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涩北气田多层气藏储量动用程度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万玉金 孙贺东 +2 位作者 黄伟岗 朱华银 钟世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8-60,共3页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合计含气小层介于54~90层,是典型的多层气藏,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表明层间储量动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实验模拟、气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储层非均质性、层间储量分布、气井出水等对储量动用程度的...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合计含气小层介于54~90层,是典型的多层气藏,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表明层间储量动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采用实验模拟、气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储层非均质性、层间储量分布、气井出水等对储量动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多层气藏储量动用程度的主要因素,渗透率级差越大,低渗层储量动用程度越差。对于该类气藏,可以通过合理划分合采层系、优化射孔和优化配产等策略提高多层气藏储量的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气田 储集层 多层气藏 开发储量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66块稠油油藏储量动用程度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和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杜66块为薄互层状稠油油藏,在稠油油藏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油藏非均质性较为严重,纵向动用程度不均。通过各种监测资料的统计与分析,结合数值模拟,对采用蒸汽吞吐生产方式的油藏纵向动用程度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评价。分析了提高油藏动用程... 杜66块为薄互层状稠油油藏,在稠油油藏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油藏非均质性较为严重,纵向动用程度不均。通过各种监测资料的统计与分析,结合数值模拟,对采用蒸汽吞吐生产方式的油藏纵向动用程度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评价。分析了提高油藏动用程度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对策,从而为该块及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状稠油油藏 储量动用程度 动态监测 评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A-OPLS联合法快速评价页岩气井储量动用程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洪林 周尚文 李晓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川南地区已经钻探完成了上千口页岩气井,地质评价、钻探和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高维度的数据,利用生产获得的各种数据预测页岩气储量动用程度,是指导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耦合主成分分析法(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分析... 川南地区已经钻探完成了上千口页岩气井,地质评价、钻探和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高维度的数据,利用生产获得的各种数据预测页岩气储量动用程度,是指导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耦合主成分分析法(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分析方法是形成一种快速、准确的储量动用程度预测新方法。通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PCA-OPLS联合法,借助昭通页岩气井样本,检验了新方法在储量动用程度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实例应用表明,页岩气井储量动用预测准确率满足要求,可以用于预测新钻井的储量动用程度,从而证明PCA-OPLS联合法能达到快速、准确预测储量动用程度的目的。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在页岩气储量动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动用程度预测 PCA-OPLS法 多元非线性回归 精度检验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低渗透非均质多层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熊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1,4,共4页
提高低渗透非均质多层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高效开发此类油藏的主要措施方向.基于此类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每一层都有一极限注采井距的情况,充分考虑多层低渗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建立了多层低渗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模型,分析... 提高低渗透非均质多层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高效开发此类油藏的主要措施方向.基于此类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每一层都有一极限注采井距的情况,充分考虑多层低渗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建立了多层低渗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纵向非均质多层低渗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因素,指出缩小井距和增大注采压差是提高其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方法简便、实用、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注采井距 注采压差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耿娜 缪飞飞 +3 位作者 刘小鸿 段宇 牟春荣 戴卫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472-475,共4页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水驱开发油田的重要指标,准确合理地计算出不同类型油田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对油田的开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文中从水驱开发效果角度分析,认为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等于水驱动用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利用甲、乙、丙、丁...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水驱开发油田的重要指标,准确合理地计算出不同类型油田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对油田的开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文中从水驱开发效果角度分析,认为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等于水驱动用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利用甲、乙、丙、丁4种水驱曲线表达式,从理论上推导出4种水驱曲线的水驱动用储量计算公式,然后结合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定义,就可以进行油田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为了能准确可靠地利用目前的研究方法计算实际油田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对不同油田如何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应根据实际油田的含水上升规律特征选择合适的水驱曲线,然后进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水驱曲线 水驱动用储量 含水上升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量动用程度对理论水驱递减规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英宪 陈晓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10,共5页
