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环流抑制
1
作者 张国澎 华森 +3 位作者 刘渤 郑征 陶海军 李常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86,共9页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 针对交、直流侧分别并联的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模块化交错并联带来的零序环流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差拍算法的改进环流抑制策略。首先,分析并联模块交错调制对环流的影响,给出系统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交错并联系统环流等效电路。然后,设计了环流控制器,环流控制通过计算每个模块的环流大小,得出各个模块的零矢量调节参数。其次,对相应模块控制过程中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的零矢量进行调节来抑制环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环流抑制和均流控制,并将系统效率提高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有源前端 多模块并联 交错调制 无差拍算法 环流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国内外技术标准对比与分析
2
作者 周京华 李津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28,共15页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可以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是稳定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装置。建立并完善储能变流器构网能力的量化指标和标准化测试方法是实现构网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前提条件,世界多国正在有步骤地开展技术标准制定和项目推广工作。...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可以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是稳定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装置。建立并完善储能变流器构网能力的量化指标和标准化测试方法是实现构网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前提条件,世界多国正在有步骤地开展技术标准制定和项目推广工作。文中围绕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的功能分类、技术指标和合规性验证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的白皮书、技术标准以及技术报告,阐述了国内外标准中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的性能量化指标、功能测试内容与技术标准要求,解读了频率变化率主动响应、惯量主动响应、相位跳变主动响应、电压跳变主动响应等指标的技术内涵,分析了为验证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在具体应用场景下量化性能指标采用的多层级电磁暂态仿真建模步骤和要求,以及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在项目中的在线监测数据要求。然后,汇总了目前国内相关标准以及地方政策并归纳出12种构网功能及参数要求。最后,对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技术标准优化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技术推广以及大规模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技术 储能变流器 技术标准 功能定义 技术指标 合规性验证 电磁暂态模型 惯量响应 频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并网性能的多层级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雨姗 陈俊儒 +1 位作者 常喜强 刘牧阳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为满足电网对构网型储能变流器主动支撑能力的评估需求,提出一套定量评估目前主流变流器控制策略性能与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电压和频率稳定性的角度出发,观察多时间尺度下功率、电压、频率的特征量,在考虑功率支撑密度和能量支... 为满足电网对构网型储能变流器主动支撑能力的评估需求,提出一套定量评估目前主流变流器控制策略性能与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电压和频率稳定性的角度出发,观察多时间尺度下功率、电压、频率的特征量,在考虑功率支撑密度和能量支撑密度的前提下,提出一套量化“单机-场站-电网”3个层级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基于跟网型及构网型控制的储能变流器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对所提单机侧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基于Digsilent仿真平台搭建了南疆区域大电网模型,验证所提场站侧和电网侧指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构网型控制比跟网型控制拥有更好的支撑能力。所提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构网型储能系统示范工程的现场试验及构网型储能场站的选址定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 评价指标体系 多时间尺度 跟网型 构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时间观测器的两级式储能变流器改进滑模自抗扰控制
4
作者 黄红杰 皇金锋 周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针对传统控制策略下两级式储能变流器功率变化时的暂态性能差和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大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观测器的滑模自抗扰控制(ADRC)策略,并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变流器的功率控制和双向DC-DC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中... 针对传统控制策略下两级式储能变流器功率变化时的暂态性能差和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大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观测器的滑模自抗扰控制(ADRC)策略,并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变流器的功率控制和双向DC-DC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控制中以提高系统的暂态性能。