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放大实验中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邱发礼 吕绍洁 +1 位作者 唐松柏 赵明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3-37,共5页
用La-Ba-Ox-助剂作为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研究了从0.5ml放大到30ml和200ml装量时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催化剂装量放大时用薄层反应器和通过反应条件的合理调整(如适当地降低反应空速与反应管外加热的... 用La-Ba-Ox-助剂作为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研究了从0.5ml放大到30ml和200ml装量时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催化剂装量放大时用薄层反应器和通过反应条件的合理调整(如适当地降低反应空速与反应管外加热的温度等),使200ml装量的催化剂反应时床层热点温度与0.5ml催化剂床层的热点温度相差≤60℃,从而在CH4∶O2=(4.75~5.08)∶1、CH4空速5000h-1、催化剂床层热点温度840℃条件下,实现了200ml装置催化剂的1000h稳定运转,其C2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保持在62.4%~71.9%和16.5%~17.3%,甲烷转化率为23.5%~26.6%。该结果与0.5ml催化剂装量的1000h稳定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催化剂稳定性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催化热解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鲁长波 宋文立 林伟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53-257,共5页
通过喷动床-固定床两步法生物质催化热解工艺研究了HUSY/-γA l2O、HZSM-5/-γA l2O3、N iMoHUSY/-γA l2O3和N iMoHZSM-5/-γA l2O34种催化剂的结焦性能、活性稳定性和再生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酸性越强,其产焦率越高,且过强的催化剂... 通过喷动床-固定床两步法生物质催化热解工艺研究了HUSY/-γA l2O、HZSM-5/-γA l2O3、N iMoHUSY/-γA l2O3和N iMoHZSM-5/-γA l2O34种催化剂的结焦性能、活性稳定性和再生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酸性越强,其产焦率越高,且过强的催化剂酸性不利于主要产物选择性的提高;催化剂B酸位在反应初期就基本失活,L酸在随后的反应中起主要催化作用;催化剂失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不可再生失活。故应研究适合于生物质催化热解的具有特殊孔结构、弱酸性和高活性稳定性的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稳定性 产焦率 失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烯烃转化制丙烯催化剂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吉媛媛 满毅 +1 位作者 王焕茹 薛丽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1-254,共4页
以长期评价-再生为一个运行周期,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于520℃且有水的条件下,考察了用于C4烯烃转化制丙烯的ZSM-5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采用NH3-TPD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总酸量,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与其酸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除在第1运行周期... 以长期评价-再生为一个运行周期,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于520℃且有水的条件下,考察了用于C4烯烃转化制丙烯的ZSM-5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采用NH3-TPD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总酸量,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与其酸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除在第1运行周期中,C4烯烃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外,从第2运行周期开始,C4烯烃转化率和丙烯收率几乎不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经过累积4 000 h的评价后,C4烯烃转化率约为65%,丙烯收率大于30%。结合NH3-TPD表征结果发现,C4烯烃转化制丙烯的反应可在较低催化剂酸量下进行,催化剂的酸性或酸分布影响C4烯烃转化率和乙烯收率;当C4烯烃转化率高时,丙烯收率与催化剂的酸量关系不密切,但C4烯烃转化率低时,丙烯收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C4烯烃转化 催化剂稳定性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化反应中HZSM-5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温路新 杜茂喜 +2 位作者 杜凌云 王勇 李云亭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3-147,共5页
以乙酸与异成醇的气固相酯化反应为典型反应,考查了硅/铝比、焙烧工艺及反应条件对HZSM-5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沸石的择形催化作用,反应副产物中有异戊烯而没有异戊醚;异戊烯的生成速率对反应温度的变化... 以乙酸与异成醇的气固相酯化反应为典型反应,考查了硅/铝比、焙烧工艺及反应条件对HZSM-5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沸石的择形催化作用,反应副产物中有异戊烯而没有异戊醚;异戊烯的生成速率对反应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对空速及酸/醇比的变化不敏感;沸石的硅/铝比对结焦影响很大。指出烯烃的聚合结焦为双分子反应,需要两个毗邻的强酸中心催化;研制高硅铝比及低温活性好的催化剂是提高其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 催化剂稳定性 酯化反应 乙酸异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Au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可望 王婉人 汪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90-396,400,共8页
