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进出料鼓泡流化床停留时间分布的相似准则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屠楠 刘晓群 +1 位作者 王驰宇 方嘉宾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3-552,共10页
以连续进出料鼓泡流化床为研究对象,在Glicksman相似准则的基础上引入了扩散准则数,获得了具备颗粒停留时间分布(RTD)相似性的流化床相似放大准则,并明确了颗粒RTD的相似转换关系。对缩尺流化床模型与原型的流动行为及颗粒RTD进行了数... 以连续进出料鼓泡流化床为研究对象,在Glicksman相似准则的基础上引入了扩散准则数,获得了具备颗粒停留时间分布(RTD)相似性的流化床相似放大准则,并明确了颗粒RTD的相似转换关系。对缩尺流化床模型与原型的流动行为及颗粒RTD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在给定的几何相似常数范围内(1<k<200),缩尺模型计算时长可由22.8天降至1.4天,且颗粒分布规律与原型相似,最大误差不超过9.24%。缩尺模型的颗粒RTD经相似转换后能够较好地预测原型颗粒RTD规律且关键特征值最大误差为17.8%。此外,改变颗粒流量、流化气速及静床高度后,缩尺模型仍能准确预测原型的颗粒RTD,其关键特征值最大误差不超过10.32%,证实了该相似准则在变工况下具有适用性,可用于快速、准确预测大型流化床颗粒R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流化床 停留时间分布 相似准则 相似转换关系 缩尺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炉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30
2
作者 许建良 代正华 +4 位作者 李巧红 李伟锋 刘海峰 王辅臣 于遵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The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s in the entrained-flow gasifier as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by using a new stimulus response method.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rticle res... The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s in the entrained-flow gasifier as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the gasifica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by using a new stimulus response method.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s in the opposed multi-burner entrained-flow(OMBEF) and Texaco gasifier were compared.The influence of gas velocity and particle diameter on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s was discuss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stimulus response method was reliable and could be used to measure the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s in the entrained-flow gasifier and the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in the OMBEF gasifier was more favorable than in the Texaco gasifier.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with increasing gas velocity and decreasing particle diameter,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particle residence time increased in both kinds of entrained-flow gasif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多喷嘴气化炉 TEXACO气化炉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搅拌装置的管式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秋月 张廷安 +1 位作者 曹晓畅 蒋孝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设计了一种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新型管式反应器.用NaCl溶液做示踪剂测定该管式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搅拌转速、不同流量及不同出口处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 设计了一种带有机械搅拌装置的新型管式反应器.用NaCl溶液做示踪剂测定该管式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采用L9(33)正交实验考察了流体在不同搅拌转速、不同流量及不同出口处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状态接近活塞流,平均停留时间随流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反应器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转速变化规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反应器 停留时间分布 方差 活塞流 搅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数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超 代正华 +2 位作者 许建良 于广锁 王辅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6-422,共7页
气流床气化炉中,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是反映物料混合的重要特性,研究其规律对于改进炉内流场结构,优化运行参数和气化炉的宏观建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三维CFD模型,研究了进口气速、颗粒粒径和密度等因素对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 气流床气化炉中,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是反映物料混合的重要特性,研究其规律对于改进炉内流场结构,优化运行参数和气化炉的宏观建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三维CFD模型,研究了进口气速、颗粒粒径和密度等因素对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出与实验结果相同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颗粒平均停留时间随着气速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一定气速下达到峰值,这是颗粒和气体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重要区别。达到这一峰值所需的气速,只受到颗粒粒径的影响,而不受密度的影响。进口气速一定时,颗粒密度和粒径的增加,均导致颗粒平均停留时间减小。此外,随着颗粒密度、粒径以及进口气速的增加,颗粒最短停留时间始终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气化炉 停留时间分布 冷态模拟 最短停留时间 平均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挤出机中局部停留时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先明 李广赞 +1 位作者 冯连芳 胡国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5-440,共6页
