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中毒与捕钒剂对催化裂化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卓润生 王芳珠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2-26,共5页
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稀土型和碱土金属型催化裂化(FCC)捕钒剂。在钒中毒量为6000μg/g时,加入9%的稀土型捕钒剂与不加捕钒剂相比,催化剂的微反活性由30.9%提高到55.2%,表明所制捕钒剂具有很好的捕钒效果。采... 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稀土型和碱土金属型催化裂化(FCC)捕钒剂。在钒中毒量为6000μg/g时,加入9%的稀土型捕钒剂与不加捕钒剂相比,催化剂的微反活性由30.9%提高到55.2%,表明所制捕钒剂具有很好的捕钒效果。采用NH3-TPD和XRD法测定了钒中毒前后及加入捕钒剂前后催化剂的酸性和催化剂中分子筛的晶体结构,表明FCC催化剂经钒中毒后,其原有的Y型分子筛晶体结构被破坏,生成了一种新的矿物莫来石;同时,钒中毒还破坏了催化剂的部分酸性。加入捕钒剂后,捕钒剂中的活性组分La2O3与V2O5在水蒸气下作用,生成了稳定的LaVO4化合物,从而使部分分子筛的晶体结构和催化剂的酸性免遭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钒中毒 捕钒剂 催化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钠对Mn/SiO2催化剂结构及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的影响
2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99,共1页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a2S04改性的Mn/SiO2催化剂,考察了Mn-Na2SO4/SiO2催化剂各组分对甲烷氧化偶联合成C2产物(乙烯和乙烷)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a2S04改性的Mn/SiO2催化剂,考察了Mn-Na2SO4/SiO2催化剂各组分对甲烷氧化偶联合成C2产物(乙烯和乙烷)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Rannm光谱和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中的物相结构、表面组分价态与含量及氧化还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Mn/SiO2催化剂中添加Na2SO4可使载体SiO2由无定形转变为α-方石英相,使催化剂表面的Mn物种由Mn3O4转变为Mn2O3,从而大大提高了甲烷转化率和目标产物C2的选择性。因此,推测Mn2O3物种在反应条件下构成了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偶联 催化剂结构 MN2O3 SiO2 反应性能 国家重点实验室 硫酸钠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系催化剂结构的x射线研究
3
作者 张春启 项敏 《石化技术》 CAS 1991年第4期226-229,共4页
一、前言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催化剂,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体系,即钼系、锡系和铁系,并且各有其特点。其中铁系催化剂是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优良催化剂,它具有反应温度较低,活性较高和副产含氧化合物较少的特点。本文对丁烯氧化脱... 一、前言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催化剂,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体系,即钼系、锡系和铁系,并且各有其特点。其中铁系催化剂是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优良催化剂,它具有反应温度较低,活性较高和副产含氧化合物较少的特点。本文对丁烯氧化脱氢生成丁二烯的铁系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法做一探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结构 x射线 氧化脱氢 铁系 尖晶石结构 新鲜催化剂 含氧化合物 活性相 催化剂样品 晶粒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及其结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娜 尤宏 +1 位作者 姚杰 黄君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73-1877,共5页
以γ-Al2O3、SiO2为载体,V2O5和TiO2作为活性成分,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以甲苯的催化氧化作为模型反应,对所制得的催化剂进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V2O5-TiO2/SiO2对甲苯的去除效果最好,起燃温度低,与贵金属催化剂具有相似的活性和温度特性... 以γ-Al2O3、SiO2为载体,V2O5和TiO2作为活性成分,制备出负载型催化剂.以甲苯的催化氧化作为模型反应,对所制得的催化剂进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V2O5-TiO2/SiO2对甲苯的去除效果最好,起燃温度低,与贵金属催化剂具有相似的活性和温度特性,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该催化剂的V2O5最佳负载量为1%,m(V)∶m(Ti)为0.127.活性测试和XRD、XPS表征结果表明:较少的V2O5负载量使得V元素嵌入了TiO2的晶体结构中,而不是形成结晶的V2O5,并形成了V-O-Ti键;TiO2与SiO2发生了化学反应有Ti-O-Si键形成.这些化学键有可能是催化剂的活性位,它们的生成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利于增加催化剂各组分间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V2O5-TiO2 SIO2 AL2O3 催化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核壳结构催化剂PdRu@Pt/CNT的制备 被引量:8
