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步态分析技术的三向单足落步荷载曲线试验建模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隽 彭怡欣 王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7,共9页
对单人步行荷载模型进行试验建模研究。采用三维动作捕捉技术结合三向(竖向、水平前进和水平横向)测力板,分两阶段开展100人次慢速、正常和快速3种自由行走以及1.5Hz、1.75Hz、2.0Hz及2.25Hz 4种固定行走频率工况的单人行走荷载试验。... 对单人步行荷载模型进行试验建模研究。采用三维动作捕捉技术结合三向(竖向、水平前进和水平横向)测力板,分两阶段开展100人次慢速、正常和快速3种自由行走以及1.5Hz、1.75Hz、2.0Hz及2.25Hz 4种固定行走频率工况的单人行走荷载试验。对试验所获得的2576组有效单足落步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步频、步速、步长、双支撑比例以及荷载峰值比等控制参数的变化范围和分布规律,得到荷载峰值因子、单步时程持续时间与行走步频的统计函数关系。试验所得平均步长值较文献中常用值小。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三向单足落步曲线的傅立叶级数模型,并给出由行走步频确定模型各阶动载因子以及相位角的取值方法。该荷载模型可用于人行桥、大跨度楼盖等工程结构在步行激励作用下的结构振动舒适度设计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激励 动作捕捉技术 动载因子 傅立叶级数模型 单足落步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荷载的两阶段遗传算法识别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鹏程 陈隽 王浩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64-69,共6页
以测力板直接测试结果为基础的步行荷载建模方式,存在有不能准确反映结构上行人真实步态的疑问。为此,利用遗传算法,研究由结构响应识别步行荷载的反问题建模方式。首先在傅里叶级数荷载模型基础上,考虑步行的双支撑特征,分别以结构位... 以测力板直接测试结果为基础的步行荷载建模方式,存在有不能准确反映结构上行人真实步态的疑问。为此,利用遗传算法,研究由结构响应识别步行荷载的反问题建模方式。首先在傅里叶级数荷载模型基础上,考虑步行的双支撑特征,分别以结构位移响应功率谱及位移时程一致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两阶段遗传算法识别步行荷载参数的方法。进而通过荷载模型和实测荷载的识别分别检验了算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识别结果表明前5阶动载因子、相位以及步行频率等十一个控制参数的识别效果较好,算法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载识别 遗传算法 傅立叶级数模型 步行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沉积物^210Pb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志勇 潘少明 +1 位作者 程功弼 李向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根据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中的14个沉积柱样的210Pb随深度分布的测量数据以及210Pb过剩衰减法的原理,建立了基于傅立叶级数的变沉积速率模型,对珠江河口近50年来河口沉积物的沉积序列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各柱样的210Pb数据使用变沉积速率... 根据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中的14个沉积柱样的210Pb随深度分布的测量数据以及210Pb过剩衰减法的原理,建立了基于傅立叶级数的变沉积速率模型,对珠江河口近50年来河口沉积物的沉积序列进行了分析。分别对各柱样的210Pb数据使用变沉积速率模型进行计算,获得了柱样更切实的沉积速率变化过程并分析沉积速率、年代计算结果与同时期内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珠江口不同站位的沉积速率差异很大,几个站位的整体平均沉积速率分别是,7.25cm/a,5.36cm/a,3.26cm/a,3.03cm/a,1.58cm/a;沉积速率的变化与同时期发生在区域内的洪水、风暴潮、人类活动、河口演变等一系列综合因素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使用基于傅立叶级数的变沉积速率模型得到的210Pb沉积速率变化的垂直分布能够解释其对应时段内的沉积环境,此模型亦可为其它河口区域的210Pb沉积速率计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同位素测年 傅立叶级数的变沉积速率模型 ^210PB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