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鉴定电击伤 被引量:1
1
作者 托娅 黎世莹 +5 位作者 张吉 邓恺飞 罗仪文 孙其然 董贺文 黄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猪皮肤电击伤、烧伤及擦伤的差异,构建3种皮肤损伤鉴定模型,筛选电击伤特征性标志物,为皮肤电流斑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建立猪皮肤电击伤、烧伤及擦伤的模型,使用传统HE染色检验不...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猪皮肤电击伤、烧伤及擦伤的差异,构建3种皮肤损伤鉴定模型,筛选电击伤特征性标志物,为皮肤电流斑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建立猪皮肤电击伤、烧伤及擦伤的模型,使用传统HE染色检验不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运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技术检测表皮细胞光谱,运用主成分、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损伤的分类情况,运用线性判别和支持向量机构建分类模型,因子载荷筛选特征性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击伤、烧伤及擦伤组的表皮细胞均呈现出极化现象,以电击伤、烧伤组更为明显。通过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可区分不同类型损伤,线性判别、支持向量机模型均能够有效诊断不同损伤。2 923、2 854、1 623、1 535 cm-1吸收峰在不同损伤组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电击伤的2 923 cm-1吸收峰峰强最高。结论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为诊断皮肤电击伤、鉴定电击死提供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电击伤 傅里变换红外 机器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窒息死大鼠肌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黎世莹 邵煜 +5 位作者 李正东 刘宁国 邹冬华 秦志强 陈忆九 黄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61-166,共6页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心肌及骨骼肌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方法大鼠机械性窒息处死后,在不同死亡时间点提取左心室心肌及骨骼肌,用F...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心肌及骨骼肌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方法大鼠机械性窒息处死后,在不同死亡时间点提取左心室心肌及骨骼肌,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的变化,计算不同吸收峰吸光度(A)的比值,将吸光度比值(x)和死亡时间(y)进行曲线拟合建立6种数学模型。结果大鼠肌肉组织FTIR光谱的主要吸收峰随着死亡时间延长表现为增强、下降和稳定3种变化方式。三次方曲线有最佳的拟合相关系数,骨骼肌A1 080/A1 396相关系数最高(r=0.832),推断PMI更准确。结论应用FTIR光谱技术检测死后心肌和骨骼肌组织的光谱学改变在法医病理学死亡时间推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傅里变换红外 心肌 骨骼 死亡时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平 黎世莹 +4 位作者 李正东 邵煜 李立 陈圆圆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47-450,共4页
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可收集微小物体的红外光谱信息,针对组织切片和细胞进行扫描,记录选择区域像素位点的红外光谱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出组织和细胞中光谱吸收峰的二维和三维光谱映射图像。由于红外光谱对生物大分子的敏感... 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可收集微小物体的红外光谱信息,针对组织切片和细胞进行扫描,记录选择区域像素位点的红外光谱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出组织和细胞中光谱吸收峰的二维和三维光谱映射图像。由于红外光谱对生物大分子的敏感性,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分析组织和细胞的生化构成、分子分布、代谢变化。本文阐述了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生物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法医学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傅里变换红外 综述[文献类型] 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平 托娅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命案现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法医学者运用了大量的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试图精确推断PMI。由于PMI推断受到外部、内部、死亡前和死亡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既往多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傅里...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命案现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法医学者运用了大量的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试图精确推断PMI。由于PMI推断受到外部、内部、死亡前和死亡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既往多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已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的纯品物质研究上,近年来也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细胞和组织。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对光谱变换、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等进行处理,使FTIR光谱仪对样本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并从分析化学领域推广到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本文综述了FTIR光谱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并着重阐述死后尸体组织的FTIR光谱学变化及在PMI推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傅里变换红外 综述[文献类型] 死亡时间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死后心肌酰胺A带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海东 杨天潼 +2 位作者 郑娜 孙婷怡 刘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成像系统研究家兔心肌酰胺A带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32只家兔处死后取出心脏,20℃保存,于48 h内不同时间点取样并制作切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成像系统绘制酰胺A带图像,分析研究死后酰胺A带阳性与... 目的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成像系统研究家兔心肌酰胺A带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将32只家兔处死后取出心脏,20℃保存,于48 h内不同时间点取样并制作切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成像系统绘制酰胺A带图像,分析研究死后酰胺A带阳性与阴性面积比的变化规律。结果 48 h内随死亡时间(x)的延长,酰胺A带的阳性与阴性面积比(y)逐渐下降,二次曲线回归方程为y=0.001 x2-0.038 x+0.747(R2=0.940)。