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傅立叶近红外漫反射非破坏性测定花生种子蛋白质及含油量 被引量:38
1
作者 禹山林 朱雨杰 +2 位作者 闵平 刘华 曹玉良 《花生学报》 2003年第B11期138-143,共6页
本试验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地快速定量分析花生种子的蛋白质及含油量。建立的蛋白质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7.39,均方差(RMSECV)为0.259,平均相对误差1.20%;含油量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6.55,均... 本试验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地快速定量分析花生种子的蛋白质及含油量。建立的蛋白质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7.39,均方差(RMSECV)为0.259,平均相对误差1.20%;含油量预测数学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6.55,均方差(RMSECV)为0.533,平均相对误差1.48%;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接近常规化学方法,能够满足花生品质育种中品质快速、非破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子 蛋白质 含油量 含量测定 傅立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非破坏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梨果实口感指数无损检测研究
2
作者 武新 刘京威 付兴兰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口感指数(TI)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与可滴定酸(TA)含量的比值表示,用于衡量梨的口感、成熟度和风味。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梨果实的TI,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分析算法,通过微型近红外光纤光谱仪采集195份雪梨样品的漫反射光谱数据... 口感指数(TI)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与可滴定酸(TA)含量的比值表示,用于衡量梨的口感、成熟度和风味。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梨果实的TI,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多元分析算法,通过微型近红外光纤光谱仪采集195份雪梨样品的漫反射光谱数据,并对TI值进行全局数值变换。使用遗传算法(GA)、连续投影算法(SPA)、自举软收缩(BOSS)算法及蒙特卡洛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选取特征波长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GA-BOSS选取的22个特征波长建立的PLSR模型表现出较高的性能,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c和Rp)分别为0.971和0.983,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效果和预测准确度。该方法实现了梨果实TI的快速、无损检测,为梨品质的实时监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梨 口感指数 近红外反射光谱 遗传算法 自举软收缩算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肉品新鲜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4
3
作者 侯瑞锋 黄岚 +2 位作者 王忠义 丁海曙 徐志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193-2196,共4页
挥发性盐基氮一直以来是评定肉品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其测定依据是半微量凯氏定氮法,这难以满足当前肉品快速非破坏性的检测要求。文章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NIRS)建立了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预测模型,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光谱... 挥发性盐基氮一直以来是评定肉品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其测定依据是半微量凯氏定氮法,这难以满足当前肉品快速非破坏性的检测要求。文章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NIRS)建立了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预测模型,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了分类处理。结果表明当猪肉样品中TVB-N含量超过11.6 mg.(100g)-1时,可以判定该肉品为次鲜肉,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建立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肉品的新鲜程度非破坏性、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品新鲜度 挥发性盐基氮 近红外反射光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香梨类别定性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马本学 饶秀勤 +2 位作者 应义斌 沈飞 樊玉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88-3290,共3页
基于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库尔勒香梨中的脱萼果和宿萼果进行了自动化判别试验研究。用对不同波段范围、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MSC、SNV、微分光谱)和不同主成分因子数对香梨类别判别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 基于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对库尔勒香梨中的脱萼果和宿萼果进行了自动化判别试验研究。用对不同波段范围、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MSC、SNV、微分光谱)和不同主成分因子数对香梨类别判别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香梨类别的定性判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用判别分析(discri mant analysis,DA)方法在9091~4000cm-1范围结合原始光谱建立的DA判别模型最优,该方法对校正集正确分类率达100%,预测集正确分类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反射光谱 香梨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和维生素C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杜德国 孙素琴 +2 位作者 周群 梁曦云 杨显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4-476,共3页
首次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复方芦丁片的主组分芦丁和维生素C混合样品的含量 ,所建立的预测方程对样品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99 75 %,芦丁和维生素C定标标准差分别为 0 3 63 %和 1 0 78%。该方法... 首次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分析了复方芦丁片的主组分芦丁和维生素C混合样品的含量 ,所建立的预测方程对样品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99 75 %,芦丁和维生素C定标标准差分别为 0 3 63 %和 1 0 78%。该方法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维生素C 定量分析 近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黄芩中总黄酮及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39
6
作者 黄倩倩 潘瑞乐 +2 位作者 魏建和 吴严巍 张录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25-2428,共4页