5
作者 党岱 高海丽 +3 位作者 彭良进 苏允兰 廖世军 王晔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79-2384,共6页
采用两步沉积还原法制备了一种以PdRu合金为核、以铂为壳,以碳纳米管(CNT)为载体的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PdRu@Pt/CNT.该催化剂对于甲醇催化氧化的单位位质量铂的活性可达自制20%Pt/CNT催化剂的1.7倍,且其正扫和反扫峰的峰电流密度之比(/_f... 采用两步沉积还原法制备了一种以PdRu合金为核、以铂为壳,以碳纳米管(CNT)为载体的核壳结构低铂催化剂PdRu@Pt/CNT.该催化剂对于甲醇催化氧化的单位位质量铂的活性可达自制20%Pt/CNT催化剂的1.7倍,且其正扫和反扫峰的峰电流密度之比(/_f//_b)高达2,是Pt/CNT催化剂/_f//_b值的2倍,表明通过将活性组分铂分散在PdRu核上,有效地提高了金属铂的分散度和铂的利用率,且通过壳层铂原子与核中钌及钯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催化剂对甲醇氧化中间体的去除能力.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结果揭示了催化剂的核壳结构.另外,从TEM还可以看出:活性组分均匀地分布在碳纳米管载体上,活性组分粒径约为4.0 nm.由于这种催化剂能够有效提高铂的利用效率,并且有效消除甲醇氧化中间体,在低温燃料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甲醇氧化:核壳结构: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堇青石结构化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少文 尹玲玲 +2 位作者 王文灿 杨萍 邬光东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53-57,共5页
对堇青石结构化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影响比表面积和稳定性的制备因素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堇青石 结构催化剂载体 γ-Al2O3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含量对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天天 林瑞 +2 位作者 张路 曹春晖 马建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45-1752,共8页
采用两步还原法制得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其中Co与Pt的总质量分数为20%.通过改变金属前驱体的用量,制备了不同Co:Pt原子比的Co@Pt/C催化剂,以20%(w)Co@Pt(1:1)/C与20%(w)Co@Pt(1:3)/C表示.采用透射电镜(TEM)、光电子射线能谱分析(XPS... 采用两步还原法制得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其中Co与Pt的总质量分数为20%.通过改变金属前驱体的用量,制备了不同Co:Pt原子比的Co@Pt/C催化剂,以20%(w)Co@Pt(1:1)/C与20%(w)Co@Pt(1:3)/C表示.采用透射电镜(TEM)、光电子射线能谱分析(XPS)、循环伏安(CV)、线性扫描伏安(LSV)等方法考察了其结构与性能,并与实验室早先制备的40%(w)Co@Pt/C催化剂进行了比较.自制20%Co@Pt(1:1)/C与20%Co@Pt(1:3)/C催化剂的金属颗粒直径约为2.2-2.3nm,在碳载体上分散均匀,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电化学活性比表面积(ECSA)分别为56和60m2·g-1,均超过商用催化剂20%Pt/C(E-tek)(ECSA=54m2·g-1).20%Co@Pt(1:1)/C与20%Co@Pt(1:3)/C的半波电位相较于40%Co@Pt(1:1)/C和40%Co@Pt(1:3)/C均向正向移动,表现出更好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并有望降低催化剂的成本,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核壳结构催化剂 电化学性能 氧还原反应 半波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核含Pd的Pt基核壳结构电催化剂 被引量:6
8
作者 吕洋 宋玉江 +1 位作者 刘会园 李焕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3-294,共12页
燃料电池汽车已被确立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铂基电催化剂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其活性、耐久性和成本制约着这一洁净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性能低铂核壳电催化剂被广泛认为有望解... 燃料电池汽车已被确立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铂基电催化剂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其活性、耐久性和成本制约着这一洁净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性能低铂核壳电催化剂被广泛认为有望解决这一瓶颈问题,虽然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重要的进展,但是仍存在着制备过程复杂、非铂贵金属内核尺寸较大及核壳结构宏观表征困难等问题。本文介绍两种相对简单、易放大的制备方法,即一锅法和液相合成结合区域选择原子层气相沉积法,均获得了性能优良的Pd3Au@Pt/C核壳结构电催化剂,Pd3Au内核尺寸控制在约5 nm,并利用循环伏安测试和甲酸氧化反应从宏观角度研究了铂层在内核表面的覆盖情况,探索了含钯核壳结构电催化剂的新型宏观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核壳结构催化剂 氧还原反应 甲酸氧化反应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催化氧化NO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盼 唐晓龙 +4 位作者 易红宏 李凯 王建根 向瑛 徐先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8-333,共6页
