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线型变压器储存能量与磁芯和电路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凤举 邱爱慈 +3 位作者 曾江涛 曾正中 尹佳辉 蒯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定义了直线型变压器 (LTD)初、次级等效回路电感分别与激磁电感的比值系数。在N级模块串联LTD分别连接电容或电感负载时 ,获得了磁芯磁感应增量及单位体积传输的最大能量与磁芯和电路参数的关系。利用LTD等效电路与PSPICE程序相结合 ,... 定义了直线型变压器 (LTD)初、次级等效回路电感分别与激磁电感的比值系数。在N级模块串联LTD分别连接电容或电感负载时 ,获得了磁芯磁感应增量及单位体积传输的最大能量与磁芯和电路参数的关系。利用LTD等效电路与PSPICE程序相结合 ,计算了LTD性能 ,给出判断磁芯是否饱和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存能量 磁芯 电路参数 直线型变压器 激磁电感 磁饱和 等效回路 等离子体辐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配电网络中的能量储存技术研究与应用
2
作者 樊盛梁 张吉海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8期101-103,共3页
现代电力系统面临复杂的能源需求与环境压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新挑战,传统的输配电网络已无法满足需求。文章关注能量储存技术在输配电网络中的潜力和应用,特别是以电池储能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并深入研究储能系统在提高电... 现代电力系统面临复杂的能源需求与环境压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新挑战,传统的输配电网络已无法满足需求。文章关注能量储存技术在输配电网络中的潜力和应用,特别是以电池储能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并深入研究储能系统在提高电网稳定性、整合可再生能源以及应对电网调频等方面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能量储存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量,减小电量波动,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网调频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储存技术 电池储能 电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量能量转换及储存技术在暖通空调中的运用初探
3
作者 单庆涛 《建筑技术开发》 2021年第5期151-152,共2页
在电能短缺问题愈演愈烈的当下,如何通过电力调峰的方式,避免该问题进一步发展,自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结合医药工业特点,在对能量转换与储存流程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以蓄能密度计算结果为参考,围绕暖通空调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展... 在电能短缺问题愈演愈烈的当下,如何通过电力调峰的方式,避免该问题进一步发展,自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结合医药工业特点,在对能量转换与储存流程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以蓄能密度计算结果为参考,围绕暖通空调中相关技术的应用展开了讨论,内容涉及动态特性、促溶机理等方面。希望能够给人以启发,使暖通空调发挥出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通空调 转换能量 储存能量 变质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根纳米器件在能量储存与转化中的应用
4
作者 潘雪雷 王俊辉 +1 位作者 晏梦雨 麦立强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8,共8页
现阶段,单根纳米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应用物理与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在能量的储存和转化领域,单根纳米器件在探究反应原理和优化机制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首先介绍了单根纳米器件的组装工艺和基本应用领域,然后从能量的储存和转化... 现阶段,单根纳米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应用物理与电化学领域的研究。在能量的储存和转化领域,单根纳米器件在探究反应原理和优化机制方面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首先介绍了单根纳米器件的组装工艺和基本应用领域,然后从能量的储存和转化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近年来的一些典型的研究工作。在能量储存方面,从原理型研究、优化机制研究、原位观测三个方面介绍了单根纳米器件在储能技术研究中的应用。在能量转化方面,介绍了单根纳米器件在太阳能电池、热电、电催化剂等领域研究的应用。最后,对单根纳米器件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简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根纳米器件 能量储存 能量转化 纳米线 纳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储存系统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Nima Ghaviha 杨宇 《国外铁道车辆》 2018年第4期8-11,共4页
为提高再生制动系统的效率,研究了铁路行业使用的储能技术。介绍了3种主要储能设备即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飞轮在车载储存系统和地面储存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铁路 能量储存系统 瑞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储存的现状及其展望
6
作者 李子君 《江西能源》 1999年第2期11-13,44,共4页
关键词 能量储存 现状 展望 蓄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制动能量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子英 张保成 《节能技术》 CAS 2010年第3期213-217,235,共6页