由于负载型Au纳米催化剂容易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下中毒失活,因此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通过双(亚乙基二氨)氯化金(Ⅲ)中间体,将Au纳米颗粒沉积在SBA-15孔道之中。使用SBA-15介孔材料作为载体,将Au纳米颗粒包裹在介孔结构之中... 由于负载型Au纳米催化剂容易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下中毒失活,因此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通过双(亚乙基二氨)氯化金(Ⅲ)中间体,将Au纳米颗粒沉积在SBA-15孔道之中。使用SBA-15介孔材料作为载体,将Au纳米颗粒包裹在介孔结构之中,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使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SBA-15载体上制备TiO薄膜,稳定Au纳米颗粒。使用苯甲醇氧化反应评估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负载型Au纳米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在连续3次反应后,Au纳米颗粒仍均匀分布在SBA-15的孔径中并且催化性能没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原子层沉积 二氧化钛薄膜 负载型纳米催化剂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性能研究
6
作者 袁滨 安欣 刘玉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48,共6页
开发了一种工业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简称萘法苯酐催化剂),并进行了工业生产量级制备。采用单管模试装置对催化剂的反应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萘法苯酐催化剂在单管风量4.0 m^(3)/h、熔盐温度340~350℃时,萘负荷达75~8... 开发了一种工业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简称萘法苯酐催化剂),并进行了工业生产量级制备。采用单管模试装置对催化剂的反应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萘法苯酐催化剂在单管风量4.0 m^(3)/h、熔盐温度340~350℃时,萘负荷达75~85 g/m^(3),反应器出口苯酐收率为102%~104%(w),产物中萘醌收率不高于0.5%(w)。诱导期开停车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抗频繁开停车能力。催化剂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工业萘法苯酐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飞温稳定性。此外,重复开停车过程中萘法苯酐催化剂性能基本不变,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酐 催化剂稳定性 开停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改性的Ru/γ-Al_2O_3催化剂的原位液相加氢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傲昂 许响生 +2 位作者 华焱祥 顾辉子 严新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9-805,共7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负载型Ru-Fe3O4/γ-Al2O3催化剂,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催化剂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晶相组成、表面结构及吸附物种等性...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负载型Ru-Fe3O4/γ-Al2O3催化剂,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催化剂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晶相组成、表面结构及吸附物种等性质.将Ru-Fe3O4/γ-Al2O3催化剂用于3,4-二氯硝基苯选择性原位液相加氢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催化剂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在473K、液压3MPa、原料质量分数2%,乙醇/水体积比75:25的反应条件下,3,4-二氯硝基苯的转化率为100%,3,4-二氯苯胺的选择性高达96.4%.Fe3O4含量对催化剂稳定性能有显著影响,当Ru和F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6%时,催化剂可稳定200h以上.表面吸附CO与积碳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以Fe3O4作为高效的助剂,进行水汽转换(WGS)反应与费托合成(FTS)可移除CO,而采用煅烧法去除表面积碳.晶相变化与纳米颗粒的聚集可能导致催化剂部分失活,其原因以及再生方法需进一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催化剂稳定性 3 4-二氯硝基苯 原位液相加氢 CO中毒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基催化剂在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方面的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培祥 沈卫华 +1 位作者 陈小朋 方云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45-3348,3353,共5页
以Li为主要活性组分,采用沉淀法制备了LiAl催化剂,通过引入不同的金属元素(Mg、La、Ce和Y)对LiAl催化剂进行改性,同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TG-DTG、CO_(2)-TPD和BET表征,考察LiAl摩尔比、焙烧温度对甲醇和碳酸丙烯酯(PC)酯交换合成碳酸... 以Li为主要活性组分,采用沉淀法制备了LiAl催化剂,通过引入不同的金属元素(Mg、La、Ce和Y)对LiAl催化剂进行改性,同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TG-DTG、CO_(2)-TPD和BET表征,考察LiAl摩尔比、焙烧温度对甲醇和碳酸丙烯酯(PC)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Li/Al摩尔比为3∶1,焙烧温度为500℃时,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其中,LiYAl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为65℃,甲醇和PC的醇酯摩尔比为10∶1,催化剂用量为2%的条件下反应2 h,DMC的产率为59.2%,重复使用4次后,仍具有较高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合成 酯交换 碳酸丙烯酯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烷催化燃烧钯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鑫 焦熙 +4 位作者 黄国宝 武琳渊 宋廷伟 王晓波 王建成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54,共8页