选用醋酸锰作为成壳的前驱物质、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核材料,分别采用浸渍法、浸渍沉积法和层层自组装法制备SiO2/MnOx核壳结构催化剂,并探索所制核壳结构催化剂NO低温催化氧化活性,对3种方法所制催化剂进行TEM表征。此外,分别研究核壳结... 选用醋酸锰作为成壳的前驱物质、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核材料,分别采用浸渍法、浸渍沉积法和层层自组装法制备SiO2/MnOx核壳结构催化剂,并探索所制核壳结构催化剂NO低温催化氧化活性,对3种方法所制催化剂进行TEM表征。此外,分别研究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核材料SiO2焙烧温度、SiO2负载锰物质后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锰负载量(质量分数)4个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层层自组装法可制备出核壳结构催化剂,SiO2球形颗粒表面形成了厚度均一、包裹完整、界面清晰的晶状物壳层,壳层厚度为6-15 nm;能量色散谱仪(EDS)结果显示壳层上包覆物质主要为MnOx晶粒。在SiO2焙烧温度为400℃,SiO2负载锰物质后的焙烧温度为400℃,焙烧时间为4 h,锰负载量为15%条件下制得的SiO2/MnOx核壳结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50℃时,NO转化率可达38.3%(进口配气为0.05%NO和3%O2(体积分数),空速为30 000-35 000 h-1),已达到现阶段较成熟的负载型锰基催化剂在此温度区间的NO转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催化剂 层层自组装法 低温催化氧化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燃料电池Co@Pt/C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曹春晖 林瑞 +2 位作者 赵天天 黄真 马建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采用两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Pt/C电催化剂,并在还原气氛下对催化剂进行热处理.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Co@Pt/C催化剂具有核壳结构,金属纳米颗粒均... 采用两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Co@Pt/C电催化剂,并在还原气氛下对催化剂进行热处理.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Co@Pt/C催化剂具有核壳结构,金属纳米颗粒均匀负载于碳上,其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热处理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有较大影响.利用循环伏安(CV)法和线性伏安扫描(LSV)法表征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特性及耐久性.制备的Co@Pt/C催化剂在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核壳结构的形成有助于提高Pt的利用率.动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催化剂的ORR反应以四电子路线进行.相比于合金催化剂,核壳结构催化剂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核壳结构Co@Pt/C催化剂 电化学性能 反应动力学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电催化进展--电催化剂表面结构调控与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艳霞 田娜 +2 位作者 周志有 陈声培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9-370,共12页
电催化剂的结构决定其性能.从微观层面研究表面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是设计和研制高活性、高稳定性、高选择性电催化剂的基础.本文以本研究组关于氢和氧的吸脱附、乙二醇氧化和CO2还原的研究结果为主,综述了电催化剂表面... 电催化剂的结构决定其性能.从微观层面研究表面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是设计和研制高活性、高稳定性、高选择性电催化剂的基础.本文以本研究组关于氢和氧的吸脱附、乙二醇氧化和CO2还原的研究结果为主,综述了电催化剂表面结构和性能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给出面心立方晶体不同晶带上铂单晶电极的循环伏安特征,电催化性能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创建的金属纳米晶体表面结构控制和生长的电化学方法,以及对具有开放结构、高催化活性和高稳定性的Pt和Fe纳米晶催化剂的形状和表面结构控制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 开放表面结构催化剂 形状和表面结构控制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γ-Al_2O_3-堇青石结构化催化剂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少文 涂文艳 +1 位作者 管卓龙 包传平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5,共5页