阐述了再生制动的原理、应用,以及再生制动技术实现装置的三个主要部分,通过对能量转换装置和储存装置的分析,指出电储能再生制动技术是未来车辆所需的一项关键性实用技术。在对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阐述了再生制动的原理、应用,以及再生制动技术实现装置的三个主要部分,通过对能量转换装置和储存装置的分析,指出电储能再生制动技术是未来车辆所需的一项关键性实用技术。在对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再生制动技术实现中的技术难题,指出独立附加型的再生制动装置和电磁制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制动 能量回收 能量储存 控制策略 技术难题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的人体能量收集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建远 姚永刚 丁芩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0-643,共4页
为利用压电材料收集人体能量,设计了一种人体能量收集系统,它可在人行走过程中产生电能,该机构被安装在人腿的膝盖部位,选择性地在腿部摆动结束阶段连续地按压电陶瓷片参与发电,另外还设计了压电发电装置的能量存储与控制电路,并实验了... 为利用压电材料收集人体能量,设计了一种人体能量收集系统,它可在人行走过程中产生电能,该机构被安装在人腿的膝盖部位,选择性地在腿部摆动结束阶段连续地按压电陶瓷片参与发电,另外还设计了压电发电装置的能量存储与控制电路,并实验了其发电特性,该装置适合给假肢或其他便携式医学设备充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集 压电发电装置 能量储存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煤岩组合体力学响应及能量演化规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金海 张晓悟 +2 位作者 刘智兵 孙垒 侯胜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94,共6页
为研究煤岩组合体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及能量演化规律,设计了纯煤、煤岩组合体和纯岩试件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不同试件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响应特征,深入研究了煤岩组合体输入能密度、弹性能密度和耗散能密度演化规... 为研究煤岩组合体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及能量演化规律,设计了纯煤、煤岩组合体和纯岩试件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不同试件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响应特征,深入研究了煤岩组合体输入能密度、弹性能密度和耗散能密度演化规律,得到了不同试件的弹性能储存速率及储能能力的特性,建立并探讨了煤岩组合体能量破坏机理。结果表明:①煤岩组合体的力学参数更接近纯煤试件,其力学特性主要受煤体影响;②随外载荷增加,煤岩组合体输入能、弹性能和耗散能呈明显非线性增加趋势,其中弹性能占比远高于耗散能;③煤岩组合体能量破坏机理为外载荷作用使煤体和岩体同时开始储存弹性能,由于煤体弹性能储存速率较快,其内部弹性能率先达到储能极限,导致煤体破坏并向岩体释放弹性能,当达到岩体的储能极限时,岩体发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力学响应 能量演化 循环加卸载 能量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君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7年第9期1-4,共4页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包括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再生制动能量储存系统和混合型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回馈型系统可实现交流电网与直流母线的能量双向流动;储能型系统是将列车多余制动能量存储到储能单元中,起动时再...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包括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再生制动能量储存系统和混合型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回馈型系统可实现交流电网与直流母线的能量双向流动;储能型系统是将列车多余制动能量存储到储能单元中,起动时再将能量释放出来供列车使用,储能元件有超级电容、蓄电池及飞轮;混合型系统是回馈型和储能型的组合,其功能及性能兼具2种系统的特点。3种系统方案各有特点,均可实现列车制动能量回馈利用,减少电网能耗,不仅在节能环保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降低运营成本将具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列车 再生制动 能量回馈 能量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长时间储存的困境
11
《上海节能》 2023年第6期872-872,共1页
Energy Vault公司首席执行官在Factor This第45集播客上讨论了能源长时间储存的困境,并宣布其公司利用重力和绿色氢可破解这个密码。由太阳能和风能为主要供电的脱碳电网需要大量的能量储存,而锂离子电池虽是当下最先进的储能设备,但它... Energy Vault公司首席执行官在Factor This第45集播客上讨论了能源长时间储存的困境,并宣布其公司利用重力和绿色氢可破解这个密码。由太阳能和风能为主要供电的脱碳电网需要大量的能量储存,而锂离子电池虽是当下最先进的储能设备,但它们并不能存储长时间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席执行官 能量储存 储能设备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商业用电能量管理的储能系统设计和系统搭建
12
作者 陈浩 朱跃贴 +1 位作者 刘际波 南隆 《通信电源技术》 2022年第24期240-242,共3页