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甲烷无约束排放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甲烷催化燃烧可在较低温度下将甲烷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净化技术。Pd基催化剂因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而应用于甲烷催化燃烧反应,但其催化... 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甲烷无约束排放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甲烷催化燃烧可在较低温度下将甲烷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净化技术。Pd基催化剂因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而应用于甲烷催化燃烧反应,但其催化寿命仍不能满足工业化应用要求。基于目前对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研究,结合2019—2023年发表的以“methanecombustion”为关键词的论文,对目前活性Pd物种(Pd、Pd^(δ+)、PdO和PdO-Pd)、载体种类(Al_(2)O_(3)、CeO_(2)和分子筛)以及催化剂稳定性(抗烧结、抗水蒸气和抗SOx与H_(2)S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甲烷催化燃烧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有助于推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催化燃烧 活性位 载体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大学的低碳烷烃无氧脱氢制烯烃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10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6,共1页
近日,江南大学的研究团队采用一锅法,在不依赖B酸位点的无铝环境、无需添加配位试剂的条件下一步合成载量高度可调(Co质量分数1%~10%)的原子级分散Co@MFI催化剂,实现高乙烷浓度、高反应空速条件下的乙烷无氧脱氢制乙烯,乙烯选择性近100%... 近日,江南大学的研究团队采用一锅法,在不依赖B酸位点的无铝环境、无需添加配位试剂的条件下一步合成载量高度可调(Co质量分数1%~10%)的原子级分散Co@MFI催化剂,实现高乙烷浓度、高反应空速条件下的乙烷无氧脱氢制乙烯,乙烯选择性近100%,催化剂稳定性好。该催化剂应用于丙烷无氧脱氢制丙烯反应时,丙烯选择性近100%,催化剂稳定运行150 h后无失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选择性 催化剂研究 催化剂稳定性 低碳烷烃 乙烷 一锅法 原子级 研究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芳香骨架材料的合成及固载硫脲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金时 陈鹏 +2 位作者 景丽萍 孙福兴 刘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41,共8页
合成了一种多级孔芳香骨架材料(PAF-70);使用由氨基修饰过的单体,应用该合成策略得到了同样具有窄分布介孔的含有氨基活性位点的PAF材料,并通过硫脲单体与其氨基活性位点的反应,将硫脲基团引入PAF-70材料中,获得了含有硫脲催化位点的材... 合成了一种多级孔芳香骨架材料(PAF-70);使用由氨基修饰过的单体,应用该合成策略得到了同样具有窄分布介孔的含有氨基活性位点的PAF材料,并通过硫脲单体与其氨基活性位点的反应,将硫脲基团引入PAF-70材料中,获得了含有硫脲催化位点的材料(PAF-70-thiourea).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结果显示,PAF-70存在孔径分布较窄的介孔,介孔孔径为3.8 nm,与模拟计算值(约3.7 nm)吻合.热重分析结果表明,PAF-70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PAF-70在大多数溶剂中可以稳定存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将PAF-70-thiourea作为催化剂,应用在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氧化醇类的反应中,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较高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底物适用性.与含有相同硫脲催化位点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IRMOF-3-thiourea)作为催化剂对比,进一步证实PAFs材料非常适合作为催化有机反应的固载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芳香骨架材料 硫脲 有机催化 稳定性催化剂 醇类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酶学在食品加工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毕海鑫 辛嘉英 +4 位作者 孙立瑞 崔添玉 谢金晖 张健雄 夏春谷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94-405,共12页
机械酶学以无溶剂或少溶剂的特点逐渐成为食品领域的一种新兴机械酶催化策略。无溶剂机械酶催化反应能够有效利用酶的特异性、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避免传统溶液反应中有机溶剂溶解度的限制及有毒有害产物残留等问题,具有高效生产、绿色安... 机械酶学以无溶剂或少溶剂的特点逐渐成为食品领域的一种新兴机械酶催化策略。无溶剂机械酶催化反应能够有效利用酶的特异性、区域和立体选择性,避免传统溶液反应中有机溶剂溶解度的限制及有毒有害产物残留等问题,具有高效生产、绿色安全、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及原子经济最大化等优势,在物料预处理等食品加工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综述无溶剂条件下的酶催化球磨和双螺杆挤出技术,探讨影响机械酶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稳定性和可回收性的关键因素以及机械酶催化反应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并提出机械酶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展望,旨在为机械酶催化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未来,可通过开发出能够模拟天然酶制剂关键特征的酶模拟物、新型酶固定化技术以及进一步深入探索机械酶催化反应机理等创新性研究,拓展机械酶学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 机械酶催化 固定化酶 催化剂稳定性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Ⅵ)螯合物催化辛烯-1环氧化