结论酰胺A带的阳性与阴性面积比与死亡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望用于推断早期死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傅里变换红外 心肌 酰胺A带 死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死后皮肤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娇 周圆圆 +6 位作者 邓恺飞 罗仪文 孙其然 李周儒 黄平 张吉 蔡红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15d内背部皮肤的光谱变化,以此推断死亡时间。方法大鼠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置于温度为25℃、湿度为50%的环境中,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提取其背部皮肤,收集红... 目的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分析大鼠死后15d内背部皮肤的光谱变化,以此推断死亡时间。方法大鼠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置于温度为25℃、湿度为50%的环境中,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提取其背部皮肤,收集红外光谱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鼠死后背部皮肤组织光谱吸收峰的峰位未发生明显改变,其强度随死亡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回归构建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2,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30 d。根据模型中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for projection,VIP)指标确定推断死亡时间的贡献波段为1760~1700cm-1、1660~1640cm-1、1580~1540cm-1和1460~1420cm-1。结论应用FTIR技术检测大鼠死后皮肤组织的光谱学改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傅里变换红外 机器 死亡时间 皮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乳腺癌相关研究
7
作者 陈素菡 劳玮炜 +3 位作者 徐早仙 刘清 文欢 邓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4-500,共7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相对较低,而中晚期乳腺癌治愈率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是一种新型的分子和代谢水平的疾病检测技术,可先于形态学改变发现肿瘤的发生,具有客观、无损、快速、自动化的优点。...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相对较低,而中晚期乳腺癌治愈率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是一种新型的分子和代谢水平的疾病检测技术,可先于形态学改变发现肿瘤的发生,具有客观、无损、快速、自动化的优点。本文综述近20年来与乳腺癌相关的FTIR研究,重点介绍该领域的发展过程,总结相关实验技术、数据分析方法和乳腺癌组织的主要光谱学特征,提出FTIR应用于乳腺癌检测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诊断 傅里变换红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死亡大鼠肾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军 申山山 +3 位作者 邓恺飞 秦志强 黄平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应用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FTIR-MSP)技术分析高温死亡大鼠肾的化学基团变化,为高温死亡鉴定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方法建立不同死亡原因动物模型并分组,包括高温死亡组、脑干损伤死亡... 目的应用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microspectroscopy,FTIR-MSP)技术分析高温死亡大鼠肾的化学基团变化,为高温死亡鉴定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方法建立不同死亡原因动物模型并分组,包括高温死亡组、脑干损伤死亡组、失血性休克死亡组、窒息死亡组,大鼠死亡后立即提取其肾组织,使用FTIR-MSP技术采集肾小球区域的红外光谱。结果高温死亡组大鼠肾小球组织在3 290、3 070、2 850、1 540及1 396 cm-1处吸收峰强度增高(P<0.05),A1 650/A3 290与A1 650/A1 540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应用FTIR-MSP技术分析肾组织化学基团变化可作为高温死亡鉴定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傅里变换红外 死亡原因 高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PS/上海光源BL01B同步辐射红外谱学线站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晓洁 钟佳佳 +2 位作者 董家蒙 唐雨钊 陈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9-30,共2页
同步辐射(Synchrotron Radiation,SR)红外光具有亮度高、光谱范围宽等优异的性质。基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建设的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National Facility for Protein Science,NF... 同步辐射(Synchrotron Radiation,SR)红外光具有亮度高、光谱范围宽等优异的性质。基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建设的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National Facility for Protein Science,NFPS)BL01B红外线站可进行高分辨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显微研究,空间分辨率可达衍射极限。自2015年红外线站正式开放以来,来自多个领域的课题组与红外线站合作做出了诸多创新性的重要成果。本综述将对近三年内BL01B红外线站的用户应用成果进行介绍,并对同步辐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SR-FTIR)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讨论。这些应用涉及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药物科学、细胞生物学和高压科学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红外显微 红外线站 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不同电压所致猪皮肤电流损伤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贺文 李伟 +8 位作者 黎世莹 邓恺飞 曹楠 罗仪文 孙其然 林汉成 黄景锋 刘宁国 黄平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19-624,共6页
目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microspectroscopy,FTIR-MSP)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电压所致猪皮肤电流损伤红外光谱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不同电压所致皮肤电流损伤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猪... 目的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microspectroscopy,FTIR-MSP)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电压所致猪皮肤电流损伤红外光谱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不同电压所致皮肤电流损伤的鉴别提供参考。方法建立猪皮肤电流损伤模型,分为110 V、220 V、380 V电击组及对照组,电击组电击30 s后取电击部位皮肤,对照组取对应部位正常皮肤组织。结合连续切片HE染色结果,应用FTIR-MSP成像技术采集对应区域的光谱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选取不同光谱波段(全波段4 000~1 000 cm^(-1)和分波段4 000~3 600 cm^(-1)、3 600~2 800 cm^(-1)、2 800~1 800 cm^(-1)、1 800~1 000 cm-1)及预处理方式(正交信号校正、标准正态变量、多元散射校正、归一化、平滑)对模型进行优化,比较所建模型的分类效果。