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氢制备BTX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左童久 张静 +3 位作者 杨加可 鲁玉莹 曾武松 陆江银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7,共5页
从催化裂化轻质循环油(LCO)组成性质出发,阐述了其作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产品苯、甲苯、二甲苯(BTX)的意义,结合组成物质反应特性,分析了LCO制备BTX催化反应过程与催化剂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活性金属和载体的相关研究。最后针对LC... 从催化裂化轻质循环油(LCO)组成性质出发,阐述了其作为原料制备高附加值产品苯、甲苯、二甲苯(BTX)的意义,结合组成物质反应特性,分析了LCO制备BTX催化反应过程与催化剂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催化剂的活性金属和载体的相关研究。最后针对LCO制备BTX的催化剂研究指出了今后发展应主要关注的2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 BTX 催化 活性组分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氢处理多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鲁旭 赵秦峰 兰玲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近年来随着消费柴汽比的不断下降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如何将低附加值的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炼厂面临的重大挑战。LCO具有高密度、高芳烃含量、低十六烷值的特点,难以通过常规加氢技术生产清洁柴油。本文阐... 近年来随着消费柴汽比的不断下降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如何将低附加值的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工成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炼厂面临的重大挑战。LCO具有高密度、高芳烃含量、低十六烷值的特点,难以通过常规加氢技术生产清洁柴油。本文阐述了LCO加氢处理多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反应机理和技术特点,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知名石油公司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UOP公司开发的LCO Unicracking技术、Mobil–Akzo-Kellogg联合开发的MAK-LCO技术,以及国内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FD2G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LG和LTAG技术。该类技术通过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优化组合可将重质多环芳烃定向转化为单环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研究结果表明,LCO加氢处理多产高辛烷值汽油技术加工方案灵活,可按市场需求生产35%~65%的高辛烷值汽油,在降低柴汽比的同时提高了LCO产品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汽比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加氢处理 高辛烷值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O高效加氢转化关键技术专用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平 李明丰 +3 位作者 任亮 胡志海 聂红 刘诗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面向解决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出路和富余柴油产能高值化利用的重大需求,以破解LCO加氢转化过程中芳环的加氢、环烷环的开环、烷基侧链的裂化和聚合结焦等关键反应对催化剂活性中心需求不一致的矛盾为切入点,通过创制新型催化材料、优... 面向解决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出路和富余柴油产能高值化利用的重大需求,以破解LCO加氢转化过程中芳环的加氢、环烷环的开环、烷基侧链的裂化和聚合结焦等关键反应对催化剂活性中心需求不一致的矛盾为切入点,通过创制新型催化材料、优化金属体系并改善制备方法等措施,开发了定向强化开环反应的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RIC-3和兼具高开环与高断侧链性能的柴油加氢裂化专用催化剂RHC-100,构建了提高催化剂活性中心有效性、定向性和高效性的活性中心精细调控关键技术平台,形成了以RIC-3和RHC-100为核心、靶向调控多环芳烃加氢开环与裂化反应活性与选择性的催化剂族,可将劣质LCO转化为清洁柴油组分或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为多环芳烃高效加氢转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加氢改质 加氢裂化 四氢萘 开环反应 断侧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AG工艺专用催化剂SLG-1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鹏 严加松 +2 位作者 于善青 田辉平 龙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共5页
针对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氢LCO)的性质特点,开发了具有丰富中孔结构和强B酸活性的高可接近性Y型分子筛,该分子筛具有更高的开环裂化反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匹配重油预裂化能力和容炭能力强的基质,开发了加氢LCO回炼专用催化裂化催化... 针对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氢LCO)的性质特点,开发了具有丰富中孔结构和强B酸活性的高可接近性Y型分子筛,该分子筛具有更高的开环裂化反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匹配重油预裂化能力和容炭能力强的基质,开发了加氢LCO回炼专用催化裂化催化剂SLG-1。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液化气收率降低了1.58百分点,汽油收率增加了4.00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了2.17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AG 催化 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劣质油高温裂解生产乙炔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泽坤 黄绍兵 龚剑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4-49,共6页
