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式长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在环境气体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亮 刘建国 +5 位作者 高闽光 陆亦怀 魏秀丽 张天舒 朱军 陈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8-451,共4页
设计了一套用于环境气体分析的长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该系统具有往返250 m的开放式长距离采样光程,使用一台分辨率为1 cm-1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采样路径内的大气透过率光谱,然后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光谱拟合,计算出... 设计了一套用于环境气体分析的长开放光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系统。该系统具有往返250 m的开放式长距离采样光程,使用一台分辨率为1 cm-1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采样路径内的大气透过率光谱,然后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光谱拟合,计算出待测组分浓度。实验部分通过选择特定波段分析了污染空气中CH4,CO,N2O和CO2的浓度,拟合残差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结构简单,光路易于校准,环境适应性良好,测量速度快,采样范围广,可用于探测大气中一些重要的痕量和微量组分,开展较大区域的环境气体的监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光程开放光路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学 痕量气体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快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简介
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3-643,共1页
由北京大学翁诗甫教授级高工编著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一书已于2010年5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学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快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简介
3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8-348,共1页
由北京大学翁诗甫教授级高工编著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一书已于2010年5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 由北京大学翁诗甫教授级高工编著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一书已于2010年5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基本概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附件原理和使用技术、红外光谱样品制备和测试技术、红外光谱数据处理技术、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和未知物的剖析、基团的振动频率分析以及红外光谱仪的保养和维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数据处理技术 北京大学 使用技术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文清 崔志成 +4 位作者 刘建国 谢品华 董凤忠 张玉钧 魏庆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10,共9页
简略评论了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光谱技术方面重点介绍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化学测量技术介绍色谱、质谱和色-质联用技术... 简略评论了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光谱技术方面重点介绍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化学测量技术介绍色谱、质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化学发光测量技术、基体分离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以及超声膨胀技术等,并对宽带光谱测量、光谱技术之间、光谱技术与化学技术之间的联用趋势,以及仪器的小型化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痕量气体 光谱学 测量方法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学 色谱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的视场增强和相位热漂移补偿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翟洋 肖东 +1 位作者 李博 朱日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20-3725,共6页
偏振干涉成像光谱技术以傅里叶变换光谱学为理论基础,以一系列起偏/检骗器、剪切分束器和延时晶体等双折射晶体材料为主要结构,较之传统光栅式色散型光谱仪具有多通道、图谱合一、大光通量、高信噪比和抗环境振动干扰等一系列优点,并且... 偏振干涉成像光谱技术以傅里叶变换光谱学为理论基础,以一系列起偏/检骗器、剪切分束器和延时晶体等双折射晶体材料为主要结构,较之传统光栅式色散型光谱仪具有多通道、图谱合一、大光通量、高信噪比和抗环境振动干扰等一系列优点,并且结合多普勒光谱学相关原理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测试与计量领域如空间遥感、视向速度、宇航飞行、月球探测等。但是许多前人研究工作中仍然存在两个尚未妥善解决的问题:(1)视场受限。普通型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存在远场条纹的弯曲而使系统视场角限制在±2°以内,严重影响傅里叶变换后的光谱重构精度;(2)相位热漂移。晶体的热胀冷缩和双折射率之差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导致像面干涉条纹发生随机抖动误差,将严重影响以多普勒频移为原理的视向速度等测量精度。因此,首先引入一块半波片构成增强型的Savart剪切分束器实现主动的视场展宽,可以使增强后的观察视场角达到±10°左右。这一改进不仅提高了傅里叶光谱变换的算法精度,同时也大幅增加光通量从而实现对微光光谱进行高信噪比的探测与标定。另外,为了消除环境温度造成的相位热漂移误差,选用偏硼酸钡(α-BBO)和铌酸锂(LiNbO3)两种晶体进行精密组合匹配。该关键技术利用这两种晶体的双折射率之差随温度变化的相反特性,从而实现相位热漂移误差补偿。实验证明,在实验室环境温度下热相位漂移误差不超过0.02rad。通过这些方案改善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的测试精度,拟实现对天文光梳以及其他大型天文光谱仪器快速而精确的标定与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成像光谱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多普勒光谱学 天文光梳 视场展宽 相位热漂移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调制型干涉成像光谱仪的强光干扰效应仿真研究