针对目前常用的水驱油藏理论递减率的计算方法假设条件过于理想化的问题,从理论递减率表达式出发,引入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推导得到了理论递减率修正公式。以定液量开发为例,结合渤海SZ油田基础数据,绘制了不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影响下的... 针对目前常用的水驱油藏理论递减率的计算方法假设条件过于理想化的问题,从理论递减率表达式出发,引入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推导得到了理论递减率修正公式。以定液量开发为例,结合渤海SZ油田基础数据,绘制了不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影响下的理论递减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的采液速度条件下,水驱动用储量越低,递减率越大;相反,若油田水驱动用程度得到提高,那么其理论递减率将减小。渤海28S油田应用结果表明,新的公式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对油田实际工作中的动态分析与开发评价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对于储层横向变化快、注采连通性较差的油田,建议应充分考虑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影响,以使评价结果客观、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理论递减率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注采连通性 渤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低渗碳酸盐岩储集层动用程度技术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伦 范子菲 +2 位作者 宋珩 李建新 蔡冬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8-512,共5页
让纳若尔油田为大型低孔低渗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由于早期衰竭式开发、中方接管后提高采油速度,地层压力下降快,油田递减逐年增大。在大量生产测试资料统计的基础上,根据产液强度和吸水强度把储集层分为动用好、动用较... 让纳若尔油田为大型低孔低渗复杂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由于早期衰竭式开发、中方接管后提高采油速度,地层压力下降快,油田递减逐年增大。在大量生产测试资料统计的基础上,根据产液强度和吸水强度把储集层分为动用好、动用较好、动用差、未动用等4类,其中未动用和动用程度差的储集层占50%以上。提高储集层动用程度,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是油田综合调整的主力方向。采取分层系开采、分层酸压、分层注水、井网加密、气举采油等多个储量动用对策,在平面上完善注采对应关系,提高平面注水波及面积,在纵向上改造弱动用层,提高水驱波及系数。经过3年的实施应用,注水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主力油藏递减率下降10%以上,储量动用程度提高12%,油田采收率提高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储量动用程度 分层酸压 分层注水 气举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合采气藏分层储量动用特征及判定方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轩 朱华银 +2 位作者 徐婷 郭辉 闫永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4,156,共4页
针对多层气藏合采过程中分层产气量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的问题,运用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定量地研究了层间非均质性和压力系统差异对分层产气量和储量动用的影响,提出储量动用均衡性的界定方法,即分层累计产气量贡... 针对多层气藏合采过程中分层产气量差异大、储量动用不均衡的问题,运用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定量地研究了层间非均质性和压力系统差异对分层产气量和储量动用的影响,提出储量动用均衡性的界定方法,即分层累计产气量贡献率比值小于3∶2为储量动用较均衡;分层累计产气量贡献率比值大于3∶2而小于3∶1为储量动用欠均衡;分层累计产气量贡献率比值大于3∶1储量动用不均衡。以此为依据,获得了多层气藏气井分层储量动用判定方法及判断图版。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此方法可在开发方案决策前对层间分层产气量贡献和储量动用均衡性进行评估,为气藏储量动用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数值模拟 物理模拟 分层产气量 储量动用程度 分层累计产气量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井网加密储量动用规律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子由 陈民锋 +1 位作者 屈丹 杨金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3,共7页
在特低渗透油藏中,由于高渗透条带的发育,通常使其表现出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导致注采井间的渗流规律与常规油藏不同,对井网加密形式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基于各向异性油藏的渗流特点及井网调整形式,利用叠加原理,得到注采平面渗流场计... 在特低渗透油藏中,由于高渗透条带的发育,通常使其表现出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征,导致注采井间的渗流规律与常规油藏不同,对井网加密形式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基于各向异性油藏的渗流特点及井网调整形式,利用叠加原理,得到注采平面渗流场计算公式;引入线状排驱概念,对各向异性油藏井网加密形式进行适应性分析;用驱动压力梯度表征储量动用程度,提出无因次动用提高程度概念,建立定量表征注采井间储量动用规律的方法。结果表明,将初始正方形反九点井网系统地调整为排状加密井网,形成线状排驱,可有效提升特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初始井网井距大于400 m时,注采井间储量动用提升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各向异性 井网加密 线状排驱 储量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加密技术——提高储量动用夯实稳产基础
10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18-119,共2页
