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岩相与储集层模型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映红 朱筱敏 +1 位作者 吴小洲 袁选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26,共5页
由于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成岩 ,其特殊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正在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研究认为 ,岩浆冷凝、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决定了该复合岩体的基本岩相结构以及储集单元的规模与分布。在这 3种成岩机制作用下 ,岩... 由于侵入岩及其外变质带在完全还原条件下成岩 ,其特殊的储集层发育机理正在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研究认为 ,岩浆冷凝、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水岩反应决定了该复合岩体的基本岩相结构以及储集单元的规模与分布。在这 3种成岩机制作用下 ,岩体中心相、边缘相、角岩相和板岩相 4个亚相带分别具有不同优势的孔缝组合 ,其中 ,石榴石角岩带的粒间孔缝、岩体边缘相的溶蚀孔缝和板岩相的构造裂缝为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活跃的变质热液在该特殊岩相带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早期沿热液通道向岩体内部呈透入式溶蚀 ,在还原条件下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缝 ;后期热液碳酸盐充填裂缝 ,导致各亚相带的储集单元之间相互分隔 ,储集层发育间断 ,因此 ,该复合岩体仅在封闭的成岩体系解体以后才能参与围岩的埋藏成岩演化 ,其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来自早期储集单元在构造或挠曲变形作用下的裂缝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岩 储集层模型 岩相 外变质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atlab可视化软件建立非均质储集层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耿会聚 王贵文 +1 位作者 邹正银 曹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70-473,共4页
非均质地层、储集层的物性参数级差较大,用传统统计方法很难准确建立储集层参数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而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多次非线性映射可对二者关系达到最佳逼近。作者论述了BP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改进算法,并以克拉玛依某砾岩油藏... 非均质地层、储集层的物性参数级差较大,用传统统计方法很难准确建立储集层参数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而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多次非线性映射可对二者关系达到最佳逼近。作者论述了BP网络的基本原理及其改进算法,并以克拉玛依某砾岩油藏为例,说明了神经网络储集层参数建模过程及应用Matlab工具包实现的方法,用该方法建立的储集层参数解释模型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非均质 Matlab可视化软件 储集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不稳定压力数据建立碳酸盐岩储集层模型(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Seyed Sadegh Taheri Rudsari Mohammad Bagher Ghanizadeh Manuchehr Haghighi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2-767,共6页
地质模型通常是根据地质信息,利用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资料来建立。为了建立准确的碳酸盐岩油藏(伊朗海上油田)模型,不仅利用了地震和测井数据,也结合了该油田现有99井次的试井数据。在试井解释过程中观察到了许多特征,如封闭断层、水层... 地质模型通常是根据地质信息,利用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资料来建立。为了建立准确的碳酸盐岩油藏(伊朗海上油田)模型,不仅利用了地震和测井数据,也结合了该油田现有99井次的试井数据。在试井解释过程中观察到了许多特征,如封闭断层、水层、裂缝和分层系统,其中某些特征只能利用压力瞬态数据来识别,如地震数据中观察不到的一条封闭断层在试井曲线上则可识别。除了识别构造特征外,试井解释得到的渗透率数据也可用于绘制渗透率等值线图,而不再采用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数据。试井得到的渗透率是泄油区域的有效渗透率,而岩心分析得到的渗透率并不能代表非均质油藏的渗透性。利用非稳态压力分析结果建立油藏模型,可以提高碳酸盐岩油藏建模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集层 非稳态压力 试井 储集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模型的建立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业恒 时付更 +3 位作者 王成峰 杨耀忠 徐卿莲 魏小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82,共4页
建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模型以建立裂缝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为重点。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的特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裂缝描述技术,提出了裂缝系统模型中形状因子、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的计算及基质系... 建立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模型以建立裂缝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为重点。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集层双孔双渗的特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裂缝描述技术,提出了裂缝系统模型中形状因子、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的计算及基质系统储集层模型的建立方法。在东营凹陷大芦湖油田樊12井区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中,用该方法建立了储集层模型,用其计算的综合含水率与开发时间关系曲线接近油藏实际开发动态数据,减少了历史拟合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油藏 数值模拟 储集层模型 裂缝系统 东营凹陷 大芦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辫状河流相砂体储集层骨架模型精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郭燕华 袁士义 宋新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110-112,共3页
