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 被引量:7
1
作者 卢毅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3,共5页
作为“儒学复兴论”事实依据的“东亚经济奇迹”,无论是在实证研究还是逻 辑分析,抑或是方法论检讨上,均呈现出一种疑窦丛生的暖昧不清。而至于在理论依据上“ 儒学复兴论”对“后现代主义”的盲目攀附,则更是一个由于时空错置产生... 作为“儒学复兴论”事实依据的“东亚经济奇迹”,无论是在实证研究还是逻 辑分析,抑或是方法论检讨上,均呈现出一种疑窦丛生的暖昧不清。而至于在理论依据上“ 儒学复兴论”对“后现代主义”的盲目攀附,则更是一个由于时空错置产生的怪胎。作者 在 厘清以上种种谬误的同时,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相关问题所持的观点与方法。最后点 明, “儒学复兴论”就其现实性而言,不过是类似历史推背图的一厢情愿的憧憬罢了,而 且还有 碍于我们当前正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跨世纪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论 东亚经济奇迹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文化政治与儒学复兴 被引量:5
2
作者 廖永林 卞程秀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2期84-89,共6页
近几十年的儒家文化复兴,有民族国家国际关系中的文化政治因素。对文化政治中的"他者"的"拒斥"或"消解",构成了当前儒家文化复兴的不同路径。在文化政治背景下,各民族国家之间更应当谨持有限理性对文化... 近几十年的儒家文化复兴,有民族国家国际关系中的文化政治因素。对文化政治中的"他者"的"拒斥"或"消解",构成了当前儒家文化复兴的不同路径。在文化政治背景下,各民族国家之间更应当谨持有限理性对文化无意识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治 儒学复兴 有限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党争”与儒学复兴运动的演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复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北宋中期, 儒学复兴思潮掀起高潮, 政治革新运动也一浪高似一浪。新儒们在实践“王道”政治理想的同时, 对于如何改造现实社会却发生了严重分歧, 以致政治上的“党争”不断, 儒学复兴运动也随之不断深入和演化。
关键词 儒学复兴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范仲淹 欧阳修 北宋中期 《续资治通鉴长编》 庆历新政 程颐 新旧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复兴新论——兼谈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向 被引量:8
4
作者 姜林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2,共6页
提倡“儒学复兴”是必要的、可行的,关键在如何理解。首先,儒学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文化复兴”主张下必然提出的课题;其次,儒学复兴就是儒学的充分现代化;复次,儒学复兴既不是政治层面的,也不是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 提倡“儒学复兴”是必要的、可行的,关键在如何理解。首先,儒学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文化复兴”主张下必然提出的课题;其次,儒学复兴就是儒学的充分现代化;复次,儒学复兴既不是政治层面的,也不是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文化层面的。儒学的复兴有三个标志:第一,要诞生一些有代表性的大师;第二,大众儒学或曰世俗儒学的复兴和普及;第三,全球国际社会的认同。“儒学复兴”的动力是知识分子、儒商及政府官员三大力量的良性互动。儒学与西学、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相吸收与融合是儒学复兴的根本途径。儒学与西学、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互相吸收和融合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而三者各自的动态方向分别是:儒学的现代化、西学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未来的中国文化应是各种文化的“和而不同”、“多元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中国 传统文化 现代化 “和而不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复古与儒学复兴──中国文学复古现象论略 被引量:3
5
作者 史小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关键词 文学复古 儒学复兴 古文运动 中国文学 全唐文 柳宗元 文学观念 复兴儒学 现象论 文学复古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宗元:唐宋思想转型与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伏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学术界在探讨唐宋思想转型端绪和探寻宋明理学的端倪时,一般都注意到韩愈在儒学复兴方面的贡献,却往往忽视了柳宗元。事实上,与韩愈同时的柳宗元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唐宋思想转型和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关键词 柳宗元 唐宋思想转型 宋明儒学复兴 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柳宗元与儒学复兴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伏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柳宗元对唐宋思想转型和宋明儒学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主张"宣涤凝滞,统合儒释"的开放创新道路,倡导"文以明道"的古文运动,发扬由我而得圣人之道的义理学;另外,在柳宗元看来,儒释相通、儒道相融、儒子相蓄,主... 柳宗元对唐宋思想转型和宋明儒学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主张"宣涤凝滞,统合儒释"的开放创新道路,倡导"文以明道"的古文运动,发扬由我而得圣人之道的义理学;另外,在柳宗元看来,儒释相通、儒道相融、儒子相蓄,主张以宽广的胸怀凝聚诸子学派之精华。同时,他在气化本体论、天人关系、人性论和理想人格等方面对两汉以来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总结,提出了元气自动说和"天人不相预",主张人性"自然"论,倡导理智和意志相结合的理想人格论,积极应对佛教的挑战,对理学的发展和儒学的复兴起了链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唐宋思想转型 宋明儒学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史之乱前后的儒学复兴思潮与文体革新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铁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2-114,共3页
唐代儒学日趋衰落 ,但安史之乱前后 ,又出现儒学复兴思潮 ,这种思潮是推进文体革新的直接动力。儒学复兴的倡导者萧颖士、李华等人都明确地提出了文体复古的观念 ,即为文效法魏晋以前 ,创立一种骈散相间 ,句式灵活 ,适合于阐扬儒道的新... 唐代儒学日趋衰落 ,但安史之乱前后 ,又出现儒学复兴思潮 ,这种思潮是推进文体革新的直接动力。儒学复兴的倡导者萧颖士、李华等人都明确地提出了文体复古的观念 ,即为文效法魏晋以前 ,创立一种骈散相间 ,句式灵活 ,适合于阐扬儒道的新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文体革新 骈散相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儒学复兴的社会原因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4,共4页
