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液与储层岩心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伍晓林 殷义栋 +5 位作者 吴国鹏 鲁安怀 侯兆伟 丁竑瑞 王浩然 杨晓雪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2,共7页
三元复合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但在生产过程中,三元复合注入液易与储层岩心反应并结垢,造成井下堵塞,采收率降低。因此,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液在储层中的溶、运、堵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 三元复合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但在生产过程中,三元复合注入液易与储层岩心反应并结垢,造成井下堵塞,采收率降低。因此,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液在储层中的溶、运、堵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偏光显微镜(PM)、环境扫描电镜(ESEM)及X射线能谱仪(EDS)测试手段,分析了大庆油田储层岩心与三元复合驱液作用的反应过程,并通过反应动力学计算得到了相应的Si、Al溶出动力学方程。结果显示,南五区、杏树岗、喇嘛甸岩心碱溶50天后,分别生成钠长石、黝方石、铵长石,Si溶出量约为Al的3~4倍,Al的动力学方程为幂函数形式。建议将强碱物质NaOH改为钾或钙性碱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三元复合驱 储层岩心 动力学方程 反应机理 技术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基压裂液对砂岩储层岩心zeta电位的影响
2
作者 徐婷 张士诚 马新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4,14,共5页
采用电泳法研究了延长8砂岩储层岩心在不同pH值的不同介质中的zeta电位,结果如下。在去离子水中zeta电位为负值,随pH增大而减小,pH为10-11时减小幅度大;在矿化度59.64 g/L、CaCl2水型的地层水中,pH〉10.5后先增大后减小;HPG/硼砂压裂液... 采用电泳法研究了延长8砂岩储层岩心在不同pH值的不同介质中的zeta电位,结果如下。在去离子水中zeta电位为负值,随pH增大而减小,pH为10-11时减小幅度大;在矿化度59.64 g/L、CaCl2水型的地层水中,pH〉10.5后先增大后减小;HPG/硼砂压裂液对zeta电位影响不大,但较高pH值的碱性条件对地层伤害较大,破胶后对地层的伤害减小;在阴离子型VES压裂液中zeta电位基本保持稳定,几乎不造成地层伤害。对上述实验结果作了解释和分析。列出了pH值6.5-13.3、时间3、5、7分钟时,该岩心在HPG压裂液中的zeta电位、电泳迁移率、电导率值,说明测定误差产生原因是岩心粒径小、悬浮液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TA电位 砂岩储层岩心 水基冻胶压裂液 胶束凝胶压裂液 地层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储层岩心制作方法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军 吴正良 +4 位作者 蒲俊余 欧翔 谢盛 李巍 石朝敏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09,I0007,共6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钻取储层岩心制作单一裂缝的实验岩心及其缝宽调控的方法与技术。通过对影响实验缝宽及其渗透率测定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了能够满足储层流体流动理论应用条件的裂缝性实验岩心的制作及其缝宽控制的关键技术,以利于应... 文章介绍了一种采用钻取储层岩心制作单一裂缝的实验岩心及其缝宽调控的方法与技术。通过对影响实验缝宽及其渗透率测定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了能够满足储层流体流动理论应用条件的裂缝性实验岩心的制作及其缝宽控制的关键技术,以利于应用储层基础理论解决缝宽测量不准与裂缝渗透率测量失真等问题;同时,简化了实验操作程序与复杂计算,提高了实验缝宽及其渗透率测定的准确性、真实性与实用性。以便用其客观地揭示储层裂缝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裂缝性储层的伤害机理、评价工作液对这类储层的伤害程度以及储层保护剂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 储层岩心 制作方法 评价研究 裂缝宽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储层岩心矿物相互作用的碱耗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于建军 郑润芬 俞泽翰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11期34-38,共5页