首先,该控制策略以自抗扰控制(ADRC)为基础,将变流器之间的耦合部分归入集总扰动中,通过有限时间观测器快速、精准地估计扰动,并将扰动估计值通过前馈补偿以提高控制器的解耦能力;其次,采用基于改进的变速趋近律和积分滑模设计反馈控制律以提高误差的收敛速度和抗扰性能;再次,根据Lyapunov理论证明了该文控制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性;最后,进行了仿真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控制策略较PI控制和ADRC策略具有更好的解耦效果,并减小了并网电流谐波,提高了系统暂态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式储能变流器 有限时间观测器 自抗扰控制 积分滑模 Star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机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陆畅 周金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9-95,共7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其通过模仿同步发电机(SG)的动态性能,包括有功功率的频率调节和无功功率的电压控制等内在特性,从而使储能系统中的变流器能够展示出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相仿的外在电气行为。该技术使得储能...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其通过模仿同步发电机(SG)的动态性能,包括有功功率的频率调节和无功功率的电压控制等内在特性,从而使储能系统中的变流器能够展示出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相仿的外在电气行为。该技术使得储能变流器具有一定的虚拟惯性和虚拟阻尼,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电压质量。为解决传统VSG存在的有功功率振荡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VSG的数学模型,加入虚拟电抗环节并提高系统的阻尼系数,实现对有功功率的有效抑制;其次构建了系统的微扰稳定性分析模型,并针对VSG模型中的核心参数(虚拟转动惯量、虚拟阻尼和虚拟电抗等)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旨在评估这些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机理;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实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充分证实了其技术可行性与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储能变流器 虚拟电抗 虚拟阻尼 功率控制 并网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自适应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6
作者 李建林 邹菲 +1 位作者 游洪灏 袁晓冬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24-2737,共14页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虽具备主动支撑能力、可有效降低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但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导致电压呈现不同程度的跌落时,易出现失稳及过电流问题,威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该文首先对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暂态特性及系统扰... 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虽具备主动支撑能力、可有效降低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但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导致电压呈现不同程度的跌落时,易出现失稳及过电流问题,威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该文首先对构网型储能变流器暂态特性及系统扰动电流决定性因素进行探讨,得出系统稳定性取决于扰动下的功角曲线与有功参考值是否存在交点,系统扰动电流大小与变流器输出电压和电网电压差值呈正相关,即与变流器输出无功功率相关;然后,基于分析提出一种构网型储能变流器自适应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根据系统扰动程度对有功、无功功率参考值进行调整,此控制无需切换控制策略,不改变构网型控制策略结构,使储能变流器在扰动期间仍表现为电压源特性,具备对系统的主动支撑能力,实现了在维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对扰动电流进行有效限制;最后,通过仿真及半实物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变流器 构网型控制 低电压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变流器跟网/构网无扰切换控制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功强 赵璐璐 +4 位作者 谢凤祥 季永栋 刘静佳 陈彦桥 金翼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83-2993,共11页
储能系统采用单一的跟网型控制(GFL)或构网型控制(GFM)时难以适配复杂多变的电网需求,本工作提出一种适用于储能变流器单元的跟网/构网无扰切换控制方法,实现构网控制与跟网控制随外部环境变化的平滑切换。基于跟网/构网控制方式下的稳... 储能系统采用单一的跟网型控制(GFL)或构网型控制(GFM)时难以适配复杂多变的电网需求,本工作提出一种适用于储能变流器单元的跟网/构网无扰切换控制方法,实现构网控制与跟网控制随外部环境变化的平滑切换。基于跟网/构网控制方式下的稳态矢量的关系,构建了包含功角观测、坐标系旋转、PI调节器初始化等关键模块的跟网/构网无扰切换控制方法;基于阻抗分析法,探究了两种控制模式下并网系统稳定性与电网短路比的关联机制,并提出在电网短路比动态变化时,可借助跟网/构网混合控制及无扰切换技术来提升系统稳定性;基于储能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开展仿真测试及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工作所提的切换方法可使并网储能变流器在跟网控制模式与构网控制模式之间无扰切换,且兼具优异的系统响应性与稳定性。本研究有助于提升高功率高频充放电的构网型储能设备的运行灵活性,使其具备在离网/并网、强电网/弱电网等复杂多变场景中的自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 跟网/构网无扰切换 宽频振荡 阻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C型直挂储能变流器桥臂断路故障下低电压穿越的容错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鹏 赵晋斌 +2 位作者 潘超 毛玲 屈克庆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3,共11页
