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9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北柴胡中有效成分定量模型建立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顾旭鹏 张迪 +5 位作者 张韶珂 练忠希 程爱国 何晓栋 杨林林 董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6,I0024,I0025,共7页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北柴胡有效成分快检定量模型,实现对未知北柴胡有效成分的含量预测,为实现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采集不同采收期的54份北柴胡样品红外光谱图...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北柴胡有效成分快检定量模型,实现对未知北柴胡有效成分的含量预测,为实现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采集不同采收期的54份北柴胡样品红外光谱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54份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Ss-a)、柴胡皂苷D(Ss-d)、柴胡皂苷C(Ss-c)、柴胡皂苷F(Ss-f)的含量,并以Ss-a、Ss-d、Ss-c、Ss-f计柴胡总皂苷(Ss-s)的含量,运用TQ分析软件,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PLS)、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T)、一阶导数(1stDer)、二阶导数(2ndDer)及SG卷曲平滑(SG)和诺里斯导数滤波(ND)进行光谱处理并建立模型。结果SMLR+SNT+2ndDer+SG对Ss-c、Ss-f含量测定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5、0.8325,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1%、-0.01%;SMLR+MSC+2ndDer+SG对Ss-a、Ss-d、Ss-s含量测定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6、0.8356、0.8405,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8%、-0.19%、-0.20%。结论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北柴胡有效成分快速含量测定,该研究为中药材含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定量模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党参产地快速判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晓伟 宋平顺 倪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78,I0011-I0013,共7页
目的在实际检测中发现,31批不同产地党参的浸出率各不相同,最低和最高相差20.869%,所以即使是正品中药材,也会因为产地不同而有不一样的药效。而这31批党参的外形都十分相似,无法通过性状鉴别对其进行区分;又因为31批党参均为正品,其主... 目的在实际检测中发现,31批不同产地党参的浸出率各不相同,最低和最高相差20.869%,所以即使是正品中药材,也会因为产地不同而有不一样的药效。而这31批党参的外形都十分相似,无法通过性状鉴别对其进行区分;又因为31批党参均为正品,其主要成分相同,无法用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对其区分;而前人对中药产地判别的方式如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式,虽然准确但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专业人员检测。所以以党参为例,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快速判别中药产地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0批不同产地的党参,分别采集红外光谱数据;首先计算不同产地党参红外光谱的相似度并绘制相似度热图进行初步分析;对原始红外光谱进行5种不同方法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并选出最优处理方式,对选出的最优组进行聚类分析;利用连续投影算法选出最优处理方式组的最优波长,建立多光谱模型并计算出产地判别的回归方程;最后利用混淆矩阵对回归方程的判别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全光谱模型最优处理方法为归一化处理,10批不同产地的党参经最优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可通过聚类分析完全聚为10类,且相同产地的样品均聚在同一类别里;全光谱模型组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 p为0.9800,对应的RMSEP为0.4067%,连续投影算法挑选出的13个最优波长建立的多光谱模型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 p为0.9906,RMSEP为0.2804%,多光谱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全光谱模型,且需要输入的变量大大减少,省时省力准确度高;基于多光谱模型计算出的产地判别回归方程通过混淆矩阵的验证,得出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97%以上,故认为回归方程可以快速准确地判别党参的产地。结论以中药党参为例研究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判别中药产地的方法快速、有效,为其他中药的产地判别研究提供思路,为后期开发中药快检设备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中药 党参 产地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麦麸固体发酵饲料中不同成分的监测研究
3
作者 刘海涛 张宝伟 +4 位作者 吴勃 王云龙 王昌禄 刘欢欢 郭庆彬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15-122,共8页
为实现光谱技术对麦麸固体发酵过程中不同成分变化的在线监测,通过国家标准方法测定61份麦麸固体发酵饲料样本的蛋白质、水分、总酚和粗纤维含量,采集样本近红外光谱(NI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经过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为实现光谱技术对麦麸固体发酵过程中不同成分变化的在线监测,通过国家标准方法测定61份麦麸固体发酵饲料样本的蛋白质、水分、总酚和粗纤维含量,采集样本近红外光谱(NI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经过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transformation,SNV)、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平滑(smoothing)等9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校正,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4种成分的NIR和FT-IR定量分析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4种成分NIR和FT-IR模型的训练集决定系数(Rc^(2))和验证集决定系数(Rp^(2))均大于0.8,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ross validation,RMSECV)小于2.0,训练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和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小于1.0。因此,所建立的NIR和FT-IR定量分析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对麦麸固体发酵过程中不同成分变化实行快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固体发酵 红外光 傅里变换红外光 偏最小二乘法 定量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混合毒性气体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建华 高明亮 +1 位作者 魏周君 武秀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选取低浓度的CO、CO_2、NO、NO_2、SO_2、HCl、HBr、HCN 8种典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定量分析。