双螺杆挤出机中停留时间分布(RTD)是量化聚合物流动和螺杆混合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在线测量是获得RTD的重要手段,但以往实验设备多是单探头且只能在机头处测量全局RTD。本实验室开发了双探头在线荧光测试装置,可以安装在挤出机任何部... 双螺杆挤出机中停留时间分布(RTD)是量化聚合物流动和螺杆混合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在线测量是获得RTD的重要手段,但以往实验设备多是单探头且只能在机头处测量全局RTD。本实验室开发了双探头在线荧光测试装置,可以安装在挤出机任何部位获得部分和全局RTD,且在高温高压下得到不失真信号。基于该测量装置研究了螺杆转速和喂料量对部分和全局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螺杆转速和喂料量均使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向短时间方向移动,喂料量对曲线形状影响显著。同时对部分停留时间分布利用去卷积方法得到局部停留时间分布,它可以直接比较不同元件混合性能,为模型化双螺杆选择合适参数提供帮助。对停留时间分布的时间域进行转变,得到了相关于螺杆转数的停留转数分布(RRD)和相关于挤出物体积的停留体积分布(RVD),相同流量转速比(Q/N)条件下RRD和RVD形状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双螺杆挤出机 混合 荧光光学探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器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金丹 付海玲 +1 位作者 吴剑华 孙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99-1405,共7页
研究混合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对进一步研究混合器内的流型、混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介绍了用于描述停留时间分布(RTD)的统计特征参量,根据测试原理及示踪剂输入方式等对停留时间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类介绍。着重回顾了化学反应工程方法中... 研究混合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对进一步研究混合器内的流型、混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介绍了用于描述停留时间分布(RTD)的统计特征参量,根据测试原理及示踪剂输入方式等对停留时间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类介绍。着重回顾了化学反应工程方法中RTD模型的发展,对有关RTD流场模拟中的常用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统计学方法在RTD中的应用加以描述。最后展望了对上述方法在停留时间分布中的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Markov链方法 流场模拟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双轴自清洁反应器粘性体系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9
7
作者 栗广奉 李广赞 +2 位作者 王嘉骏 顾雪萍 冯连芳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粘性体系中以茜素红为示踪剂,采用紫外光测试技术研究了卧式双轴自清洁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利用返混模型对实验条件下的RTD及返混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返混系数与雷诺数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反应器的RTD受物料流速、搅... 在粘性体系中以茜素红为示踪剂,采用紫外光测试技术研究了卧式双轴自清洁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利用返混模型对实验条件下的RTD及返混系数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返混系数与雷诺数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反应器的RTD受物料流速、搅拌速率及物料粘度等因素的影响,体系粘度增加返混系数减小;在实验范围内,基于返混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清洁反应器 粘性体系 停留时间分布 返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式湿地系统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现坡 杨勇 +1 位作者 马院红 余兆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4-67,86,共5页
鉴于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和构建设计的重要性,通过示踪实验测定了潜流式湿地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结合反应器理论,对实验测定的不同进水流量范围的停留时间响应结果,分别以多釜串联模型以及移位正态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并... 鉴于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和构建设计的重要性,通过示踪实验测定了潜流式湿地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结合反应器理论,对实验测定的不同进水流量范围的停留时间响应结果,分别以多釜串联模型以及移位正态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并进一步对系统的水力平均停留时间、系统的流动形态以及非理想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湿地系统的水力学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式人工湿地 停留时间分布 流体流动形态 系统非理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塔板液体停留时间分布与板效率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世民 陈宁 +1 位作者 干爱华 张泽廷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6,共5页
报导在直径 2m的筛板塔实验装置中 ,用电导率连续测量系统同时测定塔板上 12个点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及给出典型数据 。
关键词 大型塔板 液体停留时间分布 塔板效率 浓度分布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提器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英杰 蓝兴英 +1 位作者 徐春明 高金森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5-1220,共6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空筒型和人字形挡板汽提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模拟,模拟中采用示踪技术得到了催化剂出口处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采用死区模型对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两种汽提器内的死区、活塞流区及全混流...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空筒型和人字形挡板汽提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模拟,模拟中采用示踪技术得到了催化剂出口处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采用死区模型对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两种汽提器内的死区、活塞流区及全混流区的体积分数。