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识别与产能预测
1
作者 谭忠健 郭康良 +4 位作者 吴立伟 张国强 李鸿儒 邓津辉 毕宏日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裂缝作为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储集层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控制了优质储集层形成及单井产能。为了精确识别渤中19-6构造优质储集层,并进行产能预测,利用岩石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裂缝进行定量表征。在潜山储集层垂向结构单元划... 裂缝作为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储集层主要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控制了优质储集层形成及单井产能。为了精确识别渤中19-6构造优质储集层,并进行产能预测,利用岩石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裂缝进行定量表征。在潜山储集层垂向结构单元划分基础上,利用常规录井、测井以及成像测井资料,识别目的层段优质储集层,并引入裂缝发育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其进行精细评价,建立优质储集层综合评价方法。将优质储集层有效厚度与裂缝参数代入产能评价方程,计算目的层段气层产能,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米采气指数的预测值与实际产能值相对误差小于15%,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识别变质岩潜山优质储集层可行性高,对渤中19-6构造变质岩潜山油气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19-6构造 变质岩潜山储集 裂缝特征 储集层识别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淡水湖盆细粒沉积成因机制及页岩油储集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为例
2
作者 刘显阳 刘江艳 +6 位作者 王秀娟 郭芪恒 吕奇奇 杨智 张岩 张忠义 张文选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8,共15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实践进展,综合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岩心、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及水槽实验模拟等技术手段,开展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古环境、岩相组合和分布、沉积成因及页岩油储集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长73亚段沉积期研究区古环境整体表现为温暖湿润、梅雨事件频发、水体深度较大的淡水湖盆特征,古地貌呈现西南陡、东北缓的不对称型,可进一步细分为湖底深洼、古沟道、湖底古脊等微古地貌单元。②长73亚段发育一套极细砂岩、粉砂岩、泥页岩、凝灰岩等细粒沉积,垂向多呈薄互层—纹层组合分布,砂岩粒径大多小于62.5μm,单层厚度为0.05~0.64 m,含完整植物碎片,发育波状层理、逆粒序-正粒序组合、爬升沙纹层理等沉积构造,揭示异重流沉积成因。③环形水槽模拟实验再现了异重流搬运过程及沉积特征,主要表现为初期的密度流速差造成头部较厚且粒径较大,上部较薄且粒径偏小的特征;中期滑水作用促使流体头部抬升并向前快速搬运,由此产生的多个“新前端”促使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细粒砂岩向湖盆中部长距离搬运。④明确了盆地西南部细粒砂质岩以异重流成因为主,指出频繁发育的洪水事件、西南部陡坡地形是异重流发育的主控因素。⑤长73亚段砂岩、泥页岩发育微纳米孔喉系统,不同岩性均含油,但可动油含量差异大,砂岩中可动油含量最大。⑥明确了长73亚段多期异重流砂岩与泥页岩形成的细粒沉积复合体具有“整体含油、差异储集”特征,低TOC泥岩与粉砂岩组合为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异重流 水槽模拟实验 储集特征 长7_(3)亚段 三叠系延长组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集层脆性特征及评价方法
3
作者 翟勇 郭雅宁 +4 位作者 丁乙 李翼杉 崔一诺 李斌 刘向君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高效开采必须依赖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脆性是储集层改造的关键参数,也是明确工程甜点位置的核心指标。鉴于此,以东营凹陷页岩储集层为对象,综合单轴、三轴和高温高压岩石抗压实验,厘清了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性... 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高效开采必须依赖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脆性是储集层改造的关键参数,也是明确工程甜点位置的核心指标。鉴于此,以东营凹陷页岩储集层为对象,综合单轴、三轴和高温高压岩石抗压实验,厘清了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性质及脆性特征。结合岩石能量平衡理论与脆性特征,依据岩石破裂前与破裂后的能量演化特征,构建了一种新的脆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单轴环境下,页岩脆性破裂显著,呈现多裂缝破裂特征,有利于储集层改造;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温度与围压协同作用将抑制岩石脆性破裂,增强岩石延展性,页岩脆性明显降低。基于构建的脆性评价方法,明确了页岩脆性的主控因素。岩石物性参数(孔隙度、密度、声波时差)与脆性的相关性较差,矿物和弹性参数是判断脆性的有效依据,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成果有利于页岩储集层工程甜点识别,为储集层高效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集 脆性评价 岩石能量 高温高压 力学性质 工程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储集层岩石矿物组成及其结构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4
作者 张朝良 李钧 +3 位作者 晏晓龙 吕建荣 张德富 窦萍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9,共9页
