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对流云催化增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宏 雷恒池 +5 位作者 李书严 德力格尔 李仑格 肖稳安 洪延超 黄美元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619-630,共12页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三维对流云模式 ,对青藏高原河曲地区强对流云的催化增雨效果及催化云的动力特征、微物理机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 :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对流云具备一定的催化潜力。如果催化时机、部位选择...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三维对流云模式 ,对青藏高原河曲地区强对流云的催化增雨效果及催化云的动力特征、微物理机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 :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对流云具备一定的催化潜力。如果催化时机、部位选择适当 ,降水总量增加有望达到 30 %~ 5 0 % ,催化所产生的动力效果比较显著。催化剂的加入使得云中凝华潜热释放量增加 ,上升气流加强 ,云顶升高 ,云水平尺度也有所加大 ,地面降水区域扩大 ,降水时间延长。由于云中冰晶大量生成 ,导致过冷云水、雨水减少 ,暖雨过程迅速减弱 ,云中霰和冻滴量增多 ,其融化过程加强引起的降水增加远远超过了暖雨量的减少 ,总的增雨效果比较显著。敏感性实验表明 ,催化高度对增雨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于某一催化高度 ,有可能产生增雨防雹的好效果 ;低于某一催化高度 ,则会在防雹的同时使地面降水减少。对流云早期催化的增雨效果较好。一定范围内催化剂量的变化对增雨量影响不大 ,小剂量催化也有可能达到较好的增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模拟 动力特征 微物理机制 催化增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北对流云及其人工催化的三维数值模拟个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观芳 胡志晋 李淑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96-106,共11页
该文把三维对流云模式应用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区的对流云降水研究和人工增雨试验设计 ,并和张家口冰雹云个例的模拟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 :该地区给定季节的对流云主要特征有云底温度较高 (约 2 6℃ ) ,云中上升气流速度中等 (最大约 ... 该文把三维对流云模式应用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区的对流云降水研究和人工增雨试验设计 ,并和张家口冰雹云个例的模拟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 :该地区给定季节的对流云主要特征有云底温度较高 (约 2 6℃ ) ,云中上升气流速度中等 (最大约 1 8m/s) ,初始回波在较暖区 ( 1~ - 2 .5℃ )形成 ,云的回波顶高约 1 3km。前期的暖云降水对地面雨量贡献很大。播云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了初始回波出现后约 1 0min回波顶高到达 - 2 2℃处时 ,在温度为- 2~ - 6℃层的云的中心部位引进 5× 1 0 5~ 1 0 7个 /kg碘化银冰核 ,使地面降雨只有微弱增加。湖北西北部对流云中过冷云水偏少 ,最大仅 5g/kg和 3.8g/kg ,而且过冷云水大值区温度偏高 ( - 2 .5℃ )。催化后云中最大上升气流和地面格点最大雨量值变化不大 ,有时减少 ,后期降雨量增加 ,下风方雨量增加 ,分布更加均匀 ,但总雨量增加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云碘化银冰核催化增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