结果相较于单纯谱图分析,主成分分析法能很好地区分电击组和对照组,但难以区分不同电压组。基于3 600~2 800 cm^(-1)波段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实现了对不同电压触电所致皮肤损伤的鉴别,且采用正交信号校正能进一步优化3 600~2 800 cm^(-1)波段模型的效能。结论应用FTIR-MSP成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不同电压所致猪皮肤电流损伤的鉴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傅里变换红外 电击伤 机器习算法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光谱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构建死亡时间推断数学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磊 秦新潮 +7 位作者 林汉成 邓恺飞 罗仪文 孙其然 杜秋香 王振原 托娅 孙俊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6,12,共7页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死后大鼠脾组织FTIR光谱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推断大鼠死亡时间。方法大鼠脱臼处死,尸体置于20℃环境中,于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脾组织,采集FTIR检测数据...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死后大鼠脾组织FTIR光谱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推断大鼠死亡时间。方法大鼠脱臼处死,尸体置于20℃环境中,于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脾组织,采集FTIR检测数据,数据预处理后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鼠脾组织光谱吸收峰强随死亡时间延长发生变化,峰位没有改变;主成分分析结果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6%,各时间点光谱样本具有明显聚类趋势;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可将不同死亡时间光谱样本进行有效四分类(0~24h、48~72h、96~120h和144~168h);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构建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6,校正均方根误差和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90h和11.39h,预测集R^2达到0.9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0.49h。结论 FTIR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可对大鼠脾组织进行有效定性和定量分析,可建立分类判别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死亡时间进行准确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傅里变换红外 数据挖掘 主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机 死亡时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用于安钠咖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承轲 刘翠梅 +2 位作者 孟鑫 花镇东 段凯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建立安钠咖样品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红外光谱方法。方法采用高纯度咖啡因和苯甲酸钠混合制样的方法制备定性和定量建模样品,通过分析混合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确定安钠咖样品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特征吸收峰。采用... 目的建立安钠咖样品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红外光谱方法。方法采用高纯度咖啡因和苯甲酸钠混合制样的方法制备定性和定量建模样品,通过分析混合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确定安钠咖样品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特征吸收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结果通过分析17个咖啡因和苯甲酸钠混合样品(咖啡因纯度范围10%~80%)的红外光谱图,确定了咖啡因的特征吸收峰为1698、1650、1237、972、743、609cm-1;苯甲酸钠的特征吸收峰为1596、1548、1406、845、708、679cm-1。将所有特征吸收峰均检出作为阳性判断依据时,48个安钠咖缴获样品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咖啡因PLS定量模型的线性范围为10%~80%,决定系数(R2)为99.9%,交叉验证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为0.68%,预测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91%;苯甲酸钠PLS定量模型的线性范围为20%~90%,R2为99.9%,RMSECV为0.91%,RMSEP为1.11%。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所建立的红外定量方法分析48个安钠咖缴获样品,咖啡因的纯度为27.6%~63.1%,苯甲酸钠的纯度为36.9%~72.3%。结论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安钠咖样品中的咖啡因和苯甲酸钠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可提高检验鉴定效率、降低检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 傅里变换红外 安钠咖 咖啡因 苯甲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肋软骨和肋骨的ATR-FTIR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尧 王琪 +8 位作者 荆小莉 李冰 张胤鸣 王志军 李成志 林汉成 张吉 黄平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分析长白猪死后肋软骨和肋骨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后较长时间段内推断死亡时间提供可行的新途径和方法... 目的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分析长白猪死后肋软骨和肋骨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后较长时间段内推断死亡时间提供可行的新途径和方法。方法猪放血处死后取肋软骨和肋骨离体置于20℃环境,后每72 h提取部分组织样本,进行ATR-FTIR光谱分析,并与对应死亡时间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肋软骨与肋骨FTIR的主要吸收峰峰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其部分峰强比出现了不同时序性的变化趋势,并与死亡时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肋软骨较肋骨组织有更好的时序性。结论应用ATRFTIR光谱技术发现死后猪肋软骨和肋骨组织光谱学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有望成为基于光谱学推断死亡时间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 傅里变换红外 衰减全反射 肋骨 肋软骨 死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UV curable polyurethane acrylates based on two different hydroxyethyl acrylates 被引量:10
14
作者 廖峰 曾幸荣 +2 位作者 李红强 赖学军 赵富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911-917,共7页
