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语境与儒家命运——1949年以来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闫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1,共6页
1949年以来,儒家在中国的命运经历了"J"字型的运动与变化趋势,从"反儒"到"复兴",其根源在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建国初期通过"反儒"以区别于国民党政权的国家政权建设模式和改革开... 1949年以来,儒家在中国的命运经历了"J"字型的运动与变化趋势,从"反儒"到"复兴",其根源在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建国初期通过"反儒"以区别于国民党政权的国家政权建设模式和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复兴"以区别于世界诸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模式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的作用下,当前的"儒学复兴"呈现出了得"势"不得"理"的非均衡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命运 “反儒”运动 儒学复兴 中国国家政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仁、礼观念并及儒家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立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5-70,共6页
孔子创立仁的哲学 ,赋予人生以伦理的意义 ,这是对中国思想史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同时 ,他又改造周礼 ,并结合春秋时期的实际特点 ,创造性地将礼的观念 ,从阶级政治的意义 ,转换为纯粹的伦理规范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以伦理为核心的... 孔子创立仁的哲学 ,赋予人生以伦理的意义 ,这是对中国思想史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同时 ,他又改造周礼 ,并结合春秋时期的实际特点 ,创造性地将礼的观念 ,从阶级政治的意义 ,转换为纯粹的伦理规范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以伦理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时代。但其可行性却受到中国历史实际的阻隔 ,仁政的理想与专制主义者们牟利计功的欲望相冲突 ,其结果儒家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祭坛上的牺牲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德 仁政 儒家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