经过合理选择光谱区间、数据预处理、样本筛选以及确定模型参数后,建立PLS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回归曲线进行多项式...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选取低浓度的CO、CO_2、NO、NO_2、SO_2、HCl、HBr、HCN 8种典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定量分析。经过合理选择光谱区间、数据预处理、样本筛选以及确定模型参数后,建立PLS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回归曲线进行多项式修正。模型中各组分实际浓度与预测浓度的拟合回归系数达到0.99,校正集误差均方根S^(RMSEC)低于15×10^(-6)。利用验证集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检验,样本各组分的预测浓度误差小于满量程的±2%,各组分的预测误差均方根S^(RMSEP)不超过20×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气体定量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混合毒性气体 PLS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进行油品鉴别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倩 孙培艳 +2 位作者 高振会 蔡文生 邵学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3-666,共4页
海洋溢油是主要环境灾害之一,而且近年来其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快速地对油品进行种类鉴别、来源评估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因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对25种不同来源的油品进行了检测,用不同... 海洋溢油是主要环境灾害之一,而且近年来其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快速地对油品进行种类鉴别、来源评估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因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对25种不同来源的油品进行了检测,用不同数据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了预处理,继而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方法对光谱进行了分类鉴别。结果表明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连续小波变换(CWT)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使分类结果与油样的实际来源一致。该方法对正构烷烃差异较大的油品进行了很好的区分,但对差异较小的油品其分辨能力仍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油品鉴别方法,可用于溢油事件的初步鉴定,从而为油品的进一步鉴定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品 分类 衰减全反射傅里变换红外光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小青 孙小亮 +3 位作者 潘庆华 张元福 徐智 郭向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8-411,共4页
系统回顾了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TR-FTIR光谱技术具有实时、简单、无创扫描生物组织样品的优势,通过结合多模式识别... 系统回顾了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TR-FTIR光谱技术具有实时、简单、无创扫描生物组织样品的优势,通过结合多模式识别统计学方法并对照临床及病理学诊断结果,可对生物组织样本进行判别分析。目前,对甲状腺、乳腺,以及肺组织等新鲜离体组织的光谱学检测中,ATR-FTIR技术可达到较高的判别敏感性、准确性与特异性;尤其在对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患者的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中,应用ATR-FTIR技术,可对良、恶性组织进行敏感性、准确性与特异性均较高的鉴别研究,对辅助临床诊断具有潜在的重要价值。此外,利用ATR-FTIR光谱技术对生物体液进行光谱分析并进一步诊断疾病的研究也在逐步开展。由于血清中所含成分的改变对于提示疾病状况具有重要价值,因而血清ATR-FTIR光谱学诊断方法成为研究热点,已有应用ATR-FTIR技术对脑胶质细胞瘤、心肌梗死、肾衰、阿尔茨海默病、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疾病进行分析的研究报道。目前已可通过ATR-FTIR技术对卵巢癌进行疾病分期的判别诊断,该技术有望成为卵巢癌筛查的重要方法。由于血清ATR-FTIR光谱学技术具有检测快速、判别准确、性价比高等优势,有望成为今后生物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 傅里变换红外光 血清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食用油脂分析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佳 武彦文 +1 位作者 李冰宁 欧阳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6,共6页
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在食用油脂品种鉴定、掺假分析、理化指标、氧化产物、反式脂肪酸等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在油脂氧化过程监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随着FTIR相关硬件、软件的快速发展,FTIR快速、环保的优点将会得到更加... 综述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在食用油脂品种鉴定、掺假分析、理化指标、氧化产物、反式脂肪酸等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在油脂氧化过程监测等方面的最新进展。随着FTIR相关硬件、软件的快速发展,FTIR快速、环保的优点将会得到更加有效和广泛的应用,逐步在油脂质量监控与加工生产领域替代传统方法。FTIR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脂 化学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运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平 托娅 王振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8-201,共4页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命案现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法医学者运用了大量的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试图精确推断PMI。由于PMI推断受到外部、内部、死亡前和死亡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既往多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傅里... 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是命案现场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法医学者运用了大量的技术和统计学方法试图精确推断PMI。由于PMI推断受到外部、内部、死亡前和死亡后等多种因素影响,既往多种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已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的纯品物质研究上,近年来也被广泛用于研究复杂的细胞和组织。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对光谱变换、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等进行处理,使FTIR光谱仪对样本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并从分析化学领域推广到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研究。本文综述了FTIR光谱原理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并着重阐述死后尸体组织的FTIR光谱学变化及在PMI推断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傅里变换红外 综述[文献类型] 死亡时间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解析鲜炖燕窝中功能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晓旭 林小仙 +7 位作者 张丹 张琪 尹雪峰 阴佳璐 张维悦 李依璇 王东亮 孙亚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52-2457,共6页
