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在白豹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晁会霞 姚卫华 +1 位作者 杨兴科 王永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在储层综合评价中,评价参数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等均存在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如何合理、客观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白豹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为例,运用特征选择分析、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将研究... 在储层综合评价中,评价参数的选择、权重系数的确定等均存在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如何合理、客观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白豹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为例,运用特征选择分析、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将研究区长6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储层和Ⅱ类储层作为研究区的最好和较好储层,是寻找油气的有利区带.研究区预测井位的试油日产油量分析结果与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方法预测出的结果一致.该评价方法确定储层分类方便、有效,并提高了该区块的解释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灰关联 聚类分析 储层综合评价 白豹油田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录井资料的储层综合评价应用——以赛深X井下油砂山组储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佘刚 叶高鹏 +1 位作者 郝钊 李成元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6期31-35,共5页
正确地综合应用测录井资料是储层评价关键。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赛深X井下油砂山组为例,通过测井储层评价建立了适合的岩性、物性及含油性计算模型,并以实例对录井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了各自的局限性与优点,综合解释结果... 正确地综合应用测录井资料是储层评价关键。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赛深X井下油砂山组为例,通过测井储层评价建立了适合的岩性、物性及含油性计算模型,并以实例对录井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结合测井资料分析了各自的局限性与优点,综合解释结果与试气结果相符,再以赛Y井为例进行了实践验证,认为测录井资料结合对储层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油砂山组 测井 录井 计算模型 储层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网格化综合评价普光气田储层 被引量:7
3
作者 万晓伟 毕建霞 +4 位作者 刘志远 张继喜 邹丽 李艳玲 娄风霞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实践证明,勘探开发效果及成败的关键是对储层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由于影响储层特征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只有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储层综合评价工作贯穿在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中,才能对储层逐步做出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判断,... 实践证明,勘探开发效果及成败的关键是对储层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由于影响储层特征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只有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储层综合评价工作贯穿在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中,才能对储层逐步做出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判断,从而为勘探开发部署、油气资源评价、开发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研究、油藏数值模拟,以及开发方案的调整奠定可靠的地质基础。由于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分布受沉积相、成岩作用、断裂系统等多种因素控制,使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增加了开发难度。为精细评价储层,准确刻画优质储层的分布,首先引入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沉积微相指标及裂缝指数等多种评价参数,建立地质模型;然后采用灰色关联法确定权系数,并在地质模型中归一化网格计算评价指数,通过对这些指数加权求和确定各网格综合得分;最后根据综合得分与产能的关系式确定各网格的储层类型,精细刻画了储层间的差异及优质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模型 评价参数 灰色关联 网格化 储层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其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兵 刘立峰 丁江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为了明确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对其开展综合评价。首先,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岩心分析等,认为长7致密油储层物性、含油性、脆性等属性参数具有分布频带宽、变化快的特征。其次,基于聚类分析方法,选取7个相对独立的参数用于储层分级评价... 为了明确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对其开展综合评价。首先,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岩心分析等,认为长7致密油储层物性、含油性、脆性等属性参数具有分布频带宽、变化快的特征。其次,基于聚类分析方法,选取7个相对独立的参数用于储层分级评价,并界定了相应参数的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定量各评价参数的权系数,计算出储层综合评价因子,对镇北地区西233井区长721致密油储层开展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233井区以Ⅱ、Ⅲ类储层为主,两者分布面积约为65%,其中Ⅰ类、Ⅱ类储层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Ⅲ、Ⅳ类储层分布于河道砂体侧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镇北地区 储层特征 灰色系统 储层综合评价 长7致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测井储层品质综合评价指数来判别储层的有效性——以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二叠系栖霞组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齐宝权 赵佐安 +2 位作者 贺洪举 黄宏 曹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2,共8页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二叠系栖霞组颗粒白云岩储层目前已成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由于栖霞组具有溶蚀孔洞和裂缝均较发育、基质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孔隙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储层的有效性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对气井产...