针对砾岩储集层矿物组成复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活跃、易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造成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在地下发生损失与改变的问题,选取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开展微观结构研究,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测定比表面和Zeta电位... 针对砾岩储集层矿物组成复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活跃、易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造成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在地下发生损失与改变的问题,选取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开展微观结构研究,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测定比表面和Zeta电位,建立化学剂在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上的吸附图版,最后通过驱油实验,验证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石矿物组成及其结构对二元复合驱采出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砾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和沸石类矿物比表面大,Zeta电位较高,其活跃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驱油效率。Ⅰ类储集层的岩心物性最好,总采出程度最高;活跃矿物含量最少的Ⅱ类储集层岩心化学驱驱油效率最高;Ⅲ类储集层岩心驱油效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储集 矿物组成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物理化学性质 吸附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表征——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5
作者 杜娟 尹艳树 +2 位作者 文斌 任丽 吴伟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N1g45小层—N1g16小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内部构型复杂,需精细解剖储集层结构,揭示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采用Miall构型要素分析法,以现代辫状河规模作为约束,进行砂体储集层构型表征,采用动静结合手段检验研究成果,...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N1g45小层—N1g16小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内部构型复杂,需精细解剖储集层结构,揭示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采用Miall构型要素分析法,以现代辫状河规模作为约束,进行砂体储集层构型表征,采用动静结合手段检验研究成果,总结储集层构型对注水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为砂质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溢岸以及泛滥平原4种构型单元;辫流带宽度为150~750 m,宽厚比为47~74;在辫流带内,有辫状河道-辫状河道、心滩-心滩、辫状河道-心滩-辫状河道和心滩-辫状河道-心滩4类构型模式;心滩平均长度为250~350 m,平均宽度为110~140 m,长宽比为2.20~2.50,心滩与河道平面面积比为0.36~0.51;心滩内一般发育2~4个落淤层,落淤层延伸长度为70~150 m,产状近水平,背水面夹层倾角为0.9°~2.3°;生产动态揭示由于构型单元边部物性变差,构型拼接部位油气流动受阻,成为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在构型单元主体部位,油藏连通性好,开发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馆陶组 储集层构型 辫状河 心滩 落淤层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层注浆工作面采场瓦斯储集空间演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刘海东 刘厅 +1 位作者 沈家豪 施宇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采场覆岩瓦斯储集空间是高位钻孔瓦斯抽采钻孔布置参数优化及瓦斯异常涌出防治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屯兰矿22301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工作面不同注浆压力下注浆充填前后采场裂隙分布及瓦斯储集空间的变化规律。... 采场覆岩瓦斯储集空间是高位钻孔瓦斯抽采钻孔布置参数优化及瓦斯异常涌出防治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屯兰矿22301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工作面不同注浆压力下注浆充填前后采场裂隙分布及瓦斯储集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注浆压力增大,裂隙带高度逐渐减小,裂隙压实作用逐渐减弱;随着注浆压力增大,空间上的裂隙带高度及宽度均减小,采动裂隙环形体的范围逐渐收缩;随着水平方向上的采空区中部压实程度和范围不断增大,卸压区和自由空间的范围逐渐收缩;在离层注浆条件下,适当增大钻孔倾角、减小施工高度,可有效提升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离层注浆工作面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优化布置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注浆充填 注浆压力 裂隙环形体 瓦斯抽采钻孔 瓦斯储集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泥石与浊沸石矿物特征及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西部下乌尔禾组为例
7
作者 牛君 王聪 梁飞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共9页
为增强对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西部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绿泥石和浊沸石矿物特征的认识,利用岩石薄片、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对其化学成分、产出状态及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下乌尔禾组绿泥石矿物晶体结构为三八面体,具孔... 为增强对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西部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绿泥石和浊沸石矿物特征的认识,利用岩石薄片、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对其化学成分、产出状态及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下乌尔禾组绿泥石矿物晶体结构为三八面体,具孔隙衬里式、颗粒包膜式和孔隙充填式3种产出状态,属于铁镁过渡型偏富镁绿泥石,其八面体位置主要为Fe对Mg的置换,Al(/Al+Mg+Fe)为0.25~0.37,发育泥质岩石蚀变和镁铁质岩石转化形成的绿泥石,凝灰质等火山物质的水解溶蚀、黏土矿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为其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基础。