高精度储集层骨架模型是精细地质模型的重要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储集层定量模拟技术以及密井网区精细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是提高所建立砂体骨架模型精度的重要保证。通过使用变差函数,将地质、露头、三维地震、测井等静... 高精度储集层骨架模型是精细地质模型的重要基础。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储集层定量模拟技术以及密井网区精细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是提高所建立砂体骨架模型精度的重要保证。通过使用变差函数,将地质、露头、三维地震、测井等静态和生产动态等各种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提高了井间砂体预测的精度,对于预测相似条件下稀井网地区的储集层分布也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区 辨状河砂体 储集层定量模拟 储集层地质知识库 变差函数 高精度储集层骨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潜山岩溶储集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进财 赵伦 +5 位作者 张祥忠 杨智刚 曹海丽 陈礼 单发超 刘明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9-786,共8页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NWKK碳酸盐岩油田为例,建立了古潜山岩溶储集层概念模型,从纵向上和平面上分析了储集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岩溶储集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带、表层带、洞穴带、渗流带和潜流带,裂缝发育程度... 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NWKK碳酸盐岩油田为例,建立了古潜山岩溶储集层概念模型,从纵向上和平面上分析了储集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岩溶储集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带、表层带、洞穴带、渗流带和潜流带,裂缝发育程度依次增强;发育角砾孔隙型、洞穴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等6类储集层类型,裂缝和溶洞的发育使各岩溶带生产初期高产油低含水,但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快。平面上,岩溶储集层特征受控于构造海拔高度和古岩相特征:构造海拔高、岩性疏松的古潜山储集层受地表风化淋滤作用强,溶孔溶洞较发育,储集层类型主要为角砾孔隙型、洞穴型和孔洞型;构造海拔低、岩性致密的古潜山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储集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与底水沟通作用强,产能效果好,但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快,平面不同区域应采用不同的开发技术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 岩溶储集层 储集层特征 储集层概念模型 产能特征 南图尔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被引量:27
7
作者 冯金德 程林松 +1 位作者 李春兰 柳良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97,共4页
为研究裂缝性油藏的渗流规律,国内外相关专家提出并建立了许多理论模型,但都有其局限性,且没有一个很好适合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模型。为此,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的特点,利用平行板理论、张量理论和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裂... 为研究裂缝性油藏的渗流规律,国内外相关专家提出并建立了许多理论模型,但都有其局限性,且没有一个很好适合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模型。为此,针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裂缝发育的特点,利用平行板理论、张量理论和等值渗流阻力原理建立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为定量评价天然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天然裂缝表征成果与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理论和油藏工程研究的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并用实际油田的裂缝表征成果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对低渗透油藏,尤其是特低渗透油藏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显著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使油藏得以开发,另一方面加剧了储层的各向异性,增加了开发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气藏 低渗透油气藏 连续介质 储集层模型 渗透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建模中相模型的优选验证原则 被引量:40
8
作者 周丽清 熊琦华 吴胜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0-71,共2页
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 ,相建模 (建立储集层结构模型的过程 )是参数建模的基础 ,二步建模法 (two stagesimulation)已被普遍采用。要为参数建模输送合理的相模型 ,使所建相模型忠实于密井网区的井资料 ,除选择相建模方法外 ,优选和验证相... 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 ,相建模 (建立储集层结构模型的过程 )是参数建模的基础 ,二步建模法 (two stagesimulation)已被普遍采用。要为参数建模输送合理的相模型 ,使所建相模型忠实于密井网区的井资料 ,除选择相建模方法外 ,优选和验证相模型是关键之一。归纳出相模型验证和实现优选的原则有 :与实际地质体符合 ,抽稀井后的实现接近密井网实现 (或原模型 ) ,相控的参数建模合理 ,与动态资料符合。在ST油田ST2区沙二段S砂层组S4小层 (主要是分支河道和河道间微相沉积 )相模型建立过程中 ,通过地质分析、抽稀井分析、生产动态资料分析 ,按以上原则优选出最佳的模拟实现 ,取心资料、测井资料或地震资料、生产动态资料验证了所选择的相模型是合理的。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集层结构模型 随机建模 模型 优选验证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条件约束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被引量:36