食用燕窝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免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鲜炖燕窝进行光谱扫描,并用特征的光谱吸收峰与服用燕窝后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关联性分析,解析燕窝中的功能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关联,为探讨燕窝调控肠道机理奠定研究... 食用燕窝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免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鲜炖燕窝进行光谱扫描,并用特征的光谱吸收峰与服用燕窝后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关联性分析,解析燕窝中的功能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关联,为探讨燕窝调控肠道机理奠定研究基础。结果表明,服用仙炖燕窝后肠道菌在属水平上:有益菌Lactobacillus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呈现上升趋势,有益菌Faecalibaculum和Akkermansia呈现下降趋势;有害菌Desulfovibrio、Enterorhabdus和Candidatus_Saccharimonas均呈现下降趋势。两个产品燕窝的红外差异光谱主要集中在1700~1200 cm^(-1)波段范围,主要为酰胺键、芳香C-C键以及羧基C-O基团的分布区,这些官能团与有益菌Lactobacillus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呈现正相关,与有害菌Desulfovibrio和Enterorhabdus呈现负相关。随后利用高分辨质谱对相应的鲜炖燕窝产品进行物质解析,发现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类,脂类(磷酸酯类、脂肪酰、鞘氨醇等),酯类和唾液酸等物质,这些物质与肠道菌呈现不同的相关性,总的来说脂类物质中特别是一些磷酸酯类(磷脂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和脂肪酰类物质与有害菌呈现负相关,与有益菌呈现正相关。这些物质所含有的特征官能团也可以与红外结果相对应。以上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为探讨燕窝中功能因子调控肠道菌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炖燕窝 傅里变换红外光 功能因子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进 何鑫 万瑞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47-1352,共6页
综述了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红外)技术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在药品、食品、环境样品及其它领域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该技术的优缺点及其与化学计量学结合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2篇)。
关键词 漫反射傅里变换红外光 定量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安全卫生检测的新工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蔷 孟超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1999年第6期46-48,共3页
傅里叶变换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photometry—FTIR)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全能的技术,它是建立在计算机和激光技术的基础上,具有灵敏度高、信噪比高、... 傅里叶变换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photometry—FTIR)技术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全能的技术,它是建立在计算机和激光技术的基础上,具有灵敏度高、信噪比高、测量速度快、分辨率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能够对多组分的复杂现场环境进行实时和连续定性、定量监测,又能够对气体、液体、固体、微区微量、表层表面进行分析,也能够进行远距离遥感检测。它将会在职业安全卫生检测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 红外光 检测 职业安全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诊断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沛荣 张伟涛 徐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27-2631,共5页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其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技术在诊断肿瘤方面具有准确、快速、无创、原位、廉价、自动化、可重复、无...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其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技术在诊断肿瘤方面具有准确、快速、无创、原位、廉价、自动化、可重复、无需预处理、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早期诊断等显著优势。本文综述了FTIR技术应用于诊断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皮肤、血液等各系统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国际上临床医学、光谱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学科发展现状提出了五点展望: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与内窥镜、穿刺活检结合,实现术中实时原位诊断并指导活检;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找寻更为高效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个别指认比较困难的光谱参数的识别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随着FTI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必将成为一种辅助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甚至可能作为肿瘤的常规筛查手段并应用于其分期分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 恶性肿瘤 诊断方法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左云 刘畅 方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3期6-8,共3页
