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户从消费者向产消者转型,越来越多用户有了储电、储热、蓄冷的需求,然而储能的高成本成为了用户侧储能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云储能模式与冷热电联供型(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结合,...随着用户从消费者向产消者转型,越来越多用户有了储电、储热、蓄冷的需求,然而储能的高成本成为了用户侧储能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云储能模式与冷热电联供型(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结合,提出了冷热电联供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电/热/冷云储能优化配置模型。首先,构建冷热电联供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结构,并分析其输入、输出转化关系;然后对用户以及云储能提供商的充放能行为进行分析,分别从两主体的角度建立两阶段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第一阶段以用户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对用户储能需求进行优化,第二阶段则在云储能提供商整合用户需求后,以云储能提供商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储能配置优化。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云储能模式在储能配置中应用的优势,并对比分析了系统中有无蓄冷以及碳排放因素对储能优化配置的影响。展开更多
基于储能在参与调节新能源出力随机性和波动性的重要作用,针对由储能种类多样性和参数复杂性导致的储能选型和配置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新能源波动平抑的储能快速选型与配置方法。首先,从储能的物理模型本质出发,综合考虑储能的多类...基于储能在参与调节新能源出力随机性和波动性的重要作用,针对由储能种类多样性和参数复杂性导致的储能选型和配置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新能源波动平抑的储能快速选型与配置方法。首先,从储能的物理模型本质出发,综合考虑储能的多类型参数,提出了一种储能多参数等价折算的方法;该方法将储能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寿命、效率和初始投资成本等多参数对比等价折算为功率和容量的配置成本对比,对复杂参数关系进行综合量化表征,实现对储能价值的快速准确评估。然后,为保证新能源出力平滑,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新能源波动平抑指标,提出了新能源波动平抑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以储能成本、限电损失费用和新能源波动越限惩罚费用最小化为目标,考虑系统的运行约束与储能约束,实现系统技术和经济性能的最优化。最后,根据某实际算例的波动平抑需求调研了多种应用广泛的储能系统,基于所提储能多参数等价折算方法对不同储能的技术经济参数进行分析与比较,验证了所提的储能选型配置方法和新能源波动平抑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展开更多
文摘随着用户从消费者向产消者转型,越来越多用户有了储电、储热、蓄冷的需求,然而储能的高成本成为了用户侧储能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云储能模式与冷热电联供型(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进行结合,提出了冷热电联供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电/热/冷云储能优化配置模型。首先,构建冷热电联供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结构,并分析其输入、输出转化关系;然后对用户以及云储能提供商的充放能行为进行分析,分别从两主体的角度建立两阶段储能优化配置模型,第一阶段以用户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对用户储能需求进行优化,第二阶段则在云储能提供商整合用户需求后,以云储能提供商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储能配置优化。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云储能模式在储能配置中应用的优势,并对比分析了系统中有无蓄冷以及碳排放因素对储能优化配置的影响。
文摘基于储能在参与调节新能源出力随机性和波动性的重要作用,针对由储能种类多样性和参数复杂性导致的储能选型和配置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新能源波动平抑的储能快速选型与配置方法。首先,从储能的物理模型本质出发,综合考虑储能的多类型参数,提出了一种储能多参数等价折算的方法;该方法将储能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寿命、效率和初始投资成本等多参数对比等价折算为功率和容量的配置成本对比,对复杂参数关系进行综合量化表征,实现对储能价值的快速准确评估。然后,为保证新能源出力平滑,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新能源波动平抑指标,提出了新能源波动平抑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以储能成本、限电损失费用和新能源波动越限惩罚费用最小化为目标,考虑系统的运行约束与储能约束,实现系统技术和经济性能的最优化。最后,根据某实际算例的波动平抑需求调研了多种应用广泛的储能系统,基于所提储能多参数等价折算方法对不同储能的技术经济参数进行分析与比较,验证了所提的储能选型配置方法和新能源波动平抑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