9
作者 任殿星 李凡华 李保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技术就是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建立某种地质属性模型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该属性数据之间的相互影响,还要考虑其他相关属性数据对该属性数据影响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技术中的"多条件约束"包含3种基本含义:属... 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技术就是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建立某种地质属性模型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该属性数据之间的相互影响,还要考虑其他相关属性数据对该属性数据影响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技术中的"多条件约束"包含3种基本含义:属性空间约束;属性转换约束;属性校正约束。多条件约束建模的关键技术包括断层封挡技术、多边界技术及标志层约束下的单砂体微构造技术等。对中国不同类型油气田的建模实例表明,充分利用与建模对象有关的静态信息及动态资料,将这些资料作为建模的原始数据或约束条件,灵活应用多条件约束地质建模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各种各样的复杂地质建模问题,建立置信度较高的油气藏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模型 储集层模型 流体分布模型 多条件约束 多边界技术 断层封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过程中储层深部污染的试井诊断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书勇 陈军 +3 位作者 任德雄 李玉梅 张烈辉 陈论韬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注水开采原油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采油方式 ,它对保持油层压力 ,实现油田高产稳产、高效开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注水过程中由于注入水向地层推进 ,在储层内会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 ,从而导致储层中流体渗流阻力增加和渗透率下降 ,造成地... 注水开采原油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采油方式 ,它对保持油层压力 ,实现油田高产稳产、高效开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注水过程中由于注入水向地层推进 ,在储层内会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 ,从而导致储层中流体渗流阻力增加和渗透率下降 ,造成地层污染。通常 ,人们通过试井手段来进行储层污染评价 ,但仅限于井筒周围附近地带 ,试井得到的地层参数反映的也只是近井地带的性质。对于深部储层特性 ,特别是储层深部污染的诊断却没有深入的研究。从典型的实例出发 ,分析了储层深部污染在试井曲线上的反映 ,并定性分析了储层深部污染的原因 ,得出了用试井手段评价注水过程中对储层深部伤害的方法。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切实有效 ,能有效指导油田注水开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储层污染 试井解释 高压注水 储集层模型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表皮影响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流动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廉培庆 程林松 +1 位作者 张继龙 程佳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4-98,共5页
考虑变表皮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水平井井筒与底水油藏的耦合模型,可应用于非稳态和稳态流动阶段。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底水油藏水平井非稳态流动阶段持续很短时间便进入稳态流动阶段... 考虑变表皮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水平井井筒与底水油藏的耦合模型,可应用于非稳态和稳态流动阶段。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底水油藏水平井非稳态流动阶段持续很短时间便进入稳态流动阶段;由于摩阻和加速度的影响,井筒内存在一定的压力降,与摩阻压降相比,加速度引起的压降较小;忽略井筒压降的井筒流量分布误差非稳态阶段比稳态阶段要大;表皮效应对井筒流量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表皮系数的增大可以使井筒流量分布更加均匀;表皮系数沿井筒变化时,井筒流量分布的均匀性比定表皮系数时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气藏 水平井 流量 压力降 表皮系数 储集层模型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三维定量地质建模方法和配套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林承焰 侯加根 +3 位作者 侯连华 刘泽蓉 信荃麟 胡长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20-25,共6页
综合运用储层地质研究、储层参数定量求取、计算机、地质统计学等建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一套三维定量地质建模方法和配套技术,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分别建立了辽河西部凹陷的冷东油田陡坡重力流、曙光油田缓坡重力流、兴隆台油田湖底扇相... 综合运用储层地质研究、储层参数定量求取、计算机、地质统计学等建模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一套三维定量地质建模方法和配套技术,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分别建立了辽河西部凹陷的冷东油田陡坡重力流、曙光油田缓坡重力流、兴隆台油田湖底扇相和高升油田重力流水道相储层等四种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质模型.这些模型在油田开发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模型 三维模型 油藏描述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温场和埋藏史对碎屑岩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国华 王少依 姚根顺 《海相油气地质》 1994年第1期41-46,86,共7页
