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动光学效应像素偏移图像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卢晓芬 张天序 洪汉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8-761,共4页
针对气动光学效应引起的图像像素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配准的校正方法,并建立了像素偏移的数学模型。由于高速流场引起的像素偏移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点,该方法在根据序列多帧图像的像素点偏移变化的统计规律获取原... 针对气动光学效应引起的图像像素偏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配准的校正方法,并建立了像素偏移的数学模型。由于高速流场引起的像素偏移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点,该方法在根据序列多帧图像的像素点偏移变化的统计规律获取原图像的像素点初始位置的基础上,采取二阶非线性函数模型来拟合畸变图像的像素偏移量,从而实现对各帧畸变图像的像素偏移校正。在微机上进行了仿真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素偏移校正 高速流场 图像畸变 特征点 像素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亚像素偏移算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虹 罗晓曙 何富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0-173,共4页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亚像素偏移算法,设置正切阈值,根据偏微分的比值和正负确定边缘点的梯度方向,然后在梯度图像中对已确定的单像素宽边缘点进行伪边缘抑制,最后沿其梯度方向进行梯度幅值函数的二次抛物线插值,计算亚像素偏移量。实验结... 研究了一种改进的亚像素偏移算法,设置正切阈值,根据偏微分的比值和正负确定边缘点的梯度方向,然后在梯度图像中对已确定的单像素宽边缘点进行伪边缘抑制,最后沿其梯度方向进行梯度幅值函数的二次抛物线插值,计算亚像素偏移量。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实现速度快,检测精度良好,适用于精度要求不是非常高的情况下的工业自动化在线快速图像测量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素偏移 图像测量 边缘细化 梯度方向 抛物线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HSI和像素偏移法的车牌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振威 苏燕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76-3583,共8页
为提高车牌定位准确率,提出一种改进的车牌定位方法。以小功率汽车牌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HIS模型进行修正,分别得出包含车牌蓝色区域的二值图像和包含车牌字符的二值图像;将两幅二值图像合成一张图,利用车牌区域的几何特征实现对车牌区... 为提高车牌定位准确率,提出一种改进的车牌定位方法。以小功率汽车牌照为研究对象,通过对HIS模型进行修正,分别得出包含车牌蓝色区域的二值图像和包含车牌字符的二值图像;将两幅二值图像合成一张图,利用车牌区域的几何特征实现对车牌区域的定位;用Hough变换和像素偏移法对倾斜的车牌进行矫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基于边缘检测的车牌定位方法相比,在耗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图像定位准确率达到98%,倾斜矫正准确率达到99%,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SI色彩模型 车牌定位 HOUGH变换 像素偏移 车牌倾斜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图像光学相关峰像素级偏移的检测方法
4
作者 姚广涛 张晓晖 华良洪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1,共5页
为了有效地增强目标图像的信噪比,提高光学相关识别的相关峰输出质量,对识别的水下距离选通激光图像进行多帧累加预处理,针对激光图像在多帧累加过程中存在像素级配准偏移的问题,分析了像素偏移对相关峰质量的影响,提出采用最大峰值-次... 为了有效地增强目标图像的信噪比,提高光学相关识别的相关峰输出质量,对识别的水下距离选通激光图像进行多帧累加预处理,针对激光图像在多帧累加过程中存在像素级配准偏移的问题,分析了像素偏移对相关峰质量的影响,提出采用最大峰值-次峰值灰度差与最大峰值灰度之比作为判据,结合峰值点像素位移量,以实现相关点检定,并绘制了相应的相关峰峰值、峰值鉴别率Disc、PCE值随像素偏移帧数变化的特征曲线。分析结果和相关评价指标表明:该相关峰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相关峰偏移引起的评价指标下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激光成像 相关峰检测 像素偏移 光学相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entinel-1数据与POT技术的普若岗日冰川流速场测绘
5
作者 杨宇浩 蔡嘉伦 +3 位作者 张波 张文君 王卫红 刘先文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58,73,共5页
本文基于两幅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提取出普若岗日冰川及4条典型冰川的表面流速信息并绘制冰川流速场,以研究普若岗日冰川在2023年9—10月的表面流速和流速分布特征。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对两幅SAR影像进行精... 本文基于两幅Sentinel-1雷达卫星影像,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提取出普若岗日冰川及4条典型冰川的表面流速信息并绘制冰川流速场,以研究普若岗日冰川在2023年9—10月的表面流速和流速分布特征。利用像素偏移追踪技术对两幅SAR影像进行精确配准,得到同名像元在水平方向的像素偏移量,从而获取冰川表面流速。基于冰川流速场对普若岗日冰川表面流速和流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若岗日冰川的表面流速整体上较缓慢,平均流速约为0.05 m/d,普若岗日西北部、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4条典型冰川主要流动区域的平均流速分别约为0.20、0.19、0.15和0.04 m/d。研究发现,普若岗日冰川空间位置分布不同的区域,其流速特征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普若岗日东北部典型冰川比西南部典型冰川的流速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表面流速 Sentinel-1 像素偏移追踪技术 普若岗日冰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联合的滑坡形变反演
