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地质过程下深层储层孔隙演化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
16
1
作者
高志勇
马建英
+3 位作者
崔京钢
冯佳睿
周川闽
吴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7,共12页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以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地质演化过程,受此地质演化过程影响,明确深层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并与实际...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以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地质演化过程,受此地质演化过程影响,明确深层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质分析相结合,定量评价与预测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与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含量变化及演化规律可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3个演化阶段即深层储层快速埋藏后的早期阶段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的重要阶段,是此类地质过程下深层有利储层形成的关键时期。构造侧向挤压与成岩压碎破裂造缝、次生溶蚀两种改造机制,改善了深层储层的储集性、提高了渗透性,进而建立了深层储层孔隙预测模型。定量揭示出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在埋深7 000~8 000 m甚至更深层段,储层孔径、喉径增大并保持,仍发育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储层
埋藏压实
侧向挤压
孔隙演化
成岩物理模拟
储层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支河流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昌民
张祥辉
+4 位作者
朱锐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Adrian JHARTLEY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5,共15页
通过文献调研和地质分析,系统总结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理论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DFS理论研究的五大重点分别是通过实例分析挖掘其科学内涵,探讨应用价值,解决概念争论;明确DFS是一个多种河道共生的沉...
通过文献调研和地质分析,系统总结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理论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DFS理论研究的五大重点分别是通过实例分析挖掘其科学内涵,探讨应用价值,解决概念争论;明确DFS是一个多种河道共生的沉积体系,不能理解为一种新的河道类型;河道网络和河型转换是DFS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建立和完善DFS的沉积模式;建立DFS储层预测模型。(2)开展DFS研究对促进陆相盆地沉积储层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挖掘陆相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3)当前DFS研究主攻方向是建立沉积储层数据库,构建沉积模式和识别标志,形成河网体系和河型演变定量预测模型,实现不同建模方法的融合归一;未来DFS研究应当将沉积学与地貌学、地理学、现代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沉积体系的定量表征和储层定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研究进展
沉积模式
储层预测模型
储层
沉积学
油气勘探与开发
陆相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地质过程下深层储层孔隙演化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
16
1
作者
高志勇
马建英
崔京钢
冯佳睿
周川闽
吴昊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实验研究中心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震局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6-187,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03-001)~~
文摘
早期长期浅埋、后期快速深埋以及晚期强烈的侧向挤压作用是西部前陆盆地共性地质演化过程,受此地质演化过程影响,明确深层储层孔隙、孔径、喉径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行定量评价,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质分析相结合,定量评价与预测了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与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认为,研究区深层储层的孔隙类型、含量变化及演化规律可划分为4个阶段,其中第3个演化阶段即深层储层快速埋藏后的早期阶段是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的重要阶段,是此类地质过程下深层有利储层形成的关键时期。构造侧向挤压与成岩压碎破裂造缝、次生溶蚀两种改造机制,改善了深层储层的储集性、提高了渗透性,进而建立了深层储层孔隙预测模型。定量揭示出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在埋深7 000~8 000 m甚至更深层段,储层孔径、喉径增大并保持,仍发育有效储层。
关键词
深层
储层
埋藏压实
侧向挤压
孔隙演化
成岩物理模拟
储层预测模型
Keywords
deep reservoir
burial compaction
lateral extrusion
reservoir pore evolution
diagenetic physical modeling
reservoir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P618.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支河流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昌民
张祥辉
朱锐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Adrian JHARTLEY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阿伯丁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5,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支河流体系沉积模式与储层定量预测模型”(编号:42130813)资助。
文摘
通过文献调研和地质分析,系统总结了分支河流体系(DFS)理论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DFS理论研究的五大重点分别是通过实例分析挖掘其科学内涵,探讨应用价值,解决概念争论;明确DFS是一个多种河道共生的沉积体系,不能理解为一种新的河道类型;河道网络和河型转换是DFS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建立和完善DFS的沉积模式;建立DFS储层预测模型。(2)开展DFS研究对促进陆相盆地沉积储层学科的理论创新和挖掘陆相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3)当前DFS研究主攻方向是建立沉积储层数据库,构建沉积模式和识别标志,形成河网体系和河型演变定量预测模型,实现不同建模方法的融合归一;未来DFS研究应当将沉积学与地貌学、地理学、现代地球信息科学技术相结合,应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对沉积体系的定量表征和储层定量预测。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研究进展
沉积模式
储层预测模型
储层
沉积学
油气勘探与开发
陆相盆地
Keywords
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
research progress
sedimentary model
reservoir prediction model
reser-voir sedimentology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nonmarine basin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埋藏(机械)压实—侧向挤压地质过程下深层储层孔隙演化与预测模型
高志勇
马建英
崔京钢
冯佳睿
周川闽
吴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分支河流体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展望
张昌民
张祥辉
朱锐
冯文杰
尹太举
尹艳树
Adrian JHARTLEY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