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大学生德育的价值
被引量:
6
1
作者
徐向农
徐赛虎
《理论月刊》
2007年第4期183-185,共3页
儒家文化以伦理为主体、以实践哲学为特点,其伦理精神是一种以求善为目的德性伦理精神。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以下四大思想特征:道德理想主义,知行合一,利他主义家族情感主义。我们认为,这些思想的合理内核直到今天对大学生仍有其积极的道...
儒家文化以伦理为主体、以实践哲学为特点,其伦理精神是一种以求善为目的德性伦理精神。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以下四大思想特征:道德理想主义,知行合一,利他主义家族情感主义。我们认为,这些思想的合理内核直到今天对大学生仍有其积极的道德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精神
德育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内容探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徐向农
徐赛虎
《理论月刊》
2007年第8期41-44,共4页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核心内容,并认为它主要表现在整群意识、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和为贵的团结精神、重德修身的精神等几个方面。这些内容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结构性作用。
关键词
儒家伦理精神
大学生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
被引量:
2
3
作者
潘自勉
《齐鲁学刊》
CSSCI
1993年第2期75-80,共6页
(一)儒家伦理精神的蕴奥,本之于周易而又参以佛道禅,其功能是在上能使人孜孜于天理,在下可使人亲亲于五伦,居前可诱人于朝廷仕途,处后又令人安于尽心知性的自我省察之中。一言概之,此乃二元化处世精神。从其发生的历史过程来看,它的孕...
(一)儒家伦理精神的蕴奥,本之于周易而又参以佛道禅,其功能是在上能使人孜孜于天理,在下可使人亲亲于五伦,居前可诱人于朝廷仕途,处后又令人安于尽心知性的自我省察之中。一言概之,此乃二元化处世精神。从其发生的历史过程来看,它的孕育成长,主要受社会关系的演化以及封建政治条件下道德理性的超前发展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精神
儒家
伦理
道德
社会关系
主导地位
道德需要
二元化
道德实践
历史过程
人为道德
宗法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人性设计模式与中国道德特性
4
作者
樊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26-31,共6页
五伦实体与人性认同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两个支点.如果说五伦实体是对整个伦理实体与各种关系的设计,人性认同则体现了儒家德性对道德主体的选择与人生价值的取向;五伦实体从社会整体方面对伦理生活作出规定与设计,而人性认同则从道德的主...
五伦实体与人性认同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两个支点.如果说五伦实体是对整个伦理实体与各种关系的设计,人性认同则体现了儒家德性对道德主体的选择与人生价值的取向;五伦实体从社会整体方面对伦理生活作出规定与设计,而人性认同则从道德的主体方面对个体道德作出规定与设计.如果说,人性是儒家德性精神的本体与潜在的话,五伦则是这种本体的外在与自在.从逻辑上说,人性认同与伦理实体的设计应当是各种传统的伦理精神的基础与前提,然而对中西方伦理传统的比较发现,其它任何一种传统的伦理都没有象中国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那样把人性提高到如此重要的高度,也没有任何传统的伦理象儒家伦理那样对人性进行过那么深入特久的讨论.人性认同更加清晰地体现了儒家德性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结构
儒家伦理精神
人性论
伦理
实体
道德主体
性善论
人与动物
中国传统
伦理
自然主义
中国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新儒家商兑
被引量:
5
5
作者
包遵信
《北京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86-96,共11页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的关系,这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讨论得很多,尤其是新儒家探索的中心问题。新儒家在海外是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思潮。他们坚信儒家思想在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中,仍然有它的价值生命;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的关系,这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讨论得很多,尤其是新儒家探索的中心问题。新儒家在海外是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思潮。他们坚信儒家思想在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中,仍然有它的价值生命;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与中国现代化不但没有冲突,甚而还是中国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动力。他们为此曾有许多论述。如果说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这些新儒家的“中坚人物”,主要抉发儒家传统文化的生命价值,肯定儒家伦理精神有着普遍的永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传统文化
儒家
思想
新
儒家
中国现代化
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伦理精神
中国文化
民主
牟宗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文化心理与世俗人生观念的冲突——《鼓掌绝尘·月集》意蕴摭谈
6
作者
徐定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63-65,共3页
古吴金木散人撰写的《鼓掌绝尘》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一部中篇小说集,全书由“风”、“花”、“雪”、“月”四个中篇组成,其中月集选在近人路工先生编的《明清平话小说选》之中。作者“自序”云:“无意撩人,有心嘲世。”路工先生在《小说...