浊沸石具连晶状、充填状和交代状3种产出状态,连晶状浊沸石周围发育大量岩屑,促进了浊沸石的形成;充填状浊沸石与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物共生,在物质来源上相互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浊沸石的形成;交代状浊沸石主要由交代长石和岩屑生成,导致Si/Al较高,耐酸性较强,不易被溶蚀。绿泥石与浊沸石对储集层物性均具有双重影响,绿泥石对储集层物性的改善作用较为明显,有利于形成优质储集层,浊沸石对改善储集层的作用较为有限。研究区下乌尔禾组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存在从碱性到弱酸性、再到碱性的成岩环境变化,其成岩系统较为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陆梁隆起 下乌尔禾组 绿泥石 浊沸石 产出状态 储集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特低渗气藏储集层物性与电性下限变化规律
8
作者 胡向阳 吴健 +3 位作者 杨冬 张恒 谭伟 袁伟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南海西部东方A区气藏和文昌X/Y区气藏均为低渗—特低渗气藏,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对物性和电性下限变化规律认识不清。通过开展不同压差条件下的岩心单相驱替实验,结合高温高压条件下岩心毛细管压力-岩电联测实验,开展研究区低渗—... 南海西部东方A区气藏和文昌X/Y区气藏均为低渗—特低渗气藏,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对物性和电性下限变化规律认识不清。通过开展不同压差条件下的岩心单相驱替实验,结合高温高压条件下岩心毛细管压力-岩电联测实验,开展研究区低渗—特低渗储集层下限研究,分别获取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电阻率下限。在此基础上,开展储集层下限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方A区气藏储集层物性与气体流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文昌X/Y区特低渗岩心气体流量极低,且增大实验压差提高气体流量不明显。在束缚水条件下,随着生产压差增大,2个区块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逐渐降低。随着储集层物性变好,含水饱和度上限均变低。东方A区气藏电阻率下限随物性变好而逐渐增大,文昌X/Y区气藏特低渗气层电阻率下限随物性变好而逐渐降低,其原因主要是受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地层流体赋存状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储集 物性下限 电性下限 生产压差 渗透率 毛细管压力 岩电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级评价
9
作者 王春伟 杨俊 +4 位作者 赵东睿 杜焕福 孙鑫 王晔磊 孟方华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砂岩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储集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储集层分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资料为基础,通过矿物分析、核磁共振、毛细管压力实验、岩心驱替等,开展了侏...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砂岩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储集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储集层分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资料为基础,通过矿物分析、核磁共振、毛细管压力实验、岩心驱替等,开展了侏罗系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明确了可动孔隙半径下限,并以流体可动孔隙度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建立了分级评价标准。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及微裂缝,孔隙半径较小,为0.005~5.000μm,以毛细管压力实验曲线标定后不同驱替状态的核磁共振T_(2)谱确定了可动孔隙半径下限为0.100μm,进而明确了含油岩石的流体可动孔隙度。综合考虑岩电特征、孔隙类型及结构、含油性特征,结合典型井的产能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通过Ⅰ类、Ⅱ类和Ⅲ类储集层的分级评价,为后续油气田开发及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对于该地区超深层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与邻区储集层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永进—征沙村地区 侏罗系 超深层 致密砂岩储集 分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致密砂岩储集层有效性评价
10
作者 慕倩 李高仁 +1 位作者 张文静 迟瑞强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段和长9段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有效储集层的纵向分布规律不清。基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和岩石压汞数据,提出致密砂岩储集层有效性评价方法。针对有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井,可直接利用核磁...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段和长9段储集层致密,孔隙结构复杂,有效储集层的纵向分布规律不清。基于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和岩石压汞数据,提出致密砂岩储集层有效性评价方法。针对有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井,可直接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获取大孔、中孔和小孔占比,构建核磁孔隙三组分指数;针对没有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的井,通过孔喉半径与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的转换关系,构建孔喉半径指数。核磁孔隙三组分指数和孔喉半径指数可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结合试油资料分析,单井米采液指数与孔隙结构呈正相关,建立致密砂岩储集层有效性评价标准。将该评价标准应用于志靖—安塞地区长8段和长9段,测井解释符合率显著提高,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志靖—安塞地区 延长组 致密砂岩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储集层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11
