东大学副校长陈炎主持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大学 年度会议 创新中心 儒家文明 理事会 联席会 协同 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意义深远的寻回古德之旅——“儒家文明与东亚意识”中日学术交流活动侧记
18
作者 钱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1,共3页
关键词 学术交流活动 中日关系 儒家文明 意识 东亚 中国计量学院 学术文化交流 杭州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院 侧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明在化解世界文明冲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9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6期285-285,共1页
张立文在《孔子研究》2004年第4期撰文《和平、发展、合作——儒家文明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地位和价值》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互联网普及化的情境下,世界的政治、经济、文明、宗教、制度等仍然持续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 张立文在《孔子研究》2004年第4期撰文《和平、发展、合作——儒家文明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地位和价值》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互联网普及化的情境下,世界的政治、经济、文明、宗教、制度等仍然持续多元化、多极化的趋势。是全球化的多元化,或多元化的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明 世界文明 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与当代文明的融合——兼驳“文明冲突论”
20
作者 黎红雷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8-91,共4页
当代文明融合的趋势 随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旧秩序的最终瓦解,在世界舞台上迎来了许多非常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贸易、科技,还是生活方式上,全球一体化都为文明的融合创造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 文明冲突论” 当代文明 儒家文明 文明融合 西方文明 儒学 东方文明 土耳其 西方管理思想 亨廷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