Two kinds of UV curable polyurethane acrylate oligomers (PUPA and PUCA)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IPDI)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monoacrylate (PEA6) or polycaprol... Two kinds of UV curable polyurethane acrylate oligomers (PUPA and PUCA)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IPDI)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monoacrylate (PEA6) or polycaprolactone modified hydroxyethyl acrylate (PCLA2). The structures of PUPA and PUCA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I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 NMR),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dynamic mechanical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ir cured films were measur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respectively. The viscosity of the oligomer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ured films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ligomers have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The viscosity of PUPA is 2.310 Pa.s at 25 ℃, while that of PUCA is: up to 3.980 Pa-s. The UV cured PUPA and PUCA films have homogeneous phase structure, and the PUCA film shows higher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storage modulus. Furthermore, the PUCA film possesses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n PUPA, while the latter shows better alkali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 curable oligomer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polyurethane acrylate hydroxyethyl acry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雷司类似物4’-F-4-MAR的结构解析与表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翠梅 花镇东 贾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677-681,687,共6页
目的研究在没有对照品情况下鉴定检材中4’-F-4-甲基阿米雷司(4’-F-4-methylaminorex,4’-F-4-MAR)的方法。方法综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目的研究在没有对照品情况下鉴定检材中4’-F-4-甲基阿米雷司(4’-F-4-methylaminorex,4’-F-4-MAR)的方法。方法综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实现对检材中4’-F-4-MAR的结构鉴定。结果在电喷雾正离子化(posi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模式下,未知化合物的一级质谱图中准分子离子为195.0926,推测其分子式为C10H11FN2O。将未知化合物质谱图中的碎片离子与文献中4,4’-二甲基阿米雷司(4,4’-Dimethylaminorex,4,4’-DMAR)的相关碎片离子比较,发现未知化合物的主要碎片离子比4,4’-DMAR的对应碎片离子均大于4,由此推断出未知化合物为4,4’-DMAR的结构类似物,具体为苯环中的甲基被氟原子取代。根据核磁共振氢谱中δ=7.30和δ=7.06位置的等效质子,以及碳谱中13C-19F相互作用的特征自旋-自旋耦合常数(1JC-F=245.2Hz,2JC-F=21.3Hz,3JC-F=8.1Hz),进一步证明了氟取代基的位置在苯环的对位。最终确定未知化合物为4’-F-4-MAR。结论建立了综合利用GC-MS、UPLC-QTOF-MS、NMR和FTIR鉴定检材中4’-F-4-MAR的方法,对4’-F-4-MAR在电子轰击和电喷雾离子化-碰撞诱导解离两种模式下生成的碎片离子进行了碎裂机理的推导。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法庭科学实验室在案件中鉴定该物质或其他具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 新精神活性物质 气相色-质 傅里变换红外 核磁共振 阿米雷司 4’-F-4-甲基阿米雷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id biosorption and reduction removal of Cr(Ⅵ)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dried seaweeds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成光 张亚平 +3 位作者 王鹤 欧光南 刘启明 林锦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801-2809,共9页
Four types of common seaweeds(Laminaria japonica,Undaria pinnatifida,Porphyra haitanensis,and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were examined to remove Cr(Ⅵ)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that affect... Four types of common seaweeds(Laminaria japonica,Undaria pinnatifida,Porphyra haitanensis,and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were examined to remove Cr(Ⅵ)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that affected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including pH,biomass dosage,contact time and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via batch experiments.Th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seaweeds before and after Cr(Ⅵ) adsorption were studi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initial solution with the pH of 1.0 is most favorable for Cr(Ⅵ) adsorption.Rapid adsorption is observed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adsorption equilibrium state is reached within 1 h.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by Porphyra haitanensis is the maximum among four types of seaweed powders,followed by Laminaria japonica and Undaria pinnatifida with biosorption efficiency up to 90%.The removal rate of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is less than 60%.The kinetic data obtained using the seaweeds are found to follow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Experimental sorption data adequately correlate with the Langmuir model.FTIR indicates that amino and carboxyl group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r(Ⅵ) adsorption and a large percentage of Cr(Ⅵ) ions are reduced by reductive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seaw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ORPTION hexavalent chromium SEAWEED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