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容量静止无功发生器与电池储能的集成 被引量:19
1
作者 费万民 张艳莉 吕征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1-44,共4页
将传统的大容量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装置与储能装置集成,能够显著增加和提高STATCOM的功能和性能。文中讨论了电池储能和STATCOM集成系统的特点,介绍了所采用的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和开关切换策略,对所提出的集成电池储能的STATCOM... 将传统的大容量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COM)装置与储能装置集成,能够显著增加和提高STATCOM的功能和性能。文中讨论了电池储能和STATCOM集成系统的特点,介绍了所采用的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和开关切换策略,对所提出的集成电池储能的STATCOM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STATCOM与电池储能集成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平率变换器 静止无发生器 电池储能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能装置与静止无功发生器协同控制策略的微网电压波动抑制方法 被引量:41
2
作者 魏承志 陈晶 +2 位作者 涂春鸣 宋伟伟 覃日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4,共7页
针对分布式电源的不稳定性和大型阻感性负荷的频繁投切导致微网电压发生波动的问题,提出储能装置+静止无功发生器装置协同调压的方法,对微网中的功率波动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储能元件的充放电智能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实现微网有功就地消纳... 针对分布式电源的不稳定性和大型阻感性负荷的频繁投切导致微网电压发生波动的问题,提出储能装置+静止无功发生器装置协同调压的方法,对微网中的功率波动进行有效控制,并对储能元件的充放电智能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实现微网有功就地消纳,无功就地补偿的目的。文章对该控制方法进行了PSCAD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储能装置+静止无功发生器装置协同调压策略有效地抑制了分布式发电和大型阻感性负荷带来的微网电压波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装置 静止无发生器 微网 电压波动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构网型SVG的直驱风机并网系统建模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李琰 吴斌 +3 位作者 谭延博 刘京波 张尹涵 王谱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8-227,共10页
当前,电力系统正面临着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挑战。在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系统中,直驱风机通过背靠背换流器并网时,相对于传统同步发电机,其惯量支撑和一次调频能力较弱,表现出低惯性和弱阻尼特性,不利于“双高”电... 当前,电力系统正面临着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挑战。在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系统中,直驱风机通过背靠背换流器并网时,相对于传统同步发电机,其惯量支撑和一次调频能力较弱,表现出低惯性和弱阻尼特性,不利于“双高”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为此,在风机并网系统中接入构网型(grid forming,GFM)储能静止无功发生器(energy-storage static-var-generator,E-SVG),通过构网型控制增强系统稳定性和电压主动支撑能力,通过配置储能SVG实现惯量支撑。然而,风机及SVG构成的系统中包含多个电力电子控制环节,互联后的交互耦合机理较为复杂,导致系统振荡失稳风险增加,有必要针对含E-SVG的直驱风机并网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影响系统稳定的关键参数,定量研究电路参数及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将全系统划分为构网型E-SVG、直驱风机以及交流电网3个子模块,阐述系统拓扑结构,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建立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其次,说明系统各子模块的控制策略,进而在稳态工作点处对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进行线性化,建立全系统小信号模型;再次,对不同参数阶跃下的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在PSCAD/EMTDC平台上搭建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通过对比系统动态小信号计算结果与电磁暂态仿真结果,验证所建立小信号模型的准确性及构网型E-SVG对直驱风机的支撑作用;最后,借助特征根轨迹及参与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参数对含构网E-SVG的直驱风机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系统参数可行域,为改进系统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系统稳定影响较大的参数为E-SVG系统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阻尼系数和电压比例系数,其中过大的电压比例系数会导致系统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机 储能静止无发生器(energy-storage static-var-generator E-SVG) 构网型(grid forming GFM) 小信号建模 稳定性分析 特征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渗透率下的快充电站功率补偿设备配置优化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严晓彬 吴庆礼 +6 位作者 施念 康慨 陈岑 陶贵生 随权 林湘宁 李正天 《广东电力》 2021年第7期22-32,共11页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增加,快充电站的负荷渗透率逐渐提高,如何降低快充电站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污染并实现经济稳定运行,成为配电网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根据快充电站的负荷渗透率,将电动汽车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划分为不同充电场景,分析不同...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增加,快充电站的负荷渗透率逐渐提高,如何降低快充电站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污染并实现经济稳定运行,成为配电网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根据快充电站的负荷渗透率,将电动汽车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划分为不同充电场景,分析不同场景下的负荷特性;然后建立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和静止无功发生器(static var generator,SVG)的全周期成本模型,提出不同负荷渗透率场景下快充电站的ESS和SVG协同配置优化策略,并通过上层容量优化和下层运行优化的双层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负荷渗透率场景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快充电站 静止无发生器 储能系统 率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