6
作者 刘艺 郝利娜 +3 位作者 王春林 沈智业 武德宏 刘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1,311,共12页
以白格滑坡和敏都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2号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像素偏移追踪(POT)追踪其2015-02—2018-02不同窗口大小的东西向形变量;基于哨兵-1A卫星数据,采用小基线差分干涉测量(SBAS-InSAR)获取2015-03—2018-03的视线向累计形变量... 以白格滑坡和敏都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2号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像素偏移追踪(POT)追踪其2015-02—2018-02不同窗口大小的东西向形变量;基于哨兵-1A卫星数据,采用小基线差分干涉测量(SBAS-InSAR)获取2015-03—2018-03的视线向累计形变量.结果表明,利用POT技术追踪白格滑坡形变量最剧烈处位于滑坡中后部,向东位移约30 m,最适宜窗口大小为64×64或128×128;敏都滑坡形变量最剧烈处位于滑坡中下部,向西移动约11 m,最佳窗口大小为128×128.利用SBASInSAR技术反演白格滑坡区域内视线向最大累计形变量为-93 mm,位于滑坡体中后部,敏都滑坡视线向最大累计形变量为-92.8 mm,位于滑坡体中下部.SBAS-InSAR技术能监测毫米级的微小形变,POT技术可以监测米级的形变,二者结合可以获取更详细的滑坡形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格滑坡 敏都滑坡 像素偏移追踪 光学影像配准与相关 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的端到端配准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晓坤 贠泽楷 +1 位作者 胡粲彬 项德良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404,共16页
由于侧视和相干成像机制,当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成像视角变化较大时,图像间的特征差异会变大,使图像配准难度增加。针对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传统的配准技术主要面临提取的关键点定位精度不足和匹配精度低的问题。基于上... 由于侧视和相干成像机制,当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成像视角变化较大时,图像间的特征差异会变大,使图像配准难度增加。针对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传统的配准技术主要面临提取的关键点定位精度不足和匹配精度低的问题。基于上述难点,该文设计了一种端到端的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配准网络。文章主要贡献包括:提出基于局部像素偏移模型的高分辨率SAR图像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提出多样性峰值损失监督训练关键点提取网络中响应权重分配部分,并通过检测像素偏移量来优化关键点坐标;提出基于自适应调整卷积核采样位置的描述符提取方法,利用稀疏交叉熵损失监督训练网络中描述符匹配。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配准方法,该文提出的算法针对高分辨率多视角SAR图像配准效果显著,平均误差降低超过65%,正确匹配点对数提高了3~5倍,运行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遥感图像配准 特征描述符提取 旋转鲁棒性 像素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遥感影像偏移追踪的地震滑坡监测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晓丹 查显杰 黄金水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0,共5页
针对现有的滑坡监测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及时地获取地表位移信息这一问题,通过对传统时域互相关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遥感影像子像素偏移追踪的地震滑坡监测方法。利用时域互相关算法只能获取整像素偏移,而双线性插值和高斯回... 针对现有的滑坡监测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及时地获取地表位移信息这一问题,通过对传统时域互相关算法的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遥感影像子像素偏移追踪的地震滑坡监测方法。利用时域互相关算法只能获取整像素偏移,而双线性插值和高斯回归算法则可以获取子像素偏移。该文将时域互相关、双线性插值和高斯回归三种算法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偏移估算精度。理论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从光学遥感影像对中获取地表位移信息,理论精度基本达到千分之几个像素水平。本文还利用该方法获取了芦山地震滑坡位移场,结果与唐川老师等得到的滑坡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地表位移 光学遥感影像 像素偏移追踪 滑坡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AR影像相位和幅度信息的多形变量级滑坡监测——以金沙江白格滑坡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帆 马志刚 +2 位作者 文艳 董杰 姜清辉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近年来,雷达遥感被广泛用于提取滑坡表面的高精度形变信息,所用技术包括基于相位的干涉测量和基于幅度的像素偏移量追踪;然而,大型复杂滑坡的形变量在时间演化以及空间分布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单一雷达遥感手段难以实现滑坡形变的全面监... 