北宋初年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儒学复兴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唐宋社会转型为平民阶层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创造条件;统治者的扶持文人政策鼓励了儒者奋发作为的勇气;人心思治建立了儒学复兴的社会共识;外忧内患使得... 北宋初年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儒学复兴运动,这一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唐宋社会转型为平民阶层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创造条件;统治者的扶持文人政策鼓励了儒者奋发作为的勇气;人心思治建立了儒学复兴的社会共识;外忧内患使得士人有了复兴儒学的强烈动机。文章从政治、文化、心理等多方面探讨了北宋儒学复兴运动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儒学复兴 政治 文化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复兴的理性思考——杜维明“儒学复兴”论刍议
10
作者 刘雪飞 李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儒学复兴"论是杜维明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和学思路向的旨归所在。杜维明"儒学复兴"论以直面列文森、分疏"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为逻辑基点;以继承"五四"精神、矫正"五四&qu... "儒学复兴"论是杜维明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和学思路向的旨归所在。杜维明"儒学复兴"论以直面列文森、分疏"儒教中国"与"儒家传统"为逻辑基点;以继承"五四"精神、矫正"五四"心态为先决条件;以超越启蒙心态、回应西方文明挑战为必经之路;以设置"文化中国"、倡扬"文明对话"、期盼"公众知识分子"为具体设想和实现途径。杜维明的"儒学复兴"论具有理性、审慎的态度和强烈的担当意识,可以加深人们对于当代"儒学复兴"的诸多问题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维明 儒学复兴 儒学第三期发展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知德合一”的中国现代文化——张君劢的儒学复兴思想析论
11
作者 欧阳询 文碧方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130,共6页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并非"中体西用"式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张君劢极力发掘儒学蕴含的民主与科学因子,并以现代西方哲学精神创新性诠释儒学的理性之自主、万物之有、致知穷理及形上形下相通等基本范畴,力图... 张君劢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并非"中体西用"式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张君劢极力发掘儒学蕴含的民主与科学因子,并以现代西方哲学精神创新性诠释儒学的理性之自主、万物之有、致知穷理及形上形下相通等基本范畴,力图融会中西文化于一体。探索"知德合一"的中国现代文化,是张君劢复兴儒学的目标,旨在使儒学复兴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种文化内驱力。张君劢的这些思想对于现今更好地利用和弘扬儒家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君劢 儒学复兴 知德合一 中国现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对中西人生模式的比较研究:其儒学复兴的逻辑基础
12
作者 袁洪亮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0-83,共4页
梁漱溟首先从人生态度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异同、个性伸展与否、社会性发达与否等方面全面比较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的异同,接着分别揭示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他对"以‘刚’的态度,过‘仁’的生活&qu... 梁漱溟首先从人生态度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异同、个性伸展与否、社会性发达与否等方面全面比较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的异同,接着分别揭示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他对"以‘刚’的态度,过‘仁’的生活"的所谓孔子理性人生模式的建构,从而为其儒学复兴理论奠定了逻辑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人生模式 比较 儒学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复兴:从“幽灵”走向“精神”——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尝试性勘定
13
作者 孙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2,共8页
面对未经勘察的儒学复兴与重建,我们需要警惕重蹈儒学意识形态建构的"旧路",以及"人的依赖性社会"向"物的依赖性社会"的转型问题。思考儒学之于当下意义,可资借鉴马克思的"幽灵"与"精神&q... 面对未经勘察的儒学复兴与重建,我们需要警惕重蹈儒学意识形态建构的"旧路",以及"人的依赖性社会"向"物的依赖性社会"的转型问题。思考儒学之于当下意义,可资借鉴马克思的"幽灵"与"精神"的异质性诠释路径。摆脱"死人纠缠活人"的幽灵性面对儒学的姿态,转而以一种面向未来的"精神"审理儒学之价值当为必要。而一旦认识到当下中国问题乃全球化之一种,便懂得,"中国思想"的生成必须要能够对个体、类以及多元共同体有一个清晰的"说理"。学界不能以"学术创新"而应以"中国社会现实"为重,这要求学界在处理儒学与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思想关系的前提下开启未来的"中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马克思 幽灵 精神 勘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书院初兴与中晚唐士人转型及儒学复兴之关系
14
作者 郭丽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27,共11页
唐代书院之名最早出现于唐高祖武德年间,真正具有教育性质的书院实源于山林寺院。唐五代书院主要由地方士人和地方家族创办,表明中唐以降地方士人和地方家族具备了掌握教育资源的能力进而有了获得政治地位的可能。地方士人作为重要的社... 唐代书院之名最早出现于唐高祖武德年间,真正具有教育性质的书院实源于山林寺院。唐五代书院主要由地方士人和地方家族创办,表明中唐以降地方士人和地方家族具备了掌握教育资源的能力进而有了获得政治地位的可能。地方士人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已经异军突起,这正好折射出唐五代时期士从世家大族向地方士人转型的特征。习业书院的士人习古文读经典又不限于章句,自觉阐发儒经精义以求救世治乱,这既凸显了儒家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强烈的拯时淑世精神,也说明崛起于书院的地方士人受到了当时儒学复兴这一时代新风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教育 士人转型 儒学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陆儒学复兴的思考