文章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测定中药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对黄芩苷含量在12.24%~21.34%,总黄酮含量在16.08%~26.52%范围内的61个不同产地的黄芩,选择在8000-4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吸收... 文章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测定中药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对黄芩苷含量在12.24%~21.34%,总黄酮含量在16.08%~26.52%范围内的61个不同产地的黄芩,选择在8000-40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的校正模型,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和最小最大归一化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分别为黄芩苷和总黄酮最优预处理建模方法。黄芩苷校正集相关系数(r)为0.9024,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1.01,预测集标准偏差(SEP)为0.8764;总黄酮校正集相关系数(r)为0.9527,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0.785,预测集标准偏差(SEP)为0.5211,该方法快速简便,适合于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黄芩 黄芩苷 总黄酮 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测定土壤锌含量 被引量:26
7
作者 黄富荣 潘涛 +2 位作者 张甘霖 潘贤章 刘登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592,共7页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土壤锌快速分析的定量模型,并进行了波段优选。首先,基于单波长模型预测效果将全体样品划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然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对光谱...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土壤锌快速分析的定量模型,并进行了波段优选。首先,基于单波长模型预测效果将全体样品划分为定标集和预测集;然后,采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全谱400~2500nm,400~1100nm,1100~1900nm,1900~2500nm,580~900nm等5个波段,每个波段分别采用原谱、一阶导数谱、二阶导数谱,共建立了15个定标模型。同时调整SG平滑点数和PLS因子数,每个模型分别进行PLS数值实验,按照预测效果进行优选。结果显示,采用1900-2500nm波段一阶导数谱的模型效果最好,预测相关系数(RP)、RMSEP、RRMSEP分别为0.806,31.0mg/kg和19.96%。这些结果表明,1900-2500nm波段可以代替全谱波段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可为设计专用土壤近红外光谱仪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近红外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波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川产黄柏中小檗碱含量 被引量:33
8
作者 周旻 王天志 +3 位作者 叶利明 陈聪 黄果 吴严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27-1530,共4页
提出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川产中药黄柏中指标成分小檗碱含量的方法。对小檗碱含量在2.155%-8.245%范围的不同来源的黄柏,根据其在12 500-3 600 cm^-1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立了校正模型,比较了光谱不同... 提出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川产中药黄柏中指标成分小檗碱含量的方法。对小檗碱含量在2.155%-8.245%范围的不同来源的黄柏,根据其在12 500-3 600 cm^-1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PLS)建立了校正模型,比较了光谱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校正结果的影响。当采用二阶导数处理方法时能最有效地提取光谱的信息,此时校正集相关系数(r2)为0.922 1,校正集标准偏差(SEC)为0.337,预测集标准偏差(SEP)为0.251。该方法快速简便,适合于中药指标成分的快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黄柏 小檗碱 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NDF与ADF含量 被引量:44
9
作者 白琪林 陈绍江 +3 位作者 董晓玲 孟庆祥 严衍禄 戴景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45-1347,共3页
应用主成分空间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适合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且适配范围广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Fiber,NDF)和... 应用主成分空间和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适合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且适配范围广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DetergentFiber,ADF)含量的稳定校正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和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谱区均为7502~5450cm-1和4601~4247cm-1,所建立的NDF与ADF校正模型,其校正和预测效果最佳。其校正决定系数(R2cal)均大于094,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cv,R2val)为092~096,各项误差(RMSEE,RMSECV和RMSEP)为149%~181%。该结果对青贮玉米秸秆材料快速鉴定和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NDF ADF 生长发育时期 中性洗涤纤维 青贮玉米 NIRS 近红外反射光谱 含量 首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苹果霉心病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判别 被引量:40
10
作者 李顺峰 张丽华 +1 位作者 刘兴华 李光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为了探讨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判别苹果霉心病的可行性,将健康苹果和霉心病苹果的近红外光谱经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处理,将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作为自变量,对苹果霉心病进行了判别研究。结果表明,光谱经矢量归一化处理后提取到的2... 为了探讨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判别苹果霉心病的可行性,将健康苹果和霉心病苹果的近红外光谱经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处理,将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作为自变量,对苹果霉心病进行了判别研究。结果表明,光谱经矢量归一化处理后提取到的20个主成分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率最高,性能稳定,建模集正确判别率为89.9%,对检验集正确判别率为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霉心病 近红外反射光谱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粉掺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检测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嘉 刘嘉 +2 位作者 马雅钦 祝诗平 赵国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3-136,共4页