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二叠系栖霞组颗粒白云岩储层目前已成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由于栖霞组具有溶蚀孔洞和裂缝均较发育、基质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传统的孔隙度评价方法来评价储层的有效性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对气井产能的预测值与实际测试结果偏差较大。为此,从分析该区栖霞组的储层特征入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和对特殊测井资料的精细处理,建立了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有效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特殊处理计算基质孔、次生溶蚀孔洞面洞率,可用于评价储层的储集性;(2)深浅双侧向测井+电成像测井+斯通利波能量资料,可用于评价储层的渗滤能力;(3)所建立的栖霞组有效储层标准为:储能系数大于等于0.6、深侧向电阻率小于5 000Ω·m、面洞率大于0.6%、斯通利波衰减大于等于10%、储层综合评价指数大于等于0.25,该评价标准能较好地表征储层的品质和气井产能。该套评价方法及标准在现场应用的效果表明:储层有效性符合率由70%提升到90%以上,基本解决了该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的技术难题,为试油选层、完井工程和开发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降低了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部 二叠纪 栖霞组 储集层 测井 储层品质综合评价指数 适应性 有效性 渗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河坝地区储层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彬 付孝悦 +2 位作者 刘国萍 冯琼 游瑜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0-696,702,共8页
针对河坝地区储层埋藏深、成岩作用强、非均质性严重、含气富集条件复杂等地质特点,对河坝地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相研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测井解释、储层预测、储层定量综合评价等研究,建立了河坝地区储层沉积模式,确定了... 针对河坝地区储层埋藏深、成岩作用强、非均质性严重、含气富集条件复杂等地质特点,对河坝地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相研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测井解释、储层预测、储层定量综合评价等研究,建立了河坝地区储层沉积模式,确定了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预测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评价出有利储层发育区,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河坝地区储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对比 储层预测 储层综合评价 河坝地区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尚堡南浅层明化镇组下段—馆陶组储层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邱立伟 游秀玲 冉启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408,共5页
通过统计分析、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C -M图、岩心观察等多种方法 ,确定了高尚堡油田南部浅层(Nm—Es13 )为河流沉积体系 ,并建立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等三维可视化模型 ,进一步确定河流类型为冲积扇辫状水道。在沉积体系的研究基础... 通过统计分析、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C -M图、岩心观察等多种方法 ,确定了高尚堡油田南部浅层(Nm—Es13 )为河流沉积体系 ,并建立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等三维可视化模型 ,进一步确定河流类型为冲积扇辫状水道。在沉积体系的研究基础上 ,利用测井解释成果 (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及油组分层数据 ) ,采用地质统计学建模技术进行了储层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三维空间的定量表征。最后 ,结合控油因素、相组合、储油物性、储盖组合与断裂控制等评价参数 ,评判出主力油组 3个 ,并确定G75 -G94 -G2 9和G310 6 -G30 -G6 8- 30井区为有利区块 ,最有利小层有明化镇组下段 2亚段 1层、2层、三亚段 1层等 14个 ;较有利小层有明化镇组下段 2亚段 3层、三亚段 3层等 18个小层 ;不利小层有明化镇组下段 2亚段 4层、5层、6层等 15个小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尚堡南 沉积相 储层建模 储层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南一段储层评价方法研究
8
作者 李卓 张云峰 +5 位作者 张玉鹏 赵旭光 肖岩岩 冯亚琴 王宇 徐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30期7497-7502,共6页
储层综合评价是油田开发地质、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对提高开发效果和开发水平、实现科学管理油田,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乌尔逊凹陷作为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之一,油气资源丰富。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南一段储层特性的分... 储层综合评价是油田开发地质、油藏工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对提高开发效果和开发水平、实现科学管理油田,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乌尔逊凹陷作为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之一,油气资源丰富。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南一段储层特性的分析,应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其反映储层特性的非线性评价参数体系;并将该评价模型用于乌尔逊凹陷中两个井区储层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从而为油田储层评价提供一套便捷有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储层综合评价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在储层潜力区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赵明华 李治平 +1 位作者 郭艳东 李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7,共3页