作者 鲍典 胡文革 +4 位作者 曹飞 彭小平 廖世禧 潘琳 王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 为探索走滑断裂破碎带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综合应用野外露头、遥感影像和岩心测试资料,对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刻画和量化分析,并探讨其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郁江走滑断裂带北部破碎带在平面上可分为北部张扭段和南部压扭段,不同段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存在差异,张扭段裂缝开度更大,压扭段裂缝长度、裂缝线密度、破碎区面积和洞穴面积更大,总体上,压扭段储集空间发育规模相对较大;走滑断裂带构造应力是决定优势储集空间发育的外部因素,岩层厚度和岩石矿物组成是控制储集空间发育的内部因素,岩层厚度大于1 m且碳酸钙含量低于70%的碳酸盐岩经压扭作用改造后,可形成缝洞型储集体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江走滑断裂带 破碎带 张扭段 压扭段 断控缝洞型储集 储集空间 发育特征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模式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勇 王壮森 +2 位作者 邵龙义 弓嘉勋 吴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铝土岩系岩石学命名分类方案;(2)铝质泥岩产状主要为致密块状和碎屑状,(泥质)铝土岩多呈致密块状、豆状、鲕状、多孔土状和碎屑状,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是主要储气空间,孔隙度一般小于10%,以介孔为主;(3)华北地区铝土岩系纵向上总体上可分为5段,即铁岩(山西式铁矿,A段)、铝质泥岩(B段)、铝土岩(C段)、铝质泥岩(含碎屑)(D段)和暗色泥岩-煤岩段(E段);(4)在岩溶平台、缓坡和洼地分别发育潜穴/漏斗状、透镜状、层状/块状铝土岩沉积,岩溶平台及缓坡处有利于地表水淋滤,岩溶改造作用强,孔隙发育,储集层厚度大且物性好,但连贯性差,低洼处物性较差但储集层相对连续稳定。铝土岩天然气富集受源岩-储集层-裂缝综合控制,相关认识可为该层段和类似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上石炭统 铝土岩系 储集层特征 形成模式 天然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集空间特征及甜点段评价——以溱潼凹陷QY1井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玉巧 蔡潇 +2 位作者 夏威 吴艳艳 陈云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6-926,共11页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是常规油重点产层,同时也是中国东部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优选层位。对溱潼凹陷QY1井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表明,该套页岩具有低有机质丰度、较低镜质体反射率(R_(o))、矿物组分均衡及孔隙网络复杂的特点;运用...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是常规油重点产层,同时也是中国东部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优选层位。对溱潼凹陷QY1井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表明,该套页岩具有低有机质丰度、较低镜质体反射率(R_(o))、矿物组分均衡及孔隙网络复杂的特点;运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方法等对该页岩油储层的岩相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含油性与可动性、脆性指数与可压性特征等进行研究,指明了生产甜点段。阜二段是一套混积页岩纹层型储层,矿物组成以黏土、长英质和碳酸盐矿物为主,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32%,R_(o)为0.9%~1.1%;平均孔隙度中下部为4%,上部为2.2%。根据“有机质丰度+构造特征+岩性”将阜二段页岩划分为6种岩相,其储集性具有明显差异,纹层发育特征的差异是导致不同岩相具有不同储集空间特征的重要原因。除低有机质纹层/层状灰云质页岩外,其他岩相都具有较好的含油性;高有机质层状灰质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最高。纹层数量与油气可动性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从中有机质纹层状含灰云页岩到高有机质块状泥岩,平均含油饱和度指数从202.62 mg/g降至77.83 mg/g。高有机质块状泥岩由于存在大量塑性矿物,造缝效果是6种岩相中最差的。中有机质纹层状含灰云页岩是最优岩相,中有机质层状含灰云页岩和中有机质纹层/层状灰云质页岩略差,但也可以作为优势岩相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根据优势岩相在纵向上的分布,优选阜二段Ⅰ亚段③—⑤小层和Ⅱ亚段②—④小层为该区地质甜点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甜点段评价 页岩油 阜宁组 古近系 溱潼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98
14
作者 周进高 徐春春 +7 位作者 姚根顺 杨光 张建勇 郝毅 王芳 潘立银 谷明峰 李文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6,共9页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深入研究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和演化过程,预测有利储集层分布。龙王庙组储集层以残余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和实验测试资料,深入研究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形成主控因素和演化过程,预测有利储集层分布。龙王庙组储集层以残余砂屑白云岩、鲕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和溶洞,平均孔隙度为4.28%,储集层平均厚度约36 m,以裂缝-孔洞型储集层为主。储集层形成受颗粒滩、准同生溶蚀和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控制。储集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孔隙形成期奠定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条件,表生岩溶期进一步改善储集层的物性,热液矿物充填期孔隙度减小,埋藏溶蚀和沥青充填期使储集层进一步致密化。