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乌恰地区萨热克铜矿床储矿构造样式与控矿规律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磊 方维萱 +1 位作者 鲁佳 刘增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9,共11页
通过对新疆乌恰地区萨热克铜矿床的构造岩相学实测剖面研究,认为萨热克巴依复式向斜构造有利于盆地流体大规模聚集成矿,且萨热克铜矿床受构造和盆地流体作用影响形成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褶皱群落+顺层断层+层间连通性... 通过对新疆乌恰地区萨热克铜矿床的构造岩相学实测剖面研究,认为萨热克巴依复式向斜构造有利于盆地流体大规模聚集成矿,且萨热克铜矿床受构造和盆地流体作用影响形成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褶皱群落+顺层断层+层间连通性复式断裂-裂隙带,后期具有强沥青化流体侵入特征;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传播褶皱+侵入构造+穿层断裂-裂隙带。典型钻孔及坑道的构造岩相学相体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二段旱地扇扇中亚相杂砾岩为矿质的初始富集岩性,矿体在膝折构造及沿断裂构造侵位的辉绿岩脉部位增厚;层间和切层断裂-裂隙发育最密集构造应力区为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提供运移通道及储矿空间;总体显示萨热克铜矿具有构造与成矿流体叠加耦合作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构造系统 构造岩相学 储矿构造样式 叠加耦合 盆地流体 辉绿岩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水晶屯金矿200~1000m深度储矿构造特征与找矿靶区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宝林 王杰 +5 位作者 梁光河 丁汝福 蔡新平 王文成 于立臣 于彦春 《黄金科学技术》 2003年第1期12-18,共7页
通过矿床地质流体构造分析与基岩伽玛能谱测量,对河北水晶屯金矿成矿流体场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深部找矿方向。采用浅层地震勘探解析深部储矿构造,用综合地球化学勘探(原生晕剖面、次生晕剖面、土壤地球化学偏提取)方法寻找深部矿化... 通过矿床地质流体构造分析与基岩伽玛能谱测量,对河北水晶屯金矿成矿流体场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深部找矿方向。采用浅层地震勘探解析深部储矿构造,用综合地球化学勘探(原生晕剖面、次生晕剖面、土壤地球化学偏提取)方法寻找深部矿化集中部位,取得了地质与物化探异常一致的结果,为圈定找矿靶区、实施钻探验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水晶屯金矿 深部预测 流体构造 储矿构造 浅层地震 偏提取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川因民铜矿区构造控矿-储矿作用及深部找矿方向
3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1 位作者 郭玉乾 王同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46-947,共2页
构造的控矿、储矿作用在东川因民矿区表现的极为明显。因民铜矿的成矿-储矿构造皆受控于晋宁期挤压造山形成,包括张性、张扭性断裂及各式裂隙、节理、劈理等构造(汪劲草等,1999)。这些构造系列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流体库。
关键词 找矿方向 铜矿区 储矿构造 东川 构造控矿 顺层断层 深部 断陷盆地 黄铜矿 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因民铁铜矿区辉长岩类侵入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2 位作者 王同荣 郭玉乾 刘燕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2-786,共15页
对东川因民铁铜矿区辉长岩类侵入体的侵入构造几何学特征、物质组成和储矿构造样式进行研究,认为侵入构造特征复杂,辉长岩类以岩墙、岩床、岩株、岩枝和岩脉等产出,受落(雪)因(民)复式褶皱-断裂带核部及核部发育的SN向、NE向和NW向断裂... 对东川因民铁铜矿区辉长岩类侵入体的侵入构造几何学特征、物质组成和储矿构造样式进行研究,认为侵入构造特征复杂,辉长岩类以岩墙、岩床、岩株、岩枝和岩脉等产出,受落(雪)因(民)复式褶皱-断裂带核部及核部发育的SN向、NE向和NW向断裂控制,辉长岩类侵入体在空间上与铁铜矿体关系密切。从侵入构造中心向外具有三大构造岩相学分带,依次为侵入构造岩相带→热液蚀变角砾岩相带(体)→液压致裂-碎裂岩化相带,即侵入构造带(侵入角砾岩相带+含矿隐爆角砾岩相)→热液角砾岩体(筒)(热液角砾岩相+含矿热液角砾岩相)→断裂裂隙破碎带(含矿液压致裂角砾岩+含铜硫化物脉带)是本区主要含矿构造岩相带,是寻找和预测深部隐伏IOCG型矿体和热液型脉带状铜矿体的直接找矿预测标志。辉长岩类侵入体与落因复式褶皱-断裂带、小溜口岩组与因民组之间不整合面构造等形成了构造复合和储矿构造样式的多样性。本区储矿构造样式主要有辉长岩类侵入构造、隐爆角砾岩筒(带)和钠长石角砾岩筒(带),落因复式褶皱-断裂带与辉长岩类侵入体的复合叠加构造、辉长岩类侵入体与不整合面之间的叠加构造等,控制了不同类型矿化组合和矿床类型(成矿多样性)。在因民铁铜矿区深部小溜口岩组及落因背斜东翼,围绕辉长岩类侵入构造带是今后寻找IOCG矿床的主要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构造几何学特征 物质组成 找矿预测标志 储矿构造样式 云南东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田与矿床构造研究演进态势浅析——纪念В.M.克列特尔教授《矿田与矿床构造》专著问世60周年(中译本58周年) 被引量:1
5