为探索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油藏矿物的相互作用对采出液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油藏矿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碱耗动力学模型。将储层岩石粉末在45℃条件下浸泡于模拟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中,对不同浸泡时间的上清液进行取... 为探索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油藏矿物的相互作用对采出液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油藏矿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碱耗动力学模型。将储层岩石粉末在45℃条件下浸泡于模拟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中,对不同浸泡时间的上清液进行取样分析,结合不同pH值下溶液中各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认为OH-的准确浓度无法通过酸碱滴定法获得,可采用检测Al、Si元素浓度,再推导溶液中剩余OH-浓度的方法进行间接计算。获取不同时间上清液中的OH-浓度,建立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大庆油田北一区断东区块目的油藏岩心矿物反应过程中的碱耗动力学方程,符合v=KCn形式,反应级数为2.6。该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三元复合驱注入液与油藏矿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优化三元复合驱注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储层岩心 碱耗动力学 反应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的伤害及结垢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国鹏 陈广宇 +3 位作者 焦玉国 田燕春 赵新 李洪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141,共5页
为研究强碱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的伤害,了解强碱体系是否造成储层内部结垢,对位于大庆油田杏二区中部强碱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注三元复合体系前后分别钻取的2口密闭取心检查井的同层位岩心进行了对比检测研究。2口检查井岩心的X-射线... 为研究强碱三元复合驱对储层的伤害,了解强碱体系是否造成储层内部结垢,对位于大庆油田杏二区中部强碱三元复合驱工业性试验区注三元复合体系前后分别钻取的2口密闭取心检查井的同层位岩心进行了对比检测研究。2口检查井岩心的X-射线衍射谱图形一致,特征衍射峰的形状、位置对应较好;能谱结果显示三元体系驱替后的岩心中钙镁元素没有发生聚集。表明三元复合驱体系对储层的伤害很小,三元复合体系驱替后储层孔道内没有生成堵塞性钙镁结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储层岩心 地层伤害 结垢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矿物对聚丙烯酰胺耗损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唐洪明 孟英峰 +1 位作者 杨潇 陈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2-346,共5页
