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清末民初两次儒家政治思想评判高潮
1
作者 王曰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69,共3页
清末民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对儒家政治思想的评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维新派重在绍述,“以经论政”、“托古改制”是其最重要的手法,间有对儒学和孔子的批判,但不够急进;革命派重在批判,对孔子和儒学批判较维新派前进一大步... 清末民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对儒家政治思想的评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维新派重在绍述,“以经论政”、“托古改制”是其最重要的手法,间有对儒学和孔子的批判,但不够急进;革命派重在批判,对孔子和儒学批判较维新派前进一大步,但并未形成大规模的批孔运动,并且在批判中仍有肯定和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初20世纪末 维新派 革命派 儒家政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政治法律思想在鸦片战争前后实况辩——儒学的悲剧与天朝的没落
2
作者 李晓明 夏道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3,共4页
到了鸦片战争前后,除作为阳奉阴违的招牌外,儒家思想的积极面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遭到了几乎彻底的背叛,根本发挥不了培育、团结、激励社会力量以自强及抵御外侮的作用。作为这种背叛的直接后果就是抵抗意志、决心的动摇及投降、... 到了鸦片战争前后,除作为阳奉阴违的招牌外,儒家思想的积极面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遭到了几乎彻底的背叛,根本发挥不了培育、团结、激励社会力量以自强及抵御外侮的作用。作为这种背叛的直接后果就是抵抗意志、决心的动摇及投降、卖国份子的大肆作祟,更是构成了从纯军事角度看未必注定失败的这场战争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故不应将鸦片战争的失败完全、直接归因于儒学,更不应就此彻底抹杀儒学中蕴涵的一定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治法律思想 鸦片战争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对民众政治地位的设计及其现代转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秋丽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42,共7页
儒家政治思想不仅重视君主一方的修养与责任,而且对民众一方也有一定的阐述。儒家政治思想是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提升与规约。在政治现实中,民众是被动的一方,但儒家赋予民众有人人为政的主动性一面;在政治现实中,天意不可违,人们要服从天... 儒家政治思想不仅重视君主一方的修养与责任,而且对民众一方也有一定的阐述。儒家政治思想是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提升与规约。在政治现实中,民众是被动的一方,但儒家赋予民众有人人为政的主动性一面;在政治现实中,天意不可违,人们要服从天意,接受天命,但儒家认为,民意决定天意,在君王的更替与治理中应服从民意;在具体的政治治理过程中,有无限权力的君主视民如草芥,但儒家却认为民贵君轻,应重民、养民、富民、教民。对儒家的民众观进行现代解读,对当代中国关注民生、推进民主、提升民众民主意识方面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治思想 人人为政 民意 民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政治秩序运行的基础矢量 被引量:2
4
作者 胡锐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儒家政治思想是一个以探求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政治设计学说。为了实现其基本的价值主张,儒家设计了一系列用以维系其政治秩序运作的基础矢量,包括均平、德治、礼治、三纲、仁政。其中均平是经济基础的范畴,德治、礼治、仁政、三纲则... 儒家政治思想是一个以探求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政治设计学说。为了实现其基本的价值主张,儒家设计了一系列用以维系其政治秩序运作的基础矢量,包括均平、德治、礼治、三纲、仁政。其中均平是经济基础的范畴,德治、礼治、仁政、三纲则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德治、礼治表征着五常,三纲表征着主从分明的等级结构体系,而仁政则是三纲五常规范体系发生作用后对执政者权力运作方式的必然要求,它们合在一起从经济和政治的方向,为儒家政治秩序的运行提供了动力,保证了其基本价值维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治思想 政治秩序 中国古代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松龄的政治思想
5
作者 谭兴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72-76,共5页
研究蒲松龄政治思想的材料有两类,一类是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文学性著作,包括蒲松龄的诗、词、歌、赋等。另一类则是《聊斋文集》所收的非文学性著作。这些都是据以立论的可靠材料,但又各有其局限性。前者固然能在艺术性的挥洒中,相... 研究蒲松龄政治思想的材料有两类,一类是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文学性著作,包括蒲松龄的诗、词、歌、赋等。另一类则是《聊斋文集》所收的非文学性著作。这些都是据以立论的可靠材料,但又各有其局限性。前者固然能在艺术性的挥洒中,相对自由地表达或透露蒲松龄的真思想、真性情,但既然是文学作品,就不免形象大于或小于思想的状况,不免作者主观思想与读者客观感受的差异,也不免曲折含蓄,令人难以确指。后者在思想观念的表述上,倒是比较明确,但是,它们有的是代人捉刀,有的是应酬文字,有的是备科举考试的练习性文章,是否表达了作者本意,自应大打折扣;即便是作者自言本心的文章,也难免有欲言而不能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的情况。所以,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力求做列两类材料互参,爬梳剔抉,使论点建立在比较扎实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治思想 封建社会 蒲松龄 封建制度 仁政 文集 农民起义 地主阶级 孟子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居易的政治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秉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76-85,共10页