研究葛粉中掺假红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检测方法.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并对比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光谱建模区间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光谱采... 研究葛粉中掺假红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检测方法.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并对比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光谱建模区间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模,光谱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光谱区间选择在962~1 389 nm时,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外部验证预测相关系数(Rp2)达0.994 5,均方根误差2.298 7%,相对分析误差13.56,平均回收率99.89%(n=9,RSD=2.96%),这表明近红外漫反射技术能对葛粉中掺假红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进行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葛粉 掺假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被引量:27
12
作者 白琪林 陈绍江 +3 位作者 董晓玲 孟庆祥 严衍禄 戴景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1-274,共4页
以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和自交系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600个样品中选出161份玉米秸秆为材料,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通过比较不同光谱范围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在6101... 以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和自交系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600个样品中选出161份玉米秸秆为材料,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通过比较不同光谱范围和光谱预处理方法,在6101.7~5773.8cm^-1和4601.3~4246.5cm^-1谱区内,建立了适合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且适配范围广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测定玉米秸秆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nvitro dry matter digestion,IVDMD)的稳定校正模型。其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cv,R^2val)分另0为0.9073和0.9066。预测标准偏差为2.08%,预测值与化学值间的相关系数(r)达0.956。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快速、准确测定玉米秸秆IVDMD,该结果对青贮玉米育种过程中的秸秆材料快速鉴定和筛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体外干物质消化率 近红外反射光谱 校正模型 青贮玉米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检测谷子蛋白质和淀粉含量 被引量:27
13
作者 田翔 刘思辰 +2 位作者 王海岗 秦慧彬 乔治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40-144,共5页
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谷子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提供一种快速、简便、无损的分析方法进行谷子品种资源鉴定和筛选。以191份山西核心谷子种质为材料,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建立谷子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结果表明,采... 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谷子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提供一种快速、简便、无损的分析方法进行谷子品种资源鉴定和筛选。以191份山西核心谷子种质为材料,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建立谷子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光谱预处理,分别建立谷子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校正模型,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R^2_(cal))分别为0.977 0和0.907 3,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03%和0.466%,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_(2val))分别为0.989 6和0.977 2,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25%和0.368%。对于谷子蛋白质和淀粉的预测,化学法和近红外仪器法测定间无显著差异,近红外测定结果是准确可靠的。说明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能够满足对谷子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近红外反射光谱 蛋白质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整粒小麦单株蛋白质含量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卫东 谷运红 +1 位作者 秦广雍 霍裕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701,共5页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波长为1100-2498nm,分辨率为2nm),以整粒小麦为材料建立适合于小麦单株分析的蛋白质含量分析系统。首先选取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梯度差异的小麦样品,然后对样品扫描得到原始光谱信息,通过散射校正及数学处理...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波长为1100-2498nm,分辨率为2nm),以整粒小麦为材料建立适合于小麦单株分析的蛋白质含量分析系统。首先选取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梯度差异的小麦样品,然后对样品扫描得到原始光谱信息,通过散射校正及数学处理来消除原始光谱噪声,最后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法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优化各项参数后,光谱经过标准乘性散射校正和一阶导数处理后,回归分析采用修正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得到的定标模型效果最佳。最终得到的预测方程定标相关系数(RSQ)、交叉验证标准误差(SECV)、交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4,0.42,0.87。数学模型经过验证样品集检验,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88。该模型达到了快速、无损分析单株小麦的要求,非常适合于品质育种的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粒小麦 蛋白质含量 近红外反射光谱 单株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种金丝桃属植物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 被引量:19
15
作者 朱斌 郑清明 +3 位作者 秦路平 郑汉臣 年华 刘荔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5-456,共2页
为了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鉴别金丝桃属药用植物的方法,本实验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金丝桃同属20种植物 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表明,本方法有效、简便、快速、低消耗,可用于属内不同种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
关键词 金丝桃属植物 近红外反射光谱 鉴别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预测紫花苜蓿草颗粒营养价值 被引量:30
16
作者 滑荣 韩建国 +2 位作者 齐晓 聂志东 李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26-2829,共4页
