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东南南川地区龙潭组煤储层可压性特征及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尽贤 郭涛 +2 位作者 周亚彤 李东阳 金晓波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压裂改造是增加煤层气井煤储层渗透率及导流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更好指导渝东南南川地区龙潭组煤层气井开发生产,综合应用测录井资料、工业分析、扫描电镜、光片观察、全岩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基于煤岩孔隙、顶板、底板展布和含气性特征... 压裂改造是增加煤层气井煤储层渗透率及导流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更好指导渝东南南川地区龙潭组煤层气井开发生产,综合应用测录井资料、工业分析、扫描电镜、光片观察、全岩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基于煤岩孔隙、顶板、底板展布和含气性特征,分析并探讨了煤储层可压性地质特征及其对储层改造的影响。研究表明:(1)煤岩具有“中高演化、中高镜质组、中低灰分”特征,煤岩储集空间主要为微孔隙和裂隙,有利于气体吸附;煤层分布稳定,底板为铝土质泥岩,顶板为泥岩,局部变为泥质灰岩、灰岩;煤储层及其顶、底板组合模式和顶板矿物组成差异为海陆过渡沉积环境的体现。(2)煤层及顶、底板力学参数及地应力差异大,初步说明可压性较好;三轴应力实验揭示高压力下煤层力学参数会超过顶板,增加压裂风险。(3)受煤系地层沉积条件差异控制,煤层与顶板的岩性组合、顶板矿物组成直接影响了水平井钻井的井壁稳定性,高含黏土矿物的泥岩顶板性脆、易碎、遇水易膨胀,是导致剥落风险的主要原因,影响水平井钻遇率。(4)不规则的天然裂缝会导致压裂窜通和缝高失控;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的规则裂缝有利于人工裂缝扩展,可对储层有效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层气 储层可压性 储层改造 龙潭组 南川地区 渝东南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7
2
作者 龙章亮 温真桃 +1 位作者 李辉 曾贤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页岩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影响储层可压性的参数众多,包括储层基础地质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有机碳含量等),工程地质参数(岩石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层压力、地应力等)以及工程参数(水平段长、优质... 页岩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影响储层可压性的参数众多,包括储层基础地质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有机碳含量等),工程地质参数(岩石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地层压力、地应力等)以及工程参数(水平段长、优质储层钻遇率、分段分簇、压裂规模等)多参数影响,且不同气田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复杂工区光是寻找影响产能的主控因素都需要进行多轮先导试验进行分析评价。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方法,气田储层可压性评价任务迫在眉睫,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页岩气储层可压性分析评价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快速地明确影响产量主控敏感参数。参数相关性强,可根据敏感参数预测压后产量,且随后期开发井数量越多预测精度越高。气田可以通过工程工艺优化调整得出的主控敏感参数,达到进一步提高压裂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可压性 灰色关联 主控敏感参数 压裂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