NPC型直挂储能变流器长期运行可能发生桥臂断路故障造成设备停运以及影响低电压故障穿越,基于故障相与直流母线中点直连构成虚拟桥臂重构容错故障拓扑,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桥臂容错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考虑重构后的容错拓扑结构... NPC型直挂储能变流器长期运行可能发生桥臂断路故障造成设备停运以及影响低电压故障穿越,基于故障相与直流母线中点直连构成虚拟桥臂重构容错故障拓扑,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桥臂容错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考虑重构后的容错拓扑结构降低了直流侧电压的利用率,研究分析了该容错结构进行低压穿越的最大输出电流整定方法。由于低电压穿越过程中电压跌落后的容错拓扑输出特性发生改变,对储能直挂容错结构的输出电流、电压进行模型预测矢量分析,推导出电压跌落与最大输出电流的关系式。在重构的空间电压矢量内选择能够支撑低电压穿越的矢量状态,控制储能变流器按照低电压穿越技术规范进行有功无功功率分配,支撑电网电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保证容错拓扑结构可以在桥臂故障期间运行的有效性以及低电压穿越过程中提供无功功率支撑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压穿越 模型预测控制 容错控制 三电平Npc 储能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自抗扰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2
9
作者 皇金锋 周杰 黄红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71-2181,共11页
为了提高储能变流器(PCS)的动态性能,设计基于降阶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和互补滑模控制(CSMC)的改进自抗扰控制(ADRC)策略,将改进ADRC策略应用于PCS的双向DC/AC变流器电压外环.改进ESO为降阶级联ESO以提高状态变量和系统总扰动的估... 为了提高储能变流器(PCS)的动态性能,设计基于降阶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和互补滑模控制(CSMC)的改进自抗扰控制(ADRC)策略,将改进ADRC策略应用于PCS的双向DC/AC变流器电压外环.改进ESO为降阶级联ESO以提高状态变量和系统总扰动的估计速度,增加扰动估计能力;更改PD控制为CSMC以设计状态误差反馈律,提升PCS的系统鲁棒性;设计改进指数趋近律以抑制抖振现象.为了证明改进ADRC策略相较于PI控制和传统ADRC的优越性,建立仿真模型并搭建相关实验平台.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改进ADRC策略减小了PCS暂态时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提高了PCS交流侧功率响应速度,改善了交流侧的输出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pcs) 自抗扰控制(ADRC) 降阶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 互补滑模控制(CSMC) 改进指数趋近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向阳 蒋戴宇 +5 位作者 曾小勇 龚芬 吴小忠 华夏 罗彦鹏 石超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7,共8页
针对传统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存在的同步速度较慢、有功功率跟踪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采用优化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改进粒子群算法整定控制器参数,避免了有功... 针对传统储能变流器控制方法存在的同步速度较慢、有功功率跟踪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该策略基于虚拟振荡器控制,采用优化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的改进粒子群算法整定控制器参数,避免了有功和无功功率的测量,具有比传统下垂控制更好的动态响应。最后,针对储能系统中2台并联储能变流器在负荷突变情况下进行了相应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新型控制方法具有更快的同步速度和更好的有功功率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振荡器控制 虚拟同步机 下垂控制 粒子群优化 储能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H桥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纹波电流协同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顺全 陈阿莲 +3 位作者 刘通 卢家璇 申钰齐 李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36-144,共9页
H桥模块(单相变流器)作为级联储能变流器的基本单元,其固有功率变换特性会导致直流侧产生大量纹波电流,严重威胁交流侧电能质量和储能电池寿命。文中在全面分析纹波电流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串-并联滤波器的级联H桥变流器协同... H桥模块(单相变流器)作为级联储能变流器的基本单元,其固有功率变换特性会导致直流侧产生大量纹波电流,严重威胁交流侧电能质量和储能电池寿命。文中在全面分析纹波电流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串-并联滤波器的级联H桥变流器协同抑制方案,有效提高直流侧电流质量。通过分析无源参数的阻抗特点,给出了双LC滤波器参数配置方案,使所提滤波器既能吸收二倍频纹波电流,又能吸收高频纹波电流。同时,提出一种改进的三次谐波注入法,进一步减小直流侧纹波电流。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 电能质量 级联H桥 低频纹波电流 电池 无源滤波 三次谐波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变流器信号高精度故障诊断方法
12
作者 王宇 祁琦 +1 位作者 王纯 许才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9-396,共8页
