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84
1
作者 钟大康 周立建 +3 位作者 孙海涛 姚泾利 马石玉 祝海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0-899,共10页
利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及孔渗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屑类型及含量、云母类矿物含量及碎屑颗粒粒度对成岩作用影响最大。大量泥岩、千... 利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及孔渗数据,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成岩作用和孔隙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屑类型及含量、云母类矿物含量及碎屑颗粒粒度对成岩作用影响最大。大量泥岩、千枚岩等塑性岩屑的存在降低了岩石的抗压强度,在埋藏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形成假杂基充填堵塞孔隙;碳酸盐岩、中酸性火山岩等易溶岩屑的存在则可增强岩石的可溶性,利于溶蚀孔隙的形成。云母类矿物在孔隙水的参与下水化析出钾离子造成碱性环境,降低了石英的稳定性,促进了石英的压溶与缝合线的形成;另一方面云母蚀变后析出的硅铝铁成分在石英与长石颗粒周围形成绿泥石膜胶结,在粒间孔隙中形成高岭石与含铁类矿物胶结,降低了孔隙度和渗透率。颗粒粒度主要控制砂岩的抗压性和胶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 储层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延长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33
2
作者 钟大康 周立建 +4 位作者 孙海涛 姚泾利 刘显阳 罗安湘 邓秀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6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是该地区的主要产油层,素以"低孔低渗"而闻名。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等分析化验对该地区延长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是该地区的主要产油层,素以"低孔低渗"而闻名。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X-衍射等分析化验对该地区延长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陇东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细—中粒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总体上从西部耿湾—环县向东至合水—塔儿湾,砂岩成分成熟度逐渐增高;下部的长8—长10及上部长1—长4+5较粗,为中—细粒砂岩,中部长6、长7较细,多为粉—细砂岩。砂岩岩屑含量高、类型丰富,发育泥岩、白云岩等沉积岩岩屑,喷发岩、花岗岩等岩浆岩岩屑及板岩、千枚岩、片岩等变质岩岩屑,其中长8—长10以喷发岩岩屑为主,含量东西差异小,长1—长7以白云岩岩屑为主,含量西高东低;变质岩岩屑各层段都存在;云母在东部含量较高。按岩屑对成岩作用的影响分为刚性和塑性两大类,其中刚性可再细分为易溶与难溶两类,塑性可细分为易压实变形及易蚀变两类。此项研究成果对于分析延长期的盆地演化、物源类型及储层后期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岩石学特征 鄂尔多斯 延长组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的性质及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魏喜 贾承造 +1 位作者 孟卫工 熊湘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33-1938,共6页
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主要是由红藻门壳状珊瑚藻、有节珊瑚藻和绿藻门仙掌藻等钙藻组成的植物礁,其次为珊瑚礁。礁相类型主要有礁核相和礁后泻湖相。岩石矿物成分单一,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包括低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结构组分有生物骨架... 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主要是由红藻门壳状珊瑚藻、有节珊瑚藻和绿藻门仙掌藻等钙藻组成的植物礁,其次为珊瑚礁。礁相类型主要有礁核相和礁后泻湖相。岩石矿物成分单一,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包括低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结构组分有生物骨架、粒屑、泥晶和亮晶;结构类型有生物格架、生物障积、生物节片、生物捆扎和生物粘结结构。岩石类型包括骨架石灰岩/白云岩、粘结石灰岩/白云岩、粒屑石灰岩/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生物体腔孔、藻架孔等原生孔隙和铸模孔、裂缝、颗粒内溶蚀孔、藻类溶孔、扩大的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孔隙组合类型以粒间孔+溶孔+晶间孔最为发育,储集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域 生物礁性质 储层岩石学特征 新近纪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