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度氧化的三维铜电极高效电催化反硝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勇立 王文文 +3 位作者 孙君 王金龙 赵涵 汪启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4-90,共7页
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在泡沫铜基底上生长出纳米线,再进行退火氧化处理,使其具备高催化还原硝酸盐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三维铜电极的比表面积高、传质效果好;用适度氧化后的电极以15 m A/cm^(2)的电流密度,在120 min内基本上可将pH=7... 利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在泡沫铜基底上生长出纳米线,再进行退火氧化处理,使其具备高催化还原硝酸盐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三维铜电极的比表面积高、传质效果好;用适度氧化后的电极以15 m A/cm^(2)的电流密度,在120 min内基本上可将pH=7的水体中存在的30 mg N/L硝酸盐去除(去除率为99%);为了将生成的氨氮副产物去除,加入NaCl还原120 min,硝酸盐的去除率达91%,氮气选择性高于95%。5次循环实验后硝酸盐的去除率保持在91%~95%,氮气选择性为93%~95%。该材料与工艺的结合解决了水体中硝酸盐的污染问题,为实际水体污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铜纳米线 适度氧化 催化反硝化 高氮气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反硝化脱氮效果及反应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云玉攀 苗志加 +2 位作者 王晓磊 王伟燕 于海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31-5238,共8页
为解决水体中的硝酸盐氮污染,提出了零价铁(Fe0)耦合Pd-Cu催化剂的新型催化反硝化法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分别从催化反硝化操作参数的优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结果发现,用响应面曲线法对实验进行设计及分析,筛选的... 为解决水体中的硝酸盐氮污染,提出了零价铁(Fe0)耦合Pd-Cu催化剂的新型催化反硝化法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分别从催化反硝化操作参数的优化、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结果发现,用响应面曲线法对实验进行设计及分析,筛选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溶液pH为5.0、反应时间为135min、活性组分Pd:Cu质量比为3.1、Fe0投加量为3.1g/L.在此实验条件下,催化反硝化的氮气转化率可达到74.6%.催化反应中,Fe0在催化反应中作为电子供体存在.催化剂载体负载的活性组分Pd、Cu在催化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催化剂载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吸附性能等)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催化反硝化效果.通过控制溶液适宜的pH值、对催化剂载体进行酸洗处理、改变催化剂活性组分等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反硝化N2转化率.催化反硝化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该催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多级反应过程.一定浓度的HCl溶液和NaOH溶液能使催化剂再生,提升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硝酸盐氮 催化反硝化 响应面曲线法 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催化反硝化脱氮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云玉攀 苗志加 温学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37,共8页
为去除水体中硝酸盐氮,有效改善水质,前期提出了Pd-Cu催化剂协同零价铁(Fe0)的新型催化反硝化法处理水体中硝态氮,但该方法的催化效果,尤其是N_(2)转化率有待提高,文章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用复合载体代替单一载体制取催化剂,... 为去除水体中硝酸盐氮,有效改善水质,前期提出了Pd-Cu催化剂协同零价铁(Fe0)的新型催化反硝化法处理水体中硝态氮,但该方法的催化效果,尤其是N_(2)转化率有待提高,文章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用复合载体代替单一载体制取催化剂,其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催化效果。其中,Pd-Cu/γ-Al_(2)O_(3)-硅藻土催化活性达0.41 mg/(L·g·min),N_(2)转化率则达到69%,与各自的单一载体催化剂相比,催化效果明显提升。对催化剂用2 mol/L的HCl酸洗1 h,大多数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有提高。其中,Pd-Cu/硅藻土催化效果提升显著,尤其N_(2)转化率提高5%,达到62%。此外,当改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添加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OT)能改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当向金属Pd添加AOT,其虽然会减少催化剂上Cu的活性位,导致催化活性降低,但同时会抑制脱氧反应的进行,提高N_(2)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硝酸盐氮 催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纯 岑况 范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B12期91-93,97,共4页
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脱除可以采用传统脱除法和催化反硝化脱除法。介绍了地下水脱氮技术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最新发展提出的催化反硝化脱氮法。具体阐述了催化反硝化脱氮的原理、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优势和局限性,对目前存在的问... 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脱除可以采用传统脱除法和催化反硝化脱除法。介绍了地下水脱氮技术的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最新发展提出的催化反硝化脱氮法。具体阐述了催化反硝化脱氮的原理、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优势和局限性,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催化活性和催化选择性的提高,是催化反硝化法实用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 催化反硝化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CF电极的制备及其电还原硝酸盐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峰 谢陈鑫 +3 位作者 韩恩山 张程蕾 赵慧 滕厚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41-6351,共11页
对比了原位生长法和电沉积法在泡沫铜(CF)上制备的s-Cu_(2)O/CF和e-Cu_(2)O/CF电极应用于电化学还原NO_(3)的性能.在0.05mol/L Cl-和100mg/L NO_(3)-N的初始条件下,s-Cu_(2)O/CF电极对NO_(3)的去除率为92.1%,N2选择性为81.1%.循环伏安法... 对比了原位生长法和电沉积法在泡沫铜(CF)上制备的s-Cu_(2)O/CF和e-Cu_(2)O/CF电极应用于电化学还原NO_(3)的性能.在0.05mol/L Cl-和100mg/L NO_(3)-N的初始条件下,s-Cu_(2)O/CF电极对NO_(3)的去除率为92.1%,N2选择性为81.1%.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表明,电化学还原NO_(3)是通过NO_(3)和源自CF的Cu^(0)之间的电子转移实现的.原位生长的Cu_(2)O作为双功能催化剂、电子中介或桥梁,不仅可以促进NO_(3)还原还可以产生还原性氢(H*),进一步促进NO_(2)向NH_(4)^(+)和N_(2)转化.同时,经过8次循环实验,s-Cu_(2)O/CF仍保持其电催化活性.最后,为了评估s-Cu_(2)O/CF阴极的实际应用潜力,采用Ir-Ru/Ti阳极预氧化、s-Cu_(2)O/CF阴极后还原两阶段处理策略,对实际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率达到了93.6%和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CF电极 氧化亚铜 催化反硝化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