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西部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储层精细表征 被引量:6
1
作者 郭书生 高永德 +3 位作者 曲长伟 蔡惠敏 孙本强 刘延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50,共12页
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是近年来获得原油勘探发现的主要层系,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储层,高中低渗储层均有发育,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为了精细表征流二段储层特征,首次在本地区将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及元... 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二段是近年来获得原油勘探发现的主要层系,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储层,高中低渗储层均有发育,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为了精细表征流二段储层特征,首次在本地区将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及元素俘获能谱测井引入到对沉积环境、构造特征、岩性分析、物性参数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流二段有利储层,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中砂岩为主,可见块状构造、变形层理、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发育,矿物类型主要为黏土矿物和硅质矿物,储层物性条件较好;流二段主要发育开启型和闭合型2种断层,开启型断层主要发育在砂岩中,闭合型断层主要发育在泥岩中;流二段砂体展布方向主要为近南、北2个方向,即物源方向为近南、北2个方向。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与元素俘获能谱测井的综合应用,达到了乌石凹陷流二段储层精细表征的目的,为今后乌石凹陷流二段整体评价、目标优选和井位方案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流沙港组二段 储层精细表征 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 元素俘获能谱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开发调整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大乾 游瑜春 +12 位作者 李中超 宿亚仙 张睿 姜淑霞 石志良 张纪喜 刘国萍 彭松 王丹丹 李辉 李玉丹 余启奎 李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11,共10页
中国石化已在四川盆地成功开发了普光和元坝两大高含硫气田,但进入“十四五”以来气田开发进入稳产中后期,面临水侵及硫沉积日益严重、剩余气分布复杂、部分气井油压接近外输压力等新问题。为实现气田稳产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以普光高... 中国石化已在四川盆地成功开发了普光和元坝两大高含硫气田,但进入“十四五”以来气田开发进入稳产中后期,面临水侵及硫沉积日益严重、剩余气分布复杂、部分气井油压接近外输压力等新问题。为实现气田稳产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以普光高含硫碳酸岩盐气田为例(以下简称普光气田),对气田开发调整的关键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梳理了储层精细表征及建模、剩余气精细表征与挖潜、控水、控硫、增压开采等5个方面形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揭示了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孔-渗特征,形成了“相控+震控”储层精细建模技术,精细表征了储层非均质性空间展布;②建立了普光气田5种类型剩余气分布模式,确定了普光气田储层非均质性控制纯气区剩余气分布,受井网完善程度和高渗条带分布控制,水侵区剩余气分布呈现小零散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剩余气挖潜技术;③提出了普光气田采取“高部位控产、低部位排堵结合”的控水治水对策,实现水侵前缘均匀推进;④明确了储层硫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小于6 m),可导致渗透率最大下降70%~80%(表皮增大6.5~12倍),实验证实了重复酸压治硫效果好于注入溶硫剂;⑤建立了考虑产水及硫沉积的气井多相渗流产能评价方法,确定了气田增压潜力、增压幅度、增压时机及增压方式。结论认为,普光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开发调整关键技术的实施,确保了气田自“十四五”以来稳产目标的实现,研究成果对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开发调整 礁滩相储层精细表征 剩余气定量分布与挖潜 水侵规律与治理 硫沉积规律与治理 低压气井增压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