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 被引量:3
1
作者 葛泉滋 《人民论坛》 2006年第04A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儒家传统文化 荣辱观 中国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传统文化与公司违规行为——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程博 熊婷 林敏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86,共15页
本文按照"文化-行为"的逻辑,探讨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儒家传统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两市的中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与... 本文按照"文化-行为"的逻辑,探讨了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儒家传统文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两市的中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儒家传统文化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与正式制度(法律)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力越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并且在儒家传统文化与正式制度(法律)两者交互叠加作用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儒家传统文化 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 公司违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传统能否抑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
3
作者 王红梅 束永康 崔馨予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0,共23页
近年来,债务的大量扩张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核心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和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运用我国277个地级市的财政数据和历史数据,系统考察了儒家文化传统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儒家文化... 近年来,债务的大量扩张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核心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和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运用我国277个地级市的财政数据和历史数据,系统考察了儒家文化传统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儒家文化传统通过发挥“风险规避效应”和“道德约束效应”,抑制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基于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突驱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互替代的关系,“债务抑制效应”在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小、监管力度较弱的地区更为显著,且该效应主要以地区儒家文化影响为主导,而官员个体儒家文化背景的影响则处于从属地位。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儒家文化传统对政府行为影响的理论认知,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儒家文化传统 地方政府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电影对儒家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谭小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36,共3页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题的电影在世界中得到了推崇。中国电影与儒家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电影中突显出中国传统文化,把其民族特色进行彰显,才能够让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立足。儒家...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题的电影在世界中得到了推崇。中国电影与儒家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电影中突显出中国传统文化,把其民族特色进行彰显,才能够让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立足。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于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中国电影对儒家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儒家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世界影坛 儒家思想 传统儒家文化 孤儿救祖记 意识缺失 促进作用 世界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思想文化传统转向现实政治实践: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儒家文化传统关系的再梳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姚剑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7,共6页
在"实用化的政治价值"的审视之下,汉语思想文化界对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一直没有完全摆脱"政治功利化"诉求的困扰。我们今天思考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关系时,不能把当下... 在"实用化的政治价值"的审视之下,汉语思想文化界对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一直没有完全摆脱"政治功利化"诉求的困扰。我们今天思考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关系时,不能把当下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问题或希望都归结到儒家文化传统身上;也需要参照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与西方基督教传统在现实政治实践层面呈现出的复杂关系,将二者之间关系的梳理置于现实政治实践层面之上,考察儒家文化传统与现实政治分离的政治发展进程、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功能互补以及儒家文化传统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民主政治 儒家文化传统 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儒家文化视角下90后青年价值观的塑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圆圆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3,101,共4页
90后青年的价值观由于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和感染,既有诸多正面的价值取向,也有很多负面的价值取向,展现出了其价值观构成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与困惑。传统儒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内容及其构建的思想与方法资源,为当代青年... 90后青年的价值观由于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和感染,既有诸多正面的价值取向,也有很多负面的价值取向,展现出了其价值观构成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与困惑。传统儒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内容及其构建的思想与方法资源,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重新塑造和构建提供了诸多启示,比如树立和谐、诚信、礼仪、友爱的人本价值观,在价值观塑造上应该采用多种路径,积极将生活路径、实践路径和认知路径等整合贯通,形成构建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文化 90后青年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的结构、特征精神及其发展前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系列之一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74-79,共6页
儒家文化的结构、特征精神及其发展前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系列之一吴光曾经历数十年严厉批判、一度被认为“扫进了历史垃圾堆”的儒家学说和儒家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后,被人们重新发现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久存在的价值。尤其是近... 儒家文化的结构、特征精神及其发展前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系列之一吴光曾经历数十年严厉批判、一度被认为“扫进了历史垃圾堆”的儒家学说和儒家文化,在改革开放以后,被人们重新发现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久存在的价值。尤其是近几年来,关心和研究儒家文化的人士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前景探讨 文化研究 当代新儒学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传统 整体性思维模式 道德人文主义 儒家学说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新著──评《新加坡与儒家文化》