实验研究了一种典型的大庆油田砂岩储层岩心 ,岩心的骨架矿物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 ,粘土矿物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 ,等质量比的各种骨架和粘土矿物组合在 45℃、静态条件下对聚合物HPAM (M =1.5× 10 7,HD =2 6 .5 % )的吸附。H... 实验研究了一种典型的大庆油田砂岩储层岩心 ,岩心的骨架矿物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 ,粘土矿物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 ,等质量比的各种骨架和粘土矿物组合在 45℃、静态条件下对聚合物HPAM (M =1.5× 10 7,HD =2 6 .5 % )的吸附。HPAM溶液用矿化度 6 492mg/L的模拟地层水配制。HPAM浓度用酸 /次氯酸钠沉淀浊度法测定。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HPAM的吸附在 16 0 0h时尚未达到平衡 ,前 4h吸附速率高 ;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量为骨架矿物上吸附量的 10— 4倍 ;在粘土矿物中绿泥石的吸附量最高 (2 .5mg/ g) ,在骨架矿物中石英的吸附量最高(0 .6mg/g) ;在二元粘土矿物组合上的吸附量比单粘土矿物上高 0 .1— 0 .3mg/ g ,在二元骨架矿物的吸附中石英起主要作用 ;HPAM在储层岩心上的吸附量为 2 .0mg/L ,略低于三元粘土矿物组合上的吸附量而高于三元骨架矿物组合上的吸附量 ,表明了粘土矿物的主导作用。讨论了HPAM在储层矿物上的吸附机理和影响吸附 (和滞留 )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HPAM 溶液吸附 粘土矿物 骨架矿物 砂岩储层岩心 大庆油田 驱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化油田注入水中细菌堵塞岩心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刚 尹先清 +2 位作者 彭松水 张光明 王光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全系统灭菌;地层水和注入水过滤、灭菌;储层岩心洗油、饱和地层水;用注入水接种培养,制备低、中、高含菌量的驱替用水,其中TGB、SRB、IB菌总菌数分别为1.06×102、1.49×103、1.29×104个/mL。用低、中、... 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全系统灭菌;地层水和注入水过滤、灭菌;储层岩心洗油、饱和地层水;用注入水接种培养,制备低、中、高含菌量的驱替用水,其中TGB、SRB、IB菌总菌数分别为1.06×102、1.49×103、1.29×104个/mL。用低、中、高含菌量的3种含菌水驱替岩心,注入量分别为70、70、64PV,岩心对地层水的渗透率分别由9.06×10-3、15.93×10-3、11.84×10-3μm2变为10.16×10-3、1.45×10-3、0.72×10-3μm2,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分别为-12.1%、90.9%、93.9%,岩心流出液中总菌数分别为0、4.0×100、4.1×101个/mL。讨论了注水过程中细菌在岩心孔隙中的截留和岩心堵塞。认为纯化油田砂岩油藏注入水中各种细菌的总数应控制在1×102个/mL以下。图3表4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岩心实验 驱替 地层水 纯化油田 渗透率 储层岩心 含菌量 菌数 S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中微粒运移现象的实验判断 被引量:22
8
作者 景岷雪 罗丽琼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2期50-53,i005,共5页
储层中微粒运移是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速敏、正反向流动两种岩心流动实验可以直观判断储层中微粒运移,速敏实验是判断储层岩心微粒运移状况的基本方法。但单独运用速敏实验并不可靠,需要以正反向流动实验及储层相关地质资料为... 储层中微粒运移是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速敏、正反向流动两种岩心流动实验可以直观判断储层中微粒运移,速敏实验是判断储层岩心微粒运移状况的基本方法。但单独运用速敏实验并不可靠,需要以正反向流动实验及储层相关地质资料为辅助加以分析判断。根据正反向流动实验曲线中渗透率的变化,可判断微粒运移。通过储层岩矿成分分析及胶结状态的观察结果等储层地质资料的分析,可以预测或验证岩心微粒运移现象的发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运移 岩心流动实验 地质资料 储层损害 直观判断 反向流动 储层岩心 分析判断 成分分析 发生状况 速敏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中36—1油田油井工作液对储层的损害评价
9
作者 邓明毅 张春阳 +2 位作者 董星亮 刘志明 刘庆华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1年第5期17-24,共8页
