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戴震论中庸之道及其世俗伦理面向——以《中庸补注》为中心
1
作者 孙邦金 谢柳青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6,共8页
《中庸》作为宋明新儒学重建道德形而上学最主要的文本依据和思想来源,历来备受重视。戴震立志要“打破宋儒家中《太极图》”的时候,由《中庸》而《孟子》,在结撰《原善》三篇之前应该先有了未竟之作《中庸补注》。如果将《中庸补注》... 《中庸》作为宋明新儒学重建道德形而上学最主要的文本依据和思想来源,历来备受重视。戴震立志要“打破宋儒家中《太极图》”的时候,由《中庸》而《孟子》,在结撰《原善》三篇之前应该先有了未竟之作《中庸补注》。如果将《中庸补注》与《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答彭进士允初书》诸篇中所援引的多条内容放在一起看,戴震对《中庸》的思想诠释大体上是完整的。戴震站在反理学的立场上,从民众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理性层面来审视中庸之道,并特别重视其中“不出人伦日用之常”的人道内涵,与朱熹等人着重从个体内在精神超越层面阐发“天命”“中和”“中庸”的含义构成了鲜明反差,凸显了儒学的实践理性与世俗伦理面向。这一诠释明显带有清儒普遍悬置甚至拒斥形而上学的时代特征,却暗合于现代社会不断通过理性袪魅的世俗化转型,更能接榫以世俗伦理为主导的现代社会,而且对于当下有关儒学宗教性之限度的讨论亦多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中庸补注》 中庸之道 世俗伦理 儒学的宗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