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夹层储层分级评价及展布特征——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肖佃师 郭雪燚 +5 位作者 王猛 邢济麟 王民 汪睿 郑乐华 关小蝶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726,740,共14页
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一段夹层型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夹层品质对含油性及产能影响大。然而,夹层物性呈现较强的非均质性,急需对夹层储层进行表征与描述,建立一套适合夹层储层的分级方案。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 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一段夹层型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其夹层品质对含油性及产能影响大。然而,夹层物性呈现较强的非均质性,急需对夹层储层进行表征与描述,建立一套适合夹层储层的分级方案。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对储层进行表征,基于压汞分形理论,建立适用于砂岩夹层的储层物性分级标准,结合测井资料对储层物性参数进行预测,进而刻画夹层优质储层平面展布。研究表明:根据源岩成熟度的差异,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青一段可分为低熟区(R_(o)<1.0%,R_(o)为镜质体反射率)和中高熟源岩区(R_(o)>1.0%),夹层物性随烃源岩成熟度增大而变差。根据储层物性差异特征,分区块建立了夹层物性分级标准,将砂岩夹层分为Ⅰ—Ⅲ类和无效储层;由Ⅰ类储层到无效储层的大孔含量和中孔含量依次变少,储集空间由粒间孔、粒间溶蚀孔过渡至粒内溶蚀孔和晶间孔;压汞形态由弱平台型、缓直线型过渡至上凸状,储层含油性逐渐变差。优质夹层“甜点”主要沿着河口坝主体、水下分流河道等沉积微相分布,厚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减薄。研究成果为该区青山口组一段夹层型页岩油“甜点”优选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口组一段 砂岩夹层 储层表征 储层分级 孔喉大小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隆构造带复杂储层分级评价方法
2
作者 李晓峰 蔡军 +4 位作者 肖承文 蔡文渊 于伟高 傅少庆 郭玉庆 《测井技术》 2024年第6期821-832,共12页
河套盆地兴隆构造带临河组储层受低地温、晚深埋等控制,弱成岩特征明显,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试油资料显示有一些试油层的物性相同或相近,但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依据传统孔隙度、渗透率参数建立的储层分... 河套盆地兴隆构造带临河组储层受低地温、晚深埋等控制,弱成岩特征明显,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试油资料显示有一些试油层的物性相同或相近,但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依据传统孔隙度、渗透率参数建立的储层分级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受到制约,满足不了储层分级的精准评价需求。结合核磁共振与常规测井资料,综合利用表征储层孔隙结构的核磁共振T2谱几何均值、不同孔径孔隙占比及常规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参数,构建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指数、储层品质因子指数、储层宏观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指数等参数。应用孔隙结构评价指数与宏观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指数,形成了以核磁共振、孔隙结构评价为核心的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利用储层品质因子指数与宏观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指数,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以多参数融合表征储层孔喉半径均值为核心的储层分级方法,有效解决了因缺少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储层分级评价精度低的难题。建立的复杂储层分级评价方法在兴隆构造带临河组规模应用,有效指导了该区试油选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孔隙结构 孔径分布 机器学习 储层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储层分级评价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晓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3-117,156,共5页
针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物性下限与油层分级标准亟待研究的需要,应用扫描电镜、低温N2吸附、核磁共振等多项技术,开展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流体可动性研究,明确了致密储层孔隙类型、孔喉特征及组合关系,建立了储... 针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物性下限与油层分级标准亟待研究的需要,应用扫描电镜、低温N2吸附、核磁共振等多项技术,开展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流体可动性研究,明确了致密储层孔隙类型、孔喉特征及组合关系,建立了储层孔隙结构与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束缚水膜厚度法、可动性拐点法和试气产能法,建立了沙河子组致密气储层物性下限和储层分级评价标准,该研究为下步致密储层致密化成因、成岩演化序列和优质储层甜点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孔隙结构 束缚水膜 储层分级 徐家围子断陷 沙河子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辽河大民屯凹陷页岩储层分级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伟明 卢双舫 +5 位作者 田伟超 李进步 周能武 单俊峰 胡英杰 孟元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9,共8页