以绥中36-1油田A区、B区和J区所用的油井工作液和储层岩心为对象,通过对储层特征、潜在损害因素、工作液的配伍性以及工作液的模拟损害的分析,对引起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绥中36-1油田Ⅱ期开发提出建议。
关键词 绥中36-1油田 油井工作液 储层损害 评价 储层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MD膜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丽 牛金刚 +5 位作者 蒋生祥 廖广志 杨清彦 侯战捷 高飞 高芒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3,共3页
在大庆主力砂岩油藏岩心上 ,考察了膜驱剂MD 1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果 (4 5℃ )。膜驱剂MD 1为含2 5 %单分子双季铵盐的工业品 ,用矿化度 5 2 10mg/L的油田采出水配制驱替液。注入 0 .5 7PV的 5 0 0mg/LMD 1溶液使未洗油、含束缚水的... 在大庆主力砂岩油藏岩心上 ,考察了膜驱剂MD 1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驱油效果 (4 5℃ )。膜驱剂MD 1为含2 5 %单分子双季铵盐的工业品 ,用矿化度 5 2 10mg/L的油田采出水配制驱替液。注入 0 .5 7PV的 5 0 0mg/LMD 1溶液使未洗油、含束缚水的岩心表面由亲油变弱亲油 ,由弱亲油变中性。在洗油后饱和水 ,再用油驱替至束缚水状态的若干组岩心上 ,膜剂驱的采收率如下 :直接用 5 0 0mg/L溶液间歇驱油 ,采收率 6 0 .8%和 6 4 .1%;水驱后提高采收率 2 .2 3%(5 0 0mg/L× 0 .5PV) ,3.0 9%(10 0 0× 0 .5 ) ,9.10 %(5 0 0× 2 .0 ) ,8.2 0 (5 0 0× 10 .0 ) ,最终采收率略低于直接膜剂驱 ;水驱、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6 .4 8%~ 8.6 1%)之后提高采收率 1.96 %(5 0 0× 0 .5 ) ,2 .4 4 %(10 0 0×0 .5 ) ,6 .4 8%(5 0 0× 5 .0 ) ,6 .4 6 %(5 0 0× 10 .0 ) ;水驱、三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14 .89%~ 15 .89%)之后提高采收率1.4 5 %(5 0 0× 0 .5 ) ,0 .6 5 %(10 0 0× 0 .5 ) ,5 .98%(5 0 0× 5 .0 ) ,5 .13%(5 0 0× 10 .0 )。在大庆油田 ,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之后采用膜驱技术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驱 驱油效率 储层岩心 单分子双季铵盐 采收率 大庆砂岩油藏 MD膜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驱油体系中碱对地层伤害的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葛稚新 刘卫东 黄延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4,368,共4页
实验温度45℃。将大庆油田萨北小井距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储层岩心用含12 g/L NaOH的三元复合驱溶液浸泡30天,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到岩心中石英、高岭土及长石受到明显溶蚀,岩心孔隙结构发生改变,液流通道破坏或堵塞;用该溶液驱替8小时的岩心... 实验温度45℃。将大庆油田萨北小井距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储层岩心用含12 g/L NaOH的三元复合驱溶液浸泡30天,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到岩心中石英、高岭土及长石受到明显溶蚀,岩心孔隙结构发生改变,液流通道破坏或堵塞;用该溶液驱替8小时的岩心中有新生矿物晶体形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钙。复合驱试验区油井生产6个月后,3口油井油管垢样主要由钙垢和硅垢组成,钡垢量多少不等,垢样从近壁层到远壁层,硅垢量增加而钙垢量减少,即钙垢的形成快于并早于硅垢的形成。储层油砂、石英、高岭土、长石、蒙脱土在含6、12、20 g/L不同碱剂的三元复合驱溶液中浸泡120天,测定液相中Si、Al浓度,地层矿物的溶蚀在强碱(NaOH)液中最严重,混合碱(1∶1的NaOH+Na2CO3)液中次之,弱碱(Na2CO3)液中最轻,且溶蚀程度均随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3种黏土矿物中,蒙脱土的溶蚀程度最大,长石最小。