古吴金木散人撰写的《鼓掌绝尘》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一部中篇小说集,全书由“风”、“花”、“雪”、“月”四个中篇组成,其中月集选在近人路工先生编的《明清平话小说选》之中。作者“自序”云:“无意撩人,有心嘲世。”路工先生在《小说选》的序中称是书为“一卷明末社会的百丑图”,以为书内的形象“没有一个是好人”,作品旨在揭示“封建社会总崩溃前夜的情景,显示它必然走向没落、破灭的命运”。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看,路工先生的评判是中肯的,也对小说“嘲世”的创作意图作了明确的阐释。然而,若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考察这部小说的参照系,我们又能从另一个角度,即在社会文化学的意义上看到这部小说的深层意蕴之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并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延续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由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所积淀而成的社会心态,到了明朝末期似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思想
传统文化心理
封建社会
社会效应
儒家
传统道德
道德意识
传统道德文化
儒家伦理精神
人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大学生德育的价值
被引量:
6
1
作者
徐向农
徐赛虎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出处
《理论月刊》
2007年第4期183-185,共3页
文摘
儒家文化以伦理为主体、以实践哲学为特点,其伦理精神是一种以求善为目的德性伦理精神。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以下四大思想特征:道德理想主义,知行合一,利他主义家族情感主义。我们认为,这些思想的合理内核直到今天对大学生仍有其积极的道德教育价值。
关键词
儒家伦理精神
德育
价值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内容探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徐向农
徐赛虎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出处
《理论月刊》
2007年第8期41-44,共4页
文摘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核心内容,并认为它主要表现在整群意识、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和为贵的团结精神、重德修身的精神等几个方面。这些内容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结构性作用。
关键词
儒家伦理精神
大学生
德育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
被引量:
2
3
作者
潘自勉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1993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摘
(一)儒家伦理精神的蕴奥,本之于周易而又参以佛道禅,其功能是在上能使人孜孜于天理,在下可使人亲亲于五伦,居前可诱人于朝廷仕途,处后又令人安于尽心知性的自我省察之中。一言概之,此乃二元化处世精神。从其发生的历史过程来看,它的孕育成长,主要受社会关系的演化以及封建政治条件下道德理性的超前发展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
关键词
儒家伦理精神
儒家
伦理
道德
社会关系
主导地位
道德需要
二元化
道德实践
历史过程
人为道德
宗法关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人性设计模式与中国道德特性
4
作者
樊浩
机构
东南大学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26-31,共6页
文摘
五伦实体与人性认同是中国传统伦理的两个支点.如果说五伦实体是对整个伦理实体与各种关系的设计,人性认同则体现了儒家德性对道德主体的选择与人生价值的取向;五伦实体从社会整体方面对伦理生活作出规定与设计,而人性认同则从道德的主体方面对个体道德作出规定与设计.如果说,人性是儒家德性精神的本体与潜在的话,五伦则是这种本体的外在与自在.从逻辑上说,人性认同与伦理实体的设计应当是各种传统的伦理精神的基础与前提,然而对中西方伦理传统的比较发现,其它任何一种传统的伦理都没有象中国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那样把人性提高到如此重要的高度,也没有任何传统的伦理象儒家伦理那样对人性进行过那么深入特久的讨论.人性认同更加清晰地体现了儒家德性的特性.
关键词
人性结构
儒家伦理精神
人性论
伦理
实体
道德主体
性善论
人与动物
中国传统
伦理
自然主义
中国
伦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新儒家商兑
被引量:
5
5
作者
包遵信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86-96,共11页
文摘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的关系,这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讨论得很多,尤其是新儒家探索的中心问题。新儒家在海外是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思潮。他们坚信儒家思想在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中,仍然有它的价值生命;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与中国现代化不但没有冲突,甚而还是中国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动力。他们为此曾有许多论述。如果说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这些新儒家的“中坚人物”,主要抉发儒家传统文化的生命价值,肯定儒家伦理精神有着普遍的永存意义;
关键词
儒家
传统文化
儒家
思想
新
儒家
中国现代化
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伦理精神
中国文化
民主
牟宗三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文化心理与世俗人生观念的冲突——《鼓掌绝尘·月集》意蕴摭谈
6
作者
徐定宝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63-65,共3页
文摘
古吴金木散人撰写的《鼓掌绝尘》是明朝崇祯年间的一部中篇小说集,全书由“风”、“花”、“雪”、“月”四个中篇组成,其中月集选在近人路工先生编的《明清平话小说选》之中。作者“自序”云:“无意撩人,有心嘲世。”路工先生在《小说选》的序中称是书为“一卷明末社会的百丑图”,以为书内的形象“没有一个是好人”,作品旨在揭示“封建社会总崩溃前夜的情景,显示它必然走向没落、破灭的命运”。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看,路工先生的评判是中肯的,也对小说“嘲世”的创作意图作了明确的阐释。然而,若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考察这部小说的参照系,我们又能从另一个角度,即在社会文化学的意义上看到这部小说的深层意蕴之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又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并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延续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由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所积淀而成的社会心态,到了明朝末期似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
思想
传统文化心理
封建社会
社会效应
儒家
传统道德
道德意识
传统道德文化
儒家伦理精神
人生观念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大学生德育的价值
徐向农
徐赛虎
《理论月刊》
200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内容探析
徐向农
徐赛虎
《理论月刊》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儒家伦理精神及其现代遭遇
潘自勉
《齐鲁学刊》
CSSCI
199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儒家人性设计模式与中国道德特性
樊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新儒家商兑
包遵信
《北京社会科学》
198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传统文化心理与世俗人生观念的冲突——《鼓掌绝尘·月集》意蕴摭谈
徐定宝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