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岩性油气藏地震处理、解释一体化实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梁卫 宋强功 +1 位作者 汪瑞良 凌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7-340,5-6,共14页
构造+岩性油气藏正逐步成为油气藏勘探重要目标之一,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储层岩性复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难点是如何提高储层构造解释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以及相应的速度求取精度和地震分辨能力。针对以... 构造+岩性油气藏正逐步成为油气藏勘探重要目标之一,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储层岩性复杂。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难点是如何提高储层构造解释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以及相应的速度求取精度和地震分辨能力。针对以上问题,基于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开展了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研究区存在海底和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长波长空间变速、气云、地震分辨率、构造精度和储层沉积解释精度等问题。多次波压制、相对保持提高分辨率、高精度地震速度求取、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储层沉积演化与砂体构型解释,以及井震地质构造成图等是解决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问题的关键技术。后期开发井验证表明,对于研究区埋深约3000m的储层,通过以上精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系列技术,其构造+岩性的储层地震勘探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一的精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保持提高分辨率处理 储层构造等时格架解释 储层沉积演化解释 砂体构型解释 地质构造成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与局域三维地震解释 被引量:5
2
作者 凌云 林鸿梅 +3 位作者 张红杰 吴昊 王云鹤 孙龙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3-783,共11页
层序地层学是地层沉积解释的重要基础理论与方法。然而,在满足被动大陆边缘条件下,海相层序地层学在层序界面划分和解释方法上仍存在许多不同。尤其是对于不满足被动大陆边缘条件的陆相沉积,其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应用中更面临诸多挑... 层序地层学是地层沉积解释的重要基础理论与方法。然而,在满足被动大陆边缘条件下,海相层序地层学在层序界面划分和解释方法上仍存在许多不同。尤其是对于不满足被动大陆边缘条件的陆相沉积,其陆相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应用中更面临诸多挑战。此外,在局域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时,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也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松辽盆地薄储层勘探、开发中的技术需求,特别是在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难以完全满足薄储层解释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和测井资料,聚焦薄储层研究目标构建储层相对等时面,并使之满足拟被动大陆边缘条件,从而建立其与层序界面的联系,为应用局域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层序地层学解释创造必要条件。通过对沿顶部层序界面拉平的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的解释,可获得局域古地貌、局域沉积中心、局域沉积物源等沉积信息。在此基础上,当两个相邻层序界面间的地层沉积环境满足拟被动大陆边缘条件时,应用空间相对分辨率理念,依据地震属性切片开展储层沉积演化解释,进而获得薄储层的沉积相和空间展布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层序界面 被动大陆边缘 拟被动大陆边缘 空间相对分辨率 储层构造相对等时面 储层沉积相对等时面 储层沉积演化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