基于储集层主控因素,预测华蓥山和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古地貌高带为最有利储集层发育区,广安—南充—剑阁一带有望取得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龙王庙组 储集层类型 储集层形成主控因素 储集层演化模式 储集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细粒沉积岩岩相特征及储集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军 张新怡 +3 位作者 许天宇 程立雪 张昆 李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62,共16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 四川盆地侏罗系千佛崖组页岩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其细粒沉积岩基本沉积特征及发育规律的认识还不足。为此,利用细粒沉积学原理,依据岩心和测井资料,通过岩心精细描述、薄片鉴定、X衍射全岩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精细描述了元坝地区千佛崖组二段(简称千二段)细粒沉积岩储层的物质组成、沉积构造、储集空间类型等地质特征,划分了岩相类型,并对主要岩相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进行分析与比较,明确了有利层段发育位置。研究结果显示:(1)千二段陆相细粒沉积岩可划分成“黏土岩”和“粉砂岩”2种岩石类型,15种岩相类型。其中,富有机质块状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条带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为6种主要岩相类型。(2)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包括黏土矿物层间缝、层理缝、黏土矿物晶间孔、黄铁矿晶间孔、溶蚀孔及有机孔等,其中黏土矿物晶间孔分布最为广泛。(3)6种主要岩相的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2%和0.023×10^(-3)μm^(2),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粉砂黏土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粉砂质黏土岩和富有机质块状粉砂质黏土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分布广、数量多,孔隙度与渗透率均高于其他岩相且TOC值较高,是最有利的储集岩相类型。(4)千二段有利层段位于其(1)小层全段、(2)小层的底部和(3)小层的中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 岩相特征 细粒沉积岩 千佛崖组二段 侏罗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中纹层状亮晶方解石成因与储集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玉山 蒋龙 +4 位作者 倪良田 张云蛟 王冠民 任敏华 程紫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共15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是胜利油田页岩油的主要分布层位,发育富灰型、混积型、富长英质型3种页岩储层类型,其中富灰型页岩最为发育。富灰型页岩中亮晶方解石纹层发育段具有良好的储集性、含油性、渗透性、...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是胜利油田页岩油的主要分布层位,发育富灰型、混积型、富长英质型3种页岩储层类型,其中富灰型页岩最为发育。富灰型页岩中亮晶方解石纹层发育段具有良好的储集性、含油性、渗透性、可压性特征,在牛庄、民丰、利津等洼陷多口水平井获得峰值日产油超百吨的良好效果。利用普通薄片、阴极发光、包裹体分析、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分析了纹层状亮晶方解石的成因机制及其储集意义。结果表明,纹层状亮晶方解石分为重结晶的晶粒方解石纹层和生排烃形成的纹层状亮晶方解石脉。重结晶的晶粒方解石纹层是湖泊自生沉淀的泥晶方解石纹层在早成岩阶段原地重结晶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与浅埋藏期硫酸盐细菌还原作用密切相关,方解石晶体呈粒状,形态不规则,纹层厚度稳定,分布连续;纹层状亮晶方解石脉的形成则与有机质热演化成熟时期的生排烃密切相关,有机酸溶解了页岩中的泥晶方解石形成富碳酸盐流体,这些流体在生烃压力的作用下顺纹层间裂缝运移后再次结晶沉淀形成方解石脉体,纹层相对较厚,呈透镜状,平面上断续分布。2种亮晶方解石纹层中广泛发育层间缝(层理缝)、晶间缝和晶间孔、溶蚀孔,宏孔占比高,连通性好。亮晶方解石纹层与富有机质泥质纹层呈“层偶状”频互层,构成富有机质纹层状亮晶泥质灰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亮晶灰质泥页岩2种岩相类型,“源储”一体,页岩品质好,是济阳页岩油富灰型页岩中最为有利的岩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亮晶方解石 纹层 储集空间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的成因、储集空间及实验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茜 胡安平 +3 位作者 沈安江 张建勇 乔占峰 段军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6-1482,共27页
全球广布的白云岩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储集空间保持机制还存在诸多疑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储集空间控制因素与新型实验技术等方面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1)通过溶解-再沉淀方法成功合成出... 全球广布的白云岩中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是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和储集空间保持机制还存在诸多疑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白云岩的成因机理、储集空间控制因素与新型实验技术等方面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1)通过溶解-再沉淀方法成功合成出低温有序白云石,白云岩的形成受热力学和动力学屏障共同制约。(2)研究建立、拓展和完善了多种白云石化模型。新建了有机物(微生物)诱导模型,完善了无机物催化模型,修订了混合水白云石化模型,拓展了蒸发泵和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模型,细化了埋藏白云石化类型。(3)原始沉积环境和后期成岩改造对白云岩储层演化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适度的白云石化作用及次生溶蚀作用增加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空间,过度的胶结作用、大量热液矿物沉淀及轻-中度重结晶作用减少白云岩储层的孔隙空间。(4)发展了微区元素分析、Mg-Ca同位素、激光原位U-Pb同位素、团簇同位素、激光共聚焦-CT扫描成像解析及核磁共振-频谱激发极化实验新技术。