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全预算制度:时代内涵、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
1
作者 马蔡琛 白铂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6,共13页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健全预算制度”的重要部署。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与新挑战,健全预算制度也被赋予了新内涵。加强财政治理中的预算政策能力、提升资源配置中的预算分析能力和提高公...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健全预算制度”的重要部署。面对新时代的新目标与新挑战,健全预算制度也被赋予了新内涵。加强财政治理中的预算政策能力、提升资源配置中的预算分析能力和提高公共管理中的预算治理能力成为健全预算制度的关键命题。然而,技术性的预算改革仍是复杂的,有限财政资源的“统而不聚”、预算绩效信息获取与使用的“效率损失”、预算分配权和预算决策的“分散难题”构成了新时代健全预算制度的现实挑战。新时代预算制度建设仍需要统筹兼顾战略安排、技术能力、治理环境等方面,构建科学规范的现代财政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全预算制度 财政资源 现代公共财政管理 零基预算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预算模型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改革
2
作者 马蔡琛 白铂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8,共14页
为探究预算过程与环境对预算决策的影响,实时预算模型将预算过程解构为五个决策束,即收入束、过程束、支出束、平衡束和执行束。模型所体现的资源竞争性、环境开放性和过程半独立性特征,对于各级政府预算管理均具有适用价值。实践表明,... 为探究预算过程与环境对预算决策的影响,实时预算模型将预算过程解构为五个决策束,即收入束、过程束、支出束、平衡束和执行束。模型所体现的资源竞争性、环境开放性和过程半独立性特征,对于各级政府预算管理均具有适用价值。实践表明,实时预算模型对传统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表现为:需要构建更客观的事前绩效评估框架、动态化的实时绩效监控体系以及更有效的评价结果应用机制。面向健全预算制度的时代要求,需要基于各决策束的核心功能,从中期视角下的绩效目标与指标设置、以逻辑模型为基础的事前绩效评估框架、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抓手的动态监控机制、跨期视角下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加以谋划,进而实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预算模型 预算绩效管理 健全预算制度 财政资源统筹 中期财政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
3
作者 王素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1,共6页
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要求,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赋予新的使命担当和重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与财税体制改革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深化财... 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要求,对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赋予新的使命担当和重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与财税体制改革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改革的路径看,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已有基础上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系统性改革,其目的是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从改革的内容看,主要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等多方面的改革,体现出财税体制改革的相对稳定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 优化税制结构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财政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预算制度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探讨
4
作者 潘昊宇 田宗博 黄颖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44-57,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进一步部署,将健全预算制度作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基线预算有望成为完善我国预算制度的有力方法和程序。相对于基数法,基线预算在中期视角下区分现行政策和政策变化。通过在预算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进一步部署,将健全预算制度作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基线预算有望成为完善我国预算制度的有力方法和程序。相对于基数法,基线预算在中期视角下区分现行政策和政策变化。通过在预算过程早期计量并确定政策成本,并将各个宏观变量约束在均衡水平上,加强了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和财政纪律;通过将现行政策作为现实可行的参考点,增加对政策变化的关注,改善预算配置效率和绩效;通过分离政策变化的净效应,提高预算透明度。另外,基线明确了未来可用资源预期,有利于减少利益冲突从而完善零基预算改革。分析相关条件后发现,我国应用基线预算的可行性较高。具体实践转化上,应遵循宏观预算、配置预算和运营预算的次序,从“自上而下”启动预算程序,并结合“自下而上”的预算申请和反复磨合的过程,同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线预算 健全预算制度 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分析框架 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