讨论了岩石矿物与碱的反应机理及高岭土、蒙脱土与碱反应时生成的新矿物。图5表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岩相互作用 ASP三元复合溶液 碱剂 岩石矿物 储层岩心 碱溶蚀 井下结垢 地层伤害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有机质沉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汪伟英 周克厚 +2 位作者 王尤富 吴一慧 张公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6-308,共3页
在地层温度 (6 5℃ )下研究了含沥青质 8.2 4 %、胶质 39.1%、蜡 4 .98%、凝点 - 2 2℃、粘度 (6 5℃ ) 32 6mPa·s的渤海绥中 36 1油田脱水脱气原油的有机质沉积现象。该原油与pH为 7~ 13的矿化度 80 0 0mg L的注入水等体积混合... 在地层温度 (6 5℃ )下研究了含沥青质 8.2 4 %、胶质 39.1%、蜡 4 .98%、凝点 - 2 2℃、粘度 (6 5℃ ) 32 6mPa·s的渤海绥中 36 1油田脱水脱气原油的有机质沉积现象。该原油与pH为 7~ 13的矿化度 80 0 0mg L的注入水等体积混合后 10d内无沉积物生成 ,注入水pH增加至 14时 2 4h后 ,与 15 %盐酸液混合时 2 4 0h后即有沉积物生成。在 6 5℃下在储层岩心中注入原油 10PV ,降温至 5 5℃并静置 4h ,再在 6 5℃注入原油 10PV ,岩心渗透率由 0 .174μm2 降至 0 .15 7μm2 ,如降温至 5 5℃后继续注入原油 10PV ,则渗透率由 0 .180 μm2 降至 0 .14 6 μm2 。在原油中加入1%沥青质后分别注入 3个岩心 ,注入 10PV时岩心渗透率下降 5 %~ 9%。实验结果表明 ,与极高pH值的水或酸液混合 ,岩心 (油藏 )温度降低及原油中沥青质含量增大均可引起原油中有机质沉积。从原油胶体的结构讨论了有机沉积实验结果。图 1表 3参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有机质沉积 实验研究 重有机质 原油 储层岩心 渗透率伤害 石油胶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对烷基苯磺酸盐吸附损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苑慧莹 李川 +1 位作者 单存龙 伍晓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研究了有效物含量50%的两种国产工业品重烷基苯磺酸盐HAILS在大庆洗油油砂上的吸附及外加碱的影响。实验温度45℃,HABS溶液用矿化度3.83g/L的模拟油藏盐水配制。随溶液浓度增大,HAILS样品1(M=427,CMC=0.86g/L)在0.5~1.0g/... 研究了有效物含量50%的两种国产工业品重烷基苯磺酸盐HAILS在大庆洗油油砂上的吸附及外加碱的影响。实验温度45℃,HABS溶液用矿化度3.83g/L的模拟油藏盐水配制。随溶液浓度增大,HAILS样品1(M=427,CMC=0.86g/L)在0.5~1.0g/1,浓度区间显现吸附峰.最大吸附量1.29mg/g砂,在1.0~3.0g/L浓度区间吸附量缓慢下降。在外加碱影响实验中使用8.0g/LHAILS溶液。HABS样品1和样品2(M=440,CMC=0.78g/L)的吸附量,在外加NaOH浓度分别为6.0~11g/L和4.0~9.0g/L时低于无碱吸附量,最小吸附量分别为无碱吸附量的68%和53%,外加NaOH浓度≥12g/L时吸附量高而稳定。在外加Na2CO3浓度低于~3.0g/L或外加NaOH+Na2CO3浓度低于-8.0g/L时,HABS样品2吸附量低于无碱吸附量,外加碱浓度再增大时则迅速升高。加入Na3PO4+Na2CO3,加量≤12g/L时,HAILS样品2吸附量稳定而显著降低,其原因尚不明了。HABS样品1在储层岩心中的动态吸附量和在油砂上的吸附量随NaOH浓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岩心吸附量不到油砂吸附量的1/10。图4表5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烷基苯磺酸盐 溶液吸附 储层油砂 储层岩心 吸附损耗 碱剂 驱油表面活性剂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亲油纳米二氧化硅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兴隆 秦积舜 李治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8-331,348,共5页
