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储层模拟与地球化学实验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1 位作者 梁峰 佘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9,共14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年代老、埋藏深、经历多旋回构造—成岩叠加改造的特点,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成藏过程研究难度大。依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碳酸盐岩油气专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年代老、埋藏深、经历多旋回构造—成岩叠加改造的特点,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成藏过程研究难度大。依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碳酸盐岩油气专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开展有针对性的储层模拟和地球化学实验技术攻关,取得3项进展:(1)基于多阶段—连续流装置、渗透率在线检测和可视化装置、高温高压流体原位检测改进装置,解决了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模拟实验的难题,为埋藏溶蚀孔洞预测和评价、埋藏环境孔喉结构发育样式和演化路径研究提供了手段;(2)建立了以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测年为核心的9项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解决了储层成因研究中的定年、定温和定流体属性的难题;(3)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了绝对年龄坐标系下构造—埋藏史、成岩—孔隙演化史、烃源岩埋藏和成烃史、油气成藏史重建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难题,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 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 储层模拟实验技术 储层成因与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露头技术获得实用性进展——一种新型储层模拟技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高端计算机和激光技术,建立三维数字露头模型
2
作者 胡秋平 《世界石油工业》 2005年第5期51-53,共3页
虚拟露头技术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高端计算机和激光技术,建立三维数字露头模型,来解决更多深层次地质问题的一种新储层模拟技术,这项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实用性进展,使得利用露头信息进行储层模拟,进而直接解决一些关键的,复杂性... 虚拟露头技术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高端计算机和激光技术,建立三维数字露头模型,来解决更多深层次地质问题的一种新储层模拟技术,这项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实用性进展,使得利用露头信息进行储层模拟,进而直接解决一些关键的,复杂性的地质问题和储层产能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模拟技术 高端计算机 储层模拟 激光技术 头模型 露头 虚拟 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随机模拟过程中水道微相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以二连盆地XX断块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淑娟 班彦红 +1 位作者 熊东方 罗永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70-72,共3页
在储层随机模拟过程中,储层地质模型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华北油田二连盆地XX断块为研究对象,对储层随机模拟过程中的水道微相几何参数特征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描述水道相的几何参数中,水道的宽度和宽厚比是影响水道模型不... 在储层随机模拟过程中,储层地质模型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华北油田二连盆地XX断块为研究对象,对储层随机模拟过程中的水道微相几何参数特征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描述水道相的几何参数中,水道的宽度和宽厚比是影响水道模型不确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宽度均值下水道分布模式的模拟,优选出了符合地下地质认识的理想模型,为随机建模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随机模拟 水道微相 敏感性分析 等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随机模拟中的多尺度变差函数估算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文浩 王志章 +3 位作者 刘月田 侯加根 何建红 张雨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163,174,I0006,I0007,共13页
鉴于常规储层建模中平面变差函数获取途径单一,难以求取切合实际的变差函数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求取策略。在多尺度变差函数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扶余油田平台12井区内测井资料(包括直井和水平井)、地震资料获取了6号小层的... 鉴于常规储层建模中平面变差函数获取途径单一,难以求取切合实际的变差函数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求取策略。在多尺度变差函数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扶余油田平台12井区内测井资料(包括直井和水平井)、地震资料获取了6号小层的平面变差函数,通过分析、对比以上三种资料的平面变差函数,模拟不同尺度储层的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的储层具有不同尺度的变差函数结构,而某种特定的资料只会获得某一尺度储层的变差函数,由多种资料得到的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储层描述。②研究区200m井距的常规直井测井资料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144.54m和100.03m,在大、小尺度上都不能很好地表征空间变异性;地震波阻抗数据体的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533.82m和409.10m,反映了大尺度(小层复合砂体)的变异特征;不同方向水平井测井资料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39.71m和11.22m,反映了小尺度(小层内单砂体)的变异特征。该方法为建立分层次储层地质模型提供了合理的平面变差函数,对具有类似资料特点地区的储层建模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 变差函数 储层随机模拟 变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地热系统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袁益龙 侯兆云 +2 位作者 雷宏武 冯波 许天福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1-428,共8页