水平井加密技术,是指在原部署井网的基础上,通过在直井井间挖掘井间剩余油,达到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关键词 储量动用程度 加密技术 水平井 基础 稳产 夯实 剩余油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开发参数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军军 杨兴利 +2 位作者 辛毅超 柳朝阳 仝波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59,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为低渗透油藏,常规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并不利于油田进行油藏地质研究、开发政策制定与成本控制。对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比、含水率、注水利用状况及采...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为低渗透油藏,常规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并不利于油田进行油藏地质研究、开发政策制定与成本控制。对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产量递减规律、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比、含水率、注水利用状况及采收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河西区块长6油藏产量递减规律为双曲递减模式;区块注水开发潜力较大,目前该区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74.54%,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为36.94%,注采连通率为27.27%;合理注采比约为2.5,随着采出程度增加,含水率上升速度先增大,后有所减小;根据存水率、耗水指数及水驱指数可知,开发后期,区块注水开发效果逐渐变好,最终采收率增加,研究区在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率应尽量小于6.1%,地层合理压力应大于9.1 MPa,在该开发条件下,研究区最终采收率约为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藏 递减规律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注采比 含水率 注水利用状况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远页岩气田单井产能主控因素与开发优化技术对策 被引量:88
12
作者 马新华 李熙喆 +7 位作者 梁峰 万玉金 石强 王永辉 张晓伟 车明光 郭伟 郭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5-563,共9页
针对威远页岩气田优质储集层厚度小、水平应力差大及井间产能变化大等特点,在20余口评价井页岩储集层地质和测井评价基础上,系统分析、总结了全区100余口水平井优质储集层钻遇率、优质储集层厚度和压裂参数特征与单井测试产量的关系,明... 针对威远页岩气田优质储集层厚度小、水平应力差大及井间产能变化大等特点,在20余口评价井页岩储集层地质和测井评价基础上,系统分析、总结了全区100余口水平井优质储集层钻遇率、优质储集层厚度和压裂参数特征与单井测试产量的关系,明确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提出水平井开发优化技术对策。研究表明,优质储量动用程度是决定水平井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即页岩气水平井产能受控于优质储集层发育厚度、优质储集层钻遇长度和储集层改造程度。基于上述认识,对威远页岩气田进行了开发优化:①水平井靶体位置定于龙一1^1小层中、下部(威202井区)和龙一1^1小层(威204井区);②开发井优先部署在优质储集层厚度较大的威远县城周边区域;③采用中高强度改造方式。优化方案实施后,单井测试产量和单井预测最终可采储量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页岩气田 单井产能主控因素 优质储量动用程度 优质储集层厚度 优质储集层钻遇长度 改造程度 开发优化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一体化在涪陵页岩气示范区立体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3
作者 包汉勇 梁榜 +3 位作者 郑爱维 肖佳林 刘超 刘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8,共11页
四川盆地涪陵海相页岩气区具有不同于北美页岩气区的地质条件,很难直接采用北美大规模、高密度、连片化布井的开发模式。针对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下部气层一次井网开发后剩余资源精细刻画难度大、剩余资源动用率低和提高老井最终技术... 四川盆地涪陵海相页岩气区具有不同于北美页岩气区的地质条件,很难直接采用北美大规模、高密度、连片化布井的开发模式。针对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下部气层一次井网开发后剩余资源精细刻画难度大、剩余资源动用率低和提高老井最终技术可采储量(EUR)技术不完善等难题,提出了适用于涪陵海相页岩气立体开发特点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思路。在页岩气立体开发方案实施过程中,对剩余气分布、钻完井、压裂和生产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建立地模数模一体化储量动用评价技术、立体开发调整井位一体化优化技术和钻井、完井配套工艺一体化实施技术,形成了一套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系列,有效指导了涪陵海相页岩气高效立体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地质工程一体化 储量动用程度 立体勘探开发 涪陵页岩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开采技术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霞林 张义堂 +1 位作者 吴永彬 刘双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84,共5页
注空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经在国外多种油藏和各种地质条件下得到了成功应用,其特点是操作成本低、注入能力强、驱油效率高、储量动用程度大。系统介绍了国外注空气开发稀油油藏、稠油油藏、沥青质油藏的成功实例以及我国油藏注空气... 注空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经在国外多种油藏和各种地质条件下得到了成功应用,其特点是操作成本低、注入能力强、驱油效率高、储量动用程度大。系统介绍了国外注空气开发稀油油藏、稠油油藏、沥青质油藏的成功实例以及我国油藏注空气开发的技术现状,分析了注空气技术的机理、提高采收率效果及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对我国各类适合注空气的油藏开发调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提高采收率 驱油效率 油藏 储量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气藏水平井指标分类评价及思考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位云生 贾爱林 +4 位作者 何东博 刘月萍 冀光 崔帮英 任丽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7-51,共5页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类型,水平井是提高该类气藏单井产量的主要技术手段。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气藏砂体的内部结构复杂,气层薄而分散,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水平井产能差异极大。因此,采用气井分类评价的思路,建立...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类型,水平井是提高该类气藏单井产量的主要技术手段。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气藏砂体的内部结构复杂,气层薄而分散,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水平井产能差异极大。因此,采用气井分类评价的思路,建立不同类型气井地质模型与产能动态特征关系,按产能和经济效益将气井分为好、中、差3类。根据目前该气田水平井的部署情况,分类评价水平井优选井位加密部署和区块整体部署两种方式下水平井的开发指标,用以指导致密气藏水平井的开发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致密气藏产能评价的难点,提出了基于单裂缝的水平井产能评价新思路;从致密砂岩气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水平井砂体内部构型、开发后期剩余储量的分布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非主力层未动用储量采用混合井型井网进行开发,主力层段内的未控制储量要在经济技术允许的条件下;水平井井距和压裂间距应按照合理范围的下限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水平井 开发指标 分类评价 单裂缝 生产能力 储量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精细调整技术 被引量:22
16
