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儒家伦理学:后果论还是美德论? |
范瑞平
方旭东
|
《哲学分析》
CSSCI
|
2020 |
3
|
|
2
|
重新发现智德——儒家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省察 |
付长珍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3
|
古代德行伦理与早期儒家伦理学的特点——兼论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异同 |
陈来
|
《河北学刊》
|
2002 |
17
|
|
4
|
“美德伦理学”“德性伦理学”和“德行伦理学”与儒家伦理学 |
黄勇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5
|
德性与儒家伦理学精神 |
沈顺福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6
|
儒家伦理学对西方伦理学的挑战--评安乐哲的“儒家角色伦理学” |
李慧子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7
|
儒家伦理学能否解读为严格意义上的美德伦理学? |
韩燕丽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8
|
论儒家伦理学说对当代中国思想建设的价值 |
刘惠恕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9
|
哲学是人类对形上追问的无尽反思——以儒家生生伦理学为视角 |
杨泽波
|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先做好“常人”再去做“超人”——儒家生生伦理学的一种生活态度 |
杨泽波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中国医学伦理学再启程的文化关切 |
范瑞平
邓蕊
|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的建构和道德如何现实化 |
蔡昱
|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西方生命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与基于儒家生命伦理学的超越思路 |
路绪锋
刘东丽
招弘瑶
张珊
|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机器人会有“同理心”吗?——基于儒家情感伦理学的视角 |
付长珍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9 |
18
|
|
15
|
儒家生生伦理学中智性的双重功能 |
杨泽波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6
|
再论儒家德行伦理学:与黄勇先生商榷 |
陈继红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1
|
|
17
|
凸显政治维度的“成人之学”——“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人生观论析 |
吴倩
|
《齐鲁学刊》
CSSCI
|
2021 |
1
|
|
18
|
儒家思想与当代生命伦理现实间穿越历史的时代性对话——范瑞平《当代儒家生命伦理学》一书评介 |
边林
|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9
|
安乐哲的“儒家角色伦理学”及其得失--一个由过程思维切入的思考 |
王计然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20
|
德性伦理抑或角色伦理——试论儒家伦理精神 |
沈顺福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