实验研究了注水井增注用的4种商品表面亲油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能力.kg为0.01~0.1 μm2的胜利义北砂岩岩心,洗油后浸泡在盐水中使表面亲水,注入0.5~3.0 PV 1.5 g/L的纳米二氧化硅柴油悬浮液,静置不同时间,用自吸吸... 实验研究了注水井增注用的4种商品表面亲油改性纳米二氧化硅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能力.kg为0.01~0.1 μm2的胜利义北砂岩岩心,洗油后浸泡在盐水中使表面亲水,注入0.5~3.0 PV 1.5 g/L的纳米二氧化硅柴油悬浮液,静置不同时间,用自吸吸入法测定岩心相对润湿指数W(水、油润湿指数之比).结果表明,W值随注入量增大按指数关系减小,注入量3 PV时达到稳定值,注入量相同时随静置时间(18~40小时)延长而减小;在注入量2 PV、静置40小时条件下除829外的3种样品使亲水岩心(W=1.7)变亲油(W<1.0),俄罗斯产品101效果最好,W=0.5.用光学投影法测量并图示了表面亲水岩石薄片依次浸泡在煤油、纳米二氧化硅柴油悬浮液、盐水中时接触角随浸泡时间的变化.在煤油中,大理石和灰岩表面变亲油,纳米二氧化硅处理使接触角略有增大;在盐水中,经101处理的大理石表面亲油性至少维持500小时,其余样品处理的大理石迅速变为亲水,各种样品处理的亲油灰岩表面在盐水中经过~0~70小时(样品101)先后变为亲水.玻璃表面在煤油中仍亲水,不同纳米二氧化硅处理玻璃的效果各不相同:迅速亲油化(101和727),~60小时后变亲油(829),接触角增大但仍亲水(902);处理后的亲油玻璃表面在盐水中迅速变强亲水.纳米二氧化硅不能使石英表面亲油化.图6表4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油纳米 二氧化硅 亲油化处理剂 表面润湿性 润湿性反转 砂岩储层岩心 储层矿物 润湿性指数 接触角(润湿角) 注水井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含油和去油地层砂表面吸附的差异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田仲强 隋春艳 王国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为了了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砂岩油藏岩石表面吸附的真实情况 ,对比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ABS)在含油和去油地层砂表面吸附的差异。地层砂取自胜利东辛油区辛 11 5 31断块油藏 ,水洗风干 ,含油 4.93% (称为油砂 ) ;此油砂经苯 /乙醇... 为了了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砂岩油藏岩石表面吸附的真实情况 ,对比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ABS)在含油和去油地层砂表面吸附的差异。地层砂取自胜利东辛油区辛 11 5 31断块油藏 ,水洗风干 ,含油 4.93% (称为油砂 ) ;此油砂经苯 /乙醇 (1∶ 1)抽提脱油后烘干 ,为去油地层砂 (净砂 )。吸附实验温度 6 0℃。ABS在净砂上吸附较快 ,约 10h吸附达到饱和 ,饱和吸附量为 45 .1μmol/g砂 ;在油砂上吸附较慢 ,吸附达到饱和至少需 2 8h ,饱和吸附量为 35 .6 μmol/L ,较净砂饱和吸附量约低 2 1%。ABS在油砂和净砂上的吸附等温线均呈S形 ,二者的差别是在高ABS浓度区油砂上的吸附量明显下降 ,而净砂上的吸附量大体不变。油砂和净砂上ABS的吸附量在加入电解质量 (NaCl,≤ 2 0 g/L)时大幅度增加 ,加入碱 (Na2 CO3 ,≤ 5 g/L)时略有减少。讨论了产生以上实验结果的原因。认为使用含油地层砂测定表面活性的吸附损耗更接近油藏地层实际情况 ;与不含油的净砂相比 ,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吸附较慢 ,吸附量较小 ,这有利于表面活性剂驱油作用的发挥 ;采用浓度适当高的表面活性剂段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含油 去油 地层砂 表面吸附 吸附损耗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储层岩心 岩心预处理 油田化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水岩反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贤君 王庆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3,共4页