储层潜力区划分是气田科学布井的依据,用传统分类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出现评价结果重复矛盾现象。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评价及分类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评价的指标,利用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确定了储层潜力区的划分标准。以西部... 储层潜力区划分是气田科学布井的依据,用传统分类方法对储层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出现评价结果重复矛盾现象。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评价及分类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评价的指标,利用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确定了储层潜力区的划分标准。以西部某气田为例,通过相关参数计算对储层的潜力区的进行了划分,得到了该气田的潜力开发有利区域,为该气田的合理布井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评价结果不唯一的难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储层有利区的评价与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储层综合评价 关联度 储层潜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平房油田曲流河储层沉积微相特征及注水调整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占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6期24-26,共3页
复杂断块大平房油田东营组储层为陆上曲流河相沉积类型,其中曲流河点坝相储集层为主要产油层,而该油田此相带储集层规模较小,表现为储层物性较差,连通性差,开采过程中生产动态复杂,造成注采体系不完善,水驱效果差,水驱采收率较低,通过... 复杂断块大平房油田东营组储层为陆上曲流河相沉积类型,其中曲流河点坝相储集层为主要产油层,而该油田此相带储集层规模较小,表现为储层物性较差,连通性差,开采过程中生产动态复杂,造成注采体系不完善,水驱效果差,水驱采收率较低,通过以岩心分析资料和大量的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对各种沉积相标志的分析,研究了曲流河储集层微相组成及主要沉积微相特征,综合评价出Ⅱ、Ⅲ类储层,找出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注采系统进行调整研究,提高水驱控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沉积 沉积微相特征 储层综合评价 注采调整 大平房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页岩油水平井压裂施工参数智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曾凡辉 胡大淦 +3 位作者 张宇 郭建春 田福春 郑彬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7,共10页
针对目前数智化压裂施工参数设计针对性不足、流程不畅通等问题,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压裂施工参数智能优化方法。以CD区块32口页岩油井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代表储层地质特征、工程品质和施工参数的15项产量影响因素,使之... 针对目前数智化压裂施工参数设计针对性不足、流程不畅通等问题,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压裂施工参数智能优化方法。以CD区块32口页岩油井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处理代表储层地质特征、工程品质和施工参数的15项产量影响因素,使之降低维度,引入高斯隶属函数和熵权法进行储层压裂非均质性模糊综合评价,结合支持向量回归和粒子群优化算法,以产量最高为目标,推荐射孔位置、段长、簇间距、单位长度液量、单位长度砂量和排量。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孔隙度、热解游离烃含量、单位长度液量和单位长度砂量为研究区块的产量主控因素。应用实例井采用优化的参数施工后,第一压裂段8簇均成功起裂,裂缝半长59.50~154.80 m,产量预测符合率为94.86%。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实现有效储层质量评价、产量预测和匹配储层地质条件施工参数的快速优化,推动页岩油等非常规储层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数据驱动 储层质量综合评价 产量预测 水力压裂 压裂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欢庆 唐海洋 +2 位作者 吴桐 刘天宇 杜宜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0,共10页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特别丰富,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料,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精细油藏描述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和快速发展进步,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撑。从基础统计数据和综合研究成果数据2方面,阐述了精细油藏描述中... 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内容特别丰富,积累了海量数据资料,为大数据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精细油藏描述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和快速发展进步,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撑。从基础统计数据和综合研究成果数据2方面,阐述了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的特点。除了这2类数据表资源,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还包括测井解释图版、地震解释数据体、地质模型等各类数据体以及各种成果图件。结合科研实践,从地层自动精细划分与对比、储层沉积微相(或储层构型)自动批量判别分类、测井精细批量二次解释、聚类分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建模等5方面介绍大数据技术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精细油藏描述中大数据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包括大数据技术数据库的建设、大数据技术信息挖掘、大数据的代表性问题、大数据多种类型数据之间的融合、大数据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大数据应用领域拓展等;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大数据技术信息挖掘方法优化、大数据质量控制、大数据中的可视化技术创新、海量油田开发大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大数据技术在非常规油气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探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油藏描述 大数据 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测井精细二次解释 沉积微相和储层构型研究 聚类分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多点地质统计学三维地质建模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