8
作者 李建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134-135,共2页
研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新著──评《新加坡与儒家文化》李建秋苏州大学管理学院王文钦副教授的新著《新加坡与儒家文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通过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的研究,探讨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发展经济、... 研究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新著──评《新加坡与儒家文化》李建秋苏州大学管理学院王文钦副教授的新著《新加坡与儒家文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通过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的研究,探讨了儒家伦理在新加坡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论述了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现代转型 新加坡 研究传统 儒家伦理 政治文化 儒家传统文化 东西方文化 社会管理模式 当代新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儒家文化传统进行现代评估的根本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卫国 《湖湘论坛》 2003年第5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儒家文化传统 现代评估 评估视角 价值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
10
作者 于俊秋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6-50,共5页
近二十年来,日本、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东亚五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日本,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经营管理有了跳跃性的发展,管理现代化的成效十分显著,已从一个贫穷落后、无足轻重的弹丸小国跃而雄峙于东亚之林,引起全世界瞩目... 近二十年来,日本、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东亚五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日本,二次世界大战后,企业经营管理有了跳跃性的发展,管理现代化的成效十分显著,已从一个贫穷落后、无足轻重的弹丸小国跃而雄峙于东亚之林,引起全世界瞩目。日本管理的成功,可以看成有两条外来的文化曲线,一条是日本引进欧美的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一条是已经日本化了的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用日本人的话说,就是“和魂洋才”。“和魂”,即指传统的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士族伦理。而在管理文化方面,其突出的特色就是重视“人”的因素,也正是在人际关系、人事管理上,日本继承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传统文化是怎样被日本吸收、利用?我们又应当怎样重新认识和估价中国的传统文化呢?作为对东亚文化有深刻影响的国家,我们不能不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精神 现代企业管理 儒家传统文化 人际关系 地区经济发展 人事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 日本管理 近二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教育应依托儒家思想
1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1-251,共1页
李建、傅永聚撰文《儒家“仁礼合一”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出,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而且理应依托儒家这一涵盖个体、社群、自然、天道四个维度的包容性人文传统。合而言之,儒家以“仁礼合一”为结构的为己之学,其... 李建、傅永聚撰文《儒家“仁礼合一”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出,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而且理应依托儒家这一涵盖个体、社群、自然、天道四个维度的包容性人文传统。合而言之,儒家以“仁礼合一”为结构的为己之学,其由“己”向群体(家庭、社会、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李建 傅永聚 儒家"仁礼合一"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需要冲破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 被引量:4
12
作者 段治文 吴荣耕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0,共3页
中国科学发展至今还主要是处在模仿和跟踪上少,有原创性科学成果。这与中国科技发展受传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有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故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严重,也对科技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中国青年在从... 中国科学发展至今还主要是处在模仿和跟踪上少,有原创性科学成果。这与中国科技发展受传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有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故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严重,也对科技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中国青年在从事科技创新中必须冲破这些传统的文化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观念 中国科技 创新需要 传统儒家文化 科技发展 科技创新 中国青年 科学发展 科学成果 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俊民 《江淮论坛》 1988年第3期54-59,共6页
近几年来,国际学人从对韦伯(Max Weher)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义精神”的理论探讨中,把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正式提到了国际学研究的议程,“儒家伦理与工业东亚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海内外中国文化研究的热门课题。新加坡... 近几年来,国际学人从对韦伯(Max Weher)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义精神”的理论探讨中,把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正式提到了国际学研究的议程,“儒家伦理与工业东亚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海内外中国文化研究的热门课题。新加坡可说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政府领导下有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儒家文化传统 理论探讨 新加坡 新教伦理 中国文化研究 关系问题 现代化 韦伯 文化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文化与明初对外政策
14
作者 万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0-65,共6页
明朝代元而立,庞大的封建帝国,从十几年战乱后苏醒过来,神采奕奕地傲视着四周世界。如果我们将明代历史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应当剖析这种整体文化现象的各个层面。分析明初对外方针政策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从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文... 明朝代元而立,庞大的封建帝国,从十几年战乱后苏醒过来,神采奕奕地傲视着四周世界。如果我们将明代历史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应当剖析这种整体文化现象的各个层面。分析明初对外方针政策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从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方面去探讨明初的对外政策,将会对明初对外政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然而,对此至今尚鲜有人加以论述,本文试图以自己粗浅的看法,见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政策 明太祖 传统文化 对外关系 明初 朝贡贸易 统治者 朱元璋 明代 传统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资企业与儒家文化
15
作者 江冰 熊晓萍 《企业经济》 1994年第12期46-48,共3页