研发了白云岩储层正演模拟技术、多尺度定量表征白云岩孔隙的三维结构和流动性技术,为白云石成因机理、储集空间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理 储集空间控制因素 白云岩 新型实验技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断控破碎体油藏储集类型特征与注水替油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同文 邓兴梁 +1 位作者 曹鹏 常少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2-552,共11页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控制的超深油气藏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最重要领域之一,但目前该类型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并不清楚,不同储集空间类型与注水效果关系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富满油田的高效开发。在充分分析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以...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控制的超深油气藏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最重要领域之一,但目前该类型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并不清楚,不同储集空间类型与注水效果关系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富满油田的高效开发。在充分分析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以及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断控破碎体的3种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及其与注水效果的关系。提出了断控破碎体的概念,指出富满油田主要为断控破碎体油藏,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空腔型储集体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的核部,由断层滑动面产状变化引发内部体积调整形成了“空腔”型洞穴。埋藏条件下的储集空间相对较为封闭,内部孔隙空间较大,注水后原油置换率较高,部分油井动用储量的注水采收率可高达93%。②角砾间孔隙型储集体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的核部,由相邻的角砾相互支撑而形成角砾间不规则储集空间类型。该类储集体分布较为均匀,孔隙度中等,单位压降下的产液量较高,但是由于储集空间内部连接并不通畅,注水后置换率较低,需要研究探索构建立体结构井网来提高开发效果。③构造裂缝型储集体主要分布在断裂带的损伤带和过程带,在断层带的两侧和端部发育形成一定宽度的裂缝带。裂缝带周边也会发育少量孔隙,部分区域会形成一定的渗流优势通道,因此注入水的流失量较大,注水效果相对于断裂空腔型储集体较差。研究成果支撑了富满油田上产原油350×10^(4) t,可助推注水开发方案和提高采收率方案的优化,对同类型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空间类型 注水开发 碳酸盐岩 断控破碎体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进油田致密储集层岩石力学参数剖面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盖姗姗 王子振 +4 位作者 刘浩杰 张文盛 于文政 杨崇翔 王玉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2-370,共9页
为评价低渗致密储集层可压裂性,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永进油田Y301井和Y3井的6块岩心进行实验,获得岩心矿物组分、孔隙度、应力—应变曲线、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等参数,实验结果与测井、录井数据基本吻合,构建了研究区岩石力学参数经验... 为评价低渗致密储集层可压裂性,对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永进油田Y301井和Y3井的6块岩心进行实验,获得岩心矿物组分、孔隙度、应力—应变曲线、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等参数,实验结果与测井、录井数据基本吻合,构建了研究区岩石力学参数经验模型。同时,基于等效介质模型,考虑矿物组分和孔隙结构特征建立了一种新的岩石脆性指数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测井数据的低渗致密储集层力学参数剖面构建方法,并以Y301井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Y301井齐古组可压裂性良好,为致密砂岩储集层可压裂性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沙湾凹陷 齐古组 致密储集 岩石力学 等效介质模型 脆性指数 可压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西斜坡区风城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流体识别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锐 白雨 +1 位作者 王盼 黄志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碱湖沉积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其油水关系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资料构建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并利用测井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与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的差值...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碱湖沉积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其油水关系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资料构建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并利用测井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与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的差值构建含油性敏感因子,再利用氯元素相对产额与总孔隙度比值构建含盐度敏感因子,将含油性敏感因子与含盐度敏感因子交会形成流体识别图版。实例应用表明,利用该流体识别图版可以对储集层流体性质进行准确判断,为试油选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西斜坡区 风城组 致密储集 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 岩性扫描测井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