在储层成分和结构相似的条件下,与地温场和埋藏史关系密切的热成熟度对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的影响最大。建立了三种代表不同地温场和不同埋藏史条件下的碎屑岩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模式:(1)高地温场、深埋期长;(2)中等地温场、深... 在储层成分和结构相似的条件下,与地温场和埋藏史关系密切的热成熟度对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的影响最大。建立了三种代表不同地温场和不同埋藏史条件下的碎屑岩储层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模式:(1)高地温场、深埋期长;(2)中等地温场、深埋期长;(3)低地温场和短暂深埋期。这些模式分别代表了浙皖长广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石英砂岩和次岩屑长石砂岩、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_6砂岩、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地区三叠系砂岩储层的成岩变化和孔隙演化特征。尤其是塔里木盆地的东河塘地区泥盆系东河砂岩和轮南地区三叠系,由于低地温场背景和深埋期短暂,成为迄今罕见的深埋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储集层 储集层模型 地层地温 埋藏史 成岩演化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金华地区大安寨段重力流沉积物及其含油气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涛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8-15,共8页
以重力流沉积理论为基础,在金华地区大安寨段介屑灰岩中划分出颗料流和浊流两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其沉积模式为重力流湖底扇相;颗料流沉积物的储集性远优于浊流沉积物,该区高产井和不产井的交叉出现,原因在于高产井位于颗料流发育... 以重力流沉积理论为基础,在金华地区大安寨段介屑灰岩中划分出颗料流和浊流两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其沉积模式为重力流湖底扇相;颗料流沉积物的储集性远优于浊流沉积物,该区高产井和不产井的交叉出现,原因在于高产井位于颗料流发育的网状分流水道之中,而不产井处在浊流为主的叠覆扇舌形体之上;可根据扇内水道的分布规律,预测有利的含油气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模型 浊流 含油气性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S区块为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梁卫卫 党海龙 +3 位作者 崔鹏兴 王小锋 侯玢池 张天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6-621,共6页
为有效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精确度及成功率,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下的构造模型、岩相及属性参数模型、储集层构型模型和自然伽马体模型为基础,进行水平井轨迹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并在盆地南部S区块长8油层组进行... 为有效提高鄂尔多斯盆地南部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精确度及成功率,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下的构造模型、岩相及属性参数模型、储集层构型模型和自然伽马体模型为基础,进行水平井轨迹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并在盆地南部S区块长8油层组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储集层构型模型、自然伽马体模型等可有效表征目的层砂体的展布规律,定量指导水平井的轨迹设计;钻进过程中通过随钻自然伽马数据的验证分析,及时对水平井轨迹做出调整,确保水平段始终贯穿于最优砂体储集层中;3口现场试验的水平井均顺利完钻,平均砂体钻遇率为98.5%,平均有效储集层钻遇率为90.3%,投产后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有效指导水平井轨迹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及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致密砂岩油藏 三维地质建模 储集层构型模型 水平井 轨迹设计 随钻跟踪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南部地区有效砂体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明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24,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为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和下二叠统山西组1段,为确定该区块总体低渗透背景下相对高渗透储集砂体的分布规律、优选出天然气相对富集区,在综合利用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获得的地震、地质...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为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和下二叠统山西组1段,为确定该区块总体低渗透背景下相对高渗透储集砂体的分布规律、优选出天然气相对富集区,在综合利用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获得的地震、地质、测井、钻井以及开发动态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相控条件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定量的储层地质模型(包括单砂体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其中物性参数模型又包括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气饱和度模型),对该区块南部地区大面积低渗透、低丰度背景下有效储集砂体的展布规律及井间储层参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①该区块有效储层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西部,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为主,其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明显,以河道砂为主的有效储层孔隙度明显高于其他岩性储层;②相对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在侧向上和纵向均被相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所分隔,孔隙度、渗透率井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苏53区块 三维地质建模 相控条件 储集层地质模型 砂体预测 有效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