针对催化裂化低价值中间产品难以转化利用的特点,在自制电磁感应高频高温裂解装置上考察了3种不同来源的催化裂化低价值产品高温裂解生产乙炔的反应性能。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是制约劣质油高温裂解生产乙炔的主要因素,以中国石化北京燕... 针对催化裂化低价值中间产品难以转化利用的特点,在自制电磁感应高频高温裂解装置上考察了3种不同来源的催化裂化低价值产品高温裂解生产乙炔的反应性能。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是制约劣质油高温裂解生产乙炔的主要因素,以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的LCO为原料进行高温裂解的反应结果表明:在进料速率为0.3 g min、反应温度为1800℃、停留时间为8 ms的条件下,乙炔收率达到7.90%;氢气是LCO高温裂解生产乙炔的副产物,在反应温度为1300℃、停留时间为50 ms时,氢气收率达到7.54%。不同原料对乙炔收率影响的考察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原料中的链烷烃和氢含量有利于乙炔的生成;在进料速率为0.3 g min、反应温度为1400℃、停留时间为22 ms的条件下,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加氢LCO和中国石化扬州分公司催化裂化重循环油高温裂解的乙炔收率分别为11.13%和1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裂解 乙炔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停留时间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O高价值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江郑刚 罗洋 +4 位作者 申海平 彭东岳 石利斌 李琦 管翠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1-1966,共6页
近年来柴油需求量逐年降低,LCO(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做为柴油池的主要成分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LCO产能过剩的关键是合理利用LCO中丰富的二环芳烃组分,开发“宜芳则芳”转化新技术。从LCO结构组成出发,系统总结了6种以LCO为原料生... 近年来柴油需求量逐年降低,LCO(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做为柴油池的主要成分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解决LCO产能过剩的关键是合理利用LCO中丰富的二环芳烃组分,开发“宜芳则芳”转化新技术。从LCO结构组成出发,系统总结了6种以LCO为原料生产各种高价值产物的技术发展近况,对其主要流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中LTAG技术具有较高的高辛烷值汽油收率,但如何降低反应氢耗是较大的难题;LCO临氢转化为BTX是“油转化”技术的典型代表,但是氢耗高、BTX选择性偏低导致技术经济性不佳;LCO制备COPNA树脂技术在得到高性能B树脂同时副产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但其使用的固化剂和交联剂仍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最后对目前LCO生产高价值产物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加氢转化 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AG加氢单元原料和产物烃类组成的中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技术
7
作者 李敬岩 王乃鑫 +1 位作者 褚小立 陈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7,共6页
LTAG工艺在工况调整过程中需要对加氢单元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氢原料和产物烃类组成进行监控。采集了大量催化裂化和加氢柴油样品的中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LCO加氢原料和产物烃类组成的中红外分析模型。利用该方法可... LTAG工艺在工况调整过程中需要对加氢单元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加氢原料和产物烃类组成进行监控。采集了大量催化裂化和加氢柴油样品的中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LCO加氢原料和产物烃类组成的中红外分析模型。利用该方法可快速得到LCO加氢原料和产物的详细烃类组成,分析结果与质谱方法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能满足现场快速分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AG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 中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LCO中芳烃化合物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宗霜 王乃鑫 刘泽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295,M0005,共8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GC×GC/HR-TOF MS)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行详细表征。通过质谱图解析、沸点信息和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对比,结合仪器高分辨率的优势,确定LCO中的主要芳烃类型及结构。对相同...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GC×GC/HR-TOF MS)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行详细表征。通过质谱图解析、沸点信息和标准物质保留时间对比,结合仪器高分辨率的优势,确定LCO中的主要芳烃类型及结构。对相同Z值、但类型不同的芳烃在总离子流色谱图中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计算,结合SH/T 0606—2005法测定结果,得到不同类型芳烃在LCO中的含量。结果表明:LCO中除含有Z值为-6的烷基苯类、Z值为-12的萘类和Z值为-18的菲类和蒽类化合物外,还含有Z值为-8的芳烃包含茚满类和四氢萘类化合物,以茚满类为主;Z值为-10的芳烃主要为茚类,含有少量的二环烷基苯类;Z值为-14的芳烃包含联苯类、苊类和二苯并呋喃类化合物,以苊类为主;Z值为-16的芳烃主要为芴类,不含苊烯类化合物。该方法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芳烃类型和单体化合物的分子组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 芳烃 类型分布 全二维气相色谱 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光谱识别法快速测定LTAG原料与产物烃组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敬岩 褚小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288,M0005,共7页
为减轻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模型维护工作负担,基于468个LTAG(劣质LCO(轻循环油)转化为催化裂化汽油或轻质芳烃技术)原料与产物样本建立了测定其烃族组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从数据库中选出一组与预测样品相似的临近光谱,采用蒙特卡洛... 为减轻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模型维护工作负担,基于468个LTAG(劣质LCO(轻循环油)转化为催化裂化汽油或轻质芳烃技术)原料与产物样本建立了测定其烃族组成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从数据库中选出一组与预测样品相似的临近光谱,采用蒙特卡洛虚拟光谱方法对数据库局部进行密化处理,采用移动窗口相似系数法对预测样品进行识别,根据与之吻合的虚拟光谱预测LTAG原料与产物样本链烷烃、环烷烃、烷基苯、茚满或四氢萘、单环芳烃、双环芳烃、三环芳烃,其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1.5%、1.4%、0.9%、0.8%、1.3%、0.8%和0.5%。该方法准确性高于PLS模型法,无需建模,成本低,且数据库维护工作量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劣质循环转化为催化裂化质芳烃技术(LTAG) 识别 数据库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