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被引量:
8
1
作者
黄敬林
李耀民
+6 位作者
杨传波
庞丽杰
李宝年
徐树辉
项存悌
董爱荣
郑国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6,共4页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伏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侵染规律
健组织病菌
孢子萌发
接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被引量:
8
1
作者
黄敬林
李耀民
杨传波
庞丽杰
李宝年
徐树辉
项存悌
董爱荣
郑国强
机构
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16,共4页
基金
1999年黑龙江省林业厅重点课题"樟子松枯梢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内容。
文摘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伏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关键词
樟子松
枯梢病
侵染规律
健组织病菌
孢子萌发
接种试验
Keywords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Shoot blight
Infection law
分类号
S791.25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黄敬林
李耀民
杨传波
庞丽杰
李宝年
徐树辉
项存悌
董爱荣
郑国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