采用悬浮液涂层法对结构化堇青石载体进行修饰,然后采用浸渍法制备Pd/γ-Al2O3-堇青石结构化催化剂.考察了Pd负载量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是适宜的Pd负载量,673K和773K是适宜的催化剂焙烧温度.通过TEM、BE... 采用悬浮液涂层法对结构化堇青石载体进行修饰,然后采用浸渍法制备Pd/γ-Al2O3-堇青石结构化催化剂.考察了Pd负载量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5%是适宜的Pd负载量,673K和773K是适宜的催化剂焙烧温度.通过TEM、BET、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负载量增加时催化剂分散度降低,适当提高催化剂焙烧温度能增加金属Pd的分散度,但XPS表征显示催化剂表面Pd原子分数却呈下降趋势.从Pd3d5/2结合能和半峰宽FWHM数据可知,高温焙烧可能产生两种形态的PdO,在673K和773K焙烧时生成了较多的有利于间二硝基苯催化加氢的PdO,因此其活性与选择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催化剂 催化加氢 间苯二胺 TEM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剂结构对HMMM交联漆膜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刘崧 温飞 《河北化工》 1997年第4期44-45,共2页
催化剂剂结构对HMMM交联漆膜性能的影响刘崧温飞石家庄市油漆厂研究所石家庄市050051)面临着能源短缺和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设计出更节能、更干净的新型涂料成为涂料设计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使用高固体分催化固化涂料可以... 催化剂剂结构对HMMM交联漆膜性能的影响刘崧温飞石家庄市油漆厂研究所石家庄市050051)面临着能源短缺和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设计出更节能、更干净的新型涂料成为涂料设计者所面对的重要课题。使用高固体分催化固化涂料可以同时满足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它使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结构 HMMM 漆膜 涂料 交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氧钒在均一孔结构模型催化剂中的扩散
14
作者 陈爱城 陈胜利 +1 位作者 娄亚峰 陈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6-272,共7页
利用孔结构均一、孔隙率和曲折因子固定的CoMo/Al_2O_3/SiO_2模型催化剂,研究了加氢催化反应条件下渣油加氢脱金属过程中金属有机化合物八乙基卟啉氧钒(VO)-OEP)在模型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过程。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6.0 MPa、反应温度270... 利用孔结构均一、孔隙率和曲折因子固定的CoMo/Al_2O_3/SiO_2模型催化剂,研究了加氢催化反应条件下渣油加氢脱金属过程中金属有机化合物八乙基卟啉氧钒(VO)-OEP)在模型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过程。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6.0 MPa、反应温度270~330℃的加氢反应条件下,VO-OEP的有效扩散系数(D_e)范围为0.45×10^(-10)~2.33×10^(-10)m^2/s,且其值随着温度升高以及催化剂孔径的增大而增加,并估算出反应条件下VO-OEP的体相扩散系数,指出由此法测得的体相扩散系数比采用Wilke-Chang和Stokes-Einstein等经验公式估算而得的体相扩散系数更接近于反应条件下的分子体相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扩散有效系数 本征扩散系数 体相扩散系数 均一孔结构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soe公司探明了CoMoS在TK催化剂中的微观结构
15
作者 张伟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56,共1页
Haldor Topsoe公司在Angewandte Chemie期刊上公布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结果,其研究人员借助高度复杂的显微镜首次获得了催化剂的Co-Mo-S晶体图像,该晶体只有几纳米宽,通过显微镜肉眼可辨。Co-Mo-S是Topsoe公司的TK系列催化剂所使用的活... Haldor Topsoe公司在Angewandte Chemie期刊上公布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结果,其研究人员借助高度复杂的显微镜首次获得了催化剂的Co-Mo-S晶体图像,该晶体只有几纳米宽,通过显微镜肉眼可辨。Co-Mo-S是Topsoe公司的TK系列催化剂所使用的活性组分,TK系列催化剂已被用于世界各地的炼油厂中。该图像披露了催化剂结构的详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结构 COMOS TK Topsoe 微观结构 上公 炼油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OF-LZU1中空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16
作者 刘巍 张静雯 +3 位作者 孙佩芸 廖伟龙 代昭 魏俊富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6,共7页
为了提高对偶氮染料的去除效率,采用加热回流法、刻蚀法和浸渍法相结合,制备了Pt/COF-LZU1中空结构催化剂,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催化降解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硅微球、均苯三甲醛和对苯二胺... 为了提高对偶氮染料的去除效率,采用加热回流法、刻蚀法和浸渍法相结合,制备了Pt/COF-LZU1中空结构催化剂,对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催化降解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二氧化硅微球、均苯三甲醛和对苯二胺的配比为1∶1∶1时,所制备的中空结构的COF-LZU1微球分散性更好,表面没有多余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链生成,合成的Pt/COF-LZU1催化剂,Pt纳米颗粒负载量大,分布均匀;在室温条件下,在120 min时,40 mg的Pt/COF-LZU1中空催化剂+H_(2)O_(2)对150 mL 10 mg/L的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效率可达到9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 中空结构催化剂 亚甲基蓝(MB)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含量与阴离子吸附对于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英文)