6
作者 孟凡欣 邢中阳 +1 位作者 许中杰 程湘爱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干涉成像光谱技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获取目标光谱信息的一种成像技术。为研究其在强光下的干扰效果和机理,以大孔径静态成像光谱仪为典型对象,开展了相关仿真实验研究。以实际地物的图像和光谱信息为对象,仿真生成了原始干涉成像图案,... 干涉成像光谱技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获取目标光谱信息的一种成像技术。为研究其在强光下的干扰效果和机理,以大孔径静态成像光谱仪为典型对象,开展了相关仿真实验研究。以实际地物的图像和光谱信息为对象,仿真生成了原始干涉成像图案,并模拟830 nm单波长激光和超连续谱激光两种干扰源,分别研究不同辐照强度下的典型干扰效果,分析时假设光谱角大于30°时原始光谱信息丢失。基于本文的仿真模型,得到的相关结果表明,在830 nm的单波长激光干扰情况下,当干扰与目标成像峰值之比大于0.2∶1时原始光谱信息无法正确复原(光谱角大于30°),但模拟加入830 nm滤光片后,干扰效果被有效滤除。在超连续谱激光干扰情况下,不考虑饱和阈值时光谱角数值最终稳定在21°;考虑探测器饱和阈值为目标成像强度峰值3倍时,干扰与目标成像峰值之比大于2.1∶1时,原始光谱信息便无法分辨。该研究可能为同类型光谱仪的激光辐照效应和损伤机理的后续研究,以及光谱成像系统的激光防护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成像技术 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 光谱复原 激光干扰 傅里叶变换光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健品合成过程中甘油和甲醇的在线监测
7
作者 毛晓婷 金尚忠 +2 位作者 周鹏威 李敏超 唐海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6-170,共5页
红外光谱分析能够实现化合物合成过程的无损检测,且不需样品预处理。应用FTIR和ATR红外探头进行保健品合成过程中甘油和甲醇的过程监测。PLS建立的甘油和甲醇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甘油和甲醇红外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9... 红外光谱分析能够实现化合物合成过程的无损检测,且不需样品预处理。应用FTIR和ATR红外探头进行保健品合成过程中甘油和甲醇的过程监测。PLS建立的甘油和甲醇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甘油和甲醇红外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5、0.998 7,可监测到甘油和甲醇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甘油和甲醇分别在其加入反应釜40 h和6 h后耗尽。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保健品合成过程中甘油和甲醇的过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变换红外光谱学 衰减全内反射 甘油 甲醇 过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UV curable polyurethane acrylates based on two different hydroxyethyl acrylates 被引量:10
8
作者 廖峰 曾幸荣 +2 位作者 李红强 赖学军 赵富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911-917,共7页
Two kinds of UV curable polyurethane acrylate oligomers (PUPA and PUCA)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IPDI)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monoacrylate (PEA6) or polycaprol... Two kinds of UV curable polyurethane acrylate oligomers (PUPA and PUCA) were synthesized via the 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IPDI)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monoacrylate (PEA6) or polycaprolactone modified hydroxyethyl acrylate (PCLA2). The structures of PUPA and PUCA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I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H NMR),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dynamic mechanical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ir cured films were measur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respectively. The viscosity of the oligomer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ured films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oligomers have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The viscosity of PUPA is 2.310 Pa.s at 25 ℃, while that of PUCA is: up to 3.980 Pa-s. The UV cured PUPA and PUCA films have homogeneous phase structure, and the PUCA film shows higher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storage modulus. Furthermore, the PUCA film possesses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n PUPA, while the latter shows better alkali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 curable oligomer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polyurethane acrylate hydroxyethyl acry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