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气储层敏感性实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吴春燕 沈英 +2 位作者 程玉群 毛中源 贾朋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85,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岩心驱替实验等技术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气储层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具中等偏弱或弱的盐敏、水敏和碱敏,弱-无酸敏,中等偏强或强的应力敏感特征,... 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岩心驱替实验等技术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气储层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具中等偏弱或弱的盐敏、水敏和碱敏,弱-无酸敏,中等偏强或强的应力敏感特征,矿物组分、储层物性及储层微孔结构是影响储层敏感性的主要因素。考虑到页岩储层的特殊性,在敏感性实验中对部分关键实验技术的条件和方法进行了改进:1将压汞法毛管压力曲线与氮气吸附法BJH函数孔径分布曲线资料结合,拼接出完整的孔喉分布曲线图;2敏感性实验的样品除油采用常规洗油与高温(150~200℃)烘烤方法结合;3采用了目前最适合页岩气储层敏感性实验的脉冲气体渗透率仪,用气体驱替法代替常规液相驱替法,获取敏感性实验前后的渗透率值。通过一系列改进后的敏感性实验,取得了符合泥页岩储层特性的敏感性数据,达到了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矿物组分 储层物性 孔隙结构 储层敏感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模拟与地球化学实验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1 位作者 梁峰 佘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9,共14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年代老、埋藏深、经历多旋回构造—成岩叠加改造的特点,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成藏过程研究难度大。依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碳酸盐岩油气专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年代老、埋藏深、经历多旋回构造—成岩叠加改造的特点,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成藏过程研究难度大。依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碳酸盐岩油气专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开展有针对性的储层模拟和地球化学实验技术攻关,取得3项进展:(1)基于多阶段—连续流装置、渗透率在线检测和可视化装置、高温高压流体原位检测改进装置,解决了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模拟实验的难题,为埋藏溶蚀孔洞预测和评价、埋藏环境孔喉结构发育样式和演化路径研究提供了手段;(2)建立了以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测年为核心的9项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解决了储层成因研究中的定年、定温和定流体属性的难题;(3)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了绝对年龄坐标系下构造—埋藏史、成岩—孔隙演化史、烃源岩埋藏和成烃史、油气成藏史重建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难题,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 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 储层模拟实验技术 储层成因与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储层学的基本内涵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卫平生 雍学善 +3 位作者 潘建国 高建虎 曲永强 桂金咏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1期10-17,24,共9页
在分析总结储层研究在不同阶段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其已经步入地震与地质有机结合的储层表征阶段,而地震储层学正是基于此提出。从地震储层学的目标、理论、基础、实验、技术以及方法共6个方面深入剖析其内涵,认为双相介质理论是其... 在分析总结储层研究在不同阶段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其已经步入地震与地质有机结合的储层表征阶段,而地震储层学正是基于此提出。从地震储层学的目标、理论、基础、实验、技术以及方法共6个方面深入剖析其内涵,认为双相介质理论是其基本理论,储层参数与地震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是其核心任务,储层地震实验的突破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地震储层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不仅要完善和创新双相介质理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直接针对储层从不同地震波的发射和接收2个环节,以及地震波传播的波动和射线2条主线进行正、反演结合,建立储层参数与地震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结合储层地质研究,利用关键技术实现储层表征这一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储层 双相介质理论 定量关系 储层地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砂岩储层长石溶孔率定量计算的新方法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_1储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友运 刘喜强 孙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5-401,共7页
次生孔隙是砂岩储层中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即长石溶孔)往往是最重要的次生孔隙类型之一。基于热力学原理,提出了依据溶蚀产物自生黏土矿物的含量定量计算深埋条件下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的新方法,即:钾长... 次生孔隙是砂岩储层中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而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即长石溶孔)往往是最重要的次生孔隙类型之一。基于热力学原理,提出了依据溶蚀产物自生黏土矿物的含量定量计算深埋条件下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的新方法,即:钾长石次生孔隙率=0.28×高岭石含量或0.36×伊利石含量;钠长石次生孔隙率=0.10×高岭石含量或0.17×伊利石含量;钙长石次生孔隙率=0.014×高岭石含量或0.08×伊利石含量。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_1储层的矿物岩石学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新方法对陇东地区长8_1储层深埋条件下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面孔率和溶蚀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长8_1储层51块样品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率的计算平均值为1.32%,与长石溶孔率的实测值(平均1.44%)比较接近;与溶蚀模拟实验产生的溶孔率相比,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也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溶蚀 次生孔隙 计算方法 模拟实验 长8_1储层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抽样方法在岩心柱取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吕洲 王玉普 +5 位作者 李莉 吉伟平 侯秀林 刘达望 葛政廷 李扬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4-279,共6页
通过储层岩心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地质研究、测井解释和油气藏工程计算的基础。岩心柱样品的选择是储层岩心实验的第一步,其取样精度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岩心柱样品取样数量受限的情况下,传统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难以满足测量精度... 通过储层岩心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地质研究、测井解释和油气藏工程计算的基础。岩心柱样品的选择是储层岩心实验的第一步,其取样精度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岩心柱样品取样数量受限的情况下,传统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难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针对传统抽样方法的局限性,阐述了分层抽样方法的原理,并探讨了分层抽样参数的选取标准。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使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实现蒙特卡洛算法,对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测量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抽样数量的前提下,分层抽样的数据精度明显优于简单随机抽样。因此,根据不同岩心实验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分层抽样的岩心柱样品的选择方法。该方法可以预估取样精度,并据此设计合理的样品数量,当实验样品数量受限时,可以有效地提升取样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抽样 岩心取样 储层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大忠 孙卫 +2 位作者 黄海 南珺祥 陈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134-2144,共11页
Actual sandstone micromodel was used in this work to conduct the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experiment of ultra-low sandstone reservoir,since the insid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process of C... Actual sandstone micromodel was used in this work to conduct the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experiment of ultra-low sandstone reservoir,since the insid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waterflooding process of Chang 8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f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Huaqing region of the Ordos Basin,China is difficult to observe directly.Combined with physical property,casting thin sections,constant-rate mercury injection capillary pressure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the influence of reservoir property on the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in pore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Seepage paths of water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homogeneous seepage,reticular-homogeneous seepage,finger-reticular seepage and finger-like seepage,the waterflooding efficiency of which decreases in turn.More than 70%of residual oil occurs as flowing-around seepage and oil film.Physical property,pore structure and movable fluid characteristics are all controlled by digenesis and their impacts on waterflooding efficiency are in accordance.Generally,the pore throat radius size and distribution and movable fluid percentag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waterflooding l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FLOODING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Ordos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