随着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全球发展趋势,储能变流器关键组件的稳定性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其功率器件和散热器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关注储能变流器功率模组振动信号的故障诊断问题,传统诊断方法处理复杂信号... 随着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全球发展趋势,储能变流器关键组件的稳定性变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其功率器件和散热器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关注储能变流器功率模组振动信号的故障诊断问题,传统诊断方法处理复杂信号时往往面临挑战,需要频繁地调整参数。此外,由于储能变流器的工作环境复杂,现有深度学习诊断方法的性能也不尽如人意。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大模型知识和通道注意力网络的储能变流器功率模组故障诊断方法LLMCAN。首先通过预训练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利用丰富的领域知识,增强模型对复杂功率模组振动信号的分析能力。其次引入通道注意力网络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学习信号中不同通道之间的关系,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在包含1000条真实工况数据的储能变流器信号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正常工况和9种故障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种度量指标下均显示出优越性能,其中诊断准确率高达99.8%,远超传统方法,为储能变流器功率模组的故障诊断提供一个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 故障诊断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跟/构网型变流器并联系统的阻抗频率耦合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盛李龙 许津铭 +3 位作者 李威 康嘉华 郄朝辉 谢少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在含跟网型光伏及构网型储能的异构系统中,利用阻抗分析法可以研究构网型变流器对异构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变流器间、变流器与电网阻抗间的频率耦合效应,难以准确评估弱电网下异构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以两机异构... 在含跟网型光伏及构网型储能的异构系统中,利用阻抗分析法可以研究构网型变流器对异构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然而,现有研究未充分考虑变流器间、变流器与电网阻抗间的频率耦合效应,难以准确评估弱电网下异构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以两机异构并网系统为例,文中深入分析了系统内部耦合对跟/构网型变流器输出阻抗的影响。分析表明,电网阻抗以及构网型/跟网型变流器输出阻抗对跟网型/构网型变流器输出阻抗有附加影响;相较于变流器独立并网运行,异构系统中跟网型变流器中低频段输出阻抗易受到影响,而构网型变流器输出阻抗基本不受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构网型变流器与电网合并视为等效电网而建立了异构并网系统阻抗模型,讨论了小干扰稳定性。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阻抗模型,基于所提阻抗模型的稳定性分析实现了弱电网下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异构系统 跟网型光伏 构网型储能 跟网型变流器 构网型变流器 弱电网 频率耦合 阻抗模型 小干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灰狼算法的PCS液冷散热器优化设计
14
作者 姚钢 尤小龙 +3 位作者 周荔丹 罗承东 于天佑 王杰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小、压强低、对流弱,传统风冷难以满足储能变流器(PCS)散热需求。为提升核心组件—IGBT模块在高海拔地区散热性能,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MOGWO)的PCS液冷散热器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借助PLECS软... 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小、压强低、对流弱,传统风冷难以满足储能变流器(PCS)散热需求。为提升核心组件—IGBT模块在高海拔地区散热性能,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MOGWO)的PCS液冷散热器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借助PLECS软件建立中点钳位式(NPC)三电平LCL型并网逆变器仿真模型,计算出IGBT模块总功率损耗,并利用Solidworks绘图软件对IGBT模块进行三维建模。其次,设计一款具有蛇形流道的液冷散热器,分别采用MOGWO、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其内外结构变量参数进行优化,基于上述优化结果建立散热器三维模型。随后,借助有限元ANSYS-Fluent进行流固耦合仿真,仿真结果证明经MOGWO优化后的散热器性能提升幅度最高。最后,基于优化设计进行硬件组装,在高原环境下通过实验验证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储能变流器 IGBT模块 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 液冷散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并联储能变流器并网谐振机理分析及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承祥 杜海江 +2 位作者 王爽 宋希琛 彭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90-2501,共12页
为解决单侧并联储能变流器并网谐振问题,对谐振机理进行分析,设计抑制方法。通过研究系统待机与运行工况下的幅相参数,获取谐振特性。将谐振成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为并联系统输出电流随并机叠加,在并网阻抗上产生谐波压降,导致的电压... 为解决单侧并联储能变流器并网谐振问题,对谐振机理进行分析,设计抑制方法。通过研究系统待机与运行工况下的幅相参数,获取谐振特性。将谐振成因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为并联系统输出电流随并机叠加,在并网阻抗上产生谐波压降,导致的电压谐波放大。外因为网侧所含背景电压谐波与并联系统阻抗频率在某些频段重叠。随并机数量增加,系统谐振点频率将降低。采用设计的电压谐波补偿单元进行功率解耦及动态多比例谐振控制器进行控制解耦两种方法,实现谐振抑制。通过仿真验证了谐振成因机理及抑制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 谐振分析 阻抗分析 电压谐波补偿单元 动态多比例谐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PCS与DGS的船舶应急供电系统
16
作者 邓鑫隆 胡蓉 +1 位作者 许瑾 徐红丽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8-105,共8页