白居易的政治思想,是他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白氏的世界观,是矛盾的,复杂的,这是由于他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复杂矛盾所导致的;是与他的家世出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他幼年所受的前代传统思想有关,更是与他长期的社会生活实... 白居易的政治思想,是他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白氏的世界观,是矛盾的,复杂的,这是由于他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复杂矛盾所导致的;是与他的家世出身,所处的社会地位和他幼年所受的前代传统思想有关,更是与他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和他个人的际遇分不开的。但究其思想实质,自始至终是以儒家思想为其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政治思想 儒家思想 传统思想 统治阶级 历史环境 社会地位 政治主张 封建社会 政治抱负 两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祯的政治人格瑕疵透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英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0-52,共3页
对于普适性的君王政治伦理,儒家政治思想的设计非常详细,诸如宽大、平正、威德、慈厚、礼仁、孝恭、勤政、节俭等,具体体现在君主个体身上,则有鲜明的个性化特质。权力的控制性造就个性人格,高度专权的皇帝也就成为专制时代最有个性的人... 对于普适性的君王政治伦理,儒家政治思想的设计非常详细,诸如宽大、平正、威德、慈厚、礼仁、孝恭、勤政、节俭等,具体体现在君主个体身上,则有鲜明的个性化特质。权力的控制性造就个性人格,高度专权的皇帝也就成为专制时代最有个性的人,君主的政治人格也就成为实际政治权力运行中政治伦理的主要表现。崇祯皇帝于此却极为不幸,在个人操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人格 崇祯皇帝 透析 瑕疵 儒家政治思想 政治伦理 权力运行 个性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与当代政治文明
8
作者 唐建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56-58,共3页
关键词 儒家政治思想 离娄 卫灵公 执政者 孟子 民为邦本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民本主义及其现实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德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76,共6页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倡思想解放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了人本主义的儒学。儒学中有不少精华,民本主义是其精华之一。民本主义是人本主义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内容,它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仍具有重要...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倡思想解放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立了人本主义的儒学。儒学中有不少精华,民本主义是其精华之一。民本主义是人本主义在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内容,它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一民本主义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认识到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人民性和进步性的表现。我国的民本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孟子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集西周以来民本主义之大成,首先把“人民”放在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主义 儒家政治思想 重要内容 中国历史 孟子 孔子仁学 进步性 儒学 思想 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初统治思想略论
10
作者 李华瑞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4-79,共6页
宋初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是赵宋政权确立和巩固的重要时期。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者是把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的。然而,从宋初对儒佛道的政策,儒家政治思想在宋初的地位及儒家政治思想在宋初的实践等方面来... 宋初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是赵宋政权确立和巩固的重要时期。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者是把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的。然而,从宋初对儒佛道的政策,儒家政治思想在宋初的地位及儒家政治思想在宋初的实践等方面来看,宋初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而非黄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思想 儒家政治思想 黄老思想 儒家学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儒佛道 指导思想 儒家思想 太祖 最高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儒学在汉初的初步复兴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朴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77-82,共6页