为了探寻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结垢的原因 ,实验测定了储层所含各种矿物和储层岩心与 6 .0 g/L表面活性剂(S)ORS 4 1溶液、1.5 g/L聚合物 (P)HPAM溶液、12、5 0、10 0g/L碱 (NaOH ,A)溶液及ASP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A、S、P浓度分别为 12、6... 为了探寻大庆三元复合驱油田结垢的原因 ,实验测定了储层所含各种矿物和储层岩心与 6 .0 g/L表面活性剂(S)ORS 4 1溶液、1.5 g/L聚合物 (P)HPAM溶液、12、5 0、10 0g/L碱 (NaOH ,A)溶液及ASP三元复合驱油溶液 (A、S、P浓度分别为 12、6 .0、1.5mg/L)在 4 5℃、0 .1MPa压力下密闭振荡反应 16 8h后 ,各溶液中K、Al、Fe、Si、Ca、Mg、Na离子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详列表中。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 ,骨架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及储层岩样基本上不与S、P溶液发生作用 ,与A溶液作用较强烈 ,溶出的矿物离子量随A溶液浓度增大而增大。ASP溶液与岩样作用后溶出大量Si、Al离子 ,其中Si离子量较空白溶液中的量 (3.0mg/L)增大 4 0~ 70倍 ;在压力不变、温度由 4 5℃升至 80℃时 ,ASP溶液溶出的Si、Al离子量分别由 172 .2和 6 .0mg/L增至 82 6 .5和 2 7.9mg/L ,但不受压力增大的影响 ,随温度升高Ca离子溶出量增大 ,Mg离子溶出量不变 ;在 4 5℃下压力由 0 .1MPa升至 1.4MPa时 ,溶出的Ca、Mg离子量分别由 0 .4和 0 .6mg/L增至 11.9和 7.9mg/L。表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粘土矿物 骨架矿物 储层岩心 聚合物溶液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碱溶液 ASP三元复合溶液 大庆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岩石抗压强度测定评价酸液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燕 李爱辉 +1 位作者 单永卓 杨宝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67,共2页
针对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酸处理所需的氢氟酸与储层岩心的酸岩反应对岩石抗压强度的影响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即通过模拟油藏条件的岩石力学参数测定,获得酸化前后岩石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储层温度高、增加酸液浓度、加大酸... 针对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酸处理所需的氢氟酸与储层岩心的酸岩反应对岩石抗压强度的影响情况,进行实验研究,即通过模拟油藏条件的岩石力学参数测定,获得酸化前后岩石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储层温度高、增加酸液浓度、加大酸液用量、延长反应时间,都会降低岩石的抗压强度。降低酸液浓度和用量有利于保护岩石骨架,避免近井眼岩石酸化后造成孔隙坍塌和加速微粒运移。表明了岩石抗压强度的测定是一种评价酸液性能好坏的必要手段,对现场酸液浓度、用量及关井反应时间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液 关井 储层岩心 微粒运移 井眼 油层 酸化 岩石骨架 油藏条件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天然高分子水基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力会 张金波 鄢捷年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简介了4种对环境无害的固态的水基钻井液处理剂的合成及性能:改性天然高分子类包被剂IND30和降滤失剂NAT20,无萤光白沥青NFA25(部分溶于水、部分溶于油的改性油类物质)及粉状聚合醇PGCS1(EO/PO共聚物)。报道了用膨润土和这4种处理剂配... 简介了4种对环境无害的固态的水基钻井液处理剂的合成及性能:改性天然高分子类包被剂IND30和降滤失剂NAT20,无萤光白沥青NFA25(部分溶于水、部分溶于油的改性油类物质)及粉状聚合醇PGCS1(EO/PO共聚物)。报道了用膨润土和这4种处理剂配制的各种实验钻井液的组成和性能:基本配方钻井液(钻井液1)、强抑制性钻井液(钻井液2,另加入一种小阳离子页岩抑制剂)、抗盐钙污染钻井液(加入35%NaCl和1%CaSO4),抗膨润土污染钻井液(加入4%钙膨润土)。这4种钻井液在原配制状态和在120℃、140℃滚动16小时后,各流变参数均在合理范围,API滤失量≤5 2mL,HTHP滤失量≤20mL。