17
作者 杨莉君 Dustin Banham +1 位作者 Elod Gyenge 叶思宇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本实验利用铜的欠电位沉积技术,在旋转圆盘电极上以碳负载的钯纳米颗粒为核,制备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用于表征不同Nafion含量的添加对于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实验证明,Nafion的存在会影响铜的欠电位沉积,铂与铜的... 本实验利用铜的欠电位沉积技术,在旋转圆盘电极上以碳负载的钯纳米颗粒为核,制备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用于表征不同Nafion含量的添加对于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实验证明,Nafion的存在会影响铜的欠电位沉积,铂与铜的置换反应,并决定最终制备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反应的活性.当催化剂薄层中Nafion的含量低于5%的时候,添加Nafion不但可以帮助催化剂附着在旋转圆盘电极表面,而且可以保证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在H_2SO_4溶液中,钯纳米颗粒的表面存在特殊的阴离子吸/脱附电化学信号峰,这些信号峰可以用来监测Nafion含量对于铂单原子层核壳结构催化剂制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催化剂 氧气还原反应 铜欠电位沉积 Nafion含量 阴离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电化学催化与催化剂》专辑序言——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燃料电池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子栋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0,共2页
随着世界石油储量的快速消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替代能源.以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及利用为基础的"氢能经济",对于摆脱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燃料电... 随着世界石油储量的快速消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替代能源.以氢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及利用为基础的"氢能经济",对于摆脱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燃料电池作为将氢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洁净发电装置,是替代现有燃油发动机的最佳选择,不仅可以为现代交通工具提供理想的动力源,而且在移动通讯、潜艇、航空飞行器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催化剂结构 现代交通工具 电化学催化 氢能 替代能源 力源 污染问题 催化剂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研究应用的新成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32,共3页
统计表明,在石油化工、环保、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产品或原料生产中,大约有1/3以上与催化剂有关。随着各行业的发展,催化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工农业生产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报道和分析了催化剂研究应用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催化... 统计表明,在石油化工、环保、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产品或原料生产中,大约有1/3以上与催化剂有关。随着各行业的发展,催化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工农业生产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报道和分析了催化剂研究应用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催化剂研究应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石油化工 环保 医药 光电转换催化剂 催化剂结构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混合醇催化剂的物相分析与还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宇 刘朝晖 王文祥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7-31,共5页
用XRD和IR对合成混合醇催化剂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铜和钴分别以CuO,Co3O4的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无交互作用,但都与铁有交互作用.铜钴比和浸铁都影响催化剂的还原性质,浸铁不影响Co3O4而影响CuO... 用XRD和IR对合成混合醇催化剂进行了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铜和钴分别以CuO,Co3O4的形式存在,它们之间无交互作用,但都与铁有交互作用.铜钴比和浸铁都影响催化剂的还原性质,浸铁不影响Co3O4而影响CuO,浸铁后催化剂中CuO的还原要难于浸铁前,而α-Fe2O3的还原则恰恰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催化剂结构 还原 物相分析 混合醇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