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做形方式对湖北条形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邱安冬
武世华
陈玉琼
余志
张德
倪德江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农业农村部华中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
红安县老君眉茶场
-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5-202,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700505)
湖北省水利厅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茶叶加工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HBSLKJTG202002)。
-
文摘
采用来自湖北宣恩的鄂茶10号嫩芽材料,按照不同的做形方式(烘条、理条、滚条、搓条)和理条叶含水量(含水量40%、37%、33%、30%)加工成干茶,采用感官评价和理化测定对茶叶的外形和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做形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而得出条形名优绿茶的最适做形方式。结果显示,不同做形方式影响茶叶形状品质,理条与搓条做形评分都显著高于烘条和滚条做形处理,不同做形方式对干茶和茶汤色泽影响显著。综合各项因素,理条做形外形条索紧结优美,综合品质最好。随着理条叶含水量的降低,茶叶条索变得紧直,香气浓度提高,但干茶和叶底绿色度和润度明显下降,色泽变暗;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明显。综合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分析,理条做形以理条后叶子含水量在33%~37%为宜。
-
关键词
理条
含水量
感官评价
绿茶
做形方式
-
Keywords
carding
water content
sensory evaluation
green tea
shaping method
-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不同做形干燥方式对名优祁红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胡善国
黄建琴
雷攀登
王辉
杨婷
周汉琛
-
机构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6-231,共6页
-
基金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16030701074)
安徽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加工岗位
安徽省农科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6B0815)
-
文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做形干燥处理(以2种做形干燥方式,2种含水率和3种不同温度为自变量,对应采用2×2×3三因素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另加2个对照,共有14个处理组。其中,做形干燥方式:手工做形干燥、机制做形干燥,记为S、J;含水率:15%、20%,以A1、A2表示;做形干燥温度:110、130、150℃,以B1、B2、B3表示)名优祁红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4组红茶中共鉴定出105种香气组分,主要成分为醇、醛、酯、酮、碳氢、苯环和酸类等7类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物质中以醇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其次为醛、酯和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酮类和其他物质,其中,150℃做形干燥组(SA1B3)检出的香气成分种类最高,达70种,高出对照组(CK1)15种;最低是手工20%含水率130℃做形干燥组(SA2B2)和机制20%含水率110℃做形干燥组(JA2B1),为47种,低于对照组。对比手工做形干燥组和机制做形干燥组红茶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发现前者醛类、酮类、烃类均高于后者,分别高出10.76%、11.67%、3.09%;酯类低于后者,低出21.53%。因此,不同做形干燥处理下的名优祁红,其香气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且最优做形干燥方式为手工做形干燥、含水率15%、做形干燥温度150℃。
-
关键词
名优祁红
做形干燥方式
挥发性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
Keywords
famous Keemum black tea
drying condition
volatile aroma components
GC- MS
-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