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儿童肢体残疾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1.5%。—4%[1]。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的提高及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高危儿和极低体重儿生存率大幅度提高,脑瘫的发生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现有...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儿童肢体残疾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1.5%。—4%[1]。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的提高及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高危儿和极低体重儿生存率大幅度提高,脑瘫的发生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现有脑瘫患者约530万,其中0—6岁患儿约占50%,且以每年约5万的速率递增。在所有类型脑瘫患儿当中,偏瘫型脑瘫(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HCP)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约占44%[2],主要表现为偏侧肢体功能障碍,尤以手功能障碍最为显著。研究发现,H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水平绝大多数可达I级或Ⅱ级,其社会生活能力可接近正常人的82%[3],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最为突出;其中单侧上肢功能障碍比下肢功能障碍较为明显。此外患儿上肢肌力、感觉也会有不同程度减退,并伴手部精细活动功能及协调障碍。展开更多
文摘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儿童肢体残疾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1.5%。—4%[1]。近年来随着产科技术的提高及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发展,高危儿和极低体重儿生存率大幅度提高,脑瘫的发生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现有脑瘫患者约530万,其中0—6岁患儿约占50%,且以每年约5万的速率递增。在所有类型脑瘫患儿当中,偏瘫型脑瘫(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HCP)在临床中最为常见,约占44%[2],主要表现为偏侧肢体功能障碍,尤以手功能障碍最为显著。研究发现,HCP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水平绝大多数可达I级或Ⅱ级,其社会生活能力可接近正常人的82%[3],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最为突出;其中单侧上肢功能障碍比下肢功能障碍较为明显。此外患儿上肢肌力、感觉也会有不同程度减退,并伴手部精细活动功能及协调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