为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面向工商业用电用户,研究了一种储能系统容量规划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工商业用户的用电特征进行辨识,根据储能系统的供电模式构建储能系统容量规划的目标,并在主、备用电池容量规划的约束条件下优化目标,... 为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面向工商业用电用户,研究了一种储能系统容量规划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工商业用户的用电特征进行辨识,根据储能系统的供电模式构建储能系统容量规划的目标,并在主、备用电池容量规划的约束条件下优化目标,根据计算的目标结果得到最优容量规划方案。为检测模型的容量规划效果,根据某地工商业用户群体的日负荷特征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显示,容量规划后,实验组峰谷之间的差值比对照组高31.93%,表明所设计的储能系统容量规划方法优化程度更显著,提高了储存电能的利用效率以及工商业用户的用电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业用电 用电管理 能量储存 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容量规划 容量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甲烷重整泡沫反应器聚光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13
作者 刘锋章 程博 +1 位作者 秦宁 刘向雷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9-606,共8页
针对太阳能光热驱动CH_(4)/CO_(2)重整体系中自然聚光条件下高斯分布入射热流特性,采用有限容积法(FVM)建立二维CFD模型,耦合导热对流、非等温平衡、辐射传热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多物理模型,结合蒙特卡洛光线追迹进行光学模拟,系统研究... 针对太阳能光热驱动CH_(4)/CO_(2)重整体系中自然聚光条件下高斯分布入射热流特性,采用有限容积法(FVM)建立二维CFD模型,耦合导热对流、非等温平衡、辐射传热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多物理模型,结合蒙特卡洛光线追迹进行光学模拟,系统研究聚光特性对前表面能流分布、温度场分布和组分分布的影响,以及前表面温差和太阳能-燃料转化效率之间的联系。在对孔隙尺度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将泡沫外形优化为抛物凹面的结构,可使前表面温差显著减小,温度不均匀性显著改善,泡沫反应器性能进一步提高。随着凹面深度h从5 mm增至12.5 mm时,前表面最大温差从481.2 K降至95.49 K。其中当h=12.5mm时太阳能-燃料转化效率达到最优值50.5%,与平面泡沫反应器相比提升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化学 甲烷 能量储存 重整反应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建军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54-58,共5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网压波动问题,提出了在牵引变电所内设置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解决方案,该装置以电容吸收为主,电阻消耗为辅,在稳定网压的同时还将制动能量存储再利用;在分析装置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主电路,并对主电路进行了建模...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网压波动问题,提出了在牵引变电所内设置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解决方案,该装置以电容吸收为主,电阻消耗为辅,在稳定网压的同时还将制动能量存储再利用;在分析装置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主电路,并对主电路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设计能满足系统减小网压波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网压波动 超级电容 储存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化学再吸附变温原理的低品位热能升温储能特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霆 李卉 +2 位作者 马良 王如竹 李廷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17-1722,共6页
基于热化学再吸附变温原理,提出并实施了一种以低品位热能升温储能为目的的热力循环,并对其循环特性及储能供能升温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吸附储能工质对MnCl2-NaBr-NH3研究了热化学再吸附升温储能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固-... 基于热化学再吸附变温原理,提出并实施了一种以低品位热能升温储能为目的的热力循环,并对其循环特性及储能供能升温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吸附储能工质对MnCl2-NaBr-NH3研究了热化学再吸附升温储能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固-气可逆化学反应过程中热能与化学吸附势能的相互转化可实现热能的高效储存,采用热化学再吸附变温技术在实现热能储存的同时还可有效实现低品位热能的能量品位提升,从而可为低品位热能的高效储存及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当储能阶段输入温度为128°C时,根据外界不同温级热能的需求,释能阶段输出温度提升至140°C和144°C时,对应的储热效率分别为0.21和0.11,对应的效率分别为0.25和0.13,且热化学升温幅度越大,储能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储存 热化学再吸附 能量品位提升 热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陶锐 李保 +1 位作者 闫文婷 孙翊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10期770-771,共2页
人体脂肪组织不但具有储存能量的功能,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可以分泌大量的脂肪细胞因子,如网膜素、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还可以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RBP-4是较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有研究表明它在... 人体脂肪组织不但具有储存能量的功能,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它可以分泌大量的脂肪细胞因子,如网膜素、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还可以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其中RBP-4是较新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有研究表明它在脂肪代谢和能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当前研究认为脂肪组织所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在肥胖、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 脂肪细胞因子 储存能量 代谢综合征 内分泌器官 脂肪组织 糖尿病肾病 胰岛素抵抗 人体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松弛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唐礼忠 潘长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0-942,共3页