15
作者 郑伟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35,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儒学在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衰微之后在大陆再此显示了复苏的迹象,复兴儒学的思潮也成为了文化讨论中的热门话题。站在这股思潮最前端的无疑是那些公开标举新儒学旗帜的“大陆新儒家”。儒学复兴思潮得到了社会上相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儒学在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衰微之后在大陆再此显示了复苏的迹象,复兴儒学的思潮也成为了文化讨论中的热门话题。站在这股思潮最前端的无疑是那些公开标举新儒学旗帜的“大陆新儒家”。儒学复兴思潮得到了社会上相当多的人的支持和欢迎,同时也存在不同意见的尖锐批评。到底该怎样看待这一颇富争议的思潮,笔者认为,既不能简单地抹煞它的时代意义,同时又应该提防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大陆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意识形态化 不同意见 思潮 新儒家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情、理性与儒学复兴——读张世保先生《大陆新儒学评论》
16
作者 化涛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2-204,F0003,共4页
关键词 儒学复兴 儒学 大陆 激情 评论 理性 新儒家 文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时代的儒学复兴与秩序重建——兼论儒家伦理遗产的继承与超越
17
作者 付长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38,共6页
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市场全胜的时代,市场和市场价值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观念无孔不入的时代情境下,什么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当务之急?怎样理解和建构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如何重建市场时代的伦理... 当下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市场全胜的时代,市场和市场价值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市场观念无孔不入的时代情境下,什么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当务之急?怎样理解和建构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如何重建市场时代的伦理秩序?在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如何守护生命的本真和生活的意义?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我们思考儒学能否复兴、如何复兴时必须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时代 儒学复兴 秩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域融合”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复兴”
18
作者 韦汉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3-16,90,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视域融合"涉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儒学复兴"不可能是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文化层面的;"儒学复兴"也不意味着儒学将在中国的思想文...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视域融合"涉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儒学复兴"不可能是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而只能是学术、文化层面的;"儒学复兴"也不意味着儒学将在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儒学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文化的"百花园"。在理念上,不应把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仅仅当作是一个补充,而是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容共济地发挥其独特功能。在操作层面上,需要减少和避免假借"儒学复兴"名号的各种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危害,构建有效的文化运行机制和文化传承载体,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儒学复兴 视域融合 文化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儒学复兴运动的先声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小军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早在韩愈之前,杜甫就已弧明先发,以诗歌文化的形式,首唱尊王攘夷、复兴儒学,杜甫和杜诗才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真正先行者和先声;杜甫的尊王是以坚持政治斗争,要求政治有道为原则,以儒家民本、君权有限合法性思想为本质的;杜甫晚年达到... 早在韩愈之前,杜甫就已弧明先发,以诗歌文化的形式,首唱尊王攘夷、复兴儒学,杜甫和杜诗才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真正先行者和先声;杜甫的尊王是以坚持政治斗争,要求政治有道为原则,以儒家民本、君权有限合法性思想为本质的;杜甫晚年达到首唱复兴儒学的思想高度,不仅是其长期忧患意识所激发的对社会现实的必然回应,也是其平生极为深厚的儒家思想修养及躬体力行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杜诗 韩愈 儒学复兴运动 尊王攘夷 君权有限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断裂”看传统儒学的复兴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志军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165,共5页
儒学在经历了"五四"以来的深刻而又偏激的批判和文革中全面彻底的扫荡之后,似乎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大潮的强力冲击和深层渗透下,"现代化"语境进一步加深了传统文化的危机并出现了某种意义上... 儒学在经历了"五四"以来的深刻而又偏激的批判和文革中全面彻底的扫荡之后,似乎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大潮的强力冲击和深层渗透下,"现代化"语境进一步加深了传统文化的危机并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断裂。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学如何摆脱内外困境,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断裂 儒学复兴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