13
作者 常炳南 林富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3年第6期775-781,共7页
本文研究了在钼(Ⅵ)螯合物催化下,用叔丁基氢过氧化物进行辛烯-1环氧化反应动力学。比较了不同配位基的钼(Ⅵ)螯合物催化性能的差异。配位基与钼(Ⅵ)的结合愈不牢固,反应速度常数愈大,而催化剂稳定性愈差。当存在过量给予体时,钼(Ⅵ)螯... 本文研究了在钼(Ⅵ)螯合物催化下,用叔丁基氢过氧化物进行辛烯-1环氧化反应动力学。比较了不同配位基的钼(Ⅵ)螯合物催化性能的差异。配位基与钼(Ⅵ)的结合愈不牢固,反应速度常数愈大,而催化剂稳定性愈差。当存在过量给予体时,钼(Ⅵ)螯合物因解离受到抑制,则没有催化活性。如给予体适量,既可以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又可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Ⅵ) 反应速度常数 催化剂稳定性 环氧化 氧化反应动力学 给予体 螯合物 配位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tegies for balancing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14
作者 PENG Lin-kai SHI Ji-wei +3 位作者 CAO Yun LAN Jia-qi GENG Chuan-nan LV We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908,共20页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have great promise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due to the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1675 mAh g^(-1))of sulfur with chemical conversion for charge storage.However,t...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have great promise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devices due to the high theoretical specific capacity(1675 mAh g^(-1))of sulfur with chemical conversion for charge storage.However,their practical use is hindered by the slow redox kinetics of sulfur and the“shuttle effect”arising from dissolved lithium polysulfides(LiPSs).In recent years,various carbon-based materials have served as sulfur hosts and catalysts for accelerating sulfur conversion redox kinetics and alleviating LiPS shuttling.However,they often suffer from irreversible passivation and structural changes that destroy their long-term performance.We consider the main problems limiting their stability,including excessive LiPS adsorption,passivation by insulating Li2S,and surface reconstruction,and clarify how these factors lead to capacity fade.We then outlin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long-term sulfur catalysis,focusing on functional carbon,such as designing suitable carbon-supported catalyst interfaces,creating well-distributed active sites,adding cocatalysts to improve electron transfer,and using carbon-based protective layers to suppress unwanted side reactions.Using this information should enable the development of stable,high-activity catalysts capable of long-term operation under practical conditions in Li-S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ATALYSIS Catalyst poisoning Catalytic activity Catalytic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水直接加氢乙炔制乙烯研究获进展
15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1,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碳化钼负载金(Auα-MoC)催化剂实现直接用水作为氢源的乙炔加氢制乙烯反应,在反应温度80℃下,催化剂稳定性高,乙炔转化率大于99%,乙烯选择性大于83%。相关研究成果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碳化钼负载金(Auα-MoC)催化剂实现直接用水作为氢源的乙炔加氢制乙烯反应,在反应温度80℃下,催化剂稳定性高,乙炔转化率大于99%,乙烯选择性大于83%。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通过煤制乙炔,再经乙炔加氢制乙烯,是替代传统石油基乙烯生产路线的一种具有前景的途径。然而,目前乙炔加氢工艺通常需要100~300℃的高温,能耗高。此外,传统加氢过程消耗的H 2也需要水煤气变换(WGS)等高能耗制备过程,产生的H 2还需要后续分离和提纯等复杂工艺。因此,开发一种更经济、高效的低能耗乙炔加氢制乙烯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加氢 水煤气变换 乙烯生产 石油基 碳化钼 乙炔转化率 加氢过程 催化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合成气制芳烃研究获进展