作者 付宁海 唐海发 刘群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6-145,共10页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与采收率问题,开展开发中后期精细调整是改善其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该类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地质、生产动态以及开发方式上相对于开发早期的变化,梳理了开发中...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与采收率问题,开展开发中后期精细调整是改善其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该类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地质、生产动态以及开发方式上相对于开发早期的变化,梳理了开发中后期在剩余储量描述、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井网适应性评价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围绕气田挖潜与提高采收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技术对策,提出了以开发中后期精细气藏描述、储量动用程度评价和井网井距优化为核心的气藏开发中后期精细调整的技术思路及流程。以C气田为例,采用该技术方法进行了气田中后期的开发调整,解决了剩余储量的有效动用问题,整体提升了气田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致密气 精细调整 储量动用程度 开发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型砂岩储集层主流通道指数及矿场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熙喆 罗瑞兰 +6 位作者 胡勇 徐轩 焦春艳 郭振华 万玉金 刘晓华 李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4-989,共6页
综合利用试井解释、生产动态分析以及覆压孔渗、气水相渗和高压压汞等检测技术,定量评价了孔隙型砂岩储集层地层条件下有效渗透率与常规基质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渗透率孔隙型砂岩储集层的主流通道指数范围;建立了孔隙... 综合利用试井解释、生产动态分析以及覆压孔渗、气水相渗和高压压汞等检测技术,定量评价了孔隙型砂岩储集层地层条件下有效渗透率与常规基质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渗透率孔隙型砂岩储集层的主流通道指数范围;建立了孔隙型砂岩储集层地层条件下有效渗透率评价方法、孔隙型砂岩储集层储量动用程度与主流通道指数关系图版。研究表明:孔隙型砂岩储集层主流通道指数与常规基质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密切相关,常规基质渗透率越低、含水饱和度越高,主流通道指数越低。常规基质渗透率大于5.0×10-3μm2时,主流通道指数一般大于0.5;常规基质渗透率为1.0×10-3~5.0×10-3μm2时,主流通道指数为0.2~0.5;常规基质渗透率小于1.0×10-3μm2时,主流通道指数通常小于0.2。孔隙型砂岩储集层地层条件下有效渗透率评价方法可以对新发现气藏或未开展试井测试的气藏实现快速评价并判识致密砂岩气;孔隙型砂岩气藏储量动用程度与主流通道指数关系图版可为可动用储量评价及井网加密提供依据,为气藏开发评价以及合理开发技术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型砂岩储集层 主流通道指数 影响因素 评价方法 储量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多层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留仁 胡永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由于油水在储集层中的流动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只有在渗流场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的条件下,流体才能流动。对于非均质多层低渗油藏,每一层都有一极限注采井距。只有当极限注采井距大于实际注采井距时,储量方能动用,否则则不能动用。... 由于油水在储集层中的流动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只有在渗流场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的条件下,流体才能流动。对于非均质多层低渗油藏,每一层都有一极限注采井距。只有当极限注采井距大于实际注采井距时,储量方能动用,否则则不能动用。据此充分考虑了多层低渗油藏的纵向非均质性,建立了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分析了影响纵向非均质多层低渗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因素,提出了根据低渗油藏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确定合理注采井距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启动压力 注采井距 水驱 储量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被引量:32
19
作者 苏彦春 王月杰 缪飞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5,共6页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储层物性、不同开发阶段水驱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从井网完善程度、开发状况及注水状况等3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含水上升率、产量递减率、存水率、地层压力、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等6...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储层物性、不同开发阶段水驱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从井网完善程度、开发状况及注水状况等3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含水上升率、产量递减率、存水率、地层压力、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等6项评价指标,研究了指标理论变化规律,规范了指标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指标的评价标准,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应用效果表明,新建体系评价结果准确可靠,能够为油田调整挖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目前该评价体系已在渤海海域27个水驱砂岩油田或单元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砂岩油藏 开发效果评价 含水上升率 产量递减率 存水率 地层压力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评价标准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开发油藏水驱效果评价体系研究:以南堡油田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伟 徐波 +3 位作者 聂领 张旭光 常娜 黄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16-420,424,共6页
正确认识注水开发油藏开发状况,系统评价水驱效果是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前提。目前评价体系评价目标为油藏,无法有效指导井组、单井级别的综合治理。针对这种现状,在层次分析思想指导下,建立油藏-井组-单井三级注水开发油藏水驱效果... 正确认识注水开发油藏开发状况,系统评价水驱效果是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前提。目前评价体系评价目标为油藏,无法有效指导井组、单井级别的综合治理。针对这种现状,在层次分析思想指导下,建立油藏-井组-单井三级注水开发油藏水驱效果评价体系;完成不同层次目标的评价参数优选;建立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对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动用程度等指标的算法进行改进,完成典型区块油藏-井组-单井注水效果评价,为综合治理提供认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水驱效果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