干热岩是指地下3~10 km处低渗透性的高温岩体。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利用水力压裂等作业措施形成人工热储层,通过注入载热流体以经济地开采出干热岩中热能的人工地热开采系统。目前,关于干热岩储层开采潜力是否满足商业开采目标,以... 干热岩是指地下3~10 km处低渗透性的高温岩体。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利用水力压裂等作业措施形成人工热储层,通过注入载热流体以经济地开采出干热岩中热能的人工地热开采系统。目前,关于干热岩储层开采潜力是否满足商业开采目标,以及如何提高EGS开采潜力是EGS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对EGS的发展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概述,然后以松辽盆地为研究场地,以水为载热工质,采用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程序T2WELL对储层开采潜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并通过不确定因素和参数分析探讨了优化EGS开采潜力的可行方案。不确定因素和参数分析表明,储层初始温度、裂隙间隔、布井方式是影响储层开采潜力的关键因素,渗透率对储层开采潜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 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 松辽盆地 开采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大型钻井泥浆侵入试验模拟装置研发成功
6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9-59,共1页
2013年9月5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测井与遥感技术研究所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北百世嘉信息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我国首套致密砂岩储层大型钻井泥浆侵入试验模拟装置研发取得重大突破,设备一次性试验投产成功。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大型钻井泥浆侵入试验模拟装置 测井 油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致密油藏条件下复合射孔系统的试验评价
7
作者 陈书豪 陈志德 +3 位作者 林立明 梁豪 李必红 杨翕智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5期21-27,共7页
为评估内置式复合射孔在致密储层中的射孔效能,按照API-RP 19B标准的Part-IV程序研制了模拟储层复杂压力条件下的射孔试验装置,并设计了一套试验评价方法。选用与实际储层岩石物性特征相近的致密砂岩靶,采用114型射孔弹在模拟储层围压... 为评估内置式复合射孔在致密储层中的射孔效能,按照API-RP 19B标准的Part-IV程序研制了模拟储层复杂压力条件下的射孔试验装置,并设计了一套试验评价方法。选用与实际储层岩石物性特征相近的致密砂岩靶,采用114型射孔弹在模拟储层围压、孔隙压力和井筒压力条件下进行射孔试验,使用CT扫描和铸体薄片分析进行孔道效能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储层压力条件下,内置式复合射孔对聚能射流存在干扰作用,致使穿孔深度降低,但具有一定的扩孔作用,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越低,孔隙度越大,其扩孔效果越明显;内置式复合射孔应用分仓爆炸的设计思路,聚能、后效的两级做功,使孔道末端形成多条40~100 mm的裂缝,岩心平均面孔率增大1.25倍,疏松地层孔隙,有效的提高了近井地带的流动系数,扩大渗流面积,有利于井的增产增注与后续储层改造措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储层射孔 复合射孔 致密油气藏 增效体 流动效率 损伤评价 射孔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井反馈控制生产策略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峰 刘均荣 胡祥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6,共7页
在传统油藏数值模型基础上建立具有井下监测和控制功能模块的储层数值模型,提出一种智能井Proactive和Reactive反馈控制算法。基于此模型和控制算法并以水平井生产为例,开展Proactive控制、Reactive控制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式控制的生产... 在传统油藏数值模型基础上建立具有井下监测和控制功能模块的储层数值模型,提出一种智能井Proactive和Reactive反馈控制算法。基于此模型和控制算法并以水平井生产为例,开展Proactive控制、Reactive控制以及两者结合的混合式控制的生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传统井生产,基于Reactive和Proactive的反馈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产水量、增加产油量,提高净产值;Proactive控制在生产前期优势较大,而Reactive控制在生产后期优势较为明显,两者结合的混合式生产控制策略优于单独的Proactive和Reactive生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井 储层数值模拟 井下监控 油水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砂岩储层长石溶孔率定量计算的新方法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_1储层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友运 刘喜强 孙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5-401,共7页