综述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物大分子、亲缘地理学和生理学上的应用,指出了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为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在植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傅里红外光技术 生物大分子 亲缘地理学 植物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细菌检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丽君 王静 +3 位作者 李兆杰 宋晓华 崔凤杰 胡巧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0-194,共5页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以大肠杆菌为例,探讨细菌浓度、培养时间、加热灭活等对FT-IR用于细菌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FT-IR技术可以分别将不同浓度、不同培养时间、活体与加热灭活的细菌进行有效区分...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以大肠杆菌为例,探讨细菌浓度、培养时间、加热灭活等对FT-IR用于细菌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FT-IR技术可以分别将不同浓度、不同培养时间、活体与加热灭活的细菌进行有效区分,说明细菌浓度、培养时间及加热灭活会影响细菌的光谱特征并干扰FT-IR的细菌检测结果。表明,统一的样品前处理是决定FT-IR检测细菌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 浓度 培养时间 灭活 检测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壬基酚和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芳 田斐 史文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4-235,共12页
壬基酚(4-NP)和双酚A(BPA)是2种在环境中普遍检出的雌激素物质,已经在地表水中广泛检出,且浓度很高。壬基酚和双酚A在地表水中检测浓度最高分别达到了644μg·L^(-1)和12μg·L^(-1)。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壬基酚和双酚A具有环境... 壬基酚(4-NP)和双酚A(BPA)是2种在环境中普遍检出的雌激素物质,已经在地表水中广泛检出,且浓度很高。壬基酚和双酚A在地表水中检测浓度最高分别达到了644μg·L^(-1)和12μg·L^(-1)。目前有大量研究表明壬基酚和双酚A具有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但是较少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这2种物质对斑马鱼胚胎生理生化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基于官能团和极性键振动结构分析技术,已广泛用于大分子化合物结构分析以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解析,是获取分子结构信息的有力工具,经常用于毒理学领域。本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壬基酚和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结果表明,当壬基酚≥322μg·L^(-1)时,斑马鱼胚胎72 hpf孵化率分别只有33%、5%、0%、0%和0%;同时,暴露96 h时,可显著降低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和增加致畸指数,且呈浓度依赖特征。特别是849.5μg·L^(-1)和1038.5μg·L^(-1)壬基酚暴露后,斑马鱼胚胎全部死亡。类似地,当双酚A≥5.55 mg·L^(-1)时,斑马鱼胚胎72 hpf孵化率分别只有30%、0%、0%和0%;暴露96 h时,双酚A≥7.5 mg·L^(-1)也导致斑马鱼胚胎的存活率显著下降和增加致畸指数,并随着浓度升高毒性增大。以胚胎死亡率和致畸形指数作为效应终点,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和EC_(50)分别为481.7μg·L^(-1)和362.6μg·L^(-1);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和EC_(50)为8.8 mg·L^(-1)和7.9 mg·L^(-1)。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当壬基酚≥158.5μg·L^(-1)时,对酰胺Ⅱ、脂质、蛋白磷酸化等波数有显著影响;当双酚A≥1.75 mg·L^(-1)时,对酰胺Ⅰ、酰胺Ⅱ、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波数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壬基酚和双酚A对斑马鱼存活率、畸形率以及生理生化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双酚A 斑马鱼 傅里红外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植物油种类判别可行性分析
16
作者 向燕 陆佳怡 +2 位作者 何强 邓莎 董怡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1-197,共7页
植物油掺伪现象频发,故使用无损、高效的方法鉴别植物油种类是油脂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5种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判别... 植物油掺伪现象频发,故使用无损、高效的方法鉴别植物油种类是油脂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5种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混合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判别植物油种类的可行性。对脂肪酸成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可分为3组,分别为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花生油和混合油、橄榄油。LF-NMR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可较好地鉴别出亚油酸型植物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和油酸型植物油(橄榄油和花生油)。FTIR结合PCA能进一步鉴别出亚油酸型植物油的种类。综上,采用LF-NMR与FTIR鉴别植物油的种类具有可行性,且两种方法联用的效果互补。该研究可为快速鉴别食用油掺伪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无损 种类判别 低场核磁共振 傅里变换红外光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红外成像系统鉴定典型鱼种消化道内微塑料的比较
17
作者 刘子祺 王俊杰 +4 位作者 柯怡 于璐 邬艳妮 孟龄 罗维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0-957,共8页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生物体内微塑料的鉴定是生态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关于常规和最新先进仪器系统鉴定水生动物体内微塑料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常规的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Mi... 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是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生物体内微塑料的鉴定是生态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当前关于常规和最新先进仪器系统鉴定水生动物体内微塑料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通过比较常规的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Micro-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μ-FTIR)和最新先进的激光红外成像系统(Laser Direct Infrared Imaging System,LDIR)鉴定我国海岸带常见罗非鱼的消化道微塑料丰度及特性的差异,以期为改进微塑料的鉴定方法提供科学参考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鉴定鱼消化道微塑料丰度(数量)相差1个数量级,LDIR鉴别的微塑料丰度为346个/条,μ-FTIR鉴定结果为66个/条。