针对船舶的不间断供电需求,提出一种结合电池储能系统和柴油发电机(Diesel Generator Set,DGS)的应急供电系统控制策略。根据船舶电源的工况和负载需求,灵活调整储能变流器的工作模式,确保在常态电源故障时应急电源的快速无缝投切,保证... 针对船舶的不间断供电需求,提出一种结合电池储能系统和柴油发电机(Diesel Generator Set,DGS)的应急供电系统控制策略。根据船舶电源的工况和负载需求,灵活调整储能变流器的工作模式,确保在常态电源故障时应急电源的快速无缝投切,保证船舶的不间断可靠供电。首先,引入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技术代替恒流恒压(Constant Current-Constant Voltage,CC-CV)充电和V/F控制及PQ控制的电流内环,减少参数设置,提高电能质量;其次,通过深入分析CC-CV控制、V/F控制和PQ控制的控制特性,针对不同控制间切换工况下易造成的电气波动,设计相应的切换方法,实现控制的平滑过渡。最后,在Matlab/Simulink构建船舶供电仿真模型,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应急供电 储能变流器 柴油发电机 平滑切换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三电平储能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改进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杰 皇金锋 +2 位作者 黄红杰 王嘉力 傅作超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1-91,共11页
针对T型三电平储能变流器在受到扰动时直流母线电压容易波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方法以增强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稳定性。该方法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 针对T型三电平储能变流器在受到扰动时直流母线电压容易波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方法以增强直流母线电压的控制稳定性。该方法对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进行了改进。首先,引入总扰动微分状态变量以提升扰动观测能力。其次,对观测器进行降阶处理,一方面降低观测器设计复杂度,另一方面降低相位滞后,提升扰动估计速度。最后,在总扰动通道上增加一个滞后补偿环节减弱噪声放大影响。通过上述改进实现了对系统总扰动的精确快速估计。基于频域分析,得出改进后的LADRC相比传统LADRC具有更优秀的抗扰性能。多组实验结果均表明,与PI控制和传统LADRC相比,在有功功率突变、无功功率突变以及电网电压跌落情况下,所提控制策略的直流母线电压超调量更小,暂态时间更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保证了储能变流器的正常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三电平储能变流器 母线电压波动 自抗扰控制 观测器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同步机支撑特性的含储能并网变流器电流型控制策略
18
作者 韩宇 乔学博 +2 位作者 李勇 喻松涛 曹一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8-168,共11页
光储并网变流器具有低惯量、弱阻尼、调压能力弱和功率频繁波动等特征,大规模接入会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此类含储能并网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内嵌同步机支撑特性的电流型控制策略,以增强系统的惯性支撑能力。该策略模拟同步机... 光储并网变流器具有低惯量、弱阻尼、调压能力弱和功率频繁波动等特征,大规模接入会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此类含储能并网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内嵌同步机支撑特性的电流型控制策略,以增强系统的惯性支撑能力。该策略模拟同步机的动力学行为,将并网变流器输出外特性控制成具有同步机控制特性的受控电流源,融合了基于虚拟同步机的构网型控制与基于锁相环的跟网型控制两者的优势,在惯性支撑、故障穿越、电网谐波、孤岛运行等方面具备显著综合优势,并且虚拟惯性支撑的实现无须对系统输出频率微分进行检测采样,避免了频率微分检测带来的噪声干扰。此外,针对交流侧惯性支撑能力与直流侧电压稳定难以调和的矛盾,设计了兼顾直流侧电压稳定与交流侧惯性支撑的模糊自适应比例-积分(PI)协调控制策略。最后,硬件在环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变流器 光伏 储能 惯性支撑 虚拟同步机 电流型控制 电压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强稳定性的储能变流器线性自抗扰控制参数整定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世龙 李龙江 +1 位作者 刘欣博 张华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5,共11页
直流微电网中,为了补偿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特性,须加快混合储能系统响应速度,充分发挥其性能。针对微电网的储能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势函数理论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参数整定方法。首先,推导储能变流器的自抗扰传递函数。接着,对含混... 直流微电网中,为了补偿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特性,须加快混合储能系统响应速度,充分发挥其性能。针对微电网的储能变流器,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势函数理论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参数整定方法。首先,推导储能变流器的自抗扰传递函数。接着,对含混合储能系统、恒功率负载的直流微电网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考虑扩张状态观测器带宽ω0的混合势函数判据,为储能变流器自抗扰控制的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带宽和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参数的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响应速度快,抗扰性强,能够补偿恒功率负载的负阻抗特性,保障了直流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储能变流器 线性自抗扰 参数整定 混合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四线三电平储能变流器中点平衡优化控制
20
作者 肖琨羿 刘江 +1 位作者 欧阳晖 王斌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3-69,共7页
传统三电平中点平衡控制方法在低不平衡度下对中点波动的抑制效果显著,然而在高不平衡度负载下有待改进。本文通过对不平衡程度进行实时检测分析,提出一种基于零电平分解的中点平衡优化控制方法。在不平衡程度达到临界阈值时,对零电平... 传统三电平中点平衡控制方法在低不平衡度下对中点波动的抑制效果显著,然而在高不平衡度负载下有待改进。本文通过对不平衡程度进行实时检测分析,提出一种基于零电平分解的中点平衡优化控制方法。在不平衡程度达到临界阈值时,对零电平分解作用区域和分解量进行协调控制,使三电平三桥臂储能变流器在高不平衡度工况下的中点电压波动得到较好抑制。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各不平衡度负载工况下均具有良好的中点电位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变流器 三相四线制三电平 零电平分解 中点电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