次生孔隙是砂岩储层中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即长石溶孔)往往是最重要的次生孔隙类型之一。基于热力学原理,提出了依据溶蚀产物自生黏土矿物的含量定量计算深埋条件下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的新方法,即:钾长... 次生孔隙是砂岩储层中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即长石溶孔)往往是最重要的次生孔隙类型之一。基于热力学原理,提出了依据溶蚀产物自生黏土矿物的含量定量计算深埋条件下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的新方法,即:钾长石次生孔隙率=0.28×高岭石含量或0.36×伊利石含量;钠长石次生孔隙率=0.10×高岭石含量或0.17×伊利石含量;钙长石次生孔隙率=0.014×高岭石含量或0.08×伊利石含量。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_1储层的矿物岩石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新方法对陇东地区长8_1储层深埋条件下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面孔率和溶蚀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长8_1储层51块样品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的计算平均值为1.32%,与长石溶孔率的实测值(平均1.44%)比较接近;与溶蚀模拟实验产生的溶孔率相比,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也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溶蚀 次生孔隙 计算方法 模拟实验 长8_1储层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浅层地震的三维训练图像获取及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文彪 段太忠 +3 位作者 郑磊 刘志强 许华明 赵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0-1037,共8页
多点地质统计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训练图像的获取是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储层模拟的精度和可靠程度。基于浅层高频地震信息,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定量规模展开研究,并通过相似性类比作为原型模型,指导深层油田区水道砂体形态... 多点地质统计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训练图像的获取是关键环节,直接决定了储层模拟的精度和可靠程度。基于浅层高频地震信息,对浅层水道沉积的形态特征及定量规模展开研究,并通过相似性类比作为原型模型,指导深层油田区水道砂体形态规模统计,并在高精度反演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具有代表性的定量化三维训练图像;以此为基础,借助petrel软件平台,通过设置训练图像不同网格大小,分析了其对多点地质统计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该方法得到的训练图像真实可靠,模拟结果均忠实于井点数据,且砂体整体分布特征具有受训练图像约束的特点,当三维训练图像与实际模拟区网格大小一致时,模拟结果最能体现不同微相间的空间结构与几何特征。本文提供了一个训练图像获取的新思路,对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其他深水沉积微相类型的模拟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训练图像 原型模型 多点地质统计学 深水水道 储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指标初探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降文萍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7,共7页
地面煤层气抽采是煤层气开发普遍采用的方式,主要以地面垂直井方式为主。建立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指标,有利于同一地区不同地面煤层气井、不同地区的抽采效果比较,也可为国内外抽采效果评价、不同抽采工艺效果比较提供参考手段。目... 地面煤层气抽采是煤层气开发普遍采用的方式,主要以地面垂直井方式为主。建立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指标,有利于同一地区不同地面煤层气井、不同地区的抽采效果比较,也可为国内外抽采效果评价、不同抽采工艺效果比较提供参考手段。目前国内外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的评价及指标还不完善。本文通过收集晋城成庄区块主要煤层的储层参数和生产数据,采用新型储层模拟软件CBM-SIM进行不同井间距的产能预测,由此探讨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的有效评价指标。研究表明,评价指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储层特征,主要包括气含量和储层压力;一类是煤层气资源特征,主要包括累计产气量、采收率、日最高产气量、稳产期日均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地面抽采 储层模拟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寨井田地面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娜娜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11期20-23,共4页
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官寨井田的煤层分布、煤储层特征、煤层气资源特征,并应用经济评价软件对设计的煤层气开发方案进行了经济评价。结果表明:煤层气开发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良好,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7.74%,税后财务净现值为-30... 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官寨井田的煤层分布、煤储层特征、煤层气资源特征,并应用经济评价软件对设计的煤层气开发方案进行了经济评价。结果表明:煤层气开发各项财务评价指标良好,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7.74%,税后财务净现值为-305.84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0.64 a,均接近于行业的基本要求。煤层气井排采15 a,单井累计产量达4.6154×106 m3,煤层气采收率达65.77%,相应平均含气量降低至8 m3/t以下,瓦斯压力降至0.74 MPa以下,可达到区域消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寨井田 煤层气 储层模拟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地震时代已经到来
13
作者 Ian Jack 陈先红 郭良川 《石油物探译丛》 2001年第4期74-78,共5页