汉初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是黄老之学(也有称之为新道家或道法家的)。儒学在汉初则处于相对沉寂的局面,且经常受到黄老学派的抑黜。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儒学在汉初无所作为,几濒没落。恰恰相反,儒学在当时仍是一股强大的思想... 汉初思想界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潮是黄老之学(也有称之为新道家或道法家的)。儒学在汉初则处于相对沉寂的局面,且经常受到黄老学派的抑黜。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儒学在汉初无所作为,几濒没落。恰恰相反,儒学在当时仍是一股强大的思想潜流,而且正处于初步复兴的阶段。始终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着顽强的表现。并为他日董仲舒全面振兴儒学准备了适宜的思想文化温床。儒学体系庞大系统,内涵丰富精博,因此自其创立之后,一直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即便是在秦朝“灭学”,“以吏为师”的高压政治气氛之下,儒家思想也有其相当的影响。顾亭林曾经指出秦始皇也有用儒家思想处:“秦始皇刻石凡六,皆铺张其灭六王,并天下之事。其言黔首风俗,在《泰山》则云:‘男女礼顺,慎导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在《碣石门》则云:‘男东其畴,女修其业’。如此而已……然则秦之任刑虽过,而其坊民正俗之意,固未始异于三王也”(《日知录》卷十三)。参之以新近出土的云梦秦简《为吏之道》等所云:“慈下勿凌”,“恭敬多让,宽以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体系 汉初 儒家思想 黄老之学 主导地位 董仲舒 儒家政治思想 黄老学派 社会基础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谊与汉政、汉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金凯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0-133,共4页
本文从“政”、“制”两个概念入手 ,探讨贾谊政治思想的精髓。贾谊以批判秦政、制为开端 ,将儒家的政治理想 ,推置于汉代政治实践 ,为汉王朝确定了“政”和“制”。前者为汉文帝所采纳 ,化为其“以德化民”的实践活动 ;后者没有被汉文... 本文从“政”、“制”两个概念入手 ,探讨贾谊政治思想的精髓。贾谊以批判秦政、制为开端 ,将儒家的政治理想 ,推置于汉代政治实践 ,为汉王朝确定了“政”和“制”。前者为汉文帝所采纳 ,化为其“以德化民”的实践活动 ;后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 ,但对后世影响深刻。贾谊成为将儒家政治思想运用于汉代政治实践并初见成效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汉政 汉制 儒家政治思想 汉代政治 仁政 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南》之“序”与《大学》之“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建渝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4期128-131,共4页
《诗·周南》历来有“正风”之称,《周南》的十一篇小序也是全诗各篇小序的纲领。然而,我们对它加以考察,则不难看出,《周南》的序之所以被奉为纲领,则因为它始终贯串着一条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的主线,这条主线便是出自《礼记·... 《诗·周南》历来有“正风”之称,《周南》的十一篇小序也是全诗各篇小序的纲领。然而,我们对它加以考察,则不难看出,《周南》的序之所以被奉为纲领,则因为它始终贯串着一条完整的儒家政治思想的主线,这条主线便是出自《礼记·大学》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义。《礼记·大学》是这样主张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入,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为汉儒所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之道 儒家政治思想 修身为本 明明德 修身齐家治国 儒家思想 礼记 文王 孔颖达 汉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学术遗产 弘扬民族文化——《周太谷评传》读后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繁林 《学海》 1993年第2期94-96,共3页
陈辽撰写的《周太谷评传》已由南京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太谷学派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授学说。他们的著作也只在学派内手抄、传阅,并不刊行于世。因此,我国学术界过去对周太谷及其学派知之甚少,甚至连知道周太谷名字... 陈辽撰写的《周太谷评传》已由南京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太谷学派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授学说。他们的著作也只在学派内手抄、传阅,并不刊行于世。因此,我国学术界过去对周太谷及其学派知之甚少,甚至连知道周太谷名字的人也不多。“文化大革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学术遗产 学术界 儒家政治思想 评传 儒家学派 儒家思想 发展变化 现代学者 宇宙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序》得失评议
15
作者 王琦 《中国文学研究》 2000年第2期33-36,共4页
本文分析《诗序》以儒家政治伦理思想解《诗》的得失。指出《诗序》解《诗》有确然不可易者 ,有近是者 ,有可备一说者 ,有断章取义、牵强附会全不可信者。并指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诗序>>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 <<诗经>>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