作者 童航寿 方茂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2016年是前苏联导师、矿田构造学奠基人В.M.克列特尔教授专著《矿田与矿床构造》问世60周年(中译本58周年),草撰此文以兹纪念。В.M.克列特尔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首部《找矿勘探学》,于1956年又出版了《矿田与矿床构造》。1957... 2016年是前苏联导师、矿田构造学奠基人В.M.克列特尔教授专著《矿田与矿床构造》问世60周年(中译本58周年),草撰此文以兹纪念。В.M.克列特尔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首部《找矿勘探学》,于1956年又出版了《矿田与矿床构造》。1957年应邀来我国讲学,并为《矿田与矿床构造(中译本)》作序。他的讲学内容被整理成《普查勘探讲话》,并于1958年公开发表。В.M.克列特尔教授的论著在中苏(俄)两国广为应用、影响深远。笔者有幸于1956年师从В.M.克列特尔教授,攻读副博士学位,深受教益。五十多年过去了,回顾矿田构造学的发展历史,以"矿田与矿床构造研究演进态势浅析"为题,将其初步划分为四个阶段:Ⅰ.继承–萌发阶段(1930~1949);Ⅱ.创建–奠基阶段(1950~1969);Ⅲ.应用–发展阶段(1970~1989);Ⅳ.深化–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Ⅰ、Ⅱ两阶段主要论述В.M.克列特尔、ф.И.沃尔弗逊等前苏联构造学家对矿田构造学研究所做出的重大贡献;Ⅲ、Ⅳ两阶段论述了我国以翟裕生院士为首的研究团队对矿田构造学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最后,对铀矿田深部找矿研究谈了几点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省构造 矿田构造 矿床构造 导矿、布矿、储矿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红花沟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6
作者 曾庆栋 陈岩 +2 位作者 李国良 刘国春 李石磊 《黄金科学技术》 2003年第5期7-11,共5页
红花沟金矿是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控矿构造研究表明,矿区内构造可划为导矿构造、运矿构造及储矿构造。构造对金矿床具有多级控制作用,一级导矿构造控制二级运矿构造的产出和分布,二级运矿构造控制了三级储矿构造的分布。三级储矿构造... 红花沟金矿是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控矿构造研究表明,矿区内构造可划为导矿构造、运矿构造及储矿构造。构造对金矿床具有多级控制作用,一级导矿构造控制二级运矿构造的产出和分布,二级运矿构造控制了三级储矿构造的分布。三级储矿构造主要发育于二级运矿构造两侧150m范围内,并控制了区内金矿脉的分布。主要找矿方向为二级运矿构造两侧150m范围内发育的NNW向储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矿构造 运矿构造 储矿构造 红花沟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墨江镍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2 位作者 谢桂青 漆亮 苏文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0-88,共9页
采用控矿因素分析研究 ,通过构造岩石地层及构造变形筛分探讨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 ,认为本区金镍矿主要为地层及构造控矿。在矿床内 ,热 (泉 )水喷溢构造 (成矿构造 )有似环状粘土岩化带及热水同生沉积 交代 喷流构造岩石层序 ,脆 韧性... 采用控矿因素分析研究 ,通过构造岩石地层及构造变形筛分探讨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 ,认为本区金镍矿主要为地层及构造控矿。在矿床内 ,热 (泉 )水喷溢构造 (成矿构造 )有似环状粘土岩化带及热水同生沉积 交代 喷流构造岩石层序 ,脆 韧性剪切带 (储矿构造 )由近水平的纵张裂隙构造、左行共轭剪切裂隙及相对封闭的脆韧性剪切带组成。脆性张剪性X形微裂隙系统为富金矿脉的定位提供了构造空间。成矿演化过程为 :①晚泥盆世热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黄铁矿硅质岩 ;②印支期逆冲推覆型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脆韧性剪切带 ;③燕山—喜马拉雅山期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期形成富金矿脉。指出 3处成矿远景区 ,认为红土型金矿很可能是本区一种新的金矿类型 ,值得重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江 镍金矿床 控矿因素 储矿构造 成矿过程 云南 矿床地质 围岩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物化三场异常耦合理论”及其在隐伏金多金属矿床定位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宝林 苗雅娜 +1 位作者 苏艳平 李会中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4期431-442,共12页
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理论和技术是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结合20多年的科研找矿实践,针对隐伏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难题,提出必须走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道路,将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储矿构造或含矿构造岩相带)作为定位... 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理论和技术是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结合20多年的科研找矿实践,针对隐伏金多金属矿床的找矿难题,提出必须走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道路,将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储矿构造或含矿构造岩相带)作为定位预测的目标,全面认识和解释地质与地球物理的关系。阐述了"地物化三场异常耦合"定位预测理论的3个基本原则,即预测目标、预测尺度和预测精度。介绍了成矿地质结构场、成矿地球化学场和成矿地球物理场的基本含义和要点,推荐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方法组合,并通过3个实例说明应用该理论和方法的工作流程与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矿床 定位预测 金多金属矿 地物化三场 异常耦合 储矿构造 构造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