近年来,雷达遥感被广泛用于提取滑坡表面的高精度形变信息,所用技术包括基于相位的干涉测量和基于幅度的像素偏移量追踪;然而,大型复杂滑坡的形变量在时间演化以及空间分布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单一雷达遥感手段难以实现滑坡形变的全面监测。该文在雷达遥感形变探测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联合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的相位和幅度信息进行滑坡的全过程监测。以2018年发生的金沙江白格滑坡为例,基于2014—2021年Sentinel-1数据和2014—2018年ALOS-2数据,联合时序InSAR(interferometric SAR)分析和时序像素偏移量追踪(pixel offset tracking,POT),获取滑坡灾前灾后时序形变。结果显示白格滑坡灾前后缘的年平均速率在20 mm/a,主滑坡区2014年12月—2018年7月形变量可达45 m左右;灾后滑坡逐渐向后缘扩张,年平均形变速率可达200 mm/a,已经威胁到部分民房。2种方法的联合可以实现大型复杂滑坡的时空维多形变量级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测量 像素偏移量追踪 多形变量级 大型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升降轨SAR数据的地下核爆参数反演与3D形变监测方法
10
作者 贺黎明 康家帅 +1 位作者 郭聪 王兴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0,共9页
以朝鲜第6次地下核试验为例,基于升降轨ALOS-2 SAR数据,首先利用D-InSAR技术获取核试验场的视线向形变,以此为基础,基于贝叶斯反演方法确定核爆参数,然后引入POT技术测量核试验场方位向和距离向形变,最后,融合D-InSAR与POT结果计算核试... 以朝鲜第6次地下核试验为例,基于升降轨ALOS-2 SAR数据,首先利用D-InSAR技术获取核试验场的视线向形变,以此为基础,基于贝叶斯反演方法确定核爆参数,然后引入POT技术测量核试验场方位向和距离向形变,最后,融合D-InSAR与POT结果计算核试验地表三维形变场.研究发现,核爆位于朝鲜丰溪里试验场万塔山下,其坐标为东经129.0792°,北纬41.3026°,深度约为550 m,核爆导致发生水平方向位移约3 m,垂直方向位移约1 m.结果表明天基SAR遥感技术,特别是长波段SAR,在地下核试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地下核试验监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核试验 INSAR 核爆参数反演 像素偏移量跟踪 三维形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土耳其“双大震”InSAR同震形变观测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小叶 张永志 +3 位作者 柳姣姣 程雅雯 吴文强 周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9-484,509,共7页
为研究2023-02-06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系中“双大震”地震序列的同震形变及发震断层滑动特征,对欧空局发布的Sentinel-1 A影像进行D-InSAR和POT处理,获取此次地震序列的同震形变场,并基于“四叉树”法进行数据降采样,以构建的分布式滑动模... 为研究2023-02-06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系中“双大震”地震序列的同震形变及发震断层滑动特征,对欧空局发布的Sentinel-1 A影像进行D-InSAR和POT处理,获取此次地震序列的同震形变场,并基于“四叉树”法进行数据降采样,以构建的分布式滑动模型为基础进行发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及精细化滑动分布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双大震”同震形变场的形变态势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发震断层均位于以左旋走滑为主的东安纳托利亚断裂系中,M W7.8地震破裂在主断裂带上,最大滑动量约10.5 m,平均滑动角为3.74°;M W7.5地震破裂以索尔古分支断层为主,最大滑动量约11.8 m,平均滑动角为1.05°。与USGS和GCMT的震源机制解联合分析可知,两次大震均表现为左旋走滑为主兼少量倾滑分量,此次地震序列的发生是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现今构造运动的一大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土耳其地震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像素偏移追踪 地表同震形变 断层滑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点配准的气动光学图像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纯胜 卢晓芬 +1 位作者 洪汉玉 张天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68-1469,1548,共3页
针对气动光学效应图像校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配准的像素偏移盲目校正方法。由于高速流场引起的像素偏移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点,采取二阶函数非线性模型来拟合畸变图像的像素偏移量,同时根据序列多帧图像的像素点偏移... 针对气动光学效应图像校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配准的像素偏移盲目校正方法。由于高速流场引起的像素偏移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非线性等特点,采取二阶函数非线性模型来拟合畸变图像的像素偏移量,同时根据序列多帧图像的像素点偏移变化统计规律获取原图像的像素点初始位置,从而实现对各帧畸变图像进行像素偏移校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素偏移校正 高速流场 图像畸变 特征点 像素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编码结构光的深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贾同 周忠选 +1 位作者 高海红 王炳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8-1632,共5页