依据全岩XRD衍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获取平均孔径、比表面积、绿泥石相对含量等微观储层评价参数,对辽河大民屯凹陷页岩储层分级评价.研究表明: 3 个微观参数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平均孔径与绿泥石含量呈线性关系,绿泥石相对含... 依据全岩XRD衍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获取平均孔径、比表面积、绿泥石相对含量等微观储层评价参数,对辽河大民屯凹陷页岩储层分级评价.研究表明: 3 个微观参数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平均孔径与绿泥石含量呈线性关系,绿泥石相对含量越髙,平均孔径越大,其主要原因是绿泥石富集化学性质活泼的Fe元素,可吸附大量有机质,有机质在成熟演化阶段可生成大量的有机酸而形成溶蚀孔,并增加储层的平均孔径; 平均孔径与比表面积之间也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且具有明显的三分性,当平均孔径大于10nm 时比表面积均小于1 m2/ g ,当平均孔径为5~ 10nm 时,比表面积介于1 ~ 6 m2/ g ,当平均孔径小于5nm 时比表面积均大于6m2/g ; 比表面积和绿泥石相对含量两个微观参数之间也呈现出线性关系,且各个拐点之间的参数具有-致性,绿泥石相对含量为5 % 和9 % 时,对应的平均孔径为5 和10nm 、比表面积为6 ~ 1 m2/ g ,可利用该拐点对页岩储层分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微观结构 储层分级 辽河断陷 大民屯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低渗断块油藏储层分级评价和井网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远 杨正明 +3 位作者 何英 王向阳 杨鹏 张英芝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6,共6页
通过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考虑了储层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粘土矿物含量、原油粘度、形状因子及储量丰度等7个因素,对江苏油田7个低渗断块储层进行分级评价,采用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对各级储层井... 通过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考虑了储层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粘土矿物含量、原油粘度、形状因子及储量丰度等7个因素,对江苏油田7个低渗断块储层进行分级评价,采用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对各级储层井网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B、H 3个区块属于Ⅱ类储层,D、E、G 3个区块属于Ⅲ类储层,F区块属于Ⅳ类储层;Ⅰ~Ⅲ类储层可以有效开发,Ⅳ类储层在现有技术下难以有效动用;M、N两种类型的适用于低渗断块油藏的三角形井网形式中,Ⅰ类储层采用M或N型井网形式皆可;Ⅱ类储层采用M型井网形式效果好于N型井网形式;Ⅲ类储层采用N型井网形式补充能量差,M型井网能更好地建立有效的驱替体系;Ⅳ类储层不宜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 断块油藏 储层分级评价 井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煤储层渗透率分级方案探讨 被引量:42
6
作者 康永尚 孙良忠 +2 位作者 张兵 顾娇杨 毛得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86-194,共9页
统计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煤阶和地区的煤储层渗透率数据,显示国外相同煤阶煤储层的渗透率要比我国高1~2个数量级,且我国不同煤阶煤储层渗透率整体上差异不大。研究表明,煤储层的渗透性主要受现今地应力强度和构造史及与其伴随的流体活动史... 统计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煤阶和地区的煤储层渗透率数据,显示国外相同煤阶煤储层的渗透率要比我国高1~2个数量级,且我国不同煤阶煤储层渗透率整体上差异不大。研究表明,煤储层的渗透性主要受现今地应力强度和构造史及与其伴随的流体活动史决定的煤体结构、割理发育程度和割理充填状况等因素控制,高应力、复杂煤体结构和割理充填,是中国低渗透煤储层的基本成因机理。基于我国煤储层渗透率分布特点和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单井产量的分析,将有效煤储层的渗透率下限定为0.01×10^(-15)m2,按渗透率将有效煤储层划分为低渗(k=0.01×10^(-15)~0.1×10^(-15)m2)、中渗(k=0.1×10^(-15)~0.5×10^(-15)m2)、中高渗(k=0.5×10^(-15)~1×10^(-15)m2)、高渗(k=1×10^(-15)~5×10^(-15)m2)和超高渗(k>5×10^(-15)m2)5个等级,煤层气井的实际产量除受渗透率影响外,还受到煤层厚度、含气量、压裂参数、地质构造、煤系地层含水性和排采工作制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的进步,低渗煤储层(k=0.01×10^(-15)~0.1×10^(-15)m2)经合理配套的压裂技术和排采方案仍可获得理想的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渗透率 割理 地应力 产气量 储层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储层的渗透性及其分级与分类 被引量:26
7
作者 苏现波 方文东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94-99,共6页
在对煤层储集层渗透性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储层分级、分类方案.