某油藏储层钻屑在钻井液1、2中于140℃滚动16小时后,回收率分别为91 2%和96 7%;该储层岩心被原配制和在140℃滚动16小时后的钻井液1、2污染后,渗透率恢复率为88 2%~91 6%。4种处理剂溶液,钻井液1、2及两口井使用的钻井液均无毒,EC50>3×104mg/L。该体系多功能水基钻井液已在塔里木、克拉玛依等油田10余口井钻井中获得成功应用,最长裸眼长度达5324 45m,井眼扩大率仅5%~10%。详细介绍了在LG区块使用的钻井液分井段组成、维护及性能。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改性天然高分子 应用 钻井液处理剂 页岩抑制剂 降滤失剂 油类物质 基本配方 NaCl 钙膨润土 流变参数 油藏储层 储层岩心 克拉玛依 详细介绍 滤失量 性能 共聚物 聚合醇 配制 阳离子 钙污染 20℃ 小时 滚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的大平面驱油实验及荧光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家文 井洋 +2 位作者 王京博 吕媛媛 宋考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通过大平面人工均质岩心驱油和驱油后储层岩心磨片荧光分析,针对大庆油田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人工均质岩心渗透率2μm2,孔隙度0.263,几何尺寸(cm)为60×60×2.4,由埋置的81对微电极测量81个点处的电阻率,计算各该处含... 通过大平面人工均质岩心驱油和驱油后储层岩心磨片荧光分析,针对大庆油田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人工均质岩心渗透率2μm2,孔隙度0.263,几何尺寸(cm)为60×60×2.4,由埋置的81对微电极测量81个点处的电阻率,计算各该处含水饱和度,求得含油饱和度。大平面模型经清水驱油后,注入聚合物0.57 PV×1000mg/L,再继续水驱,绘制了采收率和含水率曲线,及水驱、注聚、后续水驱结束时平面上岩心含油饱和度分布图。含油饱和度沿主流线(一条对角线)近似对称分布,主流线上含油饱和度最低,水驱后为32.0%,注聚并后续水驱后为21.5%,波及系数分别为0.960和0.985。取自大庆不同储层的两组各两支岩心,一支水驱油,另一支实施水驱—注聚—后续水驱,驱替后在注入端、中间、采出端各取一横剖面制成磨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剩余油饱和度并计算其概率密度。与水驱后岩心相比,聚驱后两组岩心每一剖面的剩余油饱和度均降低,低剩余油饱和度(<30%)部分所占比例增大,高剩余油饱和度部分所占比例减小,最大剩余油饱和度值降低,其中一组岩心的最小剩余油饱和度值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剩余油分布 油饱和度 大平面均质岩心 储层岩心 电阻率 荧光分析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防塌剂FFR的合成及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贵云 张高波 +1 位作者 李可进 郭民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9-201,208,共4页
防塌剂FFR为由烯类单体合成、主要基团为羟基的共聚物,产品浓度15%~20%,已投入现场应用。本文报道FFR的室内性能评价结果。在2%和3%FFR水溶液中,某储层岩心的40目回收率高于而粘土膨胀率则低于10%KCl和3%某聚合醇溶液中的相应值,2%FFR... 防塌剂FFR为由烯类单体合成、主要基团为羟基的共聚物,产品浓度15%~20%,已投入现场应用。本文报道FFR的室内性能评价结果。在2%和3%FFR水溶液中,某储层岩心的40目回收率高于而粘土膨胀率则低于10%KCl和3%某聚合醇溶液中的相应值,2%FFR可有效抑制粘土造浆。在4%膨润土浆中,FFR(2%~4%)使滤失量和极压润滑系数大幅下降;在一种密度1.38g/cm3的聚磺钾盐井浆中,FFR(2%,3%)使流变性和滤失性改善;在一种密度1.84g/cm3的饱和盐水井浆中,FFR(2%,3%)使初终切力明显降低,但120℃老化后HTHP滤失量升高。在按中原油田钻井液配方用淡水配制的聚合物泥浆和磺化泥浆中考察了FFR的配伍性,FFR使动切力升高,终切力升高(聚合物浆)或下降(磺化浆),120℃老化后HTHP滤失量升高,且表现出较强的抗劣质土污染能力,但在加入15%NaCl的磺化泥浆中FFR使老化后API滤失量大幅度升高。FFR在泥浆中的加量一般为1%~3%,在盐水泥浆中加量不大于2%。表8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失量 防塌剂 粘土膨胀 储层岩心 极压 滤失性 室内性能评价 磺化 新型 单体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