进行了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松弛试验及峰值荷载前的加卸载试验。试验表明: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应力松驰曲线呈阶梯式下降特征,说明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应力松弛是间断的和阵发式的,其原因是岩石内部破裂面相互滑... 进行了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松弛试验及峰值荷载前的加卸载试验。试验表明: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应力松驰曲线呈阶梯式下降特征,说明岩石在峰值荷载变形条件下的应力松弛是间断的和阵发式的,其原因是岩石内部破裂面相互滑动、裂纹扩展和新裂隙产生的综合作用;岩石结构的完整性和岩石弹性能量储存能力强弱对岩石的松驰特性具有明显影响,因这些因素不同,则应力下降台阶数及松驰时间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峰值荷载 松弛特性 变形条件 应力松弛 岩石弹性能量储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PTMA/石墨烯(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强 努丽燕娜 +3 位作者 郭维 杨军 王久林 郭玉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95-2299,共5页
本文制备了聚4-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自由基酯(PTMA)/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报道了其作为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循环... 本文制备了聚4-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哌啶-1-氮氧自由基酯(PTMA)/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报道了其作为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粒径10 nm左右的PTMA颗粒分散在具有导电作用的石墨烯表面;在"一代"电解液Mg(AlCl2BuEt)2/四氢呋喃(THF)(0.25 mol L-1)中,22.8mA g-1充放电电流密度下,PTMA/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起始放电容量可达到81.2 mAh g-1.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自由基的有机化合物可以作为可充镁电池的一类新型正极材料,可以进一步通过使用具有高氧化分解电压的电解液来提高其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储存和转换 可充镁电池 纳米复合物 有机正极材料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型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丹 安生霞 +3 位作者 阿鑫 周园 李翔 马路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1,共5页
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利用相变材料进行热能储存是节能技术的重要选择。如何将相变材料与载体相结合,减少泄露量,构建形貌可控、具有高潜热、高性能的定型复合相变材料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对定型复合... 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利用相变材料进行热能储存是节能技术的重要选择。如何将相变材料与载体相结合,减少泄露量,构建形貌可控、具有高潜热、高性能的定型复合相变材料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对定型复合相变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微胶囊复合和孔道结构复合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实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相变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潜热 能量储存 泄露 定型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2
20
作者 崔超婕 田佳瑞 +8 位作者 杨周飞 金鹰 董卓娅 谢青 张刚 叶珍珍 王瑾 刘莎 骞伟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共9页
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工作。就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以期加强对石墨烯... 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质,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涌现出大量的研究工作。就石墨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以期加强对石墨烯结构-性能关系的理解。首先就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中的应用,以及石墨烯在双电层电容器和赝电容电容器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其次,针对石墨烯应用于双电层电容器中存在的挑战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的石墨烯结构。最后,提出了实现石墨烯基双电层电容器的商业化应用的"三步走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超级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 能量转化与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