模拟结果表明,人字形挡板汽提器的死区体积约为10%,活塞流区体积大于40%,全混流区体积小于50%;空筒型汽提器的死区体积占反应器体积的15%~35%,活塞流区体积为10%~25%,全混流区体积为50%~60%;人字形挡板汽提器能够减小死区体积及全混流区体积,增大活塞流区体积,从而提高汽提器体积的利用率,降低颗粒的返混程度,提高汽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提器 停留时间分布 死区模型 汽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停留时间分布及填充度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光大 曹堃 +2 位作者 姚臻 李伯耿 胡国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25-3028,共4页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RTD) evolution along a co-rotating twin-screw extruder with a split barrel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re-mixed particles of polystyrene (PS) with anthracene as the t... The 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 (RTD) evolution along a co-rotating twin-screw extruder with a split barrel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pre-mixed particles of polystyrene (PS) with anthracene as the tracer.The samples on the screw were taken out from the specially designed extruder, which could be dead-stopped at a given time and its barrel opened within several seconds.A three-parameter function was use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RTD.The calculated results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very well.The reverse screw elements and kneading block had much longer residence time and resulted in effective mixing.Based on the average residence time of different screw zones and volume flow rate of molten PS, the fill degree in different screw zones was estimated.The fill degree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similar structure of screw elements might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fill due to the effect of neighboring elements, and too close alignment of kneading zones might lead to ‘besiegement’ of materials in the zone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填充度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12
12
作者 纪利俊 刘海峰 +1 位作者 王辅臣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在直径300 mm、高500 mm的冷模装置上,以水为介质,KC l饱和溶液为示踪剂,测定了两喷嘴及四喷嘴撞击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探讨了流量以及喷嘴数量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相同时,增加对置喷嘴数量可明显改善反应器内混合... 在直径300 mm、高500 mm的冷模装置上,以水为介质,KC l饱和溶液为示踪剂,测定了两喷嘴及四喷嘴撞击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探讨了流量以及喷嘴数量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相同时,增加对置喷嘴数量可明显改善反应器内混合效果;利用前短路Γ混合模型和组合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并对两种模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撞击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流 混合 停留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塑口模中三维路线示踪与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5
13
作者 涂志刚 熊洪槐 +1 位作者 柳和生 包忠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2-94,共3页
用PTT模型研究了聚合物在挤塑口模中的三维流动 ,提出一种通用的三维路线示踪方法用于流动分析。用有限元法分析控制方程得到的速度场 ,可以计算熔体的三维流动路线和停留时间分布 ,算例表明这是一种简单。
关键词 三维路线 停留时间分布 挤塑口模 高分子 挤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撞击流过程中液相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勤 杨阿三 +1 位作者 程榕 郑燕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58-161,共4页
气-液撞击流接触器中液相平均停留时间及停留时间分布是重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参数.采用脉冲示踪法,测定了气-液撞击流过程中,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以水为介质,黑色碳素墨水作示踪剂,采用光电非接触法检测,经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得到撞... 气-液撞击流接触器中液相平均停留时间及停留时间分布是重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参数.采用脉冲示踪法,测定了气-液撞击流过程中,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以水为介质,黑色碳素墨水作示踪剂,采用光电非接触法检测,经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得到撞击流过程中液相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初步考察了不同气体流量,液体流量,对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影响;并与无撞击流的气液过程作对比.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简便、可靠,利于后期数据处理;液体流量的增加使液相的停留时间减小,而气体流量的改变对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影响不大.撞击流过程使液相在撞击区的平均停留时间增加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撞击流 气-液 液相 实验测定 平均停留时间 计算机数据采集 气体流量 分布曲线 液体流量 脉冲示踪法 设计参数 性能指标 非接触法 实验方法 数据处理 分布影响 接触器 示踪剂 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勤辉 骆仲泱 +1 位作者 倪明江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1-225,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循环流化床床内复杂的流体动力特性 ,在 2 0 0 mm× 2 0 0 m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以从床料中筛分出来的某一粒径的颗粒为示踪颗粒 ,用脉冲加入示踪剂法直接测量了固体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对试验所得的固体颗粒停留... 为进一步了解循环流化床床内复杂的流体动力特性 ,在 2 0 0 mm× 2 0 0 m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以从床料中筛分出来的某一粒径的颗粒为示踪颗粒 ,用脉冲加入示踪剂法直接测量了固体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对试验所得的固体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分析明显表明床内存在着由于流体动力特性和几何结构引起的颗粒返混。基于循环流化床内特殊的核心 -边壁区流体动力结构 ,建立了能描述循环流化床和下排气旋风分离器内固体颗粒流体动力特性及固体停留时分布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停留时间分布 流体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膜式分子蒸馏器液体停留时间分布及壁面结构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文瑾 李阳 许松林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7-283,共7页