大多数人认为,4D地震是时延地震方法的一种应用,不管使用的是VSP、2D还是3D地震资料.最早的4D项目要算是由Arco公司1982/83年在北得克萨斯州的Holt储层上进行的勘探,由Greaves等人(1987)记录下了那次过程.那是一次火驱采油,是将空气灌... 大多数人认为,4D地震是时延地震方法的一种应用,不管使用的是VSP、2D还是3D地震资料.最早的4D项目要算是由Arco公司1982/83年在北得克萨斯州的Holt储层上进行的勘探,由Greaves等人(1987)记录下了那次过程.那是一次火驱采油,是将空气灌入砂岩层中的储层并点燃,作为提高石油采收率(EOR)的方法.在火驱采油之前进行了小范围的3D勘探.在火驱期间又重复勘探一次,至火驱结束时再进行一次.地震图像非常引人注目,证明火驱效果很好.图1显示的是在同一条地震剖面3次勘探中每次的成像,图2显示的是其中一个层位的振幅图.可以清楚地看见由热流引起的储层特性变化的位置.这次试验证实了4D地震的可行性,并且强调需要了解岩石和流体特性,以及这些特性是怎样随着储层采集技术的进展而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地震 储层模拟模型 3D地震资料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开发技术发展方向浅谈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晓晨 陶占盛 +1 位作者 张智勇 任永强 《能源与节能》 2019年第11期145-146,共2页
为保证中国煤层气产量持续高速增长,采用政府+煤层气企业+创新科研企业模式,集中力量攻关中国煤层气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在简单介绍中国煤层气开发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减缓煤层气开发增速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技术 自动化 储层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红永 杨兴渝 +2 位作者 郭晟豪 陈敏 徐景润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7年第1期59-62,共4页
酸化是注水井稳注、增注和油气井投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其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酸化设计的水平,科学、合理的酸化设计必须基于准确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通过分析常用酸化实验模拟方法,确立便于室内开展的现场酸化模拟实验方法,... 酸化是注水井稳注、增注和油气井投产、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其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酸化设计的水平,科学、合理的酸化设计必须基于准确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通过分析常用酸化实验模拟方法,确立便于室内开展的现场酸化模拟实验方法,建立了便于工程直接应用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并依据所建立的方法通过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求取了夏723井储层岩心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为该井科学、合理的酸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酸岩反应 动力学参数 储层条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wave forward modeling of a reservoir and AVO analysis
16
作者 ZHOU Huailai LI Luming +2 位作者 LUO Shengxian WANG Xiuling BI Lifei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5期758-764,共7页
In the process of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multi-wave seismic data,we wan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wave information recognition.Based on techniques of elastic wave forwarding,targeting the geological model o... In the process of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multi-wave seismic data,we wan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wave information recognition.Based on techniques of elastic wave forwarding,targeting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a reservoir of an oil field exploration area,we used a high-order staggered-grid difference technology to simulate many shots of seismic records of nonzero offset shots,implemented multi-wave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to acquire the CMP of P waves and converted waves,NMO traces of CCP pre stacks,including AVA information and superposition profiles.Based on the AVA calculation of the model,the layer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nd the forwarding wave field relations of the P-S wave,we also compared and studie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 waves and converted waves.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results from simulation and from the AVO analysis are consistent.Significant wave field differences between P waves and converted waves in the same reservoir were found,which are helpful in recogni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multi-wave information in this area.We made use of the multi-wave data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reservoir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wave and multi-component wave field characteristics LAYER modeling forward staggered-gr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