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被引量:
96
1
作者
陈志海
戴勇
郎兆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次生裂缝或溶蚀孔洞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为更好地认识此类油藏的开采特征,根据储集体内缝洞之间的组合关系,提出了6种储渗模式。从缝洞性储集体的类型角度分析油井的开...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次生裂缝或溶蚀孔洞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为更好地认识此类油藏的开采特征,根据储集体内缝洞之间的组合关系,提出了6种储渗模式。从缝洞性储集体的类型角度分析油井的开采特征,结果表明:钻遇裂缝溶洞型储集体的油井一般见水前高产稳产,见水后递减幅度最大;钻遇溶洞裂缝型储集体的油井产量中等,见水后产量递减幅度较小;钻遇裂缝基质型储集体的油井对开发贡献很小。结合油井开采特征,用统计方法预测了储集体的平面分布,与储集层建模结果对比,二者的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
储渗模式
开采特征
裂缝
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基质-裂缝耦合模式下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
被引量:
12
2
作者
魏漪
徐婷
+1 位作者
钟敏
秦学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89,95,共8页
针对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复杂、单井产能差异大的特点,基于不同孔缝介质并存的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多重介质耦合下的流动机理,结合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和岩心薄片等静态资料,基于裂缝类型、尺度和发育程度的变化,将致密油储层储渗模式划...
针对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复杂、单井产能差异大的特点,基于不同孔缝介质并存的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多重介质耦合下的流动机理,结合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和岩心薄片等静态资料,基于裂缝类型、尺度和发育程度的变化,将致密油储层储渗模式划分为多级裂缝-孔隙型、大裂缝-孔隙型、微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4种类型,不同储渗模式具有不同的孔缝介质组合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渗流特征和产能特征。利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动、静态资料,揭示出各类储渗模式下油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对比分析得出,只有当不同尺度的大裂缝和微裂缝组成复杂缝网时,储层出油能力最强。针对不同储渗模式,应采用合适的储层改造方式,使天然裂缝与人工压裂裂缝形成缝网,有效沟通基质,在增加初期产量和产量规模的同时,增大基质的动用程度,提高致密油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裂缝
基质孔隙
储渗模式
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被引量:
96
1
作者
陈志海
戴勇
郎兆新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项目"塔河油区开发动态跟踪与规划部署研究"(P03093)
文摘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次生裂缝或溶蚀孔洞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为更好地认识此类油藏的开采特征,根据储集体内缝洞之间的组合关系,提出了6种储渗模式。从缝洞性储集体的类型角度分析油井的开采特征,结果表明:钻遇裂缝溶洞型储集体的油井一般见水前高产稳产,见水后递减幅度最大;钻遇溶洞裂缝型储集体的油井产量中等,见水后产量递减幅度较小;钻遇裂缝基质型储集体的油井对开发贡献很小。结合油井开采特征,用统计方法预测了储集体的平面分布,与储集层建模结果对比,二者的相关性较好。
关键词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
储渗模式
开采特征
裂缝
溶洞
Keywords
karst reservoir
storage-percolation mod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racture
solution cavity
分类号
TE3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基质-裂缝耦合模式下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
被引量:
12
2
作者
魏漪
徐婷
钟敏
秦学杰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89,95,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西部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目标评价"(2016ZX05049-006)
文摘
针对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复杂、单井产能差异大的特点,基于不同孔缝介质并存的致密油储层特征,研究多重介质耦合下的流动机理,结合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和岩心薄片等静态资料,基于裂缝类型、尺度和发育程度的变化,将致密油储层储渗模式划分为多级裂缝-孔隙型、大裂缝-孔隙型、微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4种类型,不同储渗模式具有不同的孔缝介质组合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渗流特征和产能特征。利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动、静态资料,揭示出各类储渗模式下油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对比分析得出,只有当不同尺度的大裂缝和微裂缝组成复杂缝网时,储层出油能力最强。针对不同储渗模式,应采用合适的储层改造方式,使天然裂缝与人工压裂裂缝形成缝网,有效沟通基质,在增加初期产量和产量规模的同时,增大基质的动用程度,提高致密油采出程度。
关键词
致密油
裂缝
基质孔隙
储渗模式
动态特征
Keywords
tight oil
fracture
matrix pores
storage-percolation mode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E3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陈志海
戴勇
郎兆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基质-裂缝耦合模式下致密油生产动态特征
魏漪
徐婷
钟敏
秦学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