三资企业与儒家文化江冰,熊晓萍一中国的三资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面向世界,努力与国际接轨的产物。因此,它所选择的企业文化也因其特殊性——中外融合,而具有区别于国内其他企业的特点。那么,有没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呢... 三资企业与儒家文化江冰,熊晓萍一中国的三资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中国面向世界,努力与国际接轨的产物。因此,它所选择的企业文化也因其特殊性——中外融合,而具有区别于国内其他企业的特点。那么,有没有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呢?这也是国内经济界反复思索的一个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传统 三资企业 企业文化精神 儒家思想 人文环境 西方科学 “亚洲四小龙” 西方文化 儒学 西方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精神资源与现代性的相关性——关于启蒙反思的学术对话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杜维明 衣俊卿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8,共14页
对于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这个我们时代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同的学术传统具有不同的回应方式。"第三代新儒家"从构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新人文精神出发,发掘儒家文化传统对于解决人类当前困境的现实意义。马克... 对于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这个我们时代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同的学术传统具有不同的回应方式。"第三代新儒家"从构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新人文精神出发,发掘儒家文化传统对于解决人类当前困境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则立足于中国的当下现实,审慎地看待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并出于文化安全的考虑,对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相关性提出全面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传统 启蒙反思 现代性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新儒家商兑 被引量:5
17
作者 包遵信 《北京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86-96,共11页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的关系,这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讨论得很多,尤其是新儒家探索的中心问题。新儒家在海外是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思潮。他们坚信儒家思想在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中,仍然有它的价值生命;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的关系,这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讨论得很多,尤其是新儒家探索的中心问题。新儒家在海外是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思潮。他们坚信儒家思想在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中,仍然有它的价值生命;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与中国现代化不但没有冲突,甚而还是中国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动力。他们为此曾有许多论述。如果说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这些新儒家的“中坚人物”,主要抉发儒家传统文化的生命价值,肯定儒家伦理精神有着普遍的永存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儒家 中国现代化 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伦理精神 中国文化 民主 牟宗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传统中的启蒙晨辉——论戴震哲学的思想实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清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2年第3期26-31,共6页
本文不同意那种将戴震哲学的儒家因素与启蒙倾向片面地对立起来的看法。事实上,戴震往往是在对先秦儒家传统、尤其是对孟子哲学的某些具有古代民主人道精神的合理思想展开创造性诠释的前提下,提出他的那些富含启蒙意义的进步观念的。同... 本文不同意那种将戴震哲学的儒家因素与启蒙倾向片面地对立起来的看法。事实上,戴震往往是在对先秦儒家传统、尤其是对孟子哲学的某些具有古代民主人道精神的合理思想展开创造性诠释的前提下,提出他的那些富含启蒙意义的进步观念的。同时,18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也决定了戴震哲学的启蒙倾向只能从儒家传统的深厚土壤中汲取精神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儒学传统中透露出启蒙晨辉的戴震哲学,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过渡转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道精神 儒家文化 儒家传统文化 中国社会 资本主义 戴震哲学 商品经济 儒家学说 精神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廷泰 周穗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30,共5页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化面前,正确的文化选择,很大程度上在于处理好理性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关系。在现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特别需要培育和保护理性主义的文化精神,审慎地对待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 一 理性主义及其所代表的... 当前,在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化面前,正确的文化选择,很大程度上在于处理好理性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关系。在现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特别需要培育和保护理性主义的文化精神,审慎地对待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 一 理性主义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是现代化运动的文化价值基础。 近现代理性主义并不生成于东方文化。它形成于14世纪欧州文艺复兴运动中,中经启蒙运动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充实,提炼成为现代化思想和运动的中心原则。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近、现代化运动,就是理性催谷诞生的产物。现代化就其性质而言,是一场理性化的运动,是人类摆脱非理性走向有序化社会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现代主义 文化观念 技术理性 现代化运动 非理性 资本主义 反现代化 儒家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伦理文化重建的必要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柴文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1-5,共5页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需要重建伦理文化,这是基于以下四点理由: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因其不平等的内蕴及诸种负面效应,与现代化精神处于冲突之中,不可能再度成为当代伦理文化的支柱;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西方近代伦理精神以自...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需要重建伦理文化,这是基于以下四点理由: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因其不平等的内蕴及诸种负面效应,与现代化精神处于冲突之中,不可能再度成为当代伦理文化的支柱;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西方近代伦理精神以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系统为基础,开辟了人格自主和责任自觉的价值趋向,但由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所导致的普遍物化和人的异化状态以及对人的情感和精神的忽视,也使得感性主义和个人主义无限膨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集体主义为价值核心,但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伦理文化,仅靠原型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不够的,它在某些方面有待发展;现代化的大趋势导致了伦理道德多元化、现实化、自主化,但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也带来了道德失范,行为无序,亟需重构一种新的伦理文化,以规范和引导人们走向全面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伦理文化 西方近代伦理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 道德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