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孟子用诗看先秦儒家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桂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1-174,共4页
孟子用诗,主要将《诗经》作为政治文本和思想文本使用,是在具体的文化历史语境中构建儒家建构意识形态话语的努力,既展示着儒家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乌托邦精神,又彰显了儒家士人重新统一意识形态与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用诗,主要将《诗经》作为政治文本和思想文本使用,是在具体的文化历史语境中构建儒家建构意识形态话语的努力,既展示着儒家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乌托邦精神,又彰显了儒家士人重新统一意识形态与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对后世影响深远。自此之后,将古代经典文本解读为对上讽谕君主、对下教化百姓、对己"独善其身"的具有现实功用的话语系统,便成为历代儒家思想家千百年中一贯遵循的基本政治策略和文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诗经》 儒家意识形态话语的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与中国渐进式改革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柳新元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3,共4页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应由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规定的制度变迁路径来得到说明。然而,国内外研究经济体制转轨的学者大多忽视了意识形态这个变量或把它外生化。因此,加上意识形态这个变量或缺环...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应由传统的儒家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规定的制度变迁路径来得到说明。然而,国内外研究经济体制转轨的学者大多忽视了意识形态这个变量或把它外生化。因此,加上意识形态这个变量或缺环,就是将来研究转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渐进式改革 方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性别差等结构的隐固性 被引量:4
3
作者 任现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6,167,168,共11页
男女两性的自然差异在向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化过程中被置换为男优女劣的性别差等,这是世界各文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中国传统社会的性别差等不是男性彻底压制女性的二元对立,而是一元格局下两性相依互动的男尊女卑,具有超强的隐固性。... 男女两性的自然差异在向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化过程中被置换为男优女劣的性别差等,这是世界各文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中国传统社会的性别差等不是男性彻底压制女性的二元对立,而是一元格局下两性相依互动的男尊女卑,具有超强的隐固性。这种隐固性不仅在于伦理—政治的一体化,更有着深层的经济、政治根基,它既是整个文化结构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又是其核心特征在两性关系上的体现;父系家族所有制是这种一元格局下男尊女卑性别差等的经济基础,家国同构的政治组织形式非但没有触动家族内部的两性差等,反而为其提供了牢固的政治保障;而伦理与政治一体化的儒家意识形态则使这种性别差等被纳入到政治组织系统而更趋稳固,至于儒家意识形态与社会组织一体化的社会整合模式和传统哲学的天地—阴阳—男女的本体论系统,更是把这种性别差等贯彻到社会组织的各个层次和宇宙自然的各个领域。正是经济所有制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社会组织、哲学观念等各级因素的逐层包裹、叠加与固化,才使得中国性别差等结构成为一个集贯通性、隐蔽性、灵动性于一体的稳固结构系统,使国人长期受其控制而浑然不觉。剖析这一结构的内在层次是解除其魔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等结构 隐固性 所有制形式 家国同构 儒家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华佛教对应儒佛关系的三个典型
4
作者 顾伟康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71-84,共14页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代、处理同儒佛关系的三种不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佛关系 儒家意识形态 《牟子理惑论》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