两种方法鉴定的微塑料主要化学组分皆以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为主,其占比相差不大、其中LDIR鉴定的PET占比是42%~51%,而μ-FTIR鉴定的PET占比是64%。两种仪器鉴定的主要微塑料大小及占比不同,LDIR鉴定的微塑料以50~100μm的小粒径为主,其占比为76%~87%,而μ-FTIR鉴定的微塑料以≥100μm的大粒径为主,其占比为80%~94%。与常规μ-FTIR相比,LDIR不仅准确地鉴别了更多微塑料的化学组分,也获得了微塑料的大小和形状等关键信息,其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推荐LDIR作为生物体内微塑料鉴别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废物 水生动物 微塑料的丰度和特性 显微-傅里变换红外光 激光红外成像系统 微塑料的分析和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微塑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钰祥 张家铭 +3 位作者 张洪伟 吴申申 陈汉清 陈瑞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7-1165,共9页
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塑料废物,其降解产生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的健康效应和生态系统效应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伴随MPs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日益突出的环境影响,开发MPs的有效检测技术或... 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塑料废物,其降解产生的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的健康效应和生态系统效应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伴随MPs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日益突出的环境影响,开发MPs的有效检测技术或方法尤为重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开发已较为成熟,因其高灵敏度、快速分析、非破坏性等优点,在MPs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焦平面阵列-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cal Plane Arra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PA-FTIR)技术作为FTIR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高通量光谱扫描的优势,目前用于MPs的鉴定、分析与表面特性研究,为研究MPs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FPA-PFTIR技术在MPs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着重介绍,同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实现FTIR技术在识别MPs污染问题上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检测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焦平面阵列-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快速定量酱香型白酒骨架成分
19
作者 王凡 陈鹏 +4 位作者 庞文虎 肖瑶 李国辉 卢君 李长文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1-288,共8页
为实现酱香型白酒骨架成分的快速检测,该研究以气相色谱法与滴定法为参考方法,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酒中12种关键指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乳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醛、糠... 为实现酱香型白酒骨架成分的快速检测,该研究以气相色谱法与滴定法为参考方法,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基酒中12种关键指标(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乳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醛、糠醛、乙缩醛、乙酸、丙酸)的分析模型。通过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筛选出各物质的特征波段,并在12种单一或组合的方法中筛选出最优谱图处理方式,优化后12种关键指标的红外光谱定量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R^(2)_(Cal))为0.8657~0.9981,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_(Val))为0.8139~0.9981,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020~0.5339,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0021~0.5407;对以上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结果决定系数(R^(2)_(Pre))为0.8741~0.9989,预测标准偏差(RMSEP)为0.0019~0.5014,标准差/预测标准偏差(RPD)为2.8~30.4。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可快速检测基酒中正丙醇、异丁醇等12种关键指标的含量,方法准确度、稳健性及预测性能良好,丰富了酱香型白酒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骨架成分 衰减全反射傅里变换红外光 快速检测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量质摘酒模型的初步探索及应用研究
20
作者 廖丽 张贵宇 +4 位作者 邹永芳 朱雪梅 彭厚博 张维 李雁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0-196,共7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量质摘酒技术,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等级原酒(酒头、中段酒、尾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提取主成分。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获取光谱,对其...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量质摘酒技术,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等级原酒(酒头、中段酒、尾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提取主成分。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FT-NIR)获取光谱,对其进行光谱预处理及波长筛选,结合主成分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构建量质摘酒模型。结果表明,PCA提取出17种主成分,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及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构建回归预测模型较优,其决定系数R^(2)与均方根误差(RMSE)均值分别为0.8951、0.03;结合RF构建的量质摘酒模型效果较好,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分别为99.10%、99.62%、9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 气相色-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量质摘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