关键词 储层 渗透性 储层分级 储层分类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多因子储层精细分级评价方法——以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上段H3砂组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梦天 陆永潮 +3 位作者 杜学斌 马义权 张靖宇 邓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97-1106,共10页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渐新统花港组上段H3砂组为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优质储层分布成为制约开发产能的关键问题。基于岩心、测井及物性测试等资料,对该区进行了沉积微相刻画和储层物性分析,结合构造、沉积微相发育特征,...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渐新统花港组上段H3砂组为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优质储层分布成为制约开发产能的关键问题。基于岩心、测井及物性测试等资料,对该区进行了沉积微相刻画和储层物性分析,结合构造、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对储层展开精细分级评价和优质储层预测。研究表明,H3砂组储层分布主要受构造特征、沉积微相、砂体厚度和孔渗条件四个因素影响。在综合分析各因素与含气饱和度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受产能约束的四因子储层精细分级评价标准,把H3砂组储层划分为“甜点”储层(Ⅰ类)、中等储层(Ⅱ类)和无效储层(Ⅲ类)三种类型。优质储层预测研究区H3-3小层为可能的高产能潜力带,H3-1、H3-2和H3-4小层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评价 储层分级 H3砂组 花港组上段 渐新统 西湖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洲WX油田流一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薇 黄开展 +1 位作者 严恒 邹明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针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X油田流沙港组一段储层物性较差且差异大的问题,利用常规孔渗、全岩X射线衍射(XRD)、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实验方法,对流一段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最终根据储层岩性... 针对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X油田流沙港组一段储层物性较差且差异大的问题,利用常规孔渗、全岩X射线衍射(XRD)、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实验方法,对流一段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最终根据储层岩性和物性建立WX油田储层分级评价标准。研究表明,流一段发育滑塌浊积扇沉积,储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发育细砂岩和粉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及晶间微孔,孔喉结构为细孔喉,储层为中孔中-低渗型。4d/5d井区流一段为优质储层发育区,其主要成因是发育辫状沟道优势沉积微相,纵向上受控于压实作用,储层埋深越浅物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X油田 流一段 储层特征 储层分级评价标准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技术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雷传玲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31期18-19,共2页
低渗透油藏是老油田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受制于储层物性和开发方式的制约,开发后期效果变差,通过储层和开发方式研究探索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对策。以六间房沙三段低渗透为例,在“双低”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及储层地质特征分析的... 低渗透油藏是老油田稳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受制于储层物性和开发方式的制约,开发后期效果变差,通过储层和开发方式研究探索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对策。以六间房沙三段低渗透为例,在“双低”油藏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及储层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渗流力学角度,用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粘土矿物含量、原油粘度等五项参数,提出低渗油藏“五元综合储层分级评价”的方法,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通过储层内五元综合评价,筛选低渗透甜点储层,寻找有利开发的油气聚集区。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开展合理注采井网和井型论证,突破常规低渗注水瓶颈,改善低渗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储层分级评价 合理井网 天然气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