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松辽盆地重点油区水热型砂岩地热储层评价 |
刘先录
胡光明
肖红平
周玉钦
张庭瑀
饶松
|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鄂尔多斯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储层评价及勘探前景 |
刘锐娥
李文厚
陈孟晋
张春林
孙粉锦
王雅丽
肖红平
蔺洁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
2006 |
40
|
|
3
|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区长6油层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 |
庞雯
郭德运
赵靖舟
时宝宏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53
|
|
4
|
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多参数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
丁熊
谭秀成
罗冰
黄勇斌
范玲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5
|
储层评价研究进展 |
陈欢庆
丁超
杜宜静
王珏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40
|
|
6
|
基于模糊数学的滨里海盆地东南油气储层评价 |
朱伟
顾韶秋
曹子剑
张国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0
|
|
7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储层评价及有利区带预测 |
夏青松
田景春
张锦泉
付金华
郭正权
邓秀芹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
2003 |
33
|
|
8
|
核磁共振岩样分析技术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
丁绍卿
郭和坤
刘卫
孙佃庆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
9
|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储集性与储层评价 |
朱如凯
郭宏莉
高志勇
韩丹
张丽娟
孙玉善
程明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7 |
18
|
|
10
|
突变理论在煤层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砂沟井田为例 |
孙文卿
冉茂云
熊建龙
张军
赵文峰
刘文辉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8
|
|
11
|
灰色关联分析在煤层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
杨欣超
桑树勋
方良才
黄华州
吴国代
武杰
|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
12
|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低渗透储层评价 |
杨希濮
孙卫
高辉
郭庆
王国红
|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14
|
|
13
|
层次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
王建东
刘吉余
于润涛
李艳杰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03 |
33
|
|
14
|
黄骅坳陷北堡地区深层火成岩储层评价 |
马乾
鄂俊杰
李文华
成锁银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1
|
|
15
|
用Q型聚类分析与判别函数法进行储层评价——以冀东老爷庙油田庙28X1区块东一段为例 |
马立文
窦齐丰
彭仕宓
王韶华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41
|
|
16
|
Q型主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新近系砂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
吕红华
任明达
柳金诚
李有利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9
|
|
17
|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古潜山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评价与预测——以轮古7井区以东为例 |
张庆玉
梁彬
秦凤蕊
曹建文
淡永
李景瑞
|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8
|
低渗透火山岩气藏储层评价指标刍议 |
兰朝利
王金秀
杨明慧
张君峰
何顺利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3
|
|
19
|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段砂岩储层评价 |
陈蓉
田景春
王峰
冯强汉
蒙小灵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20
|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超低渗透储层评价 |
李南星
刘林玉
郑锐
卢德根
朱钰卿
孙运彬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11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