视觉深度测量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编码结构光的深度测量方法。首先,设计一种新的网格图案并提出一种顺序编解码算法,准确计算参考图像与目标图像之间对应点的偏移;然后,提出一种成像系统参数线性拟合算法,... 视觉深度测量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编码结构光的深度测量方法。首先,设计一种新的网格图案并提出一种顺序编解码算法,准确计算参考图像与目标图像之间对应点的偏移;然后,提出一种成像系统参数线性拟合算法,建立目标深度与光斑像素偏移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修正镜头畸变;最后,基于线性关系实现深度测量,并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实现三维重建。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多组数据进行误差评估与校正,提高测量精度,降低系统误差。多组实验数据表明,该深度测量方法准确性较高,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测量 红外结构光 像素偏移 线性拟合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InSAR和AZO技术获取Bam地震同震三维形变场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季灵运 许建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4,共5页
基于升降轨道EnvisatASAR影像,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Mw6.5地震的同震雷达视线向形变场,同时利用方位向像素偏移技术获取了降轨的同震方位向偏移量,然后计算得到了同震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以南... 基于升降轨道EnvisatASAR影像,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了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Mw6.5地震的同震雷达视线向形变场,同时利用方位向像素偏移技术获取了降轨的同震方位向偏移量,然后计算得到了同震三维形变场。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以南北向右旋走滑为主,兼有东西向的块体水平旋转运动。两种作用致使东南象限块体受挤压作用而抬升,东北象限块体则受拉张作用下沉。震中地表没有发生剧烈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姆地震 D—InSAR 方位向像素偏移 视线向模糊 三维形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微振动的组合隔振装置设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洪雨 张雷 +2 位作者 陈善搏 谷松 李季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88-1294,共7页
针对光学遥感卫星飞轮微振动引起的成像质量下降问题,设计了一种组合隔振装置,并采用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隔振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首先,将测量的飞轮扰振数据引入光学卫星的有限元模型中,计算出飞轮扰振对光学相机... 针对光学遥感卫星飞轮微振动引起的成像质量下降问题,设计了一种组合隔振装置,并采用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隔振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首先,将测量的飞轮扰振数据引入光学卫星的有限元模型中,计算出飞轮扰振对光学相机的像素偏移影响;其次,设计了组合隔振方案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其隔振效果进行验证;最后,搭建了光学成像微振动实验测试平台,对不同转速下飞轮微振动造成的像素偏移影响进行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组合隔振装置对300 Hz以上高频段飞轮扰振有较大衰减作用,最大像素偏移降到0.01个像素以下,隔振效率达到80%以上;通过对比可知,实验测试与仿真计算得到的像素偏移结果在低频段一次谐波响应及模态响应表现出较好一致性,但在高频段二者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卫星 微振动 隔振装置 飞轮 像素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LiDAR DEM与时序SAR数据的露天矿特大型滑坡监测 被引量:4
16
作者 魏恋欢 刘善军 +1 位作者 杨天鸿 赵晔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53-1760,共8页
面向长期多阶段大型滑坡变形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像素偏移量跟踪(pixel offset tracking,POT)与多时相雷达干涉测量(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y,MTI)协同监测方案,分别针对滑坡的快速变形期及缓慢变形期开展变形监测研究.针对时序SA... 面向长期多阶段大型滑坡变形监测需求,提出了一种像素偏移量跟踪(pixel offset tracking,POT)与多时相雷达干涉测量(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y,MTI)协同监测方案,分别针对滑坡的快速变形期及缓慢变形期开展变形监测研究.针对时序SAR滑坡监测中面临的观测方向与滑坡变形方向的空间不一致问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辅助的坡向变形求解方法,并开展了抚顺西露天矿南帮特大型滑坡长时序变形监测,其结果与GPS监测结果相比平均误差仅为dm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干涉测量 像素偏移量跟踪 滑坡监测 露天矿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