在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中,可以通过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反映物料蒸发分离特性,研究其规律对改进蒸馏器内的流场结构、优化操作参数和装置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三维CFD模型,研究了进料速率和转子转速对停留... 在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中,可以通过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反映物料蒸发分离特性,研究其规律对改进蒸馏器内的流场结构、优化操作参数和装置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今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三维CFD模型,研究了进料速率和转子转速对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的影响,并且与实验值进行对比验证;对蒸馏器壁面进行了优化,包括水平圆环、倾斜圆环和网状圆环三种优化壁面,并且对其分别进行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模拟结果显示出与实验结果相同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停留时间随着进料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大,停留时间先增大,达到一定转速后,停留时间反而减小。经过壁面优化以后,在相同的进料速率和转子转速下,水平圆环壁面和网状圆环壁面的停留时间得到延长,倾斜圆环壁面的停留时间适当缩短;壁面湍动程度增大,有利于传质传热,提高了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膜式分子蒸馏 停留时间分布 计算流体力学 壁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K静态混合器内各截面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海玲 金丹 +1 位作者 吴剑华 孙丹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75,共5页
采用脉冲示踪法对SK静态混合器内各截面的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测试,比较了流量对各截面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截面上,随着流量增加,平均停留时间减小,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变得高而窄;在相同流量下,沿着轴线方向,平均停留... 采用脉冲示踪法对SK静态混合器内各截面的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测试,比较了流量对各截面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截面上,随着流量增加,平均停留时间减小,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变得高而窄;在相同流量下,沿着轴线方向,平均停留时间增大,量纲一方差减小,流体流动趋向于活塞流。同一截面上,随着流量增加应答峰初期的斜率较陡,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拖尾现象不明显。根据实验结果,采用轴向扩散模型、双参数模型和移位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模型对曲线进行描述。模拟结果表明,移位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的吻合程度优于其他2个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静态混合器 流动模型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气化炉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随机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倪建军 郭庆华 +2 位作者 梁钦锋 于遵宏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7-573,共7页
根据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流场测试,将气化炉划分为若干区域,运用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马尔可夫链随机模型,模拟了气化炉内颗粒相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当颗粒在撞击区和射流区间的回流比为0.5,向下撞击流股区和管流区为平推流模型,其他... 根据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流场测试,将气化炉划分为若干区域,运用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马尔可夫链随机模型,模拟了气化炉内颗粒相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当颗粒在撞击区和射流区间的回流比为0.5,向下撞击流股区和管流区为平推流模型,其他区域按全混流模型处理时,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随着进料流量的增大,平均停留时间减小,量纲1方差减小;随着回流比的增加,平均停留时间增大;气固两相平均停留时间接近,但RTD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颗粒流 马尔可夫链 气化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刮膜式分子蒸发器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松林 王玲 郭凯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4,共5页
以水及质量分数分别为50%、70%的丙三醇-水溶液为介质,采用脉冲示踪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RTD)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进料速率、转子转速及物料黏度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停... 以水及质量分数分别为50%、70%的丙三醇-水溶液为介质,采用脉冲示踪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刮膜式分子蒸馏器上液体的停留时间分布(RTD)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进料速率、转子转速及物料黏度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停留时间随着进料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进料速率增大时,分子蒸发器上的液膜混合程度也随之增强;随着转子转速增大,停留时间先增大,当达到一定转速后,停留时间反而减小;停留时间随物料黏度的增大而增大,液膜轴向返混程度也随之增强.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分析,采用2种不同的组合流动模型对刮膜式分子蒸馏过程进行描述,经与实验数据的对比可知,模型2(2个N级全混流串联模型进行并联,其中一个区域中每个全混流模型分别与一个平推流区域进行交换)在实验条件下较为适用,模型的模拟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膜式分子蒸馏 脉冲示踪法 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炉停留时间分布的随机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广锁 王辅臣 +1 位作者 代正华 于遵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基于气流床气化炉流动特征 (区域模型 ) ,进行状态离散 ,建立停留时间分布随机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相符 ,显示气化炉内是随机过程 ,证实炉内存在回流和短路 。
关键词 气流床气化炉 停留时间分布 随机模型 马尔可夫链 射流携带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