16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107,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通过构建与棱柱状碳化钴(Co_(2)C)催化剂匹配的ZSM-5分子筛,在反应温度为280℃、压力为2.0 MPa的温和条件下进行合成气(CO+H_(2))制芳烃反应,具有CO转化率高、芳烃选择性高与催化剂稳定性好等特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团队通过构建与棱柱状碳化钴(Co_(2)C)催化剂匹配的ZSM-5分子筛,在反应温度为280℃、压力为2.0 MPa的温和条件下进行合成气(CO+H_(2))制芳烃反应,具有CO转化率高、芳烃选择性高与催化剂稳定性好等特点,对二甲苯(PX)时空产率为331.8 mg(g·h)。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化学·催化》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 高等研究院 合成气 温和条件 研究团队 时空产率 碳化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制氢技术新突破:纳米新技术让光制氢效率提高两倍
17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44,共1页
氢能被普遍认为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通过光解水制氢的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倘若有一种神奇的催化剂,能够只依靠太阳光完全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人类也许可以永远摆脱能源危机的阴影。然而,光解水制氢长期面临转化效率低、光催化... 氢能被普遍认为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通过光解水制氢的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倘若有一种神奇的催化剂,能够只依靠太阳光完全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那么人类也许可以永远摆脱能源危机的阴影。然而,光解水制氢长期面临转化效率低、光催化剂稳定性差等难题,利用普通的光解水化学池来分解水的效率仅约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制氢 制氢技术 催化剂稳定性 分解水 能源危机 绿色能源 钙钛矿 氢能 催化剂 阵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li phase titanium sub-oxide conductive ceramic Ti_nO_(2n-1) as support for electrocatalyst towar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with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 被引量:3
18
作者 伍秋美 阮建明 +1 位作者 周忠诚 桑商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212-1219,共8页
Magneli phase titanium sub-oxide conductive ceramic Tin O2n-1 was used as the support for Pt due to its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and Pt/Tin O2n-1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Magneli phase titanium sub-oxide conductive ceramic Tin O2n-1 was used as the support for Pt due to its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and Pt/Tin O2n-1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reduction method. The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of Tin O2n-1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almost no change in the redox region after oxidation for 20 h at 1.2 V(vs NHE) in 0.5 mol/L H2SO4 aqueous soluti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Pt/Tin O2n-1 toward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 in 0.5 mol/L H2SO4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accelerated aging tests(AAT),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cataly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AAT was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t the potential of 0.55 V(vs SCE), the specific kinetic current density of the ORR on the Pt/Tin O2n-1 is about 1.5 times that of the Pt/C. The LSV curves for the Pt/C shift negatively obviously with the half-wave potential shifting about 0.02 V after 8000 cycles AAT, while no obvious change takes place for the LSV curves for the Pt/Tin O2n-1. The Pt particles supported on the carbon aggregate obviously, while the morphology of the Pt supported on Tin O2n-1 remains almost unchanged,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 loss of Pt/C being about 2times that of the Pt/Tin O2n-1. The superior catalytic stability of Pt/Tin O2n-1 toward the ORR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excellent stability of the Tin O2n-1 and the electron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etals and the supp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li phase TinO2n-1 suppor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