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紫花苜蓿草颗粒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信息,建立能够预测其营养价值的校正模型。采集22份全株草颗粒、19份茎颗粒、19份叶颗粒共60份紫花苜蓿草颗粒样品,其中建模样品45份,检验样品15份。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 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紫花苜蓿草颗粒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信息,建立能够预测其营养价值的校正模型。采集22份全株草颗粒、19份茎颗粒、19份叶颗粒共60份紫花苜蓿草颗粒样品,其中建模样品45份,检验样品15份。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FT-NIRS)采集各实验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紫花苜蓿草颗粒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预测模型。3个预测模型的校正模型建模效果均较好,其交叉检验相关系数(RCV)为0.96410-0.96887,交互验证的残差均方根(RMSECV)为0.80%-2.59%。用15个检验样品对模型进行外部检验,预测相关系数(r)为0.9669-0.9743,外部验证的残差均方根(RMSEP)为0.85%-2.07%。所建模型的交叉检验和外部检验RPD均大于3,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准确地预测紫花苜蓿草颗粒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草颗粒 近红外反射光谱 营养价值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麦冬的多糖含量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远 秦民坚 +2 位作者 戚近 余伯阳 唐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677-2680,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麦冬多糖进行定量分析。对麦冬的原始漫反射光谱采用了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平滑、散射校正等多种光谱解析手段,初步选择了建模波段,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麦冬多糖进行了定标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光谱经过...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麦冬多糖进行定量分析。对麦冬的原始漫反射光谱采用了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平滑、散射校正等多种光谱解析手段,初步选择了建模波段,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麦冬多糖进行了定标建模分析。结果表明,光谱经过一阶导数+标准乘性散射校正(MSC)+SG平滑处理,选取4000~4900,5100~6900,7050~10000cm-1波段建模得到的定标模型效果最佳,分析结果精度较高,R2,RMSEC,R2CV,RMSECV,主因子数分别为0.996,0.237,0.973,0.583,6。模型经过验证样品集检验,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多糖 近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燕德 欧阳爱国 +1 位作者 罗吉 陈兴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90-2192,共3页
研究了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的方法。以40个赣南脐橙为标准样本,利用漫反射光谱测定法获取完整赣南脐橙的可见-近红外光光谱(350~2500nm),采用多种光谱校正算法,选取不同的光谱波段范围对水果样... 研究了应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的方法。以40个赣南脐橙为标准样本,利用漫反射光谱测定法获取完整赣南脐橙的可见-近红外光光谱(350~2500nm),采用多种光谱校正算法,选取不同的光谱波段范围对水果样本的漫反射二阶光谱进行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回归等定量校正方法,建立了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的定量数学模型。实验结果为:在361~2488nm波段范围内,偏最小二乘法校正模型的预测精度最好,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29,校正标准偏差和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0.517,0.592,其预测集样本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为0.791。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赣南脐橙可溶性固形物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 脐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聚类分析用于中药红曲的鉴别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荔荔 邢旺兴 +3 位作者 贾暖 林培英 宓鹤鸣 吴玉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30-1232,共3页
目的:建立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鉴别中药红曲的方法。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有效地鉴别了不同种的红曲,结果与形态学、扫描电镜的检验结果一致。结论: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简便、低耗,可用于红曲等中药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红曲 近红外反射光谱 中药鉴定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苦参和白土苓药材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凤春 万楷杨 +3 位作者 刘晓谦 张启伟 高慧敏 王智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52-2656,共5页
建立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法快速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原料药材苦参和白土苓中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中成药原料质量保障系统中的应用可行性。以HPLC法测定苦参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和槐果碱... 建立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法快速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原料药材苦参和白土苓中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中成药原料质量保障系统中的应用可行性。以HPLC法测定苦参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和槐果碱以及白土苓中大泽米苷的含量为对照值;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模式采集样品光谱,比较不同建模波段及光谱预处理方法的建模效果,优选出最佳建模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白土苓中大泽米苷和苦参中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总量、槐果碱与氧化槐果碱总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HPLC测定的88批白土苓中大泽米苷和75批苦参中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总量、槐果碱与氧化槐果碱总量分别0.36~12.88,8.87~66.31和2.30~15.11mg·g-1。所建立的三组指标成分的NIRS定量校正模型性能良好,各模型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R2为0.902 5,0.949 1,0.913 7,RMSECV为0.961,2.45,0.724mg·g-1;验证集外部验证R2 0.981 7,0.982 6,0.960 9,RMSEP为0.693,2.27,0.658mg·g-1。建立了快速定量苦参和白土苓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方法,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能够满足复方苦参注射液大生产对大批量原料样品化学